【摘 要】
:
目的 探讨脊髓发生永久性缺血后如何避免不可逆性缺血性脊髓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首先选取12只兔乳胶溶液灌注单条腰动脉后取脊髓观察脊髓表面动脉的侧支吻合样供血作用和区域交叉性供血特点;然后再选取15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节扎1条或2条腰动脉,各组麻醉后记录基线诱发电位,血管结扎后30 min和2d分别记录结扎后的诱发电位;麻醉清醒后和血管结扎后2d进行运动评分;2d后取缺血中心区
【机 构】
: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省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福建省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脊髓发生永久性缺血后如何避免不可逆性缺血性脊髓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首先选取12只兔乳胶溶液灌注单条腰动脉后取脊髓观察脊髓表面动脉的侧支吻合样供血作用和区域交叉性供血特点;然后再选取15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节扎1条或2条腰动脉,各组麻醉后记录基线诱发电位,血管结扎后30 min和2d分别记录结扎后的诱发电位;麻醉清醒后和血管结扎后2d进行运动评分;2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在电镜下观察.结果 腰动脉对脊髓供血通过脊髓前和后动脉形成侧支吻合样供血作用,不相邻腰动脉对脊髓供血存在着区域交叉性供血特点;结扎1条和2条组腰动脉后30 min和2d记录诱发电位,与对照组和结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1条和2条组麻醉清醒后和结扎后2d运动功能评分与血管结扎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电镜下可见正常神经元或白质结构.结论 脊髓的血液供应具有复杂的解剖学代偿机制;1个或2个水平结扎兔脊髓节段性供血动脉不会对脊髓造成缺血性损害。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临床上多见,自Pho等[1]报道应用血管、神经、肌腱转位再植获得成功后,国内各种方法再植成功报道不少。对骨支架的处理,基本上以掌指关节融合的较多,影响了再植拇指的外形和功能。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17例拇指掌指关节旋转性撕脱离断伤采用不短缩或断面指骨截骨保留掌指关节方法再植,在功能、外形上效果满意。
目的 探讨应用躅趾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中(足母)趾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2例,采用同侧小腿中远端胫前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缺损面积为3.0 cm×5.0 cm~4.0 cm×7.0 cm. 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正常,无色素沉着.修复的(足母)趾功能良好. 结论 小腿中远端胫前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足母)趾背侧软组织缺损,手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手指部分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7例8指拇、手指部分缺损患者术前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双源64排螺旋CT同时对供足及双手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足背动脉的分型,测量出患指缺损的大小、形态及位置.然后根据患指不同的缺损类型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使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手术方案设计,根据术前数字化设计方案进行游离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部分缺损的手术治疗.结
拇指功能极为重要,占手功能的36%[1].只有最大限度地保留拇指的长度,才能正常发挥手部的功能.外伤后拇指皮肤缺损常伴有指骨、肌腱的外露,若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基本的治疗原则为最大限度保留拇指的长度[2].目前临床上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较多,有传统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侧方岛状皮瓣、第二足趾趾腹皮瓣等各有其优点,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诸如治疗周期长、副损伤大、外观欠佳等缺点[3-5]
目的 探讨臂丛MRI在产瘫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产瘫患儿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0.6个月,左侧8例,右侧10例.Tassin Ⅰ型4例,TassinⅡ型6例,TassinⅢ型5例,TassinⅣ型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臂丛MRI检查,MRI结果与术中结果比较. 结果 MRI检查结果:18例中有13例发现有假性脑脊膜膨出,10例为多发的
目的 对脊柱显微手术下单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以症状最重侧为入路侧,按常规手术方法显露椎板间隙,Caspar拉钩维持并显露术区,脊柱专用手术显微镜下同侧椎管减压,倾斜手术显微镜和手术床,使医生的视角能看清对侧椎管并减压.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
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的概念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前10余年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据PubMed检索(2011年9月30日),共有与"perforator flap"相关的论文1708篇,其中近5年(2007~2011年)有1076篇(占63%).这说明2003年穿支皮瓣Gent consensus("根特"共识)的正式发表,极大地促进了穿支皮瓣的发展
目的 介绍利用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合并前臂背侧皮神经损伤的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的患者9例,均为二期修复(2d~2周),术中切取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远近端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缺损.结果 8例患者随访6 ~ 30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患者主动伸手指掌指关节60°~80°(平均7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垂体瘤诊治中心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前任神经外科主任陈明振教授带领下,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垂体瘤显微手术,在垂体微腺瘤的早期诊断及经口鼻蝶窦入路切除各型垂体腺瘤等方面走在国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