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期精神障碍临床较多见,中药治疗往往颇有良效,笔者以常用治法为纲,谈一些个人体会。值得强调的是配合简单的心理疗法也很必要。
豁痰开窍法
中医常以痰浊蒙窍来认识多种精神系统疾病,而主以豁痰开窍法,这是中医痰病学的特色之一。临床见多发性抽动障碍等儿童期精神障碍,凡喉中异声、鼾声粗短、肢体痉抽、秽言弱智诸候,脉呈弦滑、舌苔腻浊者,从风痰论治,每可获效。盖小儿体禀脾弱肝旺,心神虚怯,若气血化失其正,即易生痰而动风,随之逆上而阻窍,均可变生惊搐等形神见症。以温胆、涤痰汤类为方,再随症加味。如痰涎壅阻,加天竺黄、远志、礞石滚痰丸之类;肢体抽动加天麻、钩藤、龙齿、惊风片之属。
例1:患者,男,8岁,2005年8月28日就诊:1年来两肩阵发抽动,且见挤眉弄眼,口鼻抽动,西医专科诊断为多发性抽动障碍,饮食可,夜眠烦扰,大便溏烂,小便时黄,脉滑濡,舌边尖红苔腻。此为痰浊化风,治以豁痰开窍熄风。处方:陈皮6g,姜半夏9g,枳实6g,竹茹6g,茯苓9g,钩藤6g,龙骨15g,菖蒲9g,胆星3g,天竺黄6g,惊风片3片。本方加减,约服30余剂,肩抽乃平,余症亦和。随访1年,未见复发。
镇肝宁心法
一些患儿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中,有以魂魄不安、心神欠宁为主症而痰浊不盛的,可用重镇平肝、宁心安神之剂。癫痫之善后治疗,每需用唐容川的金箔镇心丸加减,如牛黄、朱砂、胆星、钩藤、天竺黄等,或加龙骨、珍珠母增强平肝之力,或加枣仁、菖蒲、远志重宁心安神。
例2:患者,男,9岁,2004年10月17日就诊,平素常有恐怖、强迫感,胆怯易惊,夜梦噩耗,咽中如有异物蠕动,脉弦滑,舌尖红苔薄白腻。西医精神科诊断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辨证属痰热扰神,先予温胆汤。处方:黄连2g,陈皮5g,姜半夏9g,茯苓9g,枳壳5g,竹茹6g,柴胡5g,龙骨15g,胆星3g,天竺黄9g,菖蒲9g。以本方为主服50多剂,恐怖、强迫感渐见消除。2005年1月20日再诊:神志症状大减,尚有睡眠多梦,急躁易怒,胸闷时疼,脉细,舌苔薄腻。证属络窍被阻,神魄未宁,继以豁痰开窍,安神定魄为治。处方:胆星3g,姜半夏9g,钩藤6g,菖蒲12g,龙骨15g,远志3g,再服2个月,其病不发。
疏肝降逆法
情志病从肝论治乃中医的一大特点。在儿童精神障碍及神志症状中,舒肝理气法是常用者。对诸种冲逆性的症状,又要从肝和冲脉两方面着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些疏肝理气、平冲降逆的成方可参考应用。
例3:患者,女,8岁,2003年12月12日就诊:素来敏感,性聪胆怯,数周前与小朋友打闹,因被推入男厕后起哄,以致心中怏怏不乐,此后不愿上学,不愿与小朋友游戏,家中来客亦躲避不见。间有胸闷不舒,咽中如梗,似有痰阻,夜眠易惊,手足发胀,脉细小,舌尖红苔薄腻。证属肝气夹痰,治须疏肝解郁。处方:香附9g,郁金6g,苏梗9g,姜半夏9g,竹茹6g,砂仁2g,陈皮6g,龙骨15g,钩藤6g。服药10剂,诸症均和。再两周复诊已痊愈。
滋阴潜纳法
形神不宁之症,在辨证上属阴虚阳浮者,在部分患儿中亦属常见。故一些滋阴潜降的名方,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生脉散、百合地黄汤、甘卖大枣汤均有使用机会。在表现为肢体的动作为主的诸病如抽动障碍等,以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一类,尤为合适。
例4:患者,男,11岁,2004年4月7日初诊:1年来时见摇动头部,扭动四肢,尤常挤眉弄眼,吸鼻作咳等,脾气任性,思想分散,夜眠不安,梦多呓语,唇干而裂,脉细,舌苔薄净。西医精神科诊断为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属阴虚风动,治拟育阴潜阳。处方:龟板12g,鳖甲12g,龙牡各30g,白芍15g,阿胶3g,五味子3g,桑椹子12g,陈皮6g,甘草3g。2周后其症即减,效不更方,再服2周,随访半年,知病告愈。
豁痰开窍法
中医常以痰浊蒙窍来认识多种精神系统疾病,而主以豁痰开窍法,这是中医痰病学的特色之一。临床见多发性抽动障碍等儿童期精神障碍,凡喉中异声、鼾声粗短、肢体痉抽、秽言弱智诸候,脉呈弦滑、舌苔腻浊者,从风痰论治,每可获效。盖小儿体禀脾弱肝旺,心神虚怯,若气血化失其正,即易生痰而动风,随之逆上而阻窍,均可变生惊搐等形神见症。以温胆、涤痰汤类为方,再随症加味。如痰涎壅阻,加天竺黄、远志、礞石滚痰丸之类;肢体抽动加天麻、钩藤、龙齿、惊风片之属。
例1:患者,男,8岁,2005年8月28日就诊:1年来两肩阵发抽动,且见挤眉弄眼,口鼻抽动,西医专科诊断为多发性抽动障碍,饮食可,夜眠烦扰,大便溏烂,小便时黄,脉滑濡,舌边尖红苔腻。此为痰浊化风,治以豁痰开窍熄风。处方:陈皮6g,姜半夏9g,枳实6g,竹茹6g,茯苓9g,钩藤6g,龙骨15g,菖蒲9g,胆星3g,天竺黄6g,惊风片3片。本方加减,约服30余剂,肩抽乃平,余症亦和。随访1年,未见复发。
镇肝宁心法
一些患儿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中,有以魂魄不安、心神欠宁为主症而痰浊不盛的,可用重镇平肝、宁心安神之剂。癫痫之善后治疗,每需用唐容川的金箔镇心丸加减,如牛黄、朱砂、胆星、钩藤、天竺黄等,或加龙骨、珍珠母增强平肝之力,或加枣仁、菖蒲、远志重宁心安神。
例2:患者,男,9岁,2004年10月17日就诊,平素常有恐怖、强迫感,胆怯易惊,夜梦噩耗,咽中如有异物蠕动,脉弦滑,舌尖红苔薄白腻。西医精神科诊断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辨证属痰热扰神,先予温胆汤。处方:黄连2g,陈皮5g,姜半夏9g,茯苓9g,枳壳5g,竹茹6g,柴胡5g,龙骨15g,胆星3g,天竺黄9g,菖蒲9g。以本方为主服50多剂,恐怖、强迫感渐见消除。2005年1月20日再诊:神志症状大减,尚有睡眠多梦,急躁易怒,胸闷时疼,脉细,舌苔薄腻。证属络窍被阻,神魄未宁,继以豁痰开窍,安神定魄为治。处方:胆星3g,姜半夏9g,钩藤6g,菖蒲12g,龙骨15g,远志3g,再服2个月,其病不发。
疏肝降逆法
情志病从肝论治乃中医的一大特点。在儿童精神障碍及神志症状中,舒肝理气法是常用者。对诸种冲逆性的症状,又要从肝和冲脉两方面着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些疏肝理气、平冲降逆的成方可参考应用。
例3:患者,女,8岁,2003年12月12日就诊:素来敏感,性聪胆怯,数周前与小朋友打闹,因被推入男厕后起哄,以致心中怏怏不乐,此后不愿上学,不愿与小朋友游戏,家中来客亦躲避不见。间有胸闷不舒,咽中如梗,似有痰阻,夜眠易惊,手足发胀,脉细小,舌尖红苔薄腻。证属肝气夹痰,治须疏肝解郁。处方:香附9g,郁金6g,苏梗9g,姜半夏9g,竹茹6g,砂仁2g,陈皮6g,龙骨15g,钩藤6g。服药10剂,诸症均和。再两周复诊已痊愈。
滋阴潜纳法
形神不宁之症,在辨证上属阴虚阳浮者,在部分患儿中亦属常见。故一些滋阴潜降的名方,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生脉散、百合地黄汤、甘卖大枣汤均有使用机会。在表现为肢体的动作为主的诸病如抽动障碍等,以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一类,尤为合适。
例4:患者,男,11岁,2004年4月7日初诊:1年来时见摇动头部,扭动四肢,尤常挤眉弄眼,吸鼻作咳等,脾气任性,思想分散,夜眠不安,梦多呓语,唇干而裂,脉细,舌苔薄净。西医精神科诊断为抽动障碍。中医辨证属阴虚风动,治拟育阴潜阳。处方:龟板12g,鳖甲12g,龙牡各30g,白芍15g,阿胶3g,五味子3g,桑椹子12g,陈皮6g,甘草3g。2周后其症即减,效不更方,再服2周,随访半年,知病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