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画中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段与方法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画同源”、“诗画同宗”。中国的诗与画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二者在艺术精神、内容、意境、审美情趣上都有着交融性。苏轼提出“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成为千古定论。绘画与诗词的互相渗透融合,使中国画表达手段和方法更加丰富灵活,更易于产生诗情画意。本文旨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诗词与绘画的关系,总结国画创作中,表现诗情画意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国画;诗情画意;表现
  1 国画作品中的诗情画意
  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历经上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国画已成为包涵诗词歌赋等文化因素的综合视觉艺术,它内含和外现的诗情画意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1)诗情画意与中国画的意境。诗、书、画、印并称中国民族文化“四绝”。诗情画意是中国画创作所追求的最高意境,在一幅国画作品上,诗书画印可以集中体现,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一道亮丽而独特的艺术瑰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家通常会在画作上提以诗文,或者写下题跋,这样一来,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又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整体构图更加美观。正如大画家黄宾虹曾说:“中国画有三不朽”,其中就有“诗书画合一不朽也”。
  (2)画与诗的完美融合。诗与画的结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的结合而出现的,最初只是相互借鉴、相互贯通,最后融合一体。从唐代王维的画作,我们看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后人又评价苏轼的画作是“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画表现的事物受视觉影响,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受限制,而诗则可以表达极大的想象张力,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因此,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
  2 画与诗的表达手法有相通之处
  (1)诗与画都讲究虚实、动静结合。这种艺术追求是诗与画都兼具了共通的特点。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诗的表现手法来说,很多都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如李白《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国画中也会经常用到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如《清明上河图》画卷描绘的郊外这一段就是虚景,画卷中心则是实景。虚实结合,以使画面有变化,表现和突出主题。
  (2)诗与画都讲究意境美。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相融的产物,从古至今,诗与画都强调“传神”,要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直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这段话概括了中国画意境的精髓。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如王维的《雪溪图》描写江边雪景,江中有船夫撑船前行,江岸有茅屋数间,屋内有人在赏雪,屋外几人踏雪急行,是宁静的雪景中增加一摸生气,笔墨雄厚,充满了诗一样的意境。于是我们便能在诗与画中发现更深的景,更深的意以及更深的情,诗与画的意境有着相同的审美基础特征:情景相融。
  3 国画作品的诗情画意表现手法
  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让观者所感受到的远不止画面内容本身,而是由此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诗情画意中获得美的艺术享受。那么,在国画创作过程中,采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诗情画意,继而提高作品的层次,激发观众的审美情绪和丰富想象呢?
  3.1 留白
  留白,指在国画创作中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此画法是不加底色,疏密聚散皆为留白的布局。黄宾虹的一幅《江山图》,画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耸立,中腰下黑压压的山巒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高山浓黑的整体中又间以几座虚淡的屋宇,以山路衬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垫之,令低峦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虚白,水中着一小舟,两隐士端坐其间,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中国画,巧妙留白,才能展示极致的美丽和深邃的意境。
  3.2 水墨变化
  中国画创作十分讲究水墨运用的变化。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道出中国画中水墨的变化离不开用笔。水墨变化的运用依赖于创作者的技法掌握程度,依托于用笔的变化。当用墨有变化时,会产生虚实互相映衬的效果,可表现出深远的意境。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他画虾曾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
  3.3 简约
  简约、凝练往往能表达出意味无穷的意境,这一点,是中国绘画和诗歌共同的特点。杜甫说:“高简诗人意”、“尚约画人心”,简约的造型使画面意象演化为一种符号。而意象的简洁的排列方式则增强了对诗性意趣的捕捉。中国画无论从笔墨形式或者其他方面的变革。最终归结到诗化意趣的营造。并以此来感染观者。八大山人晚年的立轴作品《孤鸟图轴》,从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在枯枝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除此之外,别无他物,简易至极,寥寥数笔,表现出孤寂萧索的诗画意象。
  3.4 含蓄
  含蓄是中国画意境表现的手法之一。可以给观者留下深思遐想的诗意空间,虽然在画面上只描绘了某个片断或局部。但让看画者浮想联翩,思之无尽。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宋徽宗赵佶有一次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画家。有的画师画了深山古寺的全景,有的画师画了密林掩映的深山古寺的一角,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家画了以下的画面:崇山峻岭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一个年迈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水倒进桶里。和尚挑水,表明附近有寺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挑水,可以想象那是座破败的古寺。寺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就表现了“藏”字。假设你是画家,要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
  参考文献:
  [1] 刘哗.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探究.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新.中国绘画史话[M].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吴灿(1990—),女,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研究高强皮带机断带事故的发生原因,以此作为依据,系统分析了高强皮带机断带事故的预防措施与方法,分别从提升硫化接头质量以及强化皮带机管理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它成为了现在教学工作者不可避免的首要问题,教学针对的是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中究竟能够吸收多少知识成为了教学的一大问题,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中的效率成为了老师授课的重点,只有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运用知识。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出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数学是一个理性而抽象的科目,不仅学生学习起来觉得难度大,对老师的教学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当今社会,做任何事都很看重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授课的课堂效率。本文将根据本人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
【正】 一、对教育改革问题的再认识教育改革是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热门活题。前不久(1988年2月17—18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体会议专门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在会
【正】 教育心理学家比格(Bigge,M.L.)曾经这样说过:“一种新的学习理论,要到25年至75年以后,才能变成学校实践。”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40年代之后,学习理论与教学实
【正】 现代世界教育有两大趋势:“终身教育”和“发展智力”。这两大趋势不是互不相关,更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互相密切联系,或者可以说,是统一的教育趋势的两个个方面,只是为
【摘 要】物理教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物理知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呢?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目前差强人意,这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学生认识紧密相关。必须找准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化解相关“特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
工业园区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工业园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资政确权保护各方面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我市的工业园区的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了
本文首先提出非圆曲线宏程序编程的基本步骤,并且通过对典型非圆曲线宏程序编程应用进行案例剖析,分析出非圆曲线数控车削常规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