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展望“十二五”时期,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推动等因素的作用,农产品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继续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继续变化,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分化继续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利条件增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将加快,基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体系将不断完善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展望“十二五”时期,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推动等因素的作用,农产品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继续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继续变化,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分化继续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利条件增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将加快,基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体系将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有望继续改善;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将向纵深推进。
其他文献
首先,本文对集体所有制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进行了梳理,认为农村集体所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特殊所有制形态;然后,本文剖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若干现实问题,包括如何体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权能,如何解决农民成员权与用益物权之间的矛盾,确权、确股与确地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农地承包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及重构农村社区集体组织等;最后,本文从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方向。
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是国际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本文首先构造了在损失规避情景下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政策的内生模型,建立了粮食出口限制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基于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和序次选择模型,利用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2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对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对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有实质性的、显著的推动作用。从平均水平来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际粮食价格每上升1%,实施粮食出
2011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良好。主要表现是: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主要农产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农产品贸易继续增长,乡镇企业平稳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继续快速提高。中国农村经济发辰取得的上述成就,是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继续加大,应对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出台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及农业投入增加和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农村社会事业继续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推进。但是,在中国农村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农产品贸易逆差继
2012年10月,南京农业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南京农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始农业经济教学与科研的机构之一,其前身于1920年开始招收农业经济本科生,b凯教授主持的中国农村调查及其成果获得了全球性的学术影响;1936年开始招收农业经济研究生,1985年1月培养出中国第一批农业经济管理博士。为了纪念南京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共同举办“全球化时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变迁(Rural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in
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框架,是“三农”研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课题。鉴于此,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定于2012年月12月联合举办“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讨会”。本次会议也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周年院庆的系列活动之一。
本文使用2004-2009年河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广义矩方法研究了农户粮食储备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农户粮食产量、人口数量等因素后,农户粮食储备量主要受到真实利率、粮食价格、上年粮食储备量、非农收入等变量的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金融危机冲击前后的面板双重倍差(panel-DID)模型,考察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有涉外经济业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戍了直接冲击,使得农村劳动力在这些行业的非农就业人数减少、劳动时间缩短;但是,研究并没有发现金融危机冲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所产生的持续性影响;在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时,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事工资性劳动、就业地点在外省的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更容易遭受失业。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户调查法获取了重庆市4个农村居民最集聚区的578户农户数据,基于农户共生理论,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认知及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农户非农化程度的增强,影响集聚区农户的共生因素沿“生存一经济发展一社会心理”这一方向转移;②集聚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意愿普遍较高,其中,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户的居民最共生意愿最高;③“同类农户资源共享,异类农户资源互补”的农村居民集聚理念已成为共识,体现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居住需求和未来发展诉求,总体上表现为空间、物质和信息的共享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让政府棘手、让百姓头疼的问题,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作为生产者的农民“独辟蹊径”,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被叶敬忠等称作的“巢状市场”。它通过特定生产者生产出来的高质量农产品与特定的消费者直接联结,并具有以下特点:不同质量的产品价格不同;附加值的分配模式不同;对利润的使用不同;资源基础不同;流通方式不同;农民的角色不同。巢状市场的建立不但回应了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做出了新的尝试;从更深的层次上,巢状市场的发展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路径。农民在中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