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西方艺术实现交融,各类艺术相互借鉴、相辅相成,我国的当代国画也在不断发展,拓印法在国画作品实现广泛应用。文章重点探讨拓印法在当代国画作品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拓印法;当代国画;作品创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画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描绘的对象也不断丰富。随着西方思想与文化的强烈冲击,创作者们在国画创作时,不仅要全面考虑画面的内容、构图,还要注重营造意境美,突出肌理表现。拓印法被广泛挖掘,在国画作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拓印法相关概述
(一)肌理技法
肌理,具体来说就是物体本身外表的纹路。在诸多因素作用下可以产生不断变化的纹理,不同物体的外表可能存在诸多形态的纹理变化。如果物体是实际存在的,通常都存在具有自身特色的、独一无二的纹理特征。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肌理分成笔绘肌理与非笔绘肌理。笔绘肌理是利用传统笔墨工具作画;非笔绘肌理是指在利用传统笔墨工具的基础上,再利用喷洒、拓印等其他制作方法作画。所谓拓印,顾名思义,又可分成拓法和印法。印法就是将一些表面存在纹理的材料蘸取颜料,再把纸覆上,将自然流动的肌理“印”到纸上。拓法就是将肌理材料放至纸的背后,用清水把纸沾湿,然后利用棉包等轻轻拍打纸面,等到纸张干了之后再用棉包轻拍上墨汁以及颜色,进而产生肌理效果。
(二)拓印法特征
现代国画拓印创作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实物拓印法、硬物拓印法以及水拓法。硬物拓印法,具体来说就是先挑选类似于木板、石板等平整且纹理突出的硬物,然后用棉花等比较软的工具蘸取颜料不断轻柔按压,使硬物体表的肌理呈现到宣纸上。水拓法,具体来说就是取一个灌满清水的容器,然后将颜料倒入水中混合,颜料遇到水以后就会快速散开,产生自然、生动的流动效果。接着把生宣纸慢慢置放到水面上,颜料在产生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吸附于纸面,待宣纸全部晾干以后刷上胶矾水,再进行后续创作。在制作过程中,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创作者更加注重偶得而成。实物拓印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布料、植物叶片、丝瓜瓤等纹理突出的实物,涂上自己选好的颜色,进而在纸上拓印。在实物拓印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肌理材料表面材质的吸水特性。
二、拓印法在当代国画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度重视对艺术作品的创新得到高度重视。在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也尝试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法。不同国画题材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肌理元素。拓印法就是非常突出的一种,在写意山水等诸多题材的国画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当代国画作品中,实现传统技法与拓印法的深度融合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如,王林旭在创作《造化无极》这一作品过程中,实现国画传统水墨与多种多样材质的拓印纹理深度结合,在创作山水画时,在构图过程中,利用不同墨色来晕染出各种各样的肌理效果。基于此,利用金箔纸、木材等诸多材料纹理来提升国画作品的层次性。王林旭深入研究我国著名专家司空图所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中提到的“超象”文化思维,充分表达了从具象以外取材、忽视万物形态、不断追本溯源的艺术表达手段。这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我国艺术家们在当代国画创新与传承中做出的巨大努力与贡献,不仅彰显了传统水墨的神韵、意境美,也充分汲取了西方抽象艺术的精华和审美价值,从而为我国当代国画创造了全新的生命和价值,同时也创造了现代绘画艺术的全新表现形式。就目前来看,大量的艺术家开始探索、运用肌理这一技法,主要是因为肌理的形式语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节奏感。这一节奏感会不断开拓人们的思维,引导人们在欣赏国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倾斜的肌理有利于增加人们冲击和运动联想;垂直的肌理有利于产生崇敬、庄严肃穆的情绪;残缺的肌理会营造出一种杂乱、残破的美感;对称完好的肌理会营造出一种条理美、秩序美。艺术家们将肌理节奏感作用发挥到极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质上来说,当代国画绘画形式上的创新,不仅是内容创新、题材创新,更多的是对肌理技法的创新,从而能够突破绘画的形式语言,将整个绘画作品的内涵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三、当代国画发展中肌理发挥的作用
(一)国画的变革
一直以来,绘画都是人们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重要方法。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国画的发展墨守成规是万万不行的。现阶段,艺术家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基于传承基础不断探索全新的变化。从照相机发明并使用以来,绘画产业就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现代技术快速变革与发展的当下,打印机、扫描仪等诸多设备仪器的使用,给绘画尤其是国画这一类传统绘画技术带来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国画高度强调意境美,相较于明暗、形体与轮廓等实体内容,国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注重表达气质、神韵与内涵。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国画技术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寻求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国画最需要的就是打造可以被当下和未来所接纳、包容的时代特征、艺术特征明显的画面体系。艺术家应高度重视创新国画的固有体制与风格,不断创造新的形象、新的特征,堅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营养,赋予其时代特征,打造全新时代影响力。另外,时代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国画的不断发展。目前来看,国画种类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国画艺术家不断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一改传统单一的绘画形式,不断丰富国画的表现形式,为国画产业发展赋予新的内涵。这些都是国画中的传统元素与时代元素相结合的表现,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创新。如此一来,如何创新、如何前进成为当代国画艺术家们共同思考的课题。作为国画艺术家,应基于实际情况,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做到革故鼎新。在创作国画时,不仅要综合考虑画面呈现效果,还要将作者需要传达的精神价值、时代因素充分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国画艺术家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精神高度等至关重要。这并不是要求他们利用大量的拓印法创新,而是要求他们基于肌理手段,不断传达国画家的艺术语言与情感,从而赋予国画作品以灵性,成为时代精品。 (二)中西方肌理发展历程
拓印法等肌理在绘画中的应用不只出现在国画作品中,西方油画作品中也同样能看到艺术家们的努力和创新。西方绘画家们在创作油画时,多会利用偶发性堆积、复加等手段来丰富画面效果。这种创作手法看似简单,实质上表现了艺术家们对各种材料、媒介的熟悉水平,是艺术家们的个性特征、精神、绘画风格的真实再现。因此,在西方油画创作过程中,肌理事实上充当着媒介的作用。油画肌理旨在通过一种质感美、意境美来表达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内心实际情感。不管什么样的油画作品,材料与工具皆是一种载体,发挥传达画面的作用,应用不同的媒介,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西方国家一些大学的艺术专业中,就设置了专门的绘画材料学课程,用来对不同材质产生的视觉感受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典型,具有它自身的表达形式、审美特征,不管是用笔、构图还是精神高度,其实都深深反映了传统哲学观点。相比西方绘画的写实性,国画作品更注重通过绘画来突出意境美,实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目的,高度重视抒发情感。国画艺术家们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会受时空的限制,侧重于在画面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效果。但是,国画与西方油画之间也存在诸多联系。国画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借鉴西方油画中肌理的使用技巧、应用效果,进而通过融合实现更好的艺术表达效果。如,一些国画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基于写意的技法,添加材料、墨色拓印效果,在笔墨中彰显对比、融合的艺术特征。现代很多岩彩画就是利用这种手法,通过不同质地的材料收获斑驳风化的肌理,不断丰富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但这些都需要艺术家不断探索、积累、实验才获得的。
四、肌理运用的具体影响
改革創新是现阶段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国画,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应懂得技法只是一种表达方法。不同的工具、方法会给绘画作品营造不同的意境、情绪,从而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新的材料、新的技法创造了更多样的肌理效果,为国画的创新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全新的绘画形式的出现为国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丰富了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了人民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肌理语言是广大艺术家在长期摸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是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是全新的艺术特色。但是,在应用肌理的过程中,切忌将肌理进行孤立,要时刻牢记,肌理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目的是丰富画面效果,至于画面的构图、内涵的表现需要艺术家们去坚守和弘扬。因此,纵使艺术家们掌握了肌理技法,也不一定能创作出完美的、理想的绘画作品,只有创新肌理运用手法,实现创新发展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在国画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法会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魅力。只有提高创新思维,不断丰富绘画语言,提高艺术表现水平,才能让作品更加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其审美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画事业创新发展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国画创作者应树立全新理念,转变绘画思路,充分利用拓印法等肌理手段,渗透传统绘画因素与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对现代生活的感悟,从而创作出既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国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冯增木.中国画特殊技法详解[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2]胡贤武.“拓印”的转义:当代艺术中拓印手法的深层意指[J].美术研究,2012(2).
[3]何盛雯.关于肌理技法:拓印在现代工笔画中的运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8(5).
作者单位: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拓印法;当代国画;作品创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画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描绘的对象也不断丰富。随着西方思想与文化的强烈冲击,创作者们在国画创作时,不仅要全面考虑画面的内容、构图,还要注重营造意境美,突出肌理表现。拓印法被广泛挖掘,在国画作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拓印法相关概述
(一)肌理技法
肌理,具体来说就是物体本身外表的纹路。在诸多因素作用下可以产生不断变化的纹理,不同物体的外表可能存在诸多形态的纹理变化。如果物体是实际存在的,通常都存在具有自身特色的、独一无二的纹理特征。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肌理分成笔绘肌理与非笔绘肌理。笔绘肌理是利用传统笔墨工具作画;非笔绘肌理是指在利用传统笔墨工具的基础上,再利用喷洒、拓印等其他制作方法作画。所谓拓印,顾名思义,又可分成拓法和印法。印法就是将一些表面存在纹理的材料蘸取颜料,再把纸覆上,将自然流动的肌理“印”到纸上。拓法就是将肌理材料放至纸的背后,用清水把纸沾湿,然后利用棉包等轻轻拍打纸面,等到纸张干了之后再用棉包轻拍上墨汁以及颜色,进而产生肌理效果。
(二)拓印法特征
现代国画拓印创作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实物拓印法、硬物拓印法以及水拓法。硬物拓印法,具体来说就是先挑选类似于木板、石板等平整且纹理突出的硬物,然后用棉花等比较软的工具蘸取颜料不断轻柔按压,使硬物体表的肌理呈现到宣纸上。水拓法,具体来说就是取一个灌满清水的容器,然后将颜料倒入水中混合,颜料遇到水以后就会快速散开,产生自然、生动的流动效果。接着把生宣纸慢慢置放到水面上,颜料在产生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吸附于纸面,待宣纸全部晾干以后刷上胶矾水,再进行后续创作。在制作过程中,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创作者更加注重偶得而成。实物拓印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布料、植物叶片、丝瓜瓤等纹理突出的实物,涂上自己选好的颜色,进而在纸上拓印。在实物拓印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肌理材料表面材质的吸水特性。
二、拓印法在当代国画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度重视对艺术作品的创新得到高度重视。在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也尝试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法。不同国画题材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肌理元素。拓印法就是非常突出的一种,在写意山水等诸多题材的国画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当代国画作品中,实现传统技法与拓印法的深度融合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如,王林旭在创作《造化无极》这一作品过程中,实现国画传统水墨与多种多样材质的拓印纹理深度结合,在创作山水画时,在构图过程中,利用不同墨色来晕染出各种各样的肌理效果。基于此,利用金箔纸、木材等诸多材料纹理来提升国画作品的层次性。王林旭深入研究我国著名专家司空图所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中提到的“超象”文化思维,充分表达了从具象以外取材、忽视万物形态、不断追本溯源的艺术表达手段。这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我国艺术家们在当代国画创新与传承中做出的巨大努力与贡献,不仅彰显了传统水墨的神韵、意境美,也充分汲取了西方抽象艺术的精华和审美价值,从而为我国当代国画创造了全新的生命和价值,同时也创造了现代绘画艺术的全新表现形式。就目前来看,大量的艺术家开始探索、运用肌理这一技法,主要是因为肌理的形式语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节奏感。这一节奏感会不断开拓人们的思维,引导人们在欣赏国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联想:倾斜的肌理有利于增加人们冲击和运动联想;垂直的肌理有利于产生崇敬、庄严肃穆的情绪;残缺的肌理会营造出一种杂乱、残破的美感;对称完好的肌理会营造出一种条理美、秩序美。艺术家们将肌理节奏感作用发挥到极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质上来说,当代国画绘画形式上的创新,不仅是内容创新、题材创新,更多的是对肌理技法的创新,从而能够突破绘画的形式语言,将整个绘画作品的内涵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三、当代国画发展中肌理发挥的作用
(一)国画的变革
一直以来,绘画都是人们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重要方法。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国画的发展墨守成规是万万不行的。现阶段,艺术家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基于传承基础不断探索全新的变化。从照相机发明并使用以来,绘画产业就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现代技术快速变革与发展的当下,打印机、扫描仪等诸多设备仪器的使用,给绘画尤其是国画这一类传统绘画技术带来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国画高度强调意境美,相较于明暗、形体与轮廓等实体内容,国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注重表达气质、神韵与内涵。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国画技术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寻求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国画最需要的就是打造可以被当下和未来所接纳、包容的时代特征、艺术特征明显的画面体系。艺术家应高度重视创新国画的固有体制与风格,不断创造新的形象、新的特征,堅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营养,赋予其时代特征,打造全新时代影响力。另外,时代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国画的不断发展。目前来看,国画种类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国画艺术家不断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一改传统单一的绘画形式,不断丰富国画的表现形式,为国画产业发展赋予新的内涵。这些都是国画中的传统元素与时代元素相结合的表现,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创新。如此一来,如何创新、如何前进成为当代国画艺术家们共同思考的课题。作为国画艺术家,应基于实际情况,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做到革故鼎新。在创作国画时,不仅要综合考虑画面呈现效果,还要将作者需要传达的精神价值、时代因素充分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国画艺术家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精神高度等至关重要。这并不是要求他们利用大量的拓印法创新,而是要求他们基于肌理手段,不断传达国画家的艺术语言与情感,从而赋予国画作品以灵性,成为时代精品。 (二)中西方肌理发展历程
拓印法等肌理在绘画中的应用不只出现在国画作品中,西方油画作品中也同样能看到艺术家们的努力和创新。西方绘画家们在创作油画时,多会利用偶发性堆积、复加等手段来丰富画面效果。这种创作手法看似简单,实质上表现了艺术家们对各种材料、媒介的熟悉水平,是艺术家们的个性特征、精神、绘画风格的真实再现。因此,在西方油画创作过程中,肌理事实上充当着媒介的作用。油画肌理旨在通过一种质感美、意境美来表达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内心实际情感。不管什么样的油画作品,材料与工具皆是一种载体,发挥传达画面的作用,应用不同的媒介,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西方国家一些大学的艺术专业中,就设置了专门的绘画材料学课程,用来对不同材质产生的视觉感受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典型,具有它自身的表达形式、审美特征,不管是用笔、构图还是精神高度,其实都深深反映了传统哲学观点。相比西方绘画的写实性,国画作品更注重通过绘画来突出意境美,实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目的,高度重视抒发情感。国画艺术家们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会受时空的限制,侧重于在画面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效果。但是,国画与西方油画之间也存在诸多联系。国画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借鉴西方油画中肌理的使用技巧、应用效果,进而通过融合实现更好的艺术表达效果。如,一些国画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基于写意的技法,添加材料、墨色拓印效果,在笔墨中彰显对比、融合的艺术特征。现代很多岩彩画就是利用这种手法,通过不同质地的材料收获斑驳风化的肌理,不断丰富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但这些都需要艺术家不断探索、积累、实验才获得的。
四、肌理运用的具体影响
改革創新是现阶段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国画,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应懂得技法只是一种表达方法。不同的工具、方法会给绘画作品营造不同的意境、情绪,从而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新的材料、新的技法创造了更多样的肌理效果,为国画的创新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全新的绘画形式的出现为国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丰富了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了人民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肌理语言是广大艺术家在长期摸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是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是全新的艺术特色。但是,在应用肌理的过程中,切忌将肌理进行孤立,要时刻牢记,肌理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目的是丰富画面效果,至于画面的构图、内涵的表现需要艺术家们去坚守和弘扬。因此,纵使艺术家们掌握了肌理技法,也不一定能创作出完美的、理想的绘画作品,只有创新肌理运用手法,实现创新发展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在国画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法会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魅力。只有提高创新思维,不断丰富绘画语言,提高艺术表现水平,才能让作品更加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其审美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画事业创新发展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国画创作者应树立全新理念,转变绘画思路,充分利用拓印法等肌理手段,渗透传统绘画因素与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对现代生活的感悟,从而创作出既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国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冯增木.中国画特殊技法详解[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2]胡贤武.“拓印”的转义:当代艺术中拓印手法的深层意指[J].美术研究,2012(2).
[3]何盛雯.关于肌理技法:拓印在现代工笔画中的运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8(5).
作者单位: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