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酸、甜、苦、辣、咸”这五个基本味觉词的词义进行分析,将现代汉语味觉词系统在意义上表现出的特点概括为多义性、严整性、色彩性、模糊性、不平衡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基本味觉词词义味觉词系统味觉词作为表达味觉概念的词汇成分,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类特殊的词群,它是一个由表示最基本的味觉概念的词“酸、甜、苦、辣、咸”为基础而形成的词群。味觉从产生的机制上来看,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因此味觉词最基本的意义表示的就是食物作用于味觉感官之后产生的生理反应。但是这些味觉往往会通过人的心理感知,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想,因而使味觉词的词汇意义得以扩散、引申,从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表义系统。味觉词系统发展到今天,其构成已不仅仅包括“酸、甜、苦、辣、咸”这五个基本味觉词,但这5个词是味觉词系统意义和构词形成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以这5个基本味觉词的词义为切入点,考察味觉词系统在意义上表现出来的特点。
一、基本味觉词的意义体系
首先我们着重对每一个基本味觉词负载的意义进行总结。当然这些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层面上的词义。但为了探寻味觉词意义的引申路径,在此我们有必要把那些原为词义但随着词汇双音化的趋势而转化为词素义的意义也当作词义来看待。当这些词作为词素去构词时,就分别把它们作为独立的词时所负担的意义以词素义的身份带进到每一个词中了。在参考多部工具书的基础上,本文将基本味觉词的意义体系归纳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义项①均为基本味觉词的本义,其后均为引申义项。
(一)酸
①像醋的气味或味道。
②身体不适,可通感为酸麻或酸疼的感觉。
③心里的难受,可通感为内心难受的感觉。
④迂腐或穷愁潦倒态。
(二)甜
①像糖和蜜的味道。
②舒适安稳的生理感觉。
③令人愉悦美好的精神感觉。
④好处、利益。
(三)苦
①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②难受的身体反应及表现。
③表示心情郁闷、痛苦或使人心情郁闷痛苦。
④表示劳苦、辛苦。
⑤表示痛苦的事物、生活的艰难及不好的处境。
⑥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⑦表示程度高。
(四)辣
①像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味道。
②表示由于某种刺激引起的灼热及其他强烈的感受和反应。
③表示人热情、直率、爽朗的性格或事物尖锐泼辣的风格。
④表示人的狠毒、厉害、阴险等。
(五)咸
①像盐的味道。
二、味觉词系统的词义特点
通过上文对基本味觉词词义的总结,我们可以将味觉词系统的词义特点总结如下:
(一)词义的多义性和严整性
基本味觉词中除“咸”以外都是多义词,各自的意义都构成了一个意义体系。尽管“咸”没有引申义,但是可与其他味觉词一起泛指经历多劫或感觉复杂难辨。“酸、甜、苦、辣、咸”这五个基本味觉词则可以构成一个同位语义场,它们具有共同的义素“味觉”。不仅如此,其中的味觉词“甜”和“苦”在基本意义及前三个引申意义上分别构成反义关系。可见味觉词系统的意义体系是严整而复杂的。
(二)词义的色彩性
通过上文对味觉词词汇意义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人作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生命体,既具有一些身体本能的反应和感觉,又具有心理上的感受和情感上的体验。因此味觉与人这个生命体的天然联系就使得味觉词所表达的意义更容易显现人的主观体验色彩。因此味觉词所具有的色彩意义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而感情色彩属于内蕴色彩,“内蕴色彩指色彩意义渗透于词汇意义之中,与词汇意义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色彩类型。”[1](P2)味觉词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之间的关系与其意义产生的客观理据是相吻合的。
比如基本味觉词“甜”的词义所表现出的美好愉快的感情色彩,就是因为“甜”标记的味觉意义是指一种好的味道,因此这种味道带给人们的生理感受自然是舒适的,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美好愉快的。以具有这种内蕴色彩的意义为基本意义而引申出的意义及以这些意义为基础而造的词也都会体现出这样的感情色彩了。
(三)词义的模糊性
同颜色词一样,味觉词也是一种典型的模糊词。“味觉同颜色感觉一样,构成一个连续统(continunm),中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彼此之间有时可能转化。”[2](P300)关于这一点,我国古籍中曾有论及。例如《尔雅·释言》中说:“咸,苦也。”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写道:“苦味即辛(“辛”的意义是辣,所以“辣”字从“辛”),故言辛苦……咸极必苦……”《淮南子·地形训》:“味有五变……炼甘生酸,炼酸生辛,炼辛生苦,炼苦生咸,炼咸反甘。”
味觉的模糊性主要是由其确定时需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难以作出一个统一而精确的规定造成的。这里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就主要是客体和主体两方面的的因素。一方面,某种味觉的产生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但是又不可能和某一种特定的事物相对应,这样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就造成了某种味觉在程度上的模糊不定。如“甜”一般释义为“像糖和蜜的味道”。其实糖、蜜只是甜味的代表性呈味物质,还有很多其他带有甜味的东西,如“甘蔗”“鸭梨”等,其实它们所具有的“甜”味的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我们都称其味道为“甜”。这就说明了味觉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另一方面,味觉的最终界定还是通过人的主观感知获得的,而人的味觉辨识能力和主观感觉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确定某一种味觉也只能是以一般人和绝大多数人的大体感觉为依据。因此综合主客体两种因素来看,某种味觉都是在一定大致范围内确定的,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参数来限定。
味觉词词义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正是因为具有了模糊性的特点,才使得词义具有了联想和引申的空间,才使得我们的词义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备,使我们能更好地完成复杂的交际活动。
(四)词义的不平衡性
从上文对基本味觉词词义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苦”词族的意义衍生能力最强,“咸”词族的能力最弱,在意义衍生能力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平衡性。关于这种差别,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基本义入手找到原因。“盐,是咸味的主要来源,可谓百味之首。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发展史上有两次飞跃,一次是熟食品的获得,一次是盐的使用。五味中若说哪种味道不可缺少,那便是盐。”[3](P37)因此“咸”的表味能力极强,其表味意义会经常使用,这就使得“咸”味带给人的身体感受只有在品尝到此味时才能获得,因而表义也更为明确和单一。而“苦本义系指具有药理作用,且有毒的味道,是判断东西是否有毒的一种感觉,是不被人青睐的味道。”[3](P37)这种味道并非必不可少,因此在饮食域中的使用就不是那么突出和必需。不仅如此,由于“苦”是一种不好和不受欢迎的味道,因此对人的身体及思想造成的刺激和影响就会很大,不仅会产生连锁的生理上的身体表现,还会使人从心理上对它产生排斥和厌恶,还会进一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都为“苦”这个词提供了新义萌生的语境,因此就使得“苦”这个词有更多的契机获得新义,因而“苦”的引申意义是最丰富的。
(五)词义的民族性
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而味觉则是食的灵魂。饮食之味和人们的生理、心理、精神情感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人们时常用味觉词的引申义来表达对事物的评价,这是各个国家不同民族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饮食习惯的不同以及风味爱好的差异,对味的分类也就有所区别,尤其是在味觉词所负载的意义上更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从基本味觉词的构成上来看,中国、日本两国把味分成五味,欧美各国分为六味,印度分为八味。
关键词:基本味觉词词义味觉词系统味觉词作为表达味觉概念的词汇成分,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类特殊的词群,它是一个由表示最基本的味觉概念的词“酸、甜、苦、辣、咸”为基础而形成的词群。味觉从产生的机制上来看,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因此味觉词最基本的意义表示的就是食物作用于味觉感官之后产生的生理反应。但是这些味觉往往会通过人的心理感知,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想,因而使味觉词的词汇意义得以扩散、引申,从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表义系统。味觉词系统发展到今天,其构成已不仅仅包括“酸、甜、苦、辣、咸”这五个基本味觉词,但这5个词是味觉词系统意义和构词形成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以这5个基本味觉词的词义为切入点,考察味觉词系统在意义上表现出来的特点。
一、基本味觉词的意义体系
首先我们着重对每一个基本味觉词负载的意义进行总结。当然这些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层面上的词义。但为了探寻味觉词意义的引申路径,在此我们有必要把那些原为词义但随着词汇双音化的趋势而转化为词素义的意义也当作词义来看待。当这些词作为词素去构词时,就分别把它们作为独立的词时所负担的意义以词素义的身份带进到每一个词中了。在参考多部工具书的基础上,本文将基本味觉词的意义体系归纳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义项①均为基本味觉词的本义,其后均为引申义项。
(一)酸
①像醋的气味或味道。
②身体不适,可通感为酸麻或酸疼的感觉。
③心里的难受,可通感为内心难受的感觉。
④迂腐或穷愁潦倒态。
(二)甜
①像糖和蜜的味道。
②舒适安稳的生理感觉。
③令人愉悦美好的精神感觉。
④好处、利益。
(三)苦
①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②难受的身体反应及表现。
③表示心情郁闷、痛苦或使人心情郁闷痛苦。
④表示劳苦、辛苦。
⑤表示痛苦的事物、生活的艰难及不好的处境。
⑥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⑦表示程度高。
(四)辣
①像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味道。
②表示由于某种刺激引起的灼热及其他强烈的感受和反应。
③表示人热情、直率、爽朗的性格或事物尖锐泼辣的风格。
④表示人的狠毒、厉害、阴险等。
(五)咸
①像盐的味道。
二、味觉词系统的词义特点
通过上文对基本味觉词词义的总结,我们可以将味觉词系统的词义特点总结如下:
(一)词义的多义性和严整性
基本味觉词中除“咸”以外都是多义词,各自的意义都构成了一个意义体系。尽管“咸”没有引申义,但是可与其他味觉词一起泛指经历多劫或感觉复杂难辨。“酸、甜、苦、辣、咸”这五个基本味觉词则可以构成一个同位语义场,它们具有共同的义素“味觉”。不仅如此,其中的味觉词“甜”和“苦”在基本意义及前三个引申意义上分别构成反义关系。可见味觉词系统的意义体系是严整而复杂的。
(二)词义的色彩性
通过上文对味觉词词汇意义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人作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生命体,既具有一些身体本能的反应和感觉,又具有心理上的感受和情感上的体验。因此味觉与人这个生命体的天然联系就使得味觉词所表达的意义更容易显现人的主观体验色彩。因此味觉词所具有的色彩意义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而感情色彩属于内蕴色彩,“内蕴色彩指色彩意义渗透于词汇意义之中,与词汇意义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色彩类型。”[1](P2)味觉词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之间的关系与其意义产生的客观理据是相吻合的。
比如基本味觉词“甜”的词义所表现出的美好愉快的感情色彩,就是因为“甜”标记的味觉意义是指一种好的味道,因此这种味道带给人们的生理感受自然是舒适的,相应的情感体验也就是美好愉快的。以具有这种内蕴色彩的意义为基本意义而引申出的意义及以这些意义为基础而造的词也都会体现出这样的感情色彩了。
(三)词义的模糊性
同颜色词一样,味觉词也是一种典型的模糊词。“味觉同颜色感觉一样,构成一个连续统(continunm),中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彼此之间有时可能转化。”[2](P300)关于这一点,我国古籍中曾有论及。例如《尔雅·释言》中说:“咸,苦也。”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写道:“苦味即辛(“辛”的意义是辣,所以“辣”字从“辛”),故言辛苦……咸极必苦……”《淮南子·地形训》:“味有五变……炼甘生酸,炼酸生辛,炼辛生苦,炼苦生咸,炼咸反甘。”
味觉的模糊性主要是由其确定时需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难以作出一个统一而精确的规定造成的。这里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就主要是客体和主体两方面的的因素。一方面,某种味觉的产生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但是又不可能和某一种特定的事物相对应,这样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就造成了某种味觉在程度上的模糊不定。如“甜”一般释义为“像糖和蜜的味道”。其实糖、蜜只是甜味的代表性呈味物质,还有很多其他带有甜味的东西,如“甘蔗”“鸭梨”等,其实它们所具有的“甜”味的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我们都称其味道为“甜”。这就说明了味觉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另一方面,味觉的最终界定还是通过人的主观感知获得的,而人的味觉辨识能力和主观感觉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确定某一种味觉也只能是以一般人和绝大多数人的大体感觉为依据。因此综合主客体两种因素来看,某种味觉都是在一定大致范围内确定的,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参数来限定。
味觉词词义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正是因为具有了模糊性的特点,才使得词义具有了联想和引申的空间,才使得我们的词义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备,使我们能更好地完成复杂的交际活动。
(四)词义的不平衡性
从上文对基本味觉词词义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苦”词族的意义衍生能力最强,“咸”词族的能力最弱,在意义衍生能力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平衡性。关于这种差别,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基本义入手找到原因。“盐,是咸味的主要来源,可谓百味之首。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发展史上有两次飞跃,一次是熟食品的获得,一次是盐的使用。五味中若说哪种味道不可缺少,那便是盐。”[3](P37)因此“咸”的表味能力极强,其表味意义会经常使用,这就使得“咸”味带给人的身体感受只有在品尝到此味时才能获得,因而表义也更为明确和单一。而“苦本义系指具有药理作用,且有毒的味道,是判断东西是否有毒的一种感觉,是不被人青睐的味道。”[3](P37)这种味道并非必不可少,因此在饮食域中的使用就不是那么突出和必需。不仅如此,由于“苦”是一种不好和不受欢迎的味道,因此对人的身体及思想造成的刺激和影响就会很大,不仅会产生连锁的生理上的身体表现,还会使人从心理上对它产生排斥和厌恶,还会进一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都为“苦”这个词提供了新义萌生的语境,因此就使得“苦”这个词有更多的契机获得新义,因而“苦”的引申意义是最丰富的。
(五)词义的民族性
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而味觉则是食的灵魂。饮食之味和人们的生理、心理、精神情感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人们时常用味觉词的引申义来表达对事物的评价,这是各个国家不同民族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饮食习惯的不同以及风味爱好的差异,对味的分类也就有所区别,尤其是在味觉词所负载的意义上更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从基本味觉词的构成上来看,中国、日本两国把味分成五味,欧美各国分为六味,印度分为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