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超常规“疯”长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at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东创造了一种电子商务时代的超常规发展模式,试图以快速“烧钱”的超常规扩张取得压倒性规模优势,使得竞争者无法超越自己。
  
  京东的“疯”长令人瞠目。从1998年在中关村开的一家代理光磁产品的柜台,经过2004年从线下转为线上,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首家规模超过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京东成绩惊人。其创始人刘强东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想必这哥们儿天生就是创业的!
  1996年大学毕业后,刘进入了一家日企,但他仅工作了两年就辞职了。他背着家人,拿着攒下的12000块钱,跑到了中关村租了节柜台卖起了刻录机。他用了3年的时间,把一节柜台变成了一家零售店——京东多媒体,并创造了全年6000万销售额的奇迹,成了全国最大的刻录机批发商。又过两年,京东多媒体已发展成遍及北京、上海、沈阳等多地的连锁卖场。
  但2003年骤然而降的“非典”把京东打得落花流水。刘不得不另寻他路。那些日子,刘每天奔波于论坛之间,四处发帖,宣传自己的商品。数月之后,刘意外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于是他毅然地关闭了12家门店,转战电子商务。
  2004年1月,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2006年1月,京东上海全资子公司成立。2007年5月,京东广州全资子公司成立,全力开拓华南市场;6月,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日订单处理量突破了3000个;7月,京东建成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物流体系,总物流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正式形成了自己的物流体系。
  但在这一狂飙突进的过程中,京东很快陷入了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僵局。所幸,今日资本以1000万美元慷慨入资,解了京东燃眉之急。拿到钱后,刘第一件事就是扩张商品。2008年,京东已将电视、空调、冰洗等大家电产品线逐一扩充完毕,完成了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产品的全线搭建,成为名副其实的3C网购平台。
  2009年,京东获得来自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著名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先生私人公司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2011年4月,又获得俄罗斯投资者数字天空技术、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社会知名人融资共计15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市场迄今为止单笔金额最大的融资。
  在雄厚的资金支持下,京东成立了成都西南分公司,宣告京东以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四大物流中心为基础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正式形成。又先后上架了图书音像频道及在线读书频道,并进军B2C在线医药市场,实现了从3C网络零售商向综合型网络零售商转型。2011年2月,京东还上线了iPhone、Android客户端,开启了京东移动互联网时代。
  京东变态式“疯”长,在前几年的发展中被证明是对的。2010年,京东以102亿营业额一骑绝尘,占中国自主式B2C市场销售额的1/3,成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式B2C电商。但最近刘似乎越玩儿越大,他打算在上海建造一个超过20万平方米的“亚洲一号”,建成后日订单处理能力将超过30万单。这家中国电商发展史中发展得最“离谱”的电商,这家中国自主式B2C销售额最大却依旧亏损的电商,何时才能走过这条危险的钢丝绳,成功落地?人人都为京东捏了一把汗。刘始终在期待一个临界点,他认为500亿才能打造一条完美的“安全路径”。彼时,京东才可以实现产品全厂商直供,达到渠道安全和产品安全。这样既不会遭人封杀,又能保证资金链的安全。当然,这样的规模下,京东内部的各种机制即使不完美也已相当健全。相信彼时的京东才能真正超越千军万马,成为中国B2C的最大赢家,因为它的规模注定了竞争者不可能通过“烧钱”的方式而超越京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