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霓裳何翩翩巧手裁出锦绣来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写作的材料无处不在,它浮现于我们经历的生活、阅读的文本。明白这个道理只需一瞬,而运用好那些材料,却要一个学习、训练的过程。
  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的确,该突出的内容一突出,细节就有了至高的价值,文章的品位就提升了,细节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有另外一段话:“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若它不是为了最完善地表现作品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两句话呢?
  它们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剔除了对表现主题有害的成分,剩下来的,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材料,于入文前,其实是身不定型、迹无可循的。生活中,它以具体的、活动的形式立体呈现;文本中,它以抽象的、凝固的形式平面存在。如果把漂亮的文章比喻为“羽衣”“霓裳”,那么它必须依据写作者独特的匠心对材料进行裁剪,所以,只有运用“巧手”才能“裁出锦绣来”。散文写作如此,那么议论文呢?我们对自己日常收集的材料该作怎样的处理呢?
  (二)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运用材料的方法有:素描列举法、完整叙述法、夹叙夹议法、正反展示法等。
  素描列举法:对符合题旨的有关论据材料,可以采取“轻描淡写”的方法进行叙述。此法能够在简单的叙述中包孕丰富的内涵,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完整叙述法:是对人物和故事情节作比较具体的叙述。要追求故事本身的完整性,但更重要的是追求故事的隐喻性,即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哲理或其内在的价值取向。
  夹叙夹议法:在选用论据的时候,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要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叙,应精要;议,要中的。
  正反展示法:将正面论据材料和反面论据材料一同展示出来,在对照中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
  以上几种唯有“完整叙述法”里对主题有昭示作用或对整篇有隐喻意义的这一点,可以稍加铺陈,而其余的,均以简洁为准则。
  下面是一名学生在一堂议论文写作指导课之后的习作节选,我们将以此为例谈谈议论文材料运用的一些相关问题。
  时间是一个很珍贵的东西,无声无息,如影随形。它悄悄地跟着我们走,我们可以回头,而它却不能,一直向前向前。
  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有两个特性。
  第一,是有限的。……
  第二,是单向的。(行文思路,先总后分,层层递进)……秦末的项羽,当他挥剑自刎乌江时,一定在为自己鸿门宴上犹豫不决,未杀刘邦而后悔。(素描列举,对原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只抓一点,不计其余”。)灭明的李自成,当他在湖北九宫山兵败被杀时,一定在为自己进入北京城后的懈怠而后悔。时间总是这么无情,一旦辜负光阴,错过机遇,将可能永远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时间是单向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不小心就可能错过人生中的重大机会,而自己只能无奈叹息。(找准材料与论题的契合点,把材料往论题上“拉一拉、靠一靠”。)
  时间是有限的,又是单向的,那么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呢?
  …………
  第四段中,作者对我们熟知的文本材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剪,运用的是素描列举法。学习了《鸿门宴》和《项羽之死》两篇课文之后,这名同学把楚汉战争的历史了解透彻,可谓活学活用。基于对事件的整体性把握,作者由时间的“单向”特征入手,找准了材料与自己文章主旨相关联的契合点,即项羽的无可逆转的悲剧结局,只寥寥数笔,合乎题旨,而意蕴丰富。
  我们再来看一段风格迥异的例文。《一张纸的厚度》,原文就不错,而经过修改的文字,更是获得了不少赞誉。这是当时初稿中的关键段落:
  曾经看到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的风筝线断了,风筝飞到了树梢上,一个年轻人拿来了椅子,却没能将风筝取下,而缺少的那段距离,正是一张纸的距离。
  文章立意新颖,还取了个非常别致的题目,却通篇没有清晰地告诉我们那个“一张纸的厚度”出现在何时、何处,以及直接作用是什么,因而后文的所有思索都被架空了。经过多次交流,这段话终于修改成了——
  有一个小孩的风筝线断了,那脱了线的风筝飞到了树梢上,凭借他的身高怎么也够不到,一个年轻人拿来了椅子,准备帮助孩子取下风筝,不过就差那么一丁点儿……而这时,恰恰是年轻人手中的一张报纸,垫上了那缺少的距离。可以说,正是这张报纸,使年轻人拿下了风筝;还可以说,就因为加上了这一张报纸的厚度,才有了那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现在的文段,承上启下,而且作为基础,使后文的议论强而有力。前后两稿的材料运用,从字数来看是由少到多了,从方法来看是从“素描列举”到“完整叙述”了,也许有人会问:这不繁琐了吗?议论文材料的运用不是一再强调“简洁”吗?其实,取决去与留、详与略的标准只有一个: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材料与论题的契合点找到后,可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点。在这段文字里,原来欠缺的都得到了补足,下画横线:“一张纸的厚度”出现在怎样的境况下,下画点线:其直接作用是什么。当这个具有隐喻性意义的细节被例外地加以描写、放大,故事和文章所共同拥有的哲理或价值取向就可以彰显了,所以我们非写它不可,而且还要着意加以详化、精化,甚至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变通、扩充。)
  (三)
  面对以下这则材料,请思考,我们可将它用于哪些话题?
  莫言为什么要写《红高粱家族》?
  莫言创作《红高粱家族》,最初的灵感产生带有一些偶然性。一次文学创作讨论会,一些老作家提出:“经历过战争的作家已经没有精力创作了;而年轻一代有精力却没有亲身体验。”
  莫言冲动了一下,就站起来说:“小说家的创作不是复制历史,那是历史学家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弥补这个缺陷。没有听过放枪放炮但我听过放鞭炮;没有见过杀人但我见过杀猪,甚至亲手杀过鸡。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也可以写战争!”   当场就有人嗤之以鼻。事后更有人说他狂妄无知,说他是碟子里扎猛子不知道深浅。“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有好几次我都把自己逼到了悬崖上。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我必须马上动笔,写一部战争小说。”
  于是,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就这样被逼出来了。
  ——压力与动力、困境与机会,甚至悲观与乐观。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点化,就是不同的论据,可用来论证不同的论点。当然运用时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应根据不同观点的不同要求,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
  让我们来做一番演练吧!问一下自己:看了以上方法和技巧的介绍,我会怎样运用这段材料?请在前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并表明自己的分论点。
  片段一:
  “经历过战争的作家已经没有精力创作了;而年轻一代有精力却没有亲身体验。”当这番言论在某次研讨会上为众作家所认可时,莫言冲动了一下,站起来说:“小说家的创作不是复制历史,那是历史学家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弥补这个缺陷……即便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也可以写战争!”当场就有人嗤之以鼻。事后更有人说他狂妄无知。
  于是,他一手顶住了重重压力,一手拼命挥洒,把头脑中的思想、灵感统统化为了文字,建立了他“乡土”而又“魔幻”的世界——《红高粱家族》。我们常说,“不逼一下,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是的,感谢世上有“逼”这件事,如此,我们才能坦然面对压力,才能把压力转换成动力,才能超越原来的自己。
  (压力可变为动力,这之间需要一个催化剂——分论点。作者运用了常见的素描列举法。)
  片段二:
  正因为对事物决不含糊的认识和对自己毫不放松的要求,莫言把自己推入了一个困境。困境之“困”在于它有多重束缚,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然而,在这个相对封闭的时空里,仍然以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的人,却能创造、抓住新的机会,继而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相对顺畅,也相对高拔。
  “……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有好几次我都把自己逼到了悬崖上”这算是第一个回合;“……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我必须马上动笔,写一部战争小说”这又进入了第二个回合;于是,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就这样被逼出来了,万难之下,他终于迎来了第三个回合。然而人的生命是一条不息的河流,于是便三个回合、三个回合地循环往复,永不停歇。而在每一个阶段提升的节骨眼上,莫言用的是一个“逼”字,对于我们来讲,那便是对事物决不含糊的认识和对自己毫不放松的要求吧,它可以在任何境遇下都让我们看见隐藏的机会的光芒。
  (困境中包含着机会,困境中须抓住机会——分论点。作者有意进行夹叙夹议。)
  (四)
  这样的训练,犹如“戴着镣铐舞蹈”。不断地排演,则既可增强写作信心、应变能力,又能准确感知自己的优缺点,补短扬长。这里还有一则很有意味的材料,我们来看看——
  尤利西斯的绳子
  荷马史诗《奥德赛》里有“尤利西斯自缚”的故事。在经过艾艾埃岛的时候,英雄尤利西斯为了抵挡海妖赛壬的歌声诱惑,避免触礁身亡的命运,让同伴把自己捆绑在桅杆上,并且用蜡封住耳朵。即便这样,尤利西斯在隐隐约约地听到赛壬天籁般的歌声时,仍然把持不住自己,身体不停地颤抖,力图挣脱绳索,奔向那未知的诱惑。按照事先的约定,船员们把他绑得更加结实,并奋力划桨。结果,他们离歌声越来越远,也离生存越来越近,躲过了诱惑背后的凶险。
  故事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启迪。可以说,它告诉我们:作为英雄,要有坚定的信念,要能克服自己的弱点,主动抵御诱惑;也可以认为,它提醒大家:即便是英雄,也无法完全依赖于内心的信仰与操守,面对强大的诱惑,我们的意志或许远不如尤利西斯,因此,我们更需要一根“尤利西斯的绳子”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本材料适用的话题:人性有弱点、自律与他律、目光须长远等等。
  请从以上话题中选择一个,尝试以正反展示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用好“尤利西斯的绳子”这则材料。
  让我们学习、训练,写就锦绣文章。
其他文献
差透了的家庭作业
期刊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参考答案  1.A(那能、怎么)  2.C(指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一些人学习技能就是为巴结权贵。A 属于因贪忘廉耻而造成严重后果。B 属于因廉拒贪而受人尊重的。D 指有廉耻心而知礼、守礼)  3.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
期刊
孩子吵架大人闹
期刊
孟妍,就读于山东省济南市实验高中,一个文静、恬淡、开朗的女孩。喜欢阅读古典诗词和西方名著,常与朋友共同探讨文学问题,各有所获,深知交流沟通的益处。对国学有一定的了解,积极参与学校国学社的社团活动,与志同道合之友交流国学方面的心得。常著杂文以自娱。  人之一生,或长或短,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或事,判断其本质,明辨其是非是我们做出选择的第一步,也对我们的人生有深远的影响。  小人善变
期刊
我隐藏在,我的花里  这朵花佩在你的胸前  你,并没有想到  也佩戴着我  天使却知道这一切  我隐藏在,我的花里  这花在你瓶中凋落  你,并没有想到  为我而感觉  几乎是,一种寂寞
期刊
让人哭笑不得的“多多包‘含’”  ——谈“含、函、涵”  用《百度网》搜索“多多包含”,竟然有106万之多。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将“内涵”写作“内函”的,居然也有这样的例子,如:  ①诗的内函比前更深沉了。(《大地》2003.08.05)  ②服务内函的扩展也是无限量的。(《中国汽车报》2001.12.19)  ③还有许多未被认知的复杂内函。(《市场报》2005.06.24)  这里面既有错别字问题,
期刊
我的学生时代,这样的题目,是在呼唤我们每个人都回不去的青涩的少年时光,也是在暗示我,已经无可救药地老去了。前两天,看了湖南卫视采访高晓松的节目,听到叶蓓唱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心底竟然涌起一片泪潮。——那时候,我们多么年轻,那时候意味着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当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料到,会有这样感伤的一个开头。不过感伤的是韶光不再,对于那个时代,我还是有很多美好的记忆的……  我的语
期刊
“在热闹中感觉孤独,是这个时代的病。”在《剑河倒影》里,陈之藩先生写下这句话。去年的2月2 5日这位散文大家在香港因肺炎病逝,在热闹中孤独地离去了,享年87岁。  陈之藩堪称科学家跨界文学的最佳典范,他的文风简洁且富有情感,作品在华人世界有跨时代的影响。“《在春风里》《剑河倒影》等集子写得真好,纯净的白话,我百读不厌。他与胡适的忘年交也传为佳话。”华东师大教授陈子善说,“陈之藩是个科学家,却写着诗
期刊
把都市称为“第二自然”,混凝土森林,玻璃山,金属云……越说越不像话。  所谓自然,是对非自然而言,第二自然是没有的。文明创造了人工,或曰人工创造了文明。人工可以搬弄一些自然因素,煞有介事;百货公司里的大瀑布,圣诞节橱窗中的雪景,蜡制水果,纸作花,布娃娃……不是第二第三自然。  现代文明表现在生活节目上,最佳效果在于“交通”,人与物的运输和讯与息的传递,节省了许多光阴。回想古代人的跋山涉水,车马的劳
期刊
现实的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