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建时代的官场生态最为险恶,尤其是在帝王身边工作的文臣武将们,更是战战兢兢,如行刀尖、如履薄冰,日子过得没一丁点儿“幸福指数”可言。要生存,要进步,要发展,就要掌握一些官场技巧。如:心口不一、欺上瞒下、见风使舵、拍马溜须、阿谀奉承等等。这些都是常形常态。还有一种是撒娇弄宠。这个法子属于小儿科,不多见,但聊备一格。总之,调动一切手段去讨皇帝老儿的喜欢。
最近读了一阵子旧书,从中捉出两个“撒娇”的例子。先说武将的,大家耳熟能详,即唐玄宗时,后来成为乱臣贼子的安禄山。这个腰肥体胖的将领,身粗却心细,撒起娇来直追童稚。他不管不顾自己一把岁数,反正见了比他年轻20多岁的杨贵妃,是一口一个“妈”地叫着。更有创意的是:为了使贵妃娘娘对自己这个“儿子”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他居然还想出一个很形象、很生动的办法(一说为杨贵妃所为):让人把自己用布帛一层层裹成“襁褓”的样子,放到贵妃面前,牙牙求乳,直逗得风情万种的娘娘笑岔了气。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可这个娇撒得就比猫还温顺。虽说知识含量不高,但技术含量还有。安禄山和史思明后来弄出著名的“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重重一击。“宛转娥眉马前死”,被勒毙马嵬坡前的杨贵妃,是否想到了安禄山的撒娇属于祸心早存的障眼法?这个“妈”叫得很不便宜。对此,我未深究,存而不论。
再一例,说文臣。即乾隆时的尹嘉铨。此人大家知道的不多。他其实是个平庸的官,在位时并无多少建树。他的“名气”之所以能留下历史的一笔,是因为那桩“请谥获罪案”。有人将此案归为“文字狱”,但在我看来,实在算是一个异数,说来让人同情。
大致如下:这个尹嘉铨曾任大理寺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他已经退休在家,按说,官场十数年,他已安全着陆了。问题是,他闲在家里无事生非,不大甘于过被边缘化了的含饴弄孙的生活。这一年,乾隆朝拜五台山,归来途中驻跸河北保定。这个老先生知道后来了精神,立即递上一折,为自己的父亲请谥,也就是给死去的老子弄上个名号、庙号什么的。他的想法是有枣没枣打上一竿子,请上当然好,可以光宗耀祖:请不上也无妨,借此机会能让皇上知道他的存在。一则说明自己有余热可以发挥,二则能落个孝子的名声。折子递上,乾隆不爽。原因是他马上就想到这个官员有撒娇的毛病:在一次上朝时,尹嘉铨曾当面向他讨要花翎,说什么没这个东西,自己媳妇不干,说着还掉下两滴泪来。乾隆认为,这个请谥又是撒娇的重演,心生厌恶。于是,在折上很不客气地批道:“谥乃国家定典,岂可乱求!”打发他了事。
如果事情至此,也就算了。谁料尹嘉铨还有一折。这一折就把娇撒得有了深度、广度、高度。他纵横古今,臧否人物,说自己请谥是为弘扬父亲的道学,深层次上是维护皇上您的尊严。乾隆先入为主,神经过敏,哪里会解臣下的这点风情。他怕的是由学说而致朋党,由朋党而致议论,由议论而致政权不稳。读了此折,勃然大怒,批曰:“竟如此狂吠,不可恕矣!”立刻找人将这个不安分的退休官员捉拿到京问罪。联合办案的吏部、刑部看乾隆的脸色行事,一来二去,定了个极刑中的极刑:凌迟。后来乾隆“法外开恩”,改为斩立决(有清以来,此种判例很多:下边重判,皇上改“轻”。都是死,但死,法不一样,以显示皇恩)。尹嘉铨就是想撒个娇,不料遇上乾隆这种自负刻板的主。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是主动地把自己的肉身放到帝王的肉案上了。
封建帝王打出娘胎起,就是养在笼外的一只猛虎,虎无常性,其威势无人管束。有寓言说:虎、狼、狐一起猎羊十只。虎问如何分配?狼献媚说,大王您胃口大,吃一半,剩下一半我俩再分。虎一口就咬断了狼的脖子。狐狸见状,忙说,这十只羊,五只是大王您的午餐,五只是大王您的晚餐。虎于是很高兴。所谓“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意思。逆着虎毛,肯定不行;顺着虎毛,也未必行。由于静电的原理,顺毛摸也会带起虎毛来,这就是撒娇一类也存有极大危险性的原因。
尹嘉铨撒娇而不能,就在于他对虎性的不能把握。
倘是皇帝瞅着顺眼的主儿,怎么撒娇闹事儿都是设关系的。像南宋权臣贾似道,先后十几次递交辞呈撒娇固宠,结果一次比一次官做得大,说白了就是皇帝宠着惯着。而太平天国管法律的黄玉昆对东王杨秀清干预司法不满,也弄个辞职,结果却被逼得差点自杀,靠朋友帮忙才熬过一关,不就因为在东王心目中,他老黄的分量还够不上撤回娇的。
皇帝对大臣的宠信如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您要指着老皇历本儿刻舟求剑,那可没处买后悔药去。西汉大臣窦婴最初也搞过几次辞职抗议,都达到目的,最后一次却丢了性命,正是因为汉武帝把从前对他的那份宠信,分了一大半给后起之秀田蚧。
李鸿章有句名言:“连官也不会做,这个人就太没用了。”很多人的理解是:封建官场,尸位素餐,做官并不需要多少能力。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解。纵观封建时代数千年,官场险象环生,忠臣良将善终者不多,而佞臣叛将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官场常青树恰恰是在另一批人身上。如清时,历乾、嘉、道三朝而不倒的大臣曹振镛,死后获谥“文正”。他的官场立身法则是:“无他,但磕头,少说话耳。”这种官员不仅好做,生存的危险性也几乎为零。
所以说,跟皇帝撒娇是可以的,但撒娇前得先看看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撒娇的本钱、有多少。杨贵妃被撵出宫那次,娇撒的是不小,但玄宗刚给了半个台阶,她就忙不迭又是谢罪又是回宫,顺坡就滑下去了。东吴老臣张昭也跟孙权撒过很大的一个娇,不但辞职回家生闷气,还拿土把自家大门给封上,孙权道歉、放火也不出来。可孙权亲自跑上门救灭了火灾(就是他自个儿放的那把),张昭明明病得爬都爬不动,却硬是让儿子扶出门来,给孙权、也给自个儿一个台阶。伴君有风险,撒娇须谨慎,切记,切记。
最近读了一阵子旧书,从中捉出两个“撒娇”的例子。先说武将的,大家耳熟能详,即唐玄宗时,后来成为乱臣贼子的安禄山。这个腰肥体胖的将领,身粗却心细,撒起娇来直追童稚。他不管不顾自己一把岁数,反正见了比他年轻20多岁的杨贵妃,是一口一个“妈”地叫着。更有创意的是:为了使贵妃娘娘对自己这个“儿子”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他居然还想出一个很形象、很生动的办法(一说为杨贵妃所为):让人把自己用布帛一层层裹成“襁褓”的样子,放到贵妃面前,牙牙求乳,直逗得风情万种的娘娘笑岔了气。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可这个娇撒得就比猫还温顺。虽说知识含量不高,但技术含量还有。安禄山和史思明后来弄出著名的“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重重一击。“宛转娥眉马前死”,被勒毙马嵬坡前的杨贵妃,是否想到了安禄山的撒娇属于祸心早存的障眼法?这个“妈”叫得很不便宜。对此,我未深究,存而不论。
再一例,说文臣。即乾隆时的尹嘉铨。此人大家知道的不多。他其实是个平庸的官,在位时并无多少建树。他的“名气”之所以能留下历史的一笔,是因为那桩“请谥获罪案”。有人将此案归为“文字狱”,但在我看来,实在算是一个异数,说来让人同情。
大致如下:这个尹嘉铨曾任大理寺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他已经退休在家,按说,官场十数年,他已安全着陆了。问题是,他闲在家里无事生非,不大甘于过被边缘化了的含饴弄孙的生活。这一年,乾隆朝拜五台山,归来途中驻跸河北保定。这个老先生知道后来了精神,立即递上一折,为自己的父亲请谥,也就是给死去的老子弄上个名号、庙号什么的。他的想法是有枣没枣打上一竿子,请上当然好,可以光宗耀祖:请不上也无妨,借此机会能让皇上知道他的存在。一则说明自己有余热可以发挥,二则能落个孝子的名声。折子递上,乾隆不爽。原因是他马上就想到这个官员有撒娇的毛病:在一次上朝时,尹嘉铨曾当面向他讨要花翎,说什么没这个东西,自己媳妇不干,说着还掉下两滴泪来。乾隆认为,这个请谥又是撒娇的重演,心生厌恶。于是,在折上很不客气地批道:“谥乃国家定典,岂可乱求!”打发他了事。
如果事情至此,也就算了。谁料尹嘉铨还有一折。这一折就把娇撒得有了深度、广度、高度。他纵横古今,臧否人物,说自己请谥是为弘扬父亲的道学,深层次上是维护皇上您的尊严。乾隆先入为主,神经过敏,哪里会解臣下的这点风情。他怕的是由学说而致朋党,由朋党而致议论,由议论而致政权不稳。读了此折,勃然大怒,批曰:“竟如此狂吠,不可恕矣!”立刻找人将这个不安分的退休官员捉拿到京问罪。联合办案的吏部、刑部看乾隆的脸色行事,一来二去,定了个极刑中的极刑:凌迟。后来乾隆“法外开恩”,改为斩立决(有清以来,此种判例很多:下边重判,皇上改“轻”。都是死,但死,法不一样,以显示皇恩)。尹嘉铨就是想撒个娇,不料遇上乾隆这种自负刻板的主。画虎不成反类犬,真是主动地把自己的肉身放到帝王的肉案上了。
封建帝王打出娘胎起,就是养在笼外的一只猛虎,虎无常性,其威势无人管束。有寓言说:虎、狼、狐一起猎羊十只。虎问如何分配?狼献媚说,大王您胃口大,吃一半,剩下一半我俩再分。虎一口就咬断了狼的脖子。狐狸见状,忙说,这十只羊,五只是大王您的午餐,五只是大王您的晚餐。虎于是很高兴。所谓“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意思。逆着虎毛,肯定不行;顺着虎毛,也未必行。由于静电的原理,顺毛摸也会带起虎毛来,这就是撒娇一类也存有极大危险性的原因。
尹嘉铨撒娇而不能,就在于他对虎性的不能把握。
倘是皇帝瞅着顺眼的主儿,怎么撒娇闹事儿都是设关系的。像南宋权臣贾似道,先后十几次递交辞呈撒娇固宠,结果一次比一次官做得大,说白了就是皇帝宠着惯着。而太平天国管法律的黄玉昆对东王杨秀清干预司法不满,也弄个辞职,结果却被逼得差点自杀,靠朋友帮忙才熬过一关,不就因为在东王心目中,他老黄的分量还够不上撤回娇的。
皇帝对大臣的宠信如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您要指着老皇历本儿刻舟求剑,那可没处买后悔药去。西汉大臣窦婴最初也搞过几次辞职抗议,都达到目的,最后一次却丢了性命,正是因为汉武帝把从前对他的那份宠信,分了一大半给后起之秀田蚧。
李鸿章有句名言:“连官也不会做,这个人就太没用了。”很多人的理解是:封建官场,尸位素餐,做官并不需要多少能力。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解。纵观封建时代数千年,官场险象环生,忠臣良将善终者不多,而佞臣叛将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官场常青树恰恰是在另一批人身上。如清时,历乾、嘉、道三朝而不倒的大臣曹振镛,死后获谥“文正”。他的官场立身法则是:“无他,但磕头,少说话耳。”这种官员不仅好做,生存的危险性也几乎为零。
所以说,跟皇帝撒娇是可以的,但撒娇前得先看看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撒娇的本钱、有多少。杨贵妃被撵出宫那次,娇撒的是不小,但玄宗刚给了半个台阶,她就忙不迭又是谢罪又是回宫,顺坡就滑下去了。东吴老臣张昭也跟孙权撒过很大的一个娇,不但辞职回家生闷气,还拿土把自家大门给封上,孙权道歉、放火也不出来。可孙权亲自跑上门救灭了火灾(就是他自个儿放的那把),张昭明明病得爬都爬不动,却硬是让儿子扶出门来,给孙权、也给自个儿一个台阶。伴君有风险,撒娇须谨慎,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