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文·斯皮格尔的傲慢自大是出了名的。最有名的事件是在2013年年底,他创立的Snapchat还没有分文进账时,他拒绝了Facebook超过30亿美元的现金并购邀约。
但这并不妨碍Snapchat获得用户和投资者的青睐——哪怕斯皮格尔总是忍不住冒几句脏话。
埃文·斯皮格尔坐在自己创办的Snapchat(阅后即焚)公司办公室里。他穿着一双运动鞋,一只脚搭在椅子上,身体往后倚靠,开口就说自己现在跟媒体不怎么打交道。“我真的是好久不接受采访了。”他小啜了一口果汁, “因为我一直忙着工作啊,”他说,“太xx辛苦了!”
Snapchat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种用户打开消息几秒后,信息就会消失的新型在线社交方式。24岁的斯皮格尔是Snapchat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Snapchat是全美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社交网络公司之一,已经拥有超过1亿用户,并且融资11亿美元,估值16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DST、Benchmark、腾讯、阿里巴巴等。
在Snapchat创立之初,没有人看好这样的商业模式。“Snapchat刚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在小打小闹。”Facebook前高管、现在是高科技产业投资人的查马斯·帕里哈皮提亚说。但现在,查马斯密切关注着这家公司,“搞不好这会是下一代的MTV音乐台”。
从不被看好到受人追捧,斯皮格尔一直自顾自地做决策,任性自大成为了他的标签。但无可否认的是,Snapchat是款好产品。
霸道总裁很任性
迈克尔在Snapchat做用户数据分析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快被斯皮格尔搞疯了。”
原因是斯皮格尔做决策时总是不看数据,“你见过哪个互联网公司不看数据的吗?”迈克尔觉得自己找错了工作。
实际上,斯皮格尔不仅不参考数据做决策,他明确地表示:“不要和我谈数据,和我聊聊使用产品的感觉。”
比如在Snapchat积累了一定用户量后,就有品牌找到斯皮格尔,希望在Snapchat的页面上投放广告,其中不乏财大气粗的知名品牌。
品牌们抛出了一大摞详实的数据,比如用户匹配度、收益率等等,但当品牌商洋洋洒洒地做完报告后,斯皮格尔回过头对联合创始人说:“你说有人喜欢广告吗?”
于是,因为斯皮格尔反感绝大多数类型的在线广告,Snapchat拒绝了大批广告投放商,导致迟迟不能盈利。
斯皮格尔觉得精准投放的广告讨厌极了。尤其是有时候用户在一个网站买了某件商品,结果过了一会儿就在另一家网站上看到了同种商品的广告时。“上网的时候感觉身后有台吸尘器一直跟着,这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没有广告就没有盈利,斯皮格尔自己决定开发一种“不那么讨厌”的广告模式。
于是全屏视频广告成了Snapchat的广告形式。这些广告时长10 秒左右,它们的特点在于,当用户垂直拿智能手机时,视频可以在不改成横握的情况下填充整个屏幕,斯皮格尔认为这个特性非常重要。在向广告主提供的销售文件中,Snapchat声称相较普通广告,用户有更大的可能性看完全屏广告,因为 他们不必把手机转一个方向。
问题就在于,尽管用户更有可能看完尺寸更大的视频广告,但因为Sanpchat是唯一一家接受全屏广告的平台,所以广告主不能将已有的、用于YouTube和Facebook上的水平格式广告直接用于Snapchat,广告主的成本就要提高。
但斯皮格尔并不怎么操心。“我们拥有令人叹服、数量惊人的受众群,大家都会为了做出更好的产品而专门修改自己的视频广告。”
于是在过去这几个月,斯皮格尔先后前往伦敦、洛杉矶和纽约拜访大型广告机构和品牌,介绍Snapchat的广告方案。伊姆兰·汉在瑞士信贷集团投资银行部门任职,他说“埃文将广告视为产品,而大部分互联网创始人将广告看成必要的盈利点”。
但Snapchat的广告事业进展缓慢。
刚启动广告计划时,Snapchat要价是每1000次浏览约100美元,这比YouTube或Hulu的开价高了一倍多。5月 Snapchat宣布将把每1000次浏览费用降至20美元,这个开价仍然高于一些竞争对手,而且广告业的部分人士认为Snapchat尚未让广告主信服。
面对不被看好,斯皮格尔采取“不理”的方式。他奔波在各大广告公司之间,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的广告方案。现在已经有可口可乐、三星、麦当劳等知名品牌在Snapchat上投放了广告。
任性,或者说傲慢自大是外界对斯皮格尔的第一印象,但可能正如今年他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中所说的那样:“不管怎样,总会有人对你有意见。不管你怎么做,总会有人觉得你做得还不够。所以,你要找到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找到你热爱做的事情。”
“没人会再想要一个Facebook”
Snapchat或许是更新周期最短的社交软件。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Snapchat融入了文本聊天和视频通话功能,而且依然延续了“阅后即焚”的理念——一旦用户离开一段对话,所有文本都将消失。
“我希望线上聊天感觉像是偶然发生的一样,就像在街头偶遇好友,而不是Skype那种事先约好的对话模式”,斯皮格尔认为只有打破“线上模拟线下”的思维模式,线下社交才能有趣。
在斯皮格尔看来,他的朋友们之所以没有每天拨打视频电话,是因为“通话”诞生于一个软件需要模拟现实工具的时代。斯皮格尔表示,“拟物”始终都是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然而,计算机行业今后100年面临的最大局限就是这种拟物思维。”
对斯皮格尔来说,通讯的未来并不是重构或升级Skype那样的通话服务,而是要把模仿电话的想法完全抛在脑后。斯皮格尔希望文本通讯更像是一场真正的对话,而不是“事务处理”。即使有了WhatsApp和iMessage这样优秀的工具,他还是感觉文本没有再现他与好友聊天的真实状态。 在这样的理念下,斯皮格尔先是在Snapchat上去掉传统文本应用的各种功能,比如阅读收条、输入指示器、在线状态和照片附件。“输入和阅读收条太像写信了。”斯皮格尔说,“你写一封信,然后放进信封,再寄给好友,之后便想知道他们何时收到。这就像联邦快递——他们会告诉你包裹何时送达。”但现代化的聊天应用应该让人感觉与沟通对象同处一室。
在传统线上聊天中,人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开始输入信息时,看到好友也在输入,这时你就会停下来,对方也会停下来。这就像在走廊中偶遇某人,双方都想让 对方先过,但看到对方让着自己时,又心领神会地准备先过,可每一次,双方的想法都完全一样,导致迟迟无法错身而过。
斯皮格尔通过名为“Here”的小按键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蓝色圆形泡泡随时都会出现在聊天窗口下方,它会有规律地轻轻跳动,让你知道你的朋友也处在这个聊天中。
Snapchat式的聊天和信息分享的方式,在最初根本不被看好。“WhatsApp、Skype和iMessage都已经拥有数以亿计既活跃又忠实的用户,他们每天都会相互发送文本、拨打视频电话,Snapchat凭什么刺激他们转变对话方式?”这是斯皮格尔最常听见的质疑。
于是斯皮格尔甩出一份23页厚的材料,介绍称美国13~34岁的智能手机用户中,有超过六成是Snapchat的活跃用户,每天浏览视频次数超过20亿次。这已经是Facebook用户观看视频数的一半,而后者不仅公司历史比其长了7年,而且用户数也比其多了9倍。
“完全不明白那些拿已经存在的产品来比较的人,没有人会再想要一个Facebook”。
“阅后即焚”中国人学不会
和其他在硅谷实验成功的商业模式一样,Snapchat很快就迎来了中国学徒。2013年9月底,相隔不到一天,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先后为自家应用加上了阅后即焚功能。一个是阿里的类微信应用“来往”,一个是腾讯手机QQ的闪照。
可惜,这两个功能至今都没能引起中国用户的注意。
在一次演讲上,斯皮格尔大方地向学习者分析了Snapchat受欢迎的原因。
第一,Sapchat通过用户通讯录、Facebook来导入好友关系,是典型的熟人社交应用;切中了人们“想分享不一样的自己”的需求。
比如,平时严肃的老板可以把自己的搞笑照片放到Snapchat分享给下属;妆容精致的OL美女时不时地分享邋遢照片——反正几秒之后什么都没有了。
但,“如果用户文化里没有这样的需求,就不能以熟人社交的套路来学习Snapchat了。”斯皮格尔总结道。
中国用户恰好与Snapchat的理念相反,总是在熟人面前尽力保持固有的印象,生怕出现一丝差池而形象尽毁。所以,无论是纯熟人关系的来往,还是半熟人关系的QQ,他们的阅后即焚只能是个噱头,而无法掀起风浪。
第二,学习美国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要遵循互联网发展途径。
美国互联网市场,重社交,轻聊天;而中国互联网市场则相反,重聊天,轻社交。
Snapchat在美国能火是因为在推出时,美国市场上没有给力的点对点图片分享工具,而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Snapchat把这个点抓住了。但是在中国,这个需求一直能被满足,无论是手机QQ还是微信,都能承担起点对点图 片分享的功能。
所以,在美国,Facebook火 了,ICQ、MSN倒了;而在中国,QQ、微信火了,人人网倒了。
但Snapchat的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意——阅后即焚,但阅后即焚在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玩法。更为重要的是,斯皮格尔近乎任性地坚持自身想法,不跟风的态度更值得中国创业者学习。
但这并不妨碍Snapchat获得用户和投资者的青睐——哪怕斯皮格尔总是忍不住冒几句脏话。
埃文·斯皮格尔坐在自己创办的Snapchat(阅后即焚)公司办公室里。他穿着一双运动鞋,一只脚搭在椅子上,身体往后倚靠,开口就说自己现在跟媒体不怎么打交道。“我真的是好久不接受采访了。”他小啜了一口果汁, “因为我一直忙着工作啊,”他说,“太xx辛苦了!”
Snapchat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种用户打开消息几秒后,信息就会消失的新型在线社交方式。24岁的斯皮格尔是Snapchat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Snapchat是全美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社交网络公司之一,已经拥有超过1亿用户,并且融资11亿美元,估值16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DST、Benchmark、腾讯、阿里巴巴等。
在Snapchat创立之初,没有人看好这样的商业模式。“Snapchat刚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在小打小闹。”Facebook前高管、现在是高科技产业投资人的查马斯·帕里哈皮提亚说。但现在,查马斯密切关注着这家公司,“搞不好这会是下一代的MTV音乐台”。
从不被看好到受人追捧,斯皮格尔一直自顾自地做决策,任性自大成为了他的标签。但无可否认的是,Snapchat是款好产品。
霸道总裁很任性
迈克尔在Snapchat做用户数据分析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快被斯皮格尔搞疯了。”
原因是斯皮格尔做决策时总是不看数据,“你见过哪个互联网公司不看数据的吗?”迈克尔觉得自己找错了工作。
实际上,斯皮格尔不仅不参考数据做决策,他明确地表示:“不要和我谈数据,和我聊聊使用产品的感觉。”
比如在Snapchat积累了一定用户量后,就有品牌找到斯皮格尔,希望在Snapchat的页面上投放广告,其中不乏财大气粗的知名品牌。
品牌们抛出了一大摞详实的数据,比如用户匹配度、收益率等等,但当品牌商洋洋洒洒地做完报告后,斯皮格尔回过头对联合创始人说:“你说有人喜欢广告吗?”
于是,因为斯皮格尔反感绝大多数类型的在线广告,Snapchat拒绝了大批广告投放商,导致迟迟不能盈利。
斯皮格尔觉得精准投放的广告讨厌极了。尤其是有时候用户在一个网站买了某件商品,结果过了一会儿就在另一家网站上看到了同种商品的广告时。“上网的时候感觉身后有台吸尘器一直跟着,这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没有广告就没有盈利,斯皮格尔自己决定开发一种“不那么讨厌”的广告模式。
于是全屏视频广告成了Snapchat的广告形式。这些广告时长10 秒左右,它们的特点在于,当用户垂直拿智能手机时,视频可以在不改成横握的情况下填充整个屏幕,斯皮格尔认为这个特性非常重要。在向广告主提供的销售文件中,Snapchat声称相较普通广告,用户有更大的可能性看完全屏广告,因为 他们不必把手机转一个方向。
问题就在于,尽管用户更有可能看完尺寸更大的视频广告,但因为Sanpchat是唯一一家接受全屏广告的平台,所以广告主不能将已有的、用于YouTube和Facebook上的水平格式广告直接用于Snapchat,广告主的成本就要提高。
但斯皮格尔并不怎么操心。“我们拥有令人叹服、数量惊人的受众群,大家都会为了做出更好的产品而专门修改自己的视频广告。”
于是在过去这几个月,斯皮格尔先后前往伦敦、洛杉矶和纽约拜访大型广告机构和品牌,介绍Snapchat的广告方案。伊姆兰·汉在瑞士信贷集团投资银行部门任职,他说“埃文将广告视为产品,而大部分互联网创始人将广告看成必要的盈利点”。
但Snapchat的广告事业进展缓慢。
刚启动广告计划时,Snapchat要价是每1000次浏览约100美元,这比YouTube或Hulu的开价高了一倍多。5月 Snapchat宣布将把每1000次浏览费用降至20美元,这个开价仍然高于一些竞争对手,而且广告业的部分人士认为Snapchat尚未让广告主信服。
面对不被看好,斯皮格尔采取“不理”的方式。他奔波在各大广告公司之间,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的广告方案。现在已经有可口可乐、三星、麦当劳等知名品牌在Snapchat上投放了广告。
任性,或者说傲慢自大是外界对斯皮格尔的第一印象,但可能正如今年他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中所说的那样:“不管怎样,总会有人对你有意见。不管你怎么做,总会有人觉得你做得还不够。所以,你要找到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找到你热爱做的事情。”
“没人会再想要一个Facebook”
Snapchat或许是更新周期最短的社交软件。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Snapchat融入了文本聊天和视频通话功能,而且依然延续了“阅后即焚”的理念——一旦用户离开一段对话,所有文本都将消失。
“我希望线上聊天感觉像是偶然发生的一样,就像在街头偶遇好友,而不是Skype那种事先约好的对话模式”,斯皮格尔认为只有打破“线上模拟线下”的思维模式,线下社交才能有趣。
在斯皮格尔看来,他的朋友们之所以没有每天拨打视频电话,是因为“通话”诞生于一个软件需要模拟现实工具的时代。斯皮格尔表示,“拟物”始终都是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然而,计算机行业今后100年面临的最大局限就是这种拟物思维。”
对斯皮格尔来说,通讯的未来并不是重构或升级Skype那样的通话服务,而是要把模仿电话的想法完全抛在脑后。斯皮格尔希望文本通讯更像是一场真正的对话,而不是“事务处理”。即使有了WhatsApp和iMessage这样优秀的工具,他还是感觉文本没有再现他与好友聊天的真实状态。 在这样的理念下,斯皮格尔先是在Snapchat上去掉传统文本应用的各种功能,比如阅读收条、输入指示器、在线状态和照片附件。“输入和阅读收条太像写信了。”斯皮格尔说,“你写一封信,然后放进信封,再寄给好友,之后便想知道他们何时收到。这就像联邦快递——他们会告诉你包裹何时送达。”但现代化的聊天应用应该让人感觉与沟通对象同处一室。
在传统线上聊天中,人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开始输入信息时,看到好友也在输入,这时你就会停下来,对方也会停下来。这就像在走廊中偶遇某人,双方都想让 对方先过,但看到对方让着自己时,又心领神会地准备先过,可每一次,双方的想法都完全一样,导致迟迟无法错身而过。
斯皮格尔通过名为“Here”的小按键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蓝色圆形泡泡随时都会出现在聊天窗口下方,它会有规律地轻轻跳动,让你知道你的朋友也处在这个聊天中。
Snapchat式的聊天和信息分享的方式,在最初根本不被看好。“WhatsApp、Skype和iMessage都已经拥有数以亿计既活跃又忠实的用户,他们每天都会相互发送文本、拨打视频电话,Snapchat凭什么刺激他们转变对话方式?”这是斯皮格尔最常听见的质疑。
于是斯皮格尔甩出一份23页厚的材料,介绍称美国13~34岁的智能手机用户中,有超过六成是Snapchat的活跃用户,每天浏览视频次数超过20亿次。这已经是Facebook用户观看视频数的一半,而后者不仅公司历史比其长了7年,而且用户数也比其多了9倍。
“完全不明白那些拿已经存在的产品来比较的人,没有人会再想要一个Facebook”。
“阅后即焚”中国人学不会
和其他在硅谷实验成功的商业模式一样,Snapchat很快就迎来了中国学徒。2013年9月底,相隔不到一天,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先后为自家应用加上了阅后即焚功能。一个是阿里的类微信应用“来往”,一个是腾讯手机QQ的闪照。
可惜,这两个功能至今都没能引起中国用户的注意。
在一次演讲上,斯皮格尔大方地向学习者分析了Snapchat受欢迎的原因。
第一,Sapchat通过用户通讯录、Facebook来导入好友关系,是典型的熟人社交应用;切中了人们“想分享不一样的自己”的需求。
比如,平时严肃的老板可以把自己的搞笑照片放到Snapchat分享给下属;妆容精致的OL美女时不时地分享邋遢照片——反正几秒之后什么都没有了。
但,“如果用户文化里没有这样的需求,就不能以熟人社交的套路来学习Snapchat了。”斯皮格尔总结道。
中国用户恰好与Snapchat的理念相反,总是在熟人面前尽力保持固有的印象,生怕出现一丝差池而形象尽毁。所以,无论是纯熟人关系的来往,还是半熟人关系的QQ,他们的阅后即焚只能是个噱头,而无法掀起风浪。
第二,学习美国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要遵循互联网发展途径。
美国互联网市场,重社交,轻聊天;而中国互联网市场则相反,重聊天,轻社交。
Snapchat在美国能火是因为在推出时,美国市场上没有给力的点对点图片分享工具,而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Snapchat把这个点抓住了。但是在中国,这个需求一直能被满足,无论是手机QQ还是微信,都能承担起点对点图 片分享的功能。
所以,在美国,Facebook火 了,ICQ、MSN倒了;而在中国,QQ、微信火了,人人网倒了。
但Snapchat的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意——阅后即焚,但阅后即焚在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玩法。更为重要的是,斯皮格尔近乎任性地坚持自身想法,不跟风的态度更值得中国创业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