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营经济发展链网互动模式研究

来源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浙江模式以及泉州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各区域历年发展的经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其他几种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对泉州模式发展的启示,指出必须实施链网互动传统产业升级模式。
  关键词:民营经济;泉州模式;链网互动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02-0027-02
  
  在经济发展迈向成熟推进阶段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的日益完善和要素自由流动瓶颈的消失以及文化和制度的现代化、全球化,区域发展模式的差异将日益缩小。文章将从不同的方面分析相同的区域要素对区域发展的不同影响。在数据统计比较分析中,考虑到比较的意义同时又要兼顾数据的选取方便,苏南模式选取苏州市,浙江模式选择温州市,珠江模式选择广东省和泉州市进行人口、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等方面的数据比较。
  1泉州人口概况与其他区域比较
  ①人口数量比较,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各地增长率在近年来逐年降低,1978~1980年和1995~2000年,泉州市年均人口增长率低于温州和广东而高于苏州,1980~1995年泉州年均人口增长率相对于其他三地最高,并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00~2003年,泉州年均人口增长率高于温州而低于苏州和广东,2003年以后以后,泉州年均人口增长率低于苏州市和广东省,且低于全国增长的平均水平。2007~2008年,泉州年均人口增长率又有所回升,稍高于全国增长的平均水平或与之持平。2006年泉州外来人口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9.68%,对于优化泉州市人口的年龄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受教育程度比较。
  由表2可知近年来各地的受教育程度都有提升,除温州外小学及以下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苏州的受教育程度最高,然而泉州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苏州河广东两地,在2005年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仅占2.7%,仍有44.82%的人口比例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在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有待加强,以免成为泉州未来发展中的瓶颈。
  ③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较,如表3所示。
  各地就业人口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一产的就业人口比例大幅下降,二产、三产的就业人口均有较大幅度上升。通过2006年的数据比较(表3),可以看出,在2006年,泉州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比例略低于广州而远高于苏州和温州;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比例低于苏州而高于广东和温州;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相对而言最低,可见泉州第一产业从事人数还有待进一步减少,向二、三产业转化。
  2 泉州市场主体与其他区域比较
  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主体是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家庭和企业,因为市场经济机制运转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经济主体对各自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企业和家庭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在中国进行的市场化改革中,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被确认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对各区域的市场经济主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泉州模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都实行了大规模的股份化改造,试图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于各种模式的起点不同,其企业所有制结构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006年苏州、温州与泉州工业总产值比重比较如表4所示。
  泉州工业产值中,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即表现出和无锡相似的外向型特征,又表现出和温州相似的民营私营为主体的经济特征。这些和前面分析的泉州侨乡经济、内源性相吻合。这种所有制结构产权明晰,既有助于泉州不断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市场扩张,也有助于泉州内部私营企业的积极成长,养内引外,使泉州经济更加迅速的健康发展。
  3 泉州国民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①生产总值比较。
  改革开放以后,各区域都向着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高,最好发展水平这一目标迈进,竞争日趋白热化。从GDP绝对数值来看,1978年到2008年,泉州国内生产总值从8亿元增加到2700亿元,远低于苏州,略高于温州,居于中间地位。改革开放前泉州经济总量列全省倒数第二位,1994年以来一直列全省第一,而且目前已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还强,占全国的1.3%,在全国212个地级市中位列第三(列苏州和无锡之后),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
  分阶段来看,1978~1985年,泉州GDP年均增速高于苏州、广东和温州,1985~1990年年均增速低于广东而高于苏州和温州,在90年代初更以140%的年均增长高速迅速提升,然而在1996~2005年,苏州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泉州的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低于其他三地,在2001和2002年增长速度竟以个位数字增长,其增长稳定性低于其他三地,在近两年增长速度有所回升。
  {2}产业结构比较。
  泉州产业结构在“十五”时期,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九五”期末2000年的8.7∶57∶34.3调整到2005年的5.9∶57.8∶36.3。第一产业比重继续呈逐年下降态势, 从1999年的1.7%降到2005年的0.6%;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保持在57%左右浮动,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均超过60%,;第三产业则呈稳步上升趋势, 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次于第二产业。这一趋势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是相适应的,表明了泉州市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与升级,产业结构比较如图1所示。
  4区域经济链网互动发展模式实施
  通过对我国典型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泉州的特点,实施链网互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有助于其面对快速变动的经济环境加速发展,要形成链网互动的机制,其升级的方向是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包括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和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并且进一步发展完善区域创新网络。
  
  参考文献:
  
  [1] 陈广胜.关于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7,(3).
其他文献
从“又好又快”与“又快又好”关系、又好又快发展特征和发展要求三方面研究了区域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基于又好又快内涵分别从“好”的方面与“快”的方面提出了诊
平面布置是工业企业物流合理度的首要问题,以矿井平面的设施布置为研究对象,考虑矿井生产过程中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等问题,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的思路,建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如何保持持续盈利的状态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文中对基于财务治理角度的会计利润质量进行研究,分析了财务治
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在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遍地开花。物流职业教育作为物流行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应该紧跟物流需求,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作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文中分析了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
传统的执法方式受制于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执法人员移动办公的需要。而移动警务终端的出现满足了这项要求,执法人员可实时获取公安业务信息并及时将数据传回
文中介绍了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低速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针对智能建筑面对的复杂环境,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一些基于低功耗的设计理念,形成一个智
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IT治理与公司治理的有效协调有助于公司竞争力的大幅度提高,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文中从探求IT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协调互动出发,详细论述了IT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