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化改革进程中有效运用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有利于有序落实改革方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开展机构编制监管工作,应采取台账电子化管理、云平台建设、善用社交媒体、加强信息共享、推进“互联网+监督管理”常态化、加强队伍建设等路径,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共享;编码分析;NVivo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0)02-0063-06
一、研究背景
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制度层面对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细化,为各地区各部门顺利开展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条例》多次提到信息平台与信息共享,彰显了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为“互联网+”时代的机构编制工作,尤其是机构编制监管指明了方向。
(一)研究综述
机构编制监管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环节。通常在国家层面上,各国有相对健全的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如美国由隶属于总统办事机构的联邦劳动关系局、功绩制保护委员会和人事管理办公室三个部门统一负责政府编制管理工作,英国专设管理和人事局,法国设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日本设隶属总理大臣管理的编制管理部门[1]。机构编制经费与政府财政预算挂钩,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要求编制人数与经费预算同时上报,议会讨论通过后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方面,日本的《国家行政组织法》为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机构编制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机构编制监管工作还处在发展阶段,国内关于机构编制监管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机构编制监管改革与绩效管理。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有钱其智、王秦丰(1990)编写的《机构编制管理教程》,寇生杰、余兴安(1993)编写的《编制管理基础》等,侧重于关注机构编制监管在职能、机构、编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构编制监管改革方面,刁田丁[2](1985)、伏宁[3](2011)、潘享清[4](2018)提出将机构编制监管与行政体制改革相统一;卢志钊[5](1999),梁昌勇、朱龙[1](2014)则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区分了机构编制改革的不同阶段,这类研究重在阐释机构编制改革经历的从政府管理调控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绩效管理方面,匡素勋(2012)认为绩效管理不善是机构编制改革不善的重要原因[6];徐刚、刘明广(2012)尝试构建绩效棱柱模型来指导政府机构编制评估[7],用以检验机构编制的有效性。
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是推进机构编制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是切实有效地促进机构编制层次化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然而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相关文献较少。李海涛等[8](2016)、青岛市编办(2017)认为借“互联网+”的东风,有效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在“互联网+机构编制监管”体系的决策、管理和运转过程中取得良好成效。耿建[9](2016)、安徽省编办(2018)、福建省编办(2018)等更多地关注了“互联网+机构编制监管”管理新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机构编制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部门之间机构编制监管联动机制。机构编制监管工作与各相关单位的整体工作安排都有交集,单靠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查处往往力不从心。各相关部门的联动检查工作存在随机性、随时性的特征;各个联合部门之间的业务磨合熟练程度不够,承担的相关责任不对等;目前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结构,监督检查效果往往不明显。因此,提升各部门间联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是机构编制监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0]。
2.机构编制监管意识不强。很多单位没有在转变职能、改善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而是通过强调困难,向编制部门提出增编、增职数、增机构等要求,很少有单位会主动削减机构编制,对超编、超职数等情况不采取实际措施。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思维,机构编制部门虽然在审批过程中,能充分调研,严格把关,但限于历史、权责、监管手段等因素的制约,事后对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往往不足。
3.机构编制监管工作模式单一。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方法和模式不灵活,监督性和权威性有限。当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工作程序规范性不强,相关人员配备缺乏,致使对检查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相关问题难以深入调查研究。机构编制部门没有处罚权,监督管理权受到制约,检查出问题后只能上报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无法对问题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导致监督性和权威性的降低。
总的来看,国内各地的机构编制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存在缺乏联动机制、重视程度不高、工作模式单一等问题,给机构编制监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互联网思维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摆脱机构编制监管难的困境,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开辟新的路径。
二、研究文本的编码及基本数据
为了确保分析文本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通过“中国机构编制网”下“机构编制信息化”板块来提取研究文本资料,资料普遍为具体工作情况的梳理与汇总,非学术文章,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通过浏览“机构编制信息化”板块内文章,一共提取了17篇与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相关的文章,形成了6个一级节点,21个二级节点。研究共有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首先是进行词频分析;然后根据高频词语,结合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工作实际,确定一级节点并进行编码;最后确定二级节点并进行编码、分类。
(一)词频初步统计情况
词频可以展现原始资料的主要关注点,是质性数据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NVivo11.0提供了可视化词频统计,将最小长度设置为2,对所提取的文本资料进行词频查询,可以得到文本资料的汇总信息及词云图,词云图如图1所示。其中可以明显看到社会、服务、情况、信用、企业、工作、登记、人员等词语。考虑到本研究关注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信息管理工作重点主要涉及平台化建设与应用,内外信息沟通大量使用社交媒體,“互联网+”的管理思维注重管理成效提升。因此,最终形成了平台化、工作机制与模式、社交媒体、队伍建设、成效等5个一级节点。 (二)措施编码
本研究采用手动编码,手动编码较自动编码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参考点。在平台化、工作机制与模式、社交媒体、队伍建设、成效等5个一级节点的基础上,确定二级节点并进行子节点编码,如表1所示。平台化,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信息平台(21)(括号内为编码次数)、云平台(3);工作机制与模式,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常态化(6)、电子台账(6)、动态管理(17)、公开机制(10)、共享机制(6)、联动机制(7)、模式创新(4)、线上线下结合(1)、信用监管机制(11)、宣传机制(7);社交媒体,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对内管理(9)、对外服务(9);队伍建设,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专人(12)、培训(4);成效,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促进发展(6)、提升满意度(10)、消除信息壁垒(8)。
三、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一)抓好制度与电子台账建设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与电子台账建设,从“软”“硬”两个维度扎实打牢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的基础。
一要完善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原有的规章制度对纪律的约束力有限、违规的界定性模糊,应通过法治化建设制定机构编制管理行政法规,并配套具体的实施细则,为管理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监管处置工作制度化,维护监管工作的权威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过程中凡是遇到不配合、不讲原则、敷衍扯皮、违规干预等行为一律追究其行政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
二要加强电子台账建设与管理。应全面记录所辖地区各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变更登记信息、业务范围清单、绩效考核信息、年报公开信息、日常监管信息。这就要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对所辖地区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信息开展全面梳理,以各事业单位纸质台账、各地区机构编制监管网站数据为基础,建立机构编制监管电子台账。
(二)积极开发建设监管云平台
云平台所提供的各类数据服务可以突破原有的空间限制、信息壁垒与管理瓶颈,以基础与监管数据库、跨区域协同监管处置平台、动态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信息发布与公开平台、分析预警平台为基础架构的事中事后监管云平台,能够实现多部门的信息互联互享。借助云平台构建省、市、县、镇多级纵向贯通,部门、行业、社会横向互通的立体式监管新模式,用以实现“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通过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减少对部门主体的干扰,形成一处失信、人人可知、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新机制。打造智慧监管、云监管,实现服务对象在线享受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效能。整合公共资源,不断优化互联网与公共服务资源融合深度与广度,为公众提供互联网在线服务。实现监管型向服务型的转型升级,切实做到监管服务双到位,体现利企便民。
(三)善用社交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提供信息发布推送、链接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推送事业单位监管政策规定、通知公告、工作动态等;提供机构编制网、监督管理网、年度报告公开、业务范围清单、绩效考核结果公开等机构编制服务链接;提供已登记事业单位名录、机关事业单位网站中英文域名导航、事业单位监管工作流程、重要事项提醒服务、差旅费报销规定以及联系方式等内容,方便单位及群众办理业务。借助社交媒体落实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众的监督权与知情权,及时公开不涉密的政策法规,及时公开本单位的人员编制配备等情况,强化信息公开透明,提升公众的满意度。
(四)加强信息共享,强化联动机制
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信息关联、数据共享,实现部门联动、综合监管。
1.信息互通与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与网信办、公安网警、电子政务中心等有关部门联动沟通;通过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建立工作群,掌握各類单位网站备案信息,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丰富信息平台功能,有效利用共享信息。信息平台系统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应添加事业单位信息、通知发布、信息查看、通信录、系统管理等功能板块。通过平台,各地联席会议办公室可及时上传更新事业单位相关信息情况,实现信息共享。成员单位能够通过事业单位信息功能板块,查看事业单位异常信息;可以快速链接到其他政府服务网站,查询事业单位法人的信息公开和信用情况,作为办理相关业务的依据。成员单位能够通过信息查看功能板块,查看、制作、发布信息,及时通报业务办理中发现的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3.完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等现代化手段,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速提升部门上下级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实现智慧化、数字化沟通交流。
(五)推进“互联网+监督管理”常态化
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可以有效推进“互联网+监督管理”常态化。一是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一站式办理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行政手续,推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及时将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内容在编办网站上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主动做好“双随机”抽查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管。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度高的学校、医院、安监、食药监、环保、工商等重点部门,先行建立随机抽查跟踪督查机制。三是各地可以以省一级事业单位监管信息系统为依托,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业务。推进随机抽查事项库、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事业单位异常信息库等四库名录建设。四是重视结果公示,保证抽查效果。抽查结果通过机构编制网、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对抽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限期内未整改到位的,记入《事业单位异常信息库》,通过编办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最大限度地让公众参与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五是通过网站监督平台完善公开与公示制度。每年年初在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网站公开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每季度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和编办门户网站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的名单对外公示,同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邮箱和通信地址,接受社会监督。六是线上监管和线下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管效能,促进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监管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监管部门、事业单位、公众等多主体的协同监管机制。 (六)加强机构编制监管队伍建设
1.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维护更新。一是制定台账维护相关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事业单位信息档案电子监管台账维护,严禁非台账管理人员私自修改台账中的内容事项,维护台账的准确性。二是事业单位监管台账内容发生变化,需分管领导审核后才予以确认;确定台账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完成更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三是指定专人网上巡查,定期巡查与随机巡查相结合,结合日常管理,对存在挂标不规范等问题的政府网站、网络平台,制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监督其整改情况。
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能力意识。组织有关部门网站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集中为编办系统内工作表现好、业务能力突出的同志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培训宜采用多种形式,也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学习上级编办关于机构编制监管工作的新精神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学习交流,可以有效地统一思想、提升意识、增强本领、提高能力,为推动落实机构编制监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昌勇,朱龙.顶层设计下的政府机构编制资源优化管 理研究[J].行政论坛,2014,21(3):31-36.
[2] 刁田丁.论我国地方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J].政治 学研究,1985(2):50-52+11.
[3] 伏宁.关于职责、机构、编制的基础研究[J].中国机构改 革与管理,2011(5):29-31+8.
[4] 潘享清.新时代行政管理学会的定位及发展[J].中国行 政管理,2018(6):147-150.
[5] 卢志钊.从传统编制管理到行政体制改革[J].贵州社会 科学,1999(5):22-26.
[6] 匡素勋.我国地方政府机构编制改革路径研究[J].长春 大学学报,2012,22(11):1334-1337.
[7] 徐刚,刘明广.政府编制绩效评估机制:棱柱构架及双 价值向度[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4(6):80-85.
[8] 李海涛,李强,白金旸.“互联网+机构编制”工作设 想——以新乡市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6(9): 12-14.
[9] 耿建.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问题分析与 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6(9):46-48.
[10] 王启宁,魏光然,王业盟.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的实践与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6(5):56-58.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reform,the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ization supervision of 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orderly implement of the reform plan,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work of 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 and supervision,it can strengthen the electronic management of ledgers,build cloud platform,make good use of social media,promote “Internet +” normalization,and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so as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ability.
Key Words:Internet +;supervision of 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information sharing;coding analysis;NVivo
責任编辑:刘 博
关键词:互联网+;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共享;编码分析;NVivo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0)02-0063-06
一、研究背景
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制度层面对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细化,为各地区各部门顺利开展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条例》多次提到信息平台与信息共享,彰显了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为“互联网+”时代的机构编制工作,尤其是机构编制监管指明了方向。
(一)研究综述
机构编制监管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环节。通常在国家层面上,各国有相对健全的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如美国由隶属于总统办事机构的联邦劳动关系局、功绩制保护委员会和人事管理办公室三个部门统一负责政府编制管理工作,英国专设管理和人事局,法国设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日本设隶属总理大臣管理的编制管理部门[1]。机构编制经费与政府财政预算挂钩,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要求编制人数与经费预算同时上报,议会讨论通过后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方面,日本的《国家行政组织法》为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机构编制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机构编制监管工作还处在发展阶段,国内关于机构编制监管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机构编制监管改革与绩效管理。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有钱其智、王秦丰(1990)编写的《机构编制管理教程》,寇生杰、余兴安(1993)编写的《编制管理基础》等,侧重于关注机构编制监管在职能、机构、编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构编制监管改革方面,刁田丁[2](1985)、伏宁[3](2011)、潘享清[4](2018)提出将机构编制监管与行政体制改革相统一;卢志钊[5](1999),梁昌勇、朱龙[1](2014)则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区分了机构编制改革的不同阶段,这类研究重在阐释机构编制改革经历的从政府管理调控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绩效管理方面,匡素勋(2012)认为绩效管理不善是机构编制改革不善的重要原因[6];徐刚、刘明广(2012)尝试构建绩效棱柱模型来指导政府机构编制评估[7],用以检验机构编制的有效性。
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是推进机构编制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是切实有效地促进机构编制层次化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然而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相关文献较少。李海涛等[8](2016)、青岛市编办(2017)认为借“互联网+”的东风,有效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在“互联网+机构编制监管”体系的决策、管理和运转过程中取得良好成效。耿建[9](2016)、安徽省编办(2018)、福建省编办(2018)等更多地关注了“互联网+机构编制监管”管理新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机构编制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部门之间机构编制监管联动机制。机构编制监管工作与各相关单位的整体工作安排都有交集,单靠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查处往往力不从心。各相关部门的联动检查工作存在随机性、随时性的特征;各个联合部门之间的业务磨合熟练程度不够,承担的相关责任不对等;目前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结构,监督检查效果往往不明显。因此,提升各部门间联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是机构编制监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0]。
2.机构编制监管意识不强。很多单位没有在转变职能、改善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而是通过强调困难,向编制部门提出增编、增职数、增机构等要求,很少有单位会主动削减机构编制,对超编、超职数等情况不采取实际措施。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思维,机构编制部门虽然在审批过程中,能充分调研,严格把关,但限于历史、权责、监管手段等因素的制约,事后对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往往不足。
3.机构编制监管工作模式单一。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方法和模式不灵活,监督性和权威性有限。当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工作程序规范性不强,相关人员配备缺乏,致使对检查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相关问题难以深入调查研究。机构编制部门没有处罚权,监督管理权受到制约,检查出问题后只能上报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无法对问题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导致监督性和权威性的降低。
总的来看,国内各地的机构编制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存在缺乏联动机制、重视程度不高、工作模式单一等问题,给机构编制监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互联网思维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摆脱机构编制监管难的困境,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开辟新的路径。
二、研究文本的编码及基本数据
为了确保分析文本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通过“中国机构编制网”下“机构编制信息化”板块来提取研究文本资料,资料普遍为具体工作情况的梳理与汇总,非学术文章,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通过浏览“机构编制信息化”板块内文章,一共提取了17篇与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相关的文章,形成了6个一级节点,21个二级节点。研究共有三个循序渐进的步骤,首先是进行词频分析;然后根据高频词语,结合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工作实际,确定一级节点并进行编码;最后确定二级节点并进行编码、分类。
(一)词频初步统计情况
词频可以展现原始资料的主要关注点,是质性数据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NVivo11.0提供了可视化词频统计,将最小长度设置为2,对所提取的文本资料进行词频查询,可以得到文本资料的汇总信息及词云图,词云图如图1所示。其中可以明显看到社会、服务、情况、信用、企业、工作、登记、人员等词语。考虑到本研究关注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信息管理工作重点主要涉及平台化建设与应用,内外信息沟通大量使用社交媒體,“互联网+”的管理思维注重管理成效提升。因此,最终形成了平台化、工作机制与模式、社交媒体、队伍建设、成效等5个一级节点。 (二)措施编码
本研究采用手动编码,手动编码较自动编码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参考点。在平台化、工作机制与模式、社交媒体、队伍建设、成效等5个一级节点的基础上,确定二级节点并进行子节点编码,如表1所示。平台化,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信息平台(21)(括号内为编码次数)、云平台(3);工作机制与模式,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常态化(6)、电子台账(6)、动态管理(17)、公开机制(10)、共享机制(6)、联动机制(7)、模式创新(4)、线上线下结合(1)、信用监管机制(11)、宣传机制(7);社交媒体,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对内管理(9)、对外服务(9);队伍建设,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专人(12)、培训(4);成效,设置的二级节点包括促进发展(6)、提升满意度(10)、消除信息壁垒(8)。
三、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一)抓好制度与电子台账建设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与电子台账建设,从“软”“硬”两个维度扎实打牢机构编制监管信息化的基础。
一要完善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原有的规章制度对纪律的约束力有限、违规的界定性模糊,应通过法治化建设制定机构编制管理行政法规,并配套具体的实施细则,为管理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监管处置工作制度化,维护监管工作的权威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过程中凡是遇到不配合、不讲原则、敷衍扯皮、违规干预等行为一律追究其行政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
二要加强电子台账建设与管理。应全面记录所辖地区各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变更登记信息、业务范围清单、绩效考核信息、年报公开信息、日常监管信息。这就要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对所辖地区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信息开展全面梳理,以各事业单位纸质台账、各地区机构编制监管网站数据为基础,建立机构编制监管电子台账。
(二)积极开发建设监管云平台
云平台所提供的各类数据服务可以突破原有的空间限制、信息壁垒与管理瓶颈,以基础与监管数据库、跨区域协同监管处置平台、动态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信息发布与公开平台、分析预警平台为基础架构的事中事后监管云平台,能够实现多部门的信息互联互享。借助云平台构建省、市、县、镇多级纵向贯通,部门、行业、社会横向互通的立体式监管新模式,用以实现“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通过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减少对部门主体的干扰,形成一处失信、人人可知、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新机制。打造智慧监管、云监管,实现服务对象在线享受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效能。整合公共资源,不断优化互联网与公共服务资源融合深度与广度,为公众提供互联网在线服务。实现监管型向服务型的转型升级,切实做到监管服务双到位,体现利企便民。
(三)善用社交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提供信息发布推送、链接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推送事业单位监管政策规定、通知公告、工作动态等;提供机构编制网、监督管理网、年度报告公开、业务范围清单、绩效考核结果公开等机构编制服务链接;提供已登记事业单位名录、机关事业单位网站中英文域名导航、事业单位监管工作流程、重要事项提醒服务、差旅费报销规定以及联系方式等内容,方便单位及群众办理业务。借助社交媒体落实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众的监督权与知情权,及时公开不涉密的政策法规,及时公开本单位的人员编制配备等情况,强化信息公开透明,提升公众的满意度。
(四)加强信息共享,强化联动机制
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信息关联、数据共享,实现部门联动、综合监管。
1.信息互通与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与网信办、公安网警、电子政务中心等有关部门联动沟通;通过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建立工作群,掌握各類单位网站备案信息,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丰富信息平台功能,有效利用共享信息。信息平台系统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应添加事业单位信息、通知发布、信息查看、通信录、系统管理等功能板块。通过平台,各地联席会议办公室可及时上传更新事业单位相关信息情况,实现信息共享。成员单位能够通过事业单位信息功能板块,查看事业单位异常信息;可以快速链接到其他政府服务网站,查询事业单位法人的信息公开和信用情况,作为办理相关业务的依据。成员单位能够通过信息查看功能板块,查看、制作、发布信息,及时通报业务办理中发现的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3.完善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等现代化手段,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速提升部门上下级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实现智慧化、数字化沟通交流。
(五)推进“互联网+监督管理”常态化
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可以有效推进“互联网+监督管理”常态化。一是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一站式办理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行政手续,推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及时将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内容在编办网站上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主动做好“双随机”抽查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管。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度高的学校、医院、安监、食药监、环保、工商等重点部门,先行建立随机抽查跟踪督查机制。三是各地可以以省一级事业单位监管信息系统为依托,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业务。推进随机抽查事项库、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事业单位异常信息库等四库名录建设。四是重视结果公示,保证抽查效果。抽查结果通过机构编制网、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对抽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限期内未整改到位的,记入《事业单位异常信息库》,通过编办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最大限度地让公众参与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五是通过网站监督平台完善公开与公示制度。每年年初在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网站公开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每季度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和编办门户网站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的名单对外公示,同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邮箱和通信地址,接受社会监督。六是线上监管和线下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管效能,促进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监管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监管部门、事业单位、公众等多主体的协同监管机制。 (六)加强机构编制监管队伍建设
1.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维护更新。一是制定台账维护相关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事业单位信息档案电子监管台账维护,严禁非台账管理人员私自修改台账中的内容事项,维护台账的准确性。二是事业单位监管台账内容发生变化,需分管领导审核后才予以确认;确定台账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完成更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三是指定专人网上巡查,定期巡查与随机巡查相结合,结合日常管理,对存在挂标不规范等问题的政府网站、网络平台,制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监督其整改情况。
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能力意识。组织有关部门网站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集中为编办系统内工作表现好、业务能力突出的同志开展专题培训。教育培训宜采用多种形式,也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学习上级编办关于机构编制监管工作的新精神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学习交流,可以有效地统一思想、提升意识、增强本领、提高能力,为推动落实机构编制监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昌勇,朱龙.顶层设计下的政府机构编制资源优化管 理研究[J].行政论坛,2014,21(3):31-36.
[2] 刁田丁.论我国地方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J].政治 学研究,1985(2):50-52+11.
[3] 伏宁.关于职责、机构、编制的基础研究[J].中国机构改 革与管理,2011(5):29-31+8.
[4] 潘享清.新时代行政管理学会的定位及发展[J].中国行 政管理,2018(6):147-150.
[5] 卢志钊.从传统编制管理到行政体制改革[J].贵州社会 科学,1999(5):22-26.
[6] 匡素勋.我国地方政府机构编制改革路径研究[J].长春 大学学报,2012,22(11):1334-1337.
[7] 徐刚,刘明广.政府编制绩效评估机制:棱柱构架及双 价值向度[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4(6):80-85.
[8] 李海涛,李强,白金旸.“互联网+机构编制”工作设 想——以新乡市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6(9): 12-14.
[9] 耿建.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问题分析与 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6(9):46-48.
[10] 王启宁,魏光然,王业盟.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的实践与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6(5):56-58.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reform,the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ization supervision of 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orderly implement of the reform plan,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work of 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 and supervision,it can strengthen the electronic management of ledgers,build cloud platform,make good use of social media,promote “Internet +” normalization,and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so as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ability.
Key Words:Internet +;supervision of 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information sharing;coding analysis;NVivo
責任编辑: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