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代数选择题的源流探析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辽宁高考数学卷有道值得探究的选择题:若 满足 ,满足2x+2 (x-1)=5, 则 + =()。
  (A) (B)3(C)(D)4
  这是一道以含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方程为背景,以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为依托,以数式求值为探究目标的高考题。它以教材习题和已有竞赛试题为重要命题参考,对它们推陈出新,改头换面,在似曾相识中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化归,探究根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A版)P91练习]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 区间(2,3)内的近似解(精确到0.1)。
  第9届希望杯高二竞赛题,设 依次是方程 的根,则
  该赛题主要解法有两种。
  解法1:构造函数,用图象求解
  由题设可知, 是函数 两图象交点A的横坐标, 是函数 两图象交点B的横坐标,由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又 互相垂直可知两交点A、B关于直线 对称,而相交于点
   ,故 。
  解法2:构造函数,用函数单调性求解。
  因为 是方程 的根,所以 ,即 。
  ① ②,将①②代入方程 得: 。
  ③又因为 是方程 的根,所以 . 。
  ④ 若构造函数 ,由③④知, ,又 在R上单调递增,故 ,即 。
  2.剖析试题,揭示本质
  综合以上两种基本的解法知,该希望杯赛题融基础知识、思想方法、思维能力于一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来考虑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思维空间,耐人寻味!而2009年辽宁理科高考卷第12题也正好迎合了这种命题立意。试想:
  比照解法1,将题中方程式 , 2x+2 (x-1)=5化归变形为 , ,不就是那道希望杯试题的变式吗?显然 为函数 的图象交点A的横坐标, 为函数 的图象交点B横坐标,而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又 与 互相垂直,可知两交点A、B关于直线 对称,而 与 交于点 ,所以 。
  比照解法2,将题中方程式 化归变形为 ,将 变形为 ,从而构造单调函数 ,则有 ,所以 ,故 。
  纵观两道试题的第一种解法,不难看出:两道试题中,都涉及到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某直线对称,第三个函数的图象本身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且与那两个函数的图象分别有一个交点A、B,由于第三个函数的图象本身关于那条直线对称,结果呢?不但A、B两点都在第三个函数的图象上,而且也关于那条直线对称。于是,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若方程 有唯一根 ,且函数 存在反函数 ,函数 的图象本身关于直线 对称,方程 = 有唯一根为 ,则必有 或 。
  猜想二:若方程 有唯一根 ,方程 存在唯一根 ,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函数 的图象本身关于直线 对称,则必有 或 。
  纵观两道试题的第二种解法,则显然基于以下事实:若 在公共定为域为D,函数 在D内严格单调递增(减),且 , , ,则 。
  3.论证猜想,举例应用
  命题1:若方程 有唯一根 ,且函数 存在反函数 ,函数 的图象本身关于直线 对称[即 ],方程 = 有唯一根为 ,则 或。
  证明:, ,
   ①又 为方程 的根,
  ②由 存在反函数,并结合①②知, ,即 同理可得 。
  推论1:若方程 有唯一根 ,方程 存在唯一根 ,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函数 的图象本身关于直线 对称,则必有 或 。
  证明:因为方程 有唯一根 ,可设 与 的图象交于点 ,又方程 有唯一根 ,可设 与 的图象交于点 ,而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函数 的图象本身关于直线 对称,故交点A、B必然关于直线 对称,而点 关于直线 对称的点为( , ),所以必有 , ,即 , 。
  命题2:若函数 在公共定为域为D,函数 在D内严格单调递增(减),且 , , ,则 。
  以上述推论为依据,可迅速获解如下问题。
  例1:设方程 及方程 的根分别为 ,求 的值。
  略解:设 , , ,
  由命题1知 ,即 .
  变式1:设方程 及 的根分别为 ,试确定 满足的关系式.
  略解:设 , , ,由于 的图象关于 对称, 的图象本身关于 对称,由推论1知, ,所以 为所求。
  例2:(第25届全苏奥林匹克题)实数 满足等式 , ,求 的值。
  略解:原式即 , ,构造函数 , ,又 在R上递增, ,故 。
  例3:(94年高中联赛题)已知 , ,且 , ,则。
  略解:依题意有 , ,构造函数 , 则 ,又 在 上递增,且 ,所以 ,故 .
  4.对教学的启示
  4.1注意基础是教学的根本,教学中要坚持最基础的知识才是最常用的知识的原则,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重视通性通法。
  4.2注重思想、方法的挖掘,提炼与渗透,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3重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数学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收稿日期:2010-09-11
其他文献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是关系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大计。“与时俱进”地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培养和塑造新时期德才兼备的优秀后备人才的重任。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老是应该重视的课题。在这里我将自己的作法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
期刊
工程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内容之一。它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出现的,教师把重点放在围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个数量关系进行变式训练。运用工程问题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这应该说是工程问题教学之“源”。但我利用“工程问题”的“源”解决一些“本”的问题,在学完工程问题的知识后设计具有延伸应用实践价值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呈现多元化趋势。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激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种尝试。  1.兴趣教学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抽象性,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感到乏味,针对这种情况,应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兴趣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灵感,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在政治课
期刊
1.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  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作为一堂课的灵魂人物,来自于他自身各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他对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合理性、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站在科学文化的前沿阵地。一个文化知识底蕴丰厚的教师,在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必然厚积而薄发,将孩子们带入辉煌的知识殿堂。相反,文化知识有限,甚至不懂得先进教学理论、先进教学技术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
期刊
【摘要】凉山彝族绝大多数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其中不乏成规陋习,如何在科学课上利用科学知识改变这些呢?我让彝族孩子担当传播科学知识的“小天使”。  【关键词】新农村;彝族孩子;科学教育;传播  Let children play in sprea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Yi "little angel"  Hu Yiping  【Abst
期刊
【摘要】反思并改进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实验能力。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增加趣味实验等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方面将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探究能力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程,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必修1教材第5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中的实验内容。我从课本实验中进行拓展,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问并进行实验创新,从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快乐。  【关键词】新课程;过氧化氢酶;实验拓展  New Curriculum on "Comparison of hydrogen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针对教材中的案例典型但是不实用的弊端,本文根据南宁市乡土地理特征和学生的喜好,选取师生身边的案例来教学,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案例生活化;思考  Location theory of teaching cases Thoughts of life  Shi Ruiying  【A
期刊
1.能力测量的发展趋势  能力测量从二十世纪初诞生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当前,能力测量的发展除技术日趋成熟外,主要表现 为以下一些趋势。  1.1测验的功能由强调选拔和预测转向强调发展和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心理测验产生之初,其主要功能是 选拔和鉴别。随着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测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不满足于只反映被试能力高或低的简单 结果,而是进一步希望通过测验了解被试能力的详细状况,以更好地利用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回答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依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理解和感悟,就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同时,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