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伍10多年参与执行上百次发射任务。为火箭安装火工品7000多个,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及时发现排除多次重大隐患,护送火箭腾飞,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航天发射场质量卫士”的美誉。
点火!起飞1 2014年12月7日11时26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搭载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壮美升空。箭冲云端,声如霹雳。欢呼人群中,一名士兵笑得格外灿烂。他叫张枫,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四级军士长,入伍10多年参与执行上百次发射任务,为火箭安装火工品7000多个,没有出现一次差错,及时发现排除多次重大隐患,护送火箭腾飞,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航天发射场质量卫士”的美誉。
十几年里,练就一手“绝活”
刚到动力系统岗位时,高中学历的张枫不知火箭发动机为何物。设备操作说明看不懂、电路原理图搞不清、判读测试数据拿不准……一个个困难像拦路虎,挡住了他“尽快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没有现成的书籍,他自己掏钱买;看不懂专业术语,他对照词典一个个查;弄不清线路分布,他就找老同志一个个问。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可以忘记吃饭。为了熟悉图纸,他常常对照书本彻夜研究。遇到繁复难记的知识点,他就制成一张张卡片装在口袋里,走到哪记到哪。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短短半年,张枫就当上了动力系统岗位主操作手,打破了之前只有干部才能担任主操作手的惯例。
在这个涉及24个任务型号、7个具体专业、数百个火工品安装点位和干余项操作规程的岗位上,张枫一干就是十几年。
“箭上安全无小事。”为此,张枫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练就出“数据一口清、状态一摸准、操作一步到位、蒙上眼准确安装设备”的“绝活”。
担任七管连接器操作手时,张枫发现呼吸的热气常常使防毒面罩蒙上一层水雾,视线很受影响,大大降低了安全性。
“能不能在不可视的条件下正常操作呢?”张枫开始了没日没夜的蒙眼练习。重达十几斤的连接器好几次砸破了手、磨破了肩,他从未间断,直到对所有部件的尺寸、外形、重量、手感和安装技巧烂熟于心。
2011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进入两小时准备,配气台上二级贮箱压力表突然显示为0。经检查,七管连接器已从箭上脱落。此时,剧毒燃料已经充满贮箱,一旦重新对接,高浓度燃料蒸气必将迅速喷出,操作动作稍慢或有偏差就有可能引发燃料爆炸。
张枫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举起十几斤重的连接器就往箭上插座对接。剧毒燃料蒸气立刻从两个测压口喷出,视线基本为零。他一手摸准操作部位,一手拿好力矩扳手,迅速卡住锁紧螺母。
一圈、两圈、三圈…一黄色的毒雾逐渐消散,七管连接器成功实现对接,30秒后故障顺利排除。
16年如一日,在安全问题上,张枫锱铢必较,零失误排除各种大小故障隐患100余次。
曾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2007年,在火箭加注过程中,他及时发现密封圈存在3毫米的重叠,成功避免推进剂向外喷射的重大事故;2012年,在卫星发射任务中,他及時发现并排除了两台蓄压器充气开关漏气故障;2013年,他敏锐察觉4.5克误差,检查出火箭三级发动机点火药盒未装药,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一次发射前,加注电缆终端设备频频出现数据漂移。足足等了3天,厂家维修人员才将问题排除。
为此,张枫开始对电缆终端设备进行研究学习。他主动与厂家技术人员联系,要来学习资料和说明书,不懂的就打电话请教,光是电话费一个月就要花掉几百元。最终,发射中心发射系统电缆设备终端实现了自我保障。
张枫在一次对电缆插头进行紧固时因用力过大,造成插头外壳崩裂。针对这次教训,张枫对所属的7个专业的40余万字的技术文书进行“地毯式”分析,将24个任务型号的干余项质量体系操作规程重新梳理完善。
3个月后,瘦了一圈的张枫拿着2万多字的报告找到了室主任。这份报告被官兵们称为“动力宝典”。近年来,张枫自修与业务相关的26门课程,撰写技术论文13篇,带出的徒弟中,有的已担任组长,有的走上指挥岗位。
近日,张枫又送走了一批战友。16年了,同批入伍的100余名“老兵”只剩他一个。“我也想与大家一起回去,但岗位还需要我。”张枫红着眼睛说。他用这句话,说服了长期两地分居的妻子。12月7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00次发射再次圆满成功,妻子周恩锐目睹盛况,打消了劝张枫退役的念头。“能够成为航天人的妻子,是我今生最大的骄傲。”她说。丈夫回应,“我像爱你和孩子一样,爱着这份事业”。
能在聚集了无数高精尖人才的航天系统脱颖而出,仅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士官张枫付出的艰辛不言自明。在发射场,张枫因挑灯夜读、万字笔记、挑战单手操作、数次推迟婚期等逸事获称“张疯子”。在他自己看来,经历固然艰辛,回忆却充满乐趣,比如“我买来铜棒加工三角钥匙,很麻烦但是有趣”、“拿到报废产品我如获珍宝,立刻就去拆”。
“航天系统里有一句话是‘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张枫说,依托科研院所和设备厂家解决技术问题是惯例,但瞬息万变的发射场应实现自我保障,“只要是我的岗位,我就有责任保证它的绝对可靠”。如今,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每年都要承担数十次发射任务,像张枫这样的“航天老兵”发挥着重要作用。
彭立昭据新华社田兆运、杨茹、路俊/文 整理
点火!起飞1 2014年12月7日11时26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搭载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壮美升空。箭冲云端,声如霹雳。欢呼人群中,一名士兵笑得格外灿烂。他叫张枫,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四级军士长,入伍10多年参与执行上百次发射任务,为火箭安装火工品7000多个,没有出现一次差错,及时发现排除多次重大隐患,护送火箭腾飞,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航天发射场质量卫士”的美誉。
十几年里,练就一手“绝活”
刚到动力系统岗位时,高中学历的张枫不知火箭发动机为何物。设备操作说明看不懂、电路原理图搞不清、判读测试数据拿不准……一个个困难像拦路虎,挡住了他“尽快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没有现成的书籍,他自己掏钱买;看不懂专业术语,他对照词典一个个查;弄不清线路分布,他就找老同志一个个问。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可以忘记吃饭。为了熟悉图纸,他常常对照书本彻夜研究。遇到繁复难记的知识点,他就制成一张张卡片装在口袋里,走到哪记到哪。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短短半年,张枫就当上了动力系统岗位主操作手,打破了之前只有干部才能担任主操作手的惯例。
在这个涉及24个任务型号、7个具体专业、数百个火工品安装点位和干余项操作规程的岗位上,张枫一干就是十几年。
“箭上安全无小事。”为此,张枫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练就出“数据一口清、状态一摸准、操作一步到位、蒙上眼准确安装设备”的“绝活”。
担任七管连接器操作手时,张枫发现呼吸的热气常常使防毒面罩蒙上一层水雾,视线很受影响,大大降低了安全性。
“能不能在不可视的条件下正常操作呢?”张枫开始了没日没夜的蒙眼练习。重达十几斤的连接器好几次砸破了手、磨破了肩,他从未间断,直到对所有部件的尺寸、外形、重量、手感和安装技巧烂熟于心。
2011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进入两小时准备,配气台上二级贮箱压力表突然显示为0。经检查,七管连接器已从箭上脱落。此时,剧毒燃料已经充满贮箱,一旦重新对接,高浓度燃料蒸气必将迅速喷出,操作动作稍慢或有偏差就有可能引发燃料爆炸。
张枫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举起十几斤重的连接器就往箭上插座对接。剧毒燃料蒸气立刻从两个测压口喷出,视线基本为零。他一手摸准操作部位,一手拿好力矩扳手,迅速卡住锁紧螺母。
一圈、两圈、三圈…一黄色的毒雾逐渐消散,七管连接器成功实现对接,30秒后故障顺利排除。
16年如一日,在安全问题上,张枫锱铢必较,零失误排除各种大小故障隐患100余次。
曾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2007年,在火箭加注过程中,他及时发现密封圈存在3毫米的重叠,成功避免推进剂向外喷射的重大事故;2012年,在卫星发射任务中,他及時发现并排除了两台蓄压器充气开关漏气故障;2013年,他敏锐察觉4.5克误差,检查出火箭三级发动机点火药盒未装药,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一次发射前,加注电缆终端设备频频出现数据漂移。足足等了3天,厂家维修人员才将问题排除。
为此,张枫开始对电缆终端设备进行研究学习。他主动与厂家技术人员联系,要来学习资料和说明书,不懂的就打电话请教,光是电话费一个月就要花掉几百元。最终,发射中心发射系统电缆设备终端实现了自我保障。
张枫在一次对电缆插头进行紧固时因用力过大,造成插头外壳崩裂。针对这次教训,张枫对所属的7个专业的40余万字的技术文书进行“地毯式”分析,将24个任务型号的干余项质量体系操作规程重新梳理完善。
3个月后,瘦了一圈的张枫拿着2万多字的报告找到了室主任。这份报告被官兵们称为“动力宝典”。近年来,张枫自修与业务相关的26门课程,撰写技术论文13篇,带出的徒弟中,有的已担任组长,有的走上指挥岗位。
近日,张枫又送走了一批战友。16年了,同批入伍的100余名“老兵”只剩他一个。“我也想与大家一起回去,但岗位还需要我。”张枫红着眼睛说。他用这句话,说服了长期两地分居的妻子。12月7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00次发射再次圆满成功,妻子周恩锐目睹盛况,打消了劝张枫退役的念头。“能够成为航天人的妻子,是我今生最大的骄傲。”她说。丈夫回应,“我像爱你和孩子一样,爱着这份事业”。
能在聚集了无数高精尖人才的航天系统脱颖而出,仅有高中学历的普通士官张枫付出的艰辛不言自明。在发射场,张枫因挑灯夜读、万字笔记、挑战单手操作、数次推迟婚期等逸事获称“张疯子”。在他自己看来,经历固然艰辛,回忆却充满乐趣,比如“我买来铜棒加工三角钥匙,很麻烦但是有趣”、“拿到报废产品我如获珍宝,立刻就去拆”。
“航天系统里有一句话是‘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张枫说,依托科研院所和设备厂家解决技术问题是惯例,但瞬息万变的发射场应实现自我保障,“只要是我的岗位,我就有责任保证它的绝对可靠”。如今,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每年都要承担数十次发射任务,像张枫这样的“航天老兵”发挥着重要作用。
彭立昭据新华社田兆运、杨茹、路俊/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