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宁县位于吕梁山南端,属于山高沟深的丘陵型山区,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深不易采用,自然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干旱成了制约苹果生产的主要因素,多年来,我们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推广了苹果配套旱作栽培技术,初步实现了旱地果园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特将山区苹果旱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旱作基本措施
1.1 园地选择
坡地在6°-150的山地、丘陵地,选择背风向阳的南坡,并修筑梯田。宜选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60厘米以上,土壤pH值在6.0-7.5,总盐量在0.3%以下的地块。坡度较大的地方,应修建鱼鳞坑,进行等高栽植,以便蓄积降雨到树下。提高土壤局部的水分利用能力。增加抗旱性。
1.2 设置防护林
防护林能降低风速,改善果园小气候。防护林常用树种有毛白杨、早柳、臭椿等。主林带应与主要有害风向垂直,相邻主林带间距200-300米。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相邻副林带间距800-1000米。林带一般由5-7行组成,主行距1-2米,占地为果园总用地的1.5%-3.5%。为防止林带遮阴及与苹果树串根,林带北面与苹果树要保持30米左右,南面距离15-20米。
1.3 增施有机肥
园土深翻或挖大穴时,要在下层施人大量有机肥,或埋人作物秸秆、树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果园耐旱性。密植园也可按定植行挖1米宽的沟,深度1米以上。下层埋秸秆,每667平方米用干草1500-3000千克。
1.4 合理密植
6°以下的缓坡地为长方形栽植,6°-15°的坡地为等高栽植。栽植密度短枝型株行距一般为:2米×3米,或3米×4米,普通品种是3米×5米。或4米×5米。园地尽量平整,1立方米大坑栽植。
1.5 品种和砧木选择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优良耐旱品种和砧木。品种主要是富士着色系、元帅短枝型、乔纳金、津轻、嘎拉等。砧木可选用山定子、楸子、西府海棠、湖北海棠等。
2 节水保水栽培技术
2.1 果园覆草
果园一年四季均可覆草,以夏季(5月份)为好,旱薄地多在20厘米土层温度达到20℃时覆盖。麦秸、麦糠、杂草、树叶、作物秸秆和碎柴草均可用于果园覆草:果园覆草的数量。局部覆草667平方米1000-1500千克,全园覆草667平方米2000-2500千克。生产中提倡树盘覆草,覆草前在2行树之间修筑40-50厘米的畦埂或作业道,树畦内整平使近树干处略高,盖草时树干周围留出大约20厘米的空隙,以便使水沿树干和畦尽快渗入土壤:同时覆草前结合深翻或深锄浇水,每株树施氮肥0.2-0.3千克。以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时对氮肥的需要。覆草厚度为15-20厘米,覆草后在山坡上星星点点压土,以防风刮和火灾。覆草时注意新鲜的覆盖物最好经过雨季初步腐烂后再用:覆草后不少害虫栖息草中。应注意向草上喷药。起到集中诱杀的效果;秋季应清理树下落叶和病枝,防治早期落叶病、潜叶蛾、炭疽病发生。
2.2 果园生草
可推广种植白三叶草,该草属宿根性植物,种子落地自然更新能力强,生长年限为8年左右,具有耐阴性能,在30%透光率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很适宜山区果园种植。成坪后具有较发达的侧根和匍匐茎,与其它杂草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可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调节地温、改善苹果树生长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白三叶草宜在春秋两季种植,播前应将行间杂草及杂物清除,翻后整平。一般把种子撒于地表后以轻度钉齿耙耙平即可,播量每667平方米0.4-0.6千克。苗期保持土壤湿润,补充少量氮肥。及时清除杂草,成坪后需补充磷、钾肥,长期干旱时适当浇水。
2.3 采用穴贮肥水技术
穴贮肥水加地膜覆盖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效果好,一般可节肥30%、节水70%-90%。在土层较薄、无水浇条件的丘陵地区应用效果尤为显著,是旱作果园重要的抗旱、保水技术。可因地制宜将作物秸秆或杂草捆成直径15-25厘米、长30-35厘米的草把子。或用5%-10%的尿液浸透。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50-70厘米处挖深加厘米、直径比草把子稍大的贮养穴(坑穴呈圆形绕着树根)。依树冠大小确定覆盖贮养穴数量,冠径3.5-4米挖4个穴;冠径6米,挖6-8个穴。将草把子立于中央。周围用混合有机肥的土壤踩实(每穴5千克土杂肥,混加150克过磷酸钙、50-100克尿素或复合肥),并适量浇水,然后整理树盘,使贮养穴低于地面1-2厘米形成盘子状,每穴浇水3-5千克即可覆膜:将旧农膜裁开拉平,盖在贮养穴上,四周及中间用土压实,每穴覆盖地膜1.5-2平方米。两地膜边缘用土压严,穴中央正对草把上端穿一小孔用土堵住,以便追肥浇水或盛接雨水,一般在花后(5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长期(6月中旬)和采果后3个时期,每穴追肥50-100克尿素或复合肥,将肥料放于草把子顶端,随即浇水3-5千克。进入雨季即可把地膜撤除,使穴内贮存雨水。一般贮养穴可维持2-3年,草把子应每年换1次,发现地膜损坏后应及时更换,再次设置贮养穴改换位置。逐渐实现全园土壤改良。
2.4 施用吸湿剂
吸湿剂是一种聚丙烯类材料,吸水保湿性极强,其吸水性能超过自重的1000倍,并有优异的保水性能,在干燥的环境下其表面能形成阻力膜,阻止膜内水分外溢和蒸发。如果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撒下100克,便可使土壤水分增加800倍,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75%。并可以从大气中吸水。在1次浇水或下雨后便可将水分长期保留下来,供苹果树常年吸收,由于它遇水膨胀和失水干缩的循环,还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根系呼吸生长发育。施用吸湿剂,简单易行,但成本较高,目前,在当地正处于示范推广阶段。
1 旱作基本措施
1.1 园地选择
坡地在6°-150的山地、丘陵地,选择背风向阳的南坡,并修筑梯田。宜选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60厘米以上,土壤pH值在6.0-7.5,总盐量在0.3%以下的地块。坡度较大的地方,应修建鱼鳞坑,进行等高栽植,以便蓄积降雨到树下。提高土壤局部的水分利用能力。增加抗旱性。
1.2 设置防护林
防护林能降低风速,改善果园小气候。防护林常用树种有毛白杨、早柳、臭椿等。主林带应与主要有害风向垂直,相邻主林带间距200-300米。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相邻副林带间距800-1000米。林带一般由5-7行组成,主行距1-2米,占地为果园总用地的1.5%-3.5%。为防止林带遮阴及与苹果树串根,林带北面与苹果树要保持30米左右,南面距离15-20米。
1.3 增施有机肥
园土深翻或挖大穴时,要在下层施人大量有机肥,或埋人作物秸秆、树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果园耐旱性。密植园也可按定植行挖1米宽的沟,深度1米以上。下层埋秸秆,每667平方米用干草1500-3000千克。
1.4 合理密植
6°以下的缓坡地为长方形栽植,6°-15°的坡地为等高栽植。栽植密度短枝型株行距一般为:2米×3米,或3米×4米,普通品种是3米×5米。或4米×5米。园地尽量平整,1立方米大坑栽植。
1.5 品种和砧木选择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优良耐旱品种和砧木。品种主要是富士着色系、元帅短枝型、乔纳金、津轻、嘎拉等。砧木可选用山定子、楸子、西府海棠、湖北海棠等。
2 节水保水栽培技术
2.1 果园覆草
果园一年四季均可覆草,以夏季(5月份)为好,旱薄地多在20厘米土层温度达到20℃时覆盖。麦秸、麦糠、杂草、树叶、作物秸秆和碎柴草均可用于果园覆草:果园覆草的数量。局部覆草667平方米1000-1500千克,全园覆草667平方米2000-2500千克。生产中提倡树盘覆草,覆草前在2行树之间修筑40-50厘米的畦埂或作业道,树畦内整平使近树干处略高,盖草时树干周围留出大约20厘米的空隙,以便使水沿树干和畦尽快渗入土壤:同时覆草前结合深翻或深锄浇水,每株树施氮肥0.2-0.3千克。以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时对氮肥的需要。覆草厚度为15-20厘米,覆草后在山坡上星星点点压土,以防风刮和火灾。覆草时注意新鲜的覆盖物最好经过雨季初步腐烂后再用:覆草后不少害虫栖息草中。应注意向草上喷药。起到集中诱杀的效果;秋季应清理树下落叶和病枝,防治早期落叶病、潜叶蛾、炭疽病发生。
2.2 果园生草
可推广种植白三叶草,该草属宿根性植物,种子落地自然更新能力强,生长年限为8年左右,具有耐阴性能,在30%透光率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很适宜山区果园种植。成坪后具有较发达的侧根和匍匐茎,与其它杂草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可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调节地温、改善苹果树生长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白三叶草宜在春秋两季种植,播前应将行间杂草及杂物清除,翻后整平。一般把种子撒于地表后以轻度钉齿耙耙平即可,播量每667平方米0.4-0.6千克。苗期保持土壤湿润,补充少量氮肥。及时清除杂草,成坪后需补充磷、钾肥,长期干旱时适当浇水。
2.3 采用穴贮肥水技术
穴贮肥水加地膜覆盖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效果好,一般可节肥30%、节水70%-90%。在土层较薄、无水浇条件的丘陵地区应用效果尤为显著,是旱作果园重要的抗旱、保水技术。可因地制宜将作物秸秆或杂草捆成直径15-25厘米、长30-35厘米的草把子。或用5%-10%的尿液浸透。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50-70厘米处挖深加厘米、直径比草把子稍大的贮养穴(坑穴呈圆形绕着树根)。依树冠大小确定覆盖贮养穴数量,冠径3.5-4米挖4个穴;冠径6米,挖6-8个穴。将草把子立于中央。周围用混合有机肥的土壤踩实(每穴5千克土杂肥,混加150克过磷酸钙、50-100克尿素或复合肥),并适量浇水,然后整理树盘,使贮养穴低于地面1-2厘米形成盘子状,每穴浇水3-5千克即可覆膜:将旧农膜裁开拉平,盖在贮养穴上,四周及中间用土压实,每穴覆盖地膜1.5-2平方米。两地膜边缘用土压严,穴中央正对草把上端穿一小孔用土堵住,以便追肥浇水或盛接雨水,一般在花后(5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长期(6月中旬)和采果后3个时期,每穴追肥50-100克尿素或复合肥,将肥料放于草把子顶端,随即浇水3-5千克。进入雨季即可把地膜撤除,使穴内贮存雨水。一般贮养穴可维持2-3年,草把子应每年换1次,发现地膜损坏后应及时更换,再次设置贮养穴改换位置。逐渐实现全园土壤改良。
2.4 施用吸湿剂
吸湿剂是一种聚丙烯类材料,吸水保湿性极强,其吸水性能超过自重的1000倍,并有优异的保水性能,在干燥的环境下其表面能形成阻力膜,阻止膜内水分外溢和蒸发。如果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撒下100克,便可使土壤水分增加800倍,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75%。并可以从大气中吸水。在1次浇水或下雨后便可将水分长期保留下来,供苹果树常年吸收,由于它遇水膨胀和失水干缩的循环,还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根系呼吸生长发育。施用吸湿剂,简单易行,但成本较高,目前,在当地正处于示范推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