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快乐的音乐课堂,应遵循孩子身心生理发展特点,着眼孩子发展,利用有趣的音乐活动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并且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真正构建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快乐课堂 素质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音乐课却始终十分尴尬,类似于“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词句不时出现在各报纸杂志上,这一沉重的调查数据不能不令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感到震惊与汗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呢?我想,不外乎这两个因素:第一,音乐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音乐教材编写一直遵循自上而下的编写思维,即专家认为重要的内容和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便编入教材,而到底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考虑得太少。新课改之后,教材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离学生的期待还有相当距离。第二,音乐教学以教为主。在音乐课中,教师常常孤立地传授知识技能,并且以专业的眼光和标准评判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使丰富而完整的音乐艺术变成被肢解的、机械而枯燥的技艺训练,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便理所当然。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笔者不揣浅陋,以下就如何构建孩子们喜欢的快乐音乐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音乐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又动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并受到美的熏陶。在课例《两只老虎》中,我运用奥尔夫音乐记忆法让学生通过游戏背唱整首歌曲的曲谱。在教学《音的名称》这一课时,我将键盘上CDEFGAB比喻成七个小动物的家,让学生扮演七个小动物听辨音响,编创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找到自己的家。学生编创的小动物活泼可爱,灵气十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吸引,而通过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例如:在《两只老虎》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掌握轮唱的记谱方式,我设计了一个跳格子的游戏让他们参与。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境。在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触“境”生“情”、随“情”入“境”、以“情”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采用“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拓展——转化”五个教学环节进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教师可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音乐。
2.理解——深入情景,领会感情。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不断变幻。如教学《海》时,我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海的样子,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再出示挂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描绘的宁静宽广的意境中,感受歌曲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3.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表演体会情境。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如教学《快乐的小熊猫》时,我通过PPT课件把小熊猫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把小熊猫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一听到小熊猫音乐形象就学小熊猫的动作,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一旦真正进入音乐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
4.拓展——小组共同合作,拓展歌词内容,创新表演形式。在创作中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如在《森林里的故事》一课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森林里除了可怕的猎人还有哪些动物也很可怕,经常要欺侮那些弱小、善良的小动物呢?”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狮子、老虎、豹子等一些凶残动物的形象,把歌词中的“林中猎人追来了”改成“林中老虎(狮子、豹子)追来了”,同时在表演中把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使他们感受到快乐,而且领悟到善与恶、美与丑。
5.转化——领悟情感基调,归纳总结经验,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在《两只老虎》一课中,在学生小组表演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用《找朋友》这首歌进行创作。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大家尝试、体验,要求每一个人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让学生把自己的切身体验提高到学科理论认识的高度上,则学生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但提高了个人归纳总结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音乐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班级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
三、在音乐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现有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自主探究学习。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音乐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感性出发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创作表现。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类创造学习出现的频率较多。如上《音的名称》一课,我在学生已经掌握CDEFGAB和1234567七个音乐符后,出示四种节奏,让学生根据这四条节奏用这七个音符作曲,等四个小组做好后,将每一乐句的结尾音稍做改变,合成一首简单的小乐曲。最后问孩子们作曲难不难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一点都不难,引得听课的老师们哈哈大笑。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造音乐。如上《音画总动员》一课,在孩子们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后,我出示一段没有音乐的《猫和老鼠》片段,先请孩子们创作几条进行曲风格的节奏,随画面拍奏,在这个基础上再请孩子们编创简单的旋律为画面配乐。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大胆地表现,效果挺好。
3.合作学习。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合作能力更是新时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时加进流行元素
流行音乐大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曲调清新感人,易学、易记、易流传,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交融和共鸣。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也不是单纯地迁就学生的爱好,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上课前,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学生在音乐声中踩着音乐的节奏唱着流行歌曲走进教室。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达到学习聆听的目的。学生有了好的情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堂上教材音乐做了情绪的铺垫,一堂课也就轻松得多。
在古典音乐欣赏这方面,学生根本无法与欧洲国家的学生相比。外国学生从小就开始欣赏歌剧、交响乐等古典音乐,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感染,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是无法达到的。现代很多流行音乐其实都加进民族或古典的元素,有的是民歌,有的是民族乐器,还有的是古典音乐的主题改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时加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接纳和了解古典音乐。在日常音乐课上,我问学生:“你们的偶像是谁?”学生纷纷回答“周杰伦、王力宏”等。于是,接下来我便放了周杰伦的《发如雪》和《东风破》两首歌。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我告诉他们这两首曲子都是运用我国古典乐器中的二胡、笛子等乐器,是典型的R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快乐课堂 素质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音乐课却始终十分尴尬,类似于“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词句不时出现在各报纸杂志上,这一沉重的调查数据不能不令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感到震惊与汗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呢?我想,不外乎这两个因素:第一,音乐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音乐教材编写一直遵循自上而下的编写思维,即专家认为重要的内容和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便编入教材,而到底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考虑得太少。新课改之后,教材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离学生的期待还有相当距离。第二,音乐教学以教为主。在音乐课中,教师常常孤立地传授知识技能,并且以专业的眼光和标准评判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使丰富而完整的音乐艺术变成被肢解的、机械而枯燥的技艺训练,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便理所当然。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笔者不揣浅陋,以下就如何构建孩子们喜欢的快乐音乐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音乐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又动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并受到美的熏陶。在课例《两只老虎》中,我运用奥尔夫音乐记忆法让学生通过游戏背唱整首歌曲的曲谱。在教学《音的名称》这一课时,我将键盘上CDEFGAB比喻成七个小动物的家,让学生扮演七个小动物听辨音响,编创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找到自己的家。学生编创的小动物活泼可爱,灵气十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吸引,而通过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例如:在《两只老虎》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掌握轮唱的记谱方式,我设计了一个跳格子的游戏让他们参与。
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境。在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触“境”生“情”、随“情”入“境”、以“情”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采用“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拓展——转化”五个教学环节进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教师可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音乐。
2.理解——深入情景,领会感情。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不断变幻。如教学《海》时,我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海的样子,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再出示挂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描绘的宁静宽广的意境中,感受歌曲对大海的赞美之情。
3.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表演体会情境。小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音乐教师应创设扮演体会情境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分享彼此的快乐。如教学《快乐的小熊猫》时,我通过PPT课件把小熊猫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并把小熊猫音乐形象提出来让学生哼唱,熟悉主题音乐,再要求学生一听到小熊猫音乐形象就学小熊猫的动作,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一旦真正进入音乐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
4.拓展——小组共同合作,拓展歌词内容,创新表演形式。在创作中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如在《森林里的故事》一课中,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森林里除了可怕的猎人还有哪些动物也很可怕,经常要欺侮那些弱小、善良的小动物呢?”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狮子、老虎、豹子等一些凶残动物的形象,把歌词中的“林中猎人追来了”改成“林中老虎(狮子、豹子)追来了”,同时在表演中把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使他们感受到快乐,而且领悟到善与恶、美与丑。
5.转化——领悟情感基调,归纳总结经验,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在《两只老虎》一课中,在学生小组表演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用《找朋友》这首歌进行创作。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大家尝试、体验,要求每一个人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让学生把自己的切身体验提高到学科理论认识的高度上,则学生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但提高了个人归纳总结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音乐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班级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
三、在音乐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现有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自主探究学习。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音乐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感性出发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探究,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创作表现。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类创造学习出现的频率较多。如上《音的名称》一课,我在学生已经掌握CDEFGAB和1234567七个音乐符后,出示四种节奏,让学生根据这四条节奏用这七个音符作曲,等四个小组做好后,将每一乐句的结尾音稍做改变,合成一首简单的小乐曲。最后问孩子们作曲难不难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一点都不难,引得听课的老师们哈哈大笑。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造音乐。如上《音画总动员》一课,在孩子们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后,我出示一段没有音乐的《猫和老鼠》片段,先请孩子们创作几条进行曲风格的节奏,随画面拍奏,在这个基础上再请孩子们编创简单的旋律为画面配乐。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大胆地表现,效果挺好。
3.合作学习。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合作能力更是新时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时加进流行元素
流行音乐大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曲调清新感人,易学、易记、易流传,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交融和共鸣。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也不是单纯地迁就学生的爱好,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上课前,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学生在音乐声中踩着音乐的节奏唱着流行歌曲走进教室。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达到学习聆听的目的。学生有了好的情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堂上教材音乐做了情绪的铺垫,一堂课也就轻松得多。
在古典音乐欣赏这方面,学生根本无法与欧洲国家的学生相比。外国学生从小就开始欣赏歌剧、交响乐等古典音乐,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感染,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是无法达到的。现代很多流行音乐其实都加进民族或古典的元素,有的是民歌,有的是民族乐器,还有的是古典音乐的主题改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时加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接纳和了解古典音乐。在日常音乐课上,我问学生:“你们的偶像是谁?”学生纷纷回答“周杰伦、王力宏”等。于是,接下来我便放了周杰伦的《发如雪》和《东风破》两首歌。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我告诉他们这两首曲子都是运用我国古典乐器中的二胡、笛子等乐器,是典型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