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让你在密闭的居住舱内度过180天,你有没有勇气呢?2016年6月17日,由16个国内外单位共同参与的“绿航星际”4人180天试验正式开启(简称“太空180”),在深圳开始不间断封闭测试。试验将为人类未来搭建“太空中的家”积累丰富的测试数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太空180”试验是什么?
什么是“太空180”试验呢?就是4名志愿者在一个密闭的循环舱内生存180天,而他们生存所需的全部氧气、水、部分食物等物资与环境条件都要在舱内自给自足。这一复杂的试验系统还有一个统称— “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参与试验的志愿者有3名男性和1名女性,其中既有我国航天员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有社会招募来的专业人员,他们经过层层选拔,从报名的2 110人中脱颖而出,经过为期一年的严格培训,成为参与试验的首批太空人”。
舱内生活是怎样的?
试验平台由4个植物舱、2个乘员舱、1个生保舱和1个资源舱组成,占地面积370平方米,总容积1 049立方米,其中植物栽培总面积26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空间生命保障系统集成试验装置,具备开展多人长期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研究能力。志愿者在进舱之前,首先需经过两道风离门,将身上从外界环境带来的灰尘、微生物吹干净。走过两道风离门后,再打开一道大门,首先进入资源舱。志愿者可以在这进行废水、废物处理。
志愿者出了资源舱后会进入生保舱,与人的生活保障相关的装置都安放在生保舱。生活供水系统、电解制氧装置、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等一一陈列。此外,还安装了粮食加工机,志愿者们可以利用粮食加工机将收获的麦子加工成面粉。
另外,在休息区,微波炉、电磁炉、锅、豆浆机、蒸屉等厨具一应俱全。舱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是植物舱。植物分为水培和基质栽培两种,共有各类植物25种,有小麦等粮食作物,也有生菜、油麦菜等日常蔬菜,还有油类作物、水果等,十分丰富。由于植物舱是密闭舱,所以无法获取外界阳光,只能通过人造光源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原料。
《火星救援》变现实?
电影《火星救援》让不少人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外星球生存的种种艰难,而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通过“太空180”试验,也搭建出了一个模拟星际生存的特殊环境。当科幻变为现实,会有哪些技术在试验中得到验证呢?
还记得《火星救援》里的居住舱吗?这个居住舱具有独立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调节功能。马克走入居住舱内,不再需要笨重的宇航服。而“太空180”试验的舱体功能就如同电影中这个外星居住舱,它不仅拥有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还有起居间和工作站,就如同航天员在外星球的家。
在电影中,聪明的马克在没有任何地面物资的支持下,自己研发了一套再生水回收系统,尽可能收集火星居住舱内的所有水汽,让自己得以生存下去。而在“太空180”试验中,在舱内生活的志愿者们是通过舱内配备的回收系统和净水系统,完成水的循环,同时还有舱内植物参与。
外星能种植物吗?
《火星救援》中,航天员马克是一位植物学家,有趣的是,在“太空180”试验中,也有两位志愿者是研究植物种植的专家。不同的是,他们种植的条件还是有很大差异。马克面对的火星土壤与地球土壤的物质组成虽然基本相同,但是火星土壤却没有微生物。所以,马克把能找到的厨余垃圾桶都储存起来,进行微生物繁殖和培育。而马克携带的一部分地球土壤也对火星种植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地球土壤的微生物感染火星土壤,最终实现在火星种植土豆的梦想。
在“太空180”试验项目中,大部分食物都是通过水培和基质培养实现的,通过各类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不过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也将进行一个模拟火星土培育植物的试 验。通过复制火星土的成分,与地球土壤进行培育,看一看到底能否真的像马克一样,成功培育出植物。不过,这个答案只有在“太空180”试验结束时才能揭晓。
(本文摘编自央视新闻)
“太空180”试验是什么?
什么是“太空180”试验呢?就是4名志愿者在一个密闭的循环舱内生存180天,而他们生存所需的全部氧气、水、部分食物等物资与环境条件都要在舱内自给自足。这一复杂的试验系统还有一个统称— “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参与试验的志愿者有3名男性和1名女性,其中既有我国航天员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有社会招募来的专业人员,他们经过层层选拔,从报名的2 110人中脱颖而出,经过为期一年的严格培训,成为参与试验的首批太空人”。
舱内生活是怎样的?
试验平台由4个植物舱、2个乘员舱、1个生保舱和1个资源舱组成,占地面积370平方米,总容积1 049立方米,其中植物栽培总面积26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空间生命保障系统集成试验装置,具备开展多人长期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研究能力。志愿者在进舱之前,首先需经过两道风离门,将身上从外界环境带来的灰尘、微生物吹干净。走过两道风离门后,再打开一道大门,首先进入资源舱。志愿者可以在这进行废水、废物处理。
志愿者出了资源舱后会进入生保舱,与人的生活保障相关的装置都安放在生保舱。生活供水系统、电解制氧装置、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等一一陈列。此外,还安装了粮食加工机,志愿者们可以利用粮食加工机将收获的麦子加工成面粉。
另外,在休息区,微波炉、电磁炉、锅、豆浆机、蒸屉等厨具一应俱全。舱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是植物舱。植物分为水培和基质栽培两种,共有各类植物25种,有小麦等粮食作物,也有生菜、油麦菜等日常蔬菜,还有油类作物、水果等,十分丰富。由于植物舱是密闭舱,所以无法获取外界阳光,只能通过人造光源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原料。
《火星救援》变现实?
电影《火星救援》让不少人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外星球生存的种种艰难,而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通过“太空180”试验,也搭建出了一个模拟星际生存的特殊环境。当科幻变为现实,会有哪些技术在试验中得到验证呢?
还记得《火星救援》里的居住舱吗?这个居住舱具有独立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调节功能。马克走入居住舱内,不再需要笨重的宇航服。而“太空180”试验的舱体功能就如同电影中这个外星居住舱,它不仅拥有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还有起居间和工作站,就如同航天员在外星球的家。
在电影中,聪明的马克在没有任何地面物资的支持下,自己研发了一套再生水回收系统,尽可能收集火星居住舱内的所有水汽,让自己得以生存下去。而在“太空180”试验中,在舱内生活的志愿者们是通过舱内配备的回收系统和净水系统,完成水的循环,同时还有舱内植物参与。
外星能种植物吗?
《火星救援》中,航天员马克是一位植物学家,有趣的是,在“太空180”试验中,也有两位志愿者是研究植物种植的专家。不同的是,他们种植的条件还是有很大差异。马克面对的火星土壤与地球土壤的物质组成虽然基本相同,但是火星土壤却没有微生物。所以,马克把能找到的厨余垃圾桶都储存起来,进行微生物繁殖和培育。而马克携带的一部分地球土壤也对火星种植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地球土壤的微生物感染火星土壤,最终实现在火星种植土豆的梦想。
在“太空180”试验项目中,大部分食物都是通过水培和基质培养实现的,通过各类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不过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也将进行一个模拟火星土培育植物的试 验。通过复制火星土的成分,与地球土壤进行培育,看一看到底能否真的像马克一样,成功培育出植物。不过,这个答案只有在“太空180”试验结束时才能揭晓。
(本文摘编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