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看、边想、边记录,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积累大量作文素材。同时,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而情感勃发,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
【关键词】观察生活;“开放式情感”;情境体验
曾听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一次,她决定要带领学生去春游,孩子们听说各个欢呼雀跃,因为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事。当她宣布活动回来要写作文时,教室里即刻一片哀叹声,情境与先前判若两然。未料,竟然一位学生还提议到:只要可以不写作文竟可以不去春游了,老师听后尴尬哑然!写作文对学生难道真的难,难于上青天吗?在这困扰之下,写作教学也日久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难咽涩喉之物。作文的教与学处在了两难的境地!于是,时常思索:怎样指导学生写作,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作文教学一剂良方,化除学生闻写色变的症结?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我们教师不应让学生丢失了培植习作素材的良田,眼宽了,心动了,接纳多了,倾吐才滔滔不绝!所以就从发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开始:
一、打开生活万花筒,让学生欣喜捕捉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1.有心巧取身边事。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丰富的生活中捕捉习作素材,如校内生活、校外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等都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去发现可写作的内容。
2.借境激发表达情。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生活非常丰富、非常有趣,但孩子们对丰富有趣的生活都“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是他们真的看不见,听不见吗?不是的,是因为老师没有擦亮他们发现的眼睛。在实践中,我经常采取“情境聊天”的方式,在自然、友善的聊天中去开启孩子们的思路,如在进行完运动会比赛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聊他们参赛后的体会。有的学生因为获得胜利,于是对比赛的过程津津乐道;有的因为失败的懊恼不已,讲着讲着竟失声痛哭,有的学生心有不甘……学生们各抒己见,率性而谈,当他们的感情起伏跌宕的时候,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情动使然,最终习作完成便水到渠成。
二、拨动心灵六弦琴,让学生怦然悸动
有人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灵感。”但情感不是无源之水,只有构建“开放式情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学生才会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而情感勃发。
1.凭借游戏,巧设情境。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让游戏带动作文。“丢手绢”、“做木头人”、“贴鼻子”及常见易玩的“击鼓传花”等,学生在游戏中心情时而松弛,时而紧张,时而大笑,时而叹气……短暂的几分钟游戏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此时落笔而写,洋洋洒洒,完全能把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2.凭借表演,巧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和事情的经过,比如哈巴狗、闷葫芦、耳边风、替罪羊及生气筒等一些俗语生活气息浓郁,为了加深对这些俗语意思的理解,老师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创设故事情节来当堂演示,然后请大家自拟题目,将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记录下来。
3.凭借声音,巧设情境。根据教学需要,同时提供几组音响材料,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思考、领悟、联想,进而产生新思路,如老师录下各种声音:风声、雷声、敲门声、火车的奔驰声、鼓声、笑声……然后让学生分辨各种声音来自哪里,用恰当的拟声词记录下来,最后因势利导,听了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准备选哪些声音,想象出哪些情节?然后编成什么样的故事?
三、挖掘实践百宝箱,让学生切身感受
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亲自感受发现现实生活的体会,因为学生对自身经历过的事不但印象深刻,易于表达,而且有利于积累真实、生动、典型的习作素材,利于他们在体验情感、提升认识的过程中深化习作主题,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亲历了事情的经过,增长了见识,获得了真实体验,学到了鲜活的语言,写作时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写见闻、谈感受,写出的作文才有“味”。“生活即教育”,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真知灼言,仍言犹在耳。的确,生活化的教学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打破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作文写作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在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当我们做足了这一切,学生们放眼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满心是至真至诚的情感,双手是易身力行的收获……我们的习作教学又怎会尴尬呢?
【关键词】观察生活;“开放式情感”;情境体验
曾听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一次,她决定要带领学生去春游,孩子们听说各个欢呼雀跃,因为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事。当她宣布活动回来要写作文时,教室里即刻一片哀叹声,情境与先前判若两然。未料,竟然一位学生还提议到:只要可以不写作文竟可以不去春游了,老师听后尴尬哑然!写作文对学生难道真的难,难于上青天吗?在这困扰之下,写作教学也日久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难咽涩喉之物。作文的教与学处在了两难的境地!于是,时常思索:怎样指导学生写作,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作文教学一剂良方,化除学生闻写色变的症结?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我们教师不应让学生丢失了培植习作素材的良田,眼宽了,心动了,接纳多了,倾吐才滔滔不绝!所以就从发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开始:
一、打开生活万花筒,让学生欣喜捕捉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1.有心巧取身边事。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丰富的生活中捕捉习作素材,如校内生活、校外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等都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去发现可写作的内容。
2.借境激发表达情。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生活非常丰富、非常有趣,但孩子们对丰富有趣的生活都“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是他们真的看不见,听不见吗?不是的,是因为老师没有擦亮他们发现的眼睛。在实践中,我经常采取“情境聊天”的方式,在自然、友善的聊天中去开启孩子们的思路,如在进行完运动会比赛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聊他们参赛后的体会。有的学生因为获得胜利,于是对比赛的过程津津乐道;有的因为失败的懊恼不已,讲着讲着竟失声痛哭,有的学生心有不甘……学生们各抒己见,率性而谈,当他们的感情起伏跌宕的时候,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情动使然,最终习作完成便水到渠成。
二、拨动心灵六弦琴,让学生怦然悸动
有人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灵感。”但情感不是无源之水,只有构建“开放式情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学生才会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而情感勃发。
1.凭借游戏,巧设情境。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让游戏带动作文。“丢手绢”、“做木头人”、“贴鼻子”及常见易玩的“击鼓传花”等,学生在游戏中心情时而松弛,时而紧张,时而大笑,时而叹气……短暂的几分钟游戏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此时落笔而写,洋洋洒洒,完全能把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2.凭借表演,巧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和事情的经过,比如哈巴狗、闷葫芦、耳边风、替罪羊及生气筒等一些俗语生活气息浓郁,为了加深对这些俗语意思的理解,老师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创设故事情节来当堂演示,然后请大家自拟题目,将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记录下来。
3.凭借声音,巧设情境。根据教学需要,同时提供几组音响材料,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思考、领悟、联想,进而产生新思路,如老师录下各种声音:风声、雷声、敲门声、火车的奔驰声、鼓声、笑声……然后让学生分辨各种声音来自哪里,用恰当的拟声词记录下来,最后因势利导,听了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准备选哪些声音,想象出哪些情节?然后编成什么样的故事?
三、挖掘实践百宝箱,让学生切身感受
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亲自感受发现现实生活的体会,因为学生对自身经历过的事不但印象深刻,易于表达,而且有利于积累真实、生动、典型的习作素材,利于他们在体验情感、提升认识的过程中深化习作主题,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亲历了事情的经过,增长了见识,获得了真实体验,学到了鲜活的语言,写作时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写见闻、谈感受,写出的作文才有“味”。“生活即教育”,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真知灼言,仍言犹在耳。的确,生活化的教学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打破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作文写作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在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当我们做足了这一切,学生们放眼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满心是至真至诚的情感,双手是易身力行的收获……我们的习作教学又怎会尴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