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摆脱经济困境的新增长引擎,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逐的重要政策目标。本文试图对欧盟、美国、日本和我国的低碳政策和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比较,进而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低碳政策 低碳经济模式 比较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自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低碳经济正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经济长波理论,可以预见,以低碳为主要特征绿色革命将成为继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六次创新长波。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摆脱经济困境的新增长引擎,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逐的重要政策目标。
一、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出台的主要低碳政策和法案介绍
(一)欧盟及其主要国家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
欧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直试图担当领袖角色。2008 年12 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2009年4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就此表决,一致通过了该法案文本。此项文本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在欧盟气候和能源政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欧盟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法律上承诺大幅度强制减排的地区。该一揽子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6项内容。其核心内容是“20-20-20”行动,即: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若能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其他发达国家相应大幅度减排,先进发展中国家也承担相应义务),则欧盟将承诺减少30%;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的约束性目标,包括生物质燃料占总燃料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0%;将能源效率提高20%。
在欧盟2000亿欧元的经济恢复计划中,亦有多项与节能环保直接有关,包括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以及发展汽车和建筑的清洁技术等。2009年3月9日,欧盟委员会将在2013年前斥资1050亿欧元,支持各国推行“绿色经济计划”,其中540亿用来帮助各国执行欧盟环保法规,280亿用于改善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改善水质。
英国总是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的“世界第一”。英国在2008年正式通过《气候变化法案》,成为第一个对碳排放作出法律规定的国家。法案提出,英国将在1990年基础上,到2050年至少减排二氧化碳80%。法案还要求制定5年一次的“碳预算”,2009年4月,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英国政府宣布了2008-2012年的碳预算,将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细化到22%。 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又正式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气候与能源国家战略》,英国能源、商业和交通等部门还在当天分别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方案,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其中,在能源方面,到2020年使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
德国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环境部在2009年6月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文件,强调低碳经济为经济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它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环保政策要名副其实;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质能;汽车行业的改革创新以及执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德国政府于2009年8月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积极推动“电动交通”系统方案,目标是至2020年使德国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德国政府2010年9月28日通过一项着眼2050年的能源新方案,计划延长德国核电站运营期限,并规划到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本国发电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16%提高到80%。
法国重点推进清洁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2009年9月提出《低碳税法案》,同年于议会通过,计划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征收(但目前未获通过)。2009年,法国政府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绿色经济的一个重点。
(二)美国。
奥巴马政府上任以来,极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出了节能减碳、降低污染的绿色能源环境气候一体化的振兴经济计划。
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将发展新能源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
2009年3月31日,由美国众议院能源委员会向国会提出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由绿色能源、能源效率、温室气体减排、向低碳经济转型等4个部分组成。《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在“向低碳经济转型”领域的主要内容有:确保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绿色就业机会和劳动者转型,出口低碳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四个方面,该法案构成了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
在能源战略方面,奥巴马政府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并为相关公司提供税务优惠,有助于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在美国推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支持强制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制度,力争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在新能源方面,奥巴马计划用3年时间将美国的风能、太阳能和地热发电能力提高一倍。计划到2012年,使美国发电量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等,2025年这一比例达到25%。在建筑节能方面,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将推动全国各地的学校设施升级,通过节能技术建设成21世纪的学校。在汽车方面,以7000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动用4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资金来支持汽车制造商,力争到2015年实现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
(三)日本。
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改革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并将该领域就业人员增至220万人,通过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增长”。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包括要求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提议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和征收环境税等。
2009年12月30日,日本提出新经济增长战略,其内容包括创造就业机会476万人,力争今后十年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超过2%,其发展重点将放在旅游、环保、医疗等新兴业务领域。“产业结构蓝图”是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详细规划。
根据“产业结构蓝图”,日本今后将重点发展五个领域的产业:(1)核电站、水路、铁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出口;(2)环保车辆等环境能源技术;(3)文化产业;(4)医疗、护理、健康、生育方面的服务;(5)机器人、航天航空等尖端技术。新经济增长方案将在技术改造、低碳排放社会建设、农工商联合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以转危为机提振经济,力求恢复日本经济的活力。而三大紧急应对方案也重点提出了普及、开发节能技术,加大研究清洁能源力度的目标,并给予了相当大的预算支持——低碳革命费为1.6万亿日元。这集中体现了日本通过解决危机、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继续保持在节能方面优势地位的战略目标,从而为危机过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四)中国。
我国历来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三个大的纲领性文件。并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第一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在2008年新增的4万亿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共有58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调整结构、技术改造等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其中直接用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金达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达3700亿元人民币。
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虽然我 国没有被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我国政府对外宣布将在2020年将单位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则达到15%。
二、世界各国主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一)美国:基础雄厚,制度先进,或后来居上。
1、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
美国清洁能源投资为18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只占中国的二分之一强,但政府刺激计划的投入资金达到666亿美元为世界第一。但是与美国庞大的经济总量相比,美国清洁能源投资强度为0.13,跌出了世界前十的位置。
2、清洁能源的技术路线。
美国低碳技术的研发方向主要包括能源基础理论与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等技术,智能电网等技术,节能型交通工具及建筑技术,碳处理技术。从美国研发投入的分布上看出,以2010年度美国的预算为例,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总投入的23%,清洁能源的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30%,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17%,碳回收技术研发的投入占总投入的30%左右。从2005-2009年清洁能源投资比例上看,风能占43.1%,生物质能占22.1%,太阳能17.4%,节能和低碳技术投入达10.2%。可以看出,美国借雄厚的综合国力和技术储备,采取全面推进的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希望维系、巩固美国在全世界的主导地位。
3、总体评价。
美国低碳政策框架受国会复杂立法程序的阻碍,仍然不够明朗化。但在另一方面,美国的企业家传统和创新力量,特别是在风险资本投资领域非常强劲。因此,政府在基础研究领域巨额的资金的投入在市场化力量的驱动下将获得丰厚回报,假以时日,美国将重获低碳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
(二)欧盟:从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到领导者。
1、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
西班牙、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是欧盟清洁能源投资的主要国家。欧盟国家在2009年的总投资额超过40亿美元,超过了世界第一的中国。但政府刺激计划的投入资金仍然落后于美国和中国。
2、清洁能源的技术路线。
欧盟对低碳技术的选择侧重点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根据蔡林海(2009)2010年到2020年10年内,欧盟将投入总量达到530亿欧元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其中60亿欧元用于风能研究,160亿欧元用于太阳能技术研发,90亿欧元用于生物质能研究,70亿欧元用于核能研究,20亿欧元用于电网研究,130亿欧元用于二氧化碳捕捉和储藏示范项目。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也占据了绝大部分。从2005-2009年清洁能源投资比例上看,风能和太阳能是主要的清洁能源发展方向,占比例约在80%左右,而节能和低碳技术的投资比例都比较小,除英国占10.3%外,一般不超过1.5%。
3、总体评价。
欧盟国家在清洁能源上的持续和巨额的投入使得欧盟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技术开发水准和产业技术能力方面,特别是在太阳能和风能利用上水平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在全世界长期居于领先地位。2009年欧盟15国环保产品出口736亿美元,占全球比40.3%,其中德国出口达269亿美元,是世界环保产品出口份额最多的国家,充分证明,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低碳产业的主导力量。此外,通过多年的积极倡导,低碳意识已成为欧盟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的主流意识,这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规模效应,欧盟市场也将成为低碳技术产品的全球最主要市场。
(三)日本:技术领先,市场发展较慢
1、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日本在在清洁能源上总投入仅10亿美金,居世界第十五位,其新能源发电能力位居世界第六位,政府的资金投入也只居世界第五,与其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不匹配。
2、清洁能源的技术路线。
与日本的节约能源技术传统一脉相承的,日本低碳经济走节能路线。节能和低碳技术在日本的新能源投资中占8.5%的比例。日本在高效发光的LED新光源技术、混合动力汽车、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3、总体评价。
日本和欧盟类似,在低碳经济上根据各自的技术传统在不同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但显然日本在政府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战略意图不够坚决和有力,一方面不断随着内阁更换碳减排目标不断调整变化,另一方面其在新能源投资上的增长率在近年来显然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四)中国:中低端低碳产品的世界工厂。
2009年中国投资达346亿美元成为清洁能源投资领域第一,是位居第二位美国的近1倍。政府刺激计划中的投入也高达46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中国环保产品出口为244亿美元,占全球比重13.4%,略低于美国,为世界第二。虽然在投资和政府投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可与美国比肩,但是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低碳产业链中低端,扮演着以国内的高能耗、高污染、低要素回报为特征的产品生产,而为发达国家提供清洁能源的全球分工角色。
目前低碳产业发展受到了三个不利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低端集中。我国新能源技术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总体而言新能源产业链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利润微薄的制造环节。风电产业风机MW级以上的生产主要依赖生产许可证等技术转让或依赖进口,80%的设备需要进口。光伏产业两头在外,90%以上的原料和市场均依赖国外,关键设备全靠进口。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存在研发不足,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
第二是体制缺陷和政策缺失阻碍新能源消费市场的成熟。目前光伏产业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而截至2009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左右,而发电量占比不足1%。这些说明国内新能源消费市场过于狭小,究其本质是因为体制和政策的问题。例如,由于行业垄断条件下的政策供给缺失等原因,分布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难以推广。
第三是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供应短缺。由于新能源产业出现的暴利行情,催生了业界疯狂投资。导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狂潮下,吸引了不少短期投资者。国内原料多晶硅产业规模从2006年的387吨上升到2009年的20000吨左右。而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国内已经有80多家企业参与风电投资,国产风电设备质量隐患,也使得该行业进入国家限制行业之列。与此同时受制于核心技术缺失,我国还在大量进口新能源产业的关键设备和原材料。□
(作者:马欣,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国际关系专业;胡安彬,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经济学专业硕士)
关键词 低碳政策 低碳经济模式 比较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自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低碳经济正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经济长波理论,可以预见,以低碳为主要特征绿色革命将成为继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六次创新长波。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摆脱经济困境的新增长引擎,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逐的重要政策目标。
一、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出台的主要低碳政策和法案介绍
(一)欧盟及其主要国家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
欧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直试图担当领袖角色。2008 年12 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2009年4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就此表决,一致通过了该法案文本。此项文本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在欧盟气候和能源政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欧盟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法律上承诺大幅度强制减排的地区。该一揽子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6项内容。其核心内容是“20-20-20”行动,即: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若能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其他发达国家相应大幅度减排,先进发展中国家也承担相应义务),则欧盟将承诺减少30%;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的约束性目标,包括生物质燃料占总燃料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0%;将能源效率提高20%。
在欧盟2000亿欧元的经济恢复计划中,亦有多项与节能环保直接有关,包括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以及发展汽车和建筑的清洁技术等。2009年3月9日,欧盟委员会将在2013年前斥资1050亿欧元,支持各国推行“绿色经济计划”,其中540亿用来帮助各国执行欧盟环保法规,280亿用于改善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改善水质。
英国总是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的“世界第一”。英国在2008年正式通过《气候变化法案》,成为第一个对碳排放作出法律规定的国家。法案提出,英国将在1990年基础上,到2050年至少减排二氧化碳80%。法案还要求制定5年一次的“碳预算”,2009年4月,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英国政府宣布了2008-2012年的碳预算,将到2012年的减排目标细化到22%。 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又正式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气候与能源国家战略》,英国能源、商业和交通等部门还在当天分别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方案,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等。其中,在能源方面,到2020年使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
德国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环境部在2009年6月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文件,强调低碳经济为经济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它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环保政策要名副其实;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质能;汽车行业的改革创新以及执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德国政府于2009年8月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积极推动“电动交通”系统方案,目标是至2020年使德国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德国政府2010年9月28日通过一项着眼2050年的能源新方案,计划延长德国核电站运营期限,并规划到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本国发电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16%提高到80%。
法国重点推进清洁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2009年9月提出《低碳税法案》,同年于议会通过,计划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征收(但目前未获通过)。2009年,法国政府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绿色经济的一个重点。
(二)美国。
奥巴马政府上任以来,极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出了节能减碳、降低污染的绿色能源环境气候一体化的振兴经济计划。
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将发展新能源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
2009年3月31日,由美国众议院能源委员会向国会提出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由绿色能源、能源效率、温室气体减排、向低碳经济转型等4个部分组成。《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在“向低碳经济转型”领域的主要内容有:确保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绿色就业机会和劳动者转型,出口低碳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四个方面,该法案构成了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
在能源战略方面,奥巴马政府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并为相关公司提供税务优惠,有助于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在美国推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支持强制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制度,力争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在新能源方面,奥巴马计划用3年时间将美国的风能、太阳能和地热发电能力提高一倍。计划到2012年,使美国发电量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等,2025年这一比例达到25%。在建筑节能方面,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将推动全国各地的学校设施升级,通过节能技术建设成21世纪的学校。在汽车方面,以7000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动用4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资金来支持汽车制造商,力争到2015年实现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
(三)日本。
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改革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并将该领域就业人员增至220万人,通过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增长”。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包括要求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提议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和征收环境税等。
2009年12月30日,日本提出新经济增长战略,其内容包括创造就业机会476万人,力争今后十年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超过2%,其发展重点将放在旅游、环保、医疗等新兴业务领域。“产业结构蓝图”是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详细规划。
根据“产业结构蓝图”,日本今后将重点发展五个领域的产业:(1)核电站、水路、铁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出口;(2)环保车辆等环境能源技术;(3)文化产业;(4)医疗、护理、健康、生育方面的服务;(5)机器人、航天航空等尖端技术。新经济增长方案将在技术改造、低碳排放社会建设、农工商联合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以转危为机提振经济,力求恢复日本经济的活力。而三大紧急应对方案也重点提出了普及、开发节能技术,加大研究清洁能源力度的目标,并给予了相当大的预算支持——低碳革命费为1.6万亿日元。这集中体现了日本通过解决危机、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继续保持在节能方面优势地位的战略目标,从而为危机过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四)中国。
我国历来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先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三个大的纲领性文件。并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第一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在2008年新增的4万亿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共有58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调整结构、技术改造等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其中直接用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金达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达3700亿元人民币。
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虽然我 国没有被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我国政府对外宣布将在2020年将单位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则达到15%。
二、世界各国主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一)美国:基础雄厚,制度先进,或后来居上。
1、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
美国清洁能源投资为18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只占中国的二分之一强,但政府刺激计划的投入资金达到666亿美元为世界第一。但是与美国庞大的经济总量相比,美国清洁能源投资强度为0.13,跌出了世界前十的位置。
2、清洁能源的技术路线。
美国低碳技术的研发方向主要包括能源基础理论与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等技术,智能电网等技术,节能型交通工具及建筑技术,碳处理技术。从美国研发投入的分布上看出,以2010年度美国的预算为例,基础研究的投入占总投入的23%,清洁能源的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30%,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17%,碳回收技术研发的投入占总投入的30%左右。从2005-2009年清洁能源投资比例上看,风能占43.1%,生物质能占22.1%,太阳能17.4%,节能和低碳技术投入达10.2%。可以看出,美国借雄厚的综合国力和技术储备,采取全面推进的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希望维系、巩固美国在全世界的主导地位。
3、总体评价。
美国低碳政策框架受国会复杂立法程序的阻碍,仍然不够明朗化。但在另一方面,美国的企业家传统和创新力量,特别是在风险资本投资领域非常强劲。因此,政府在基础研究领域巨额的资金的投入在市场化力量的驱动下将获得丰厚回报,假以时日,美国将重获低碳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
(二)欧盟:从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到领导者。
1、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
西班牙、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是欧盟清洁能源投资的主要国家。欧盟国家在2009年的总投资额超过40亿美元,超过了世界第一的中国。但政府刺激计划的投入资金仍然落后于美国和中国。
2、清洁能源的技术路线。
欧盟对低碳技术的选择侧重点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根据蔡林海(2009)2010年到2020年10年内,欧盟将投入总量达到530亿欧元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其中60亿欧元用于风能研究,160亿欧元用于太阳能技术研发,90亿欧元用于生物质能研究,70亿欧元用于核能研究,20亿欧元用于电网研究,130亿欧元用于二氧化碳捕捉和储藏示范项目。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也占据了绝大部分。从2005-2009年清洁能源投资比例上看,风能和太阳能是主要的清洁能源发展方向,占比例约在80%左右,而节能和低碳技术的投资比例都比较小,除英国占10.3%外,一般不超过1.5%。
3、总体评价。
欧盟国家在清洁能源上的持续和巨额的投入使得欧盟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技术开发水准和产业技术能力方面,特别是在太阳能和风能利用上水平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在全世界长期居于领先地位。2009年欧盟15国环保产品出口736亿美元,占全球比40.3%,其中德国出口达269亿美元,是世界环保产品出口份额最多的国家,充分证明,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低碳产业的主导力量。此外,通过多年的积极倡导,低碳意识已成为欧盟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的主流意识,这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规模效应,欧盟市场也将成为低碳技术产品的全球最主要市场。
(三)日本:技术领先,市场发展较慢
1、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日本在在清洁能源上总投入仅10亿美金,居世界第十五位,其新能源发电能力位居世界第六位,政府的资金投入也只居世界第五,与其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不匹配。
2、清洁能源的技术路线。
与日本的节约能源技术传统一脉相承的,日本低碳经济走节能路线。节能和低碳技术在日本的新能源投资中占8.5%的比例。日本在高效发光的LED新光源技术、混合动力汽车、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3、总体评价。
日本和欧盟类似,在低碳经济上根据各自的技术传统在不同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但显然日本在政府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战略意图不够坚决和有力,一方面不断随着内阁更换碳减排目标不断调整变化,另一方面其在新能源投资上的增长率在近年来显然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四)中国:中低端低碳产品的世界工厂。
2009年中国投资达346亿美元成为清洁能源投资领域第一,是位居第二位美国的近1倍。政府刺激计划中的投入也高达46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中国环保产品出口为244亿美元,占全球比重13.4%,略低于美国,为世界第二。虽然在投资和政府投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可与美国比肩,但是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低碳产业链中低端,扮演着以国内的高能耗、高污染、低要素回报为特征的产品生产,而为发达国家提供清洁能源的全球分工角色。
目前低碳产业发展受到了三个不利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低端集中。我国新能源技术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总体而言新能源产业链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的利润微薄的制造环节。风电产业风机MW级以上的生产主要依赖生产许可证等技术转让或依赖进口,80%的设备需要进口。光伏产业两头在外,90%以上的原料和市场均依赖国外,关键设备全靠进口。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存在研发不足,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
第二是体制缺陷和政策缺失阻碍新能源消费市场的成熟。目前光伏产业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而截至2009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左右,而发电量占比不足1%。这些说明国内新能源消费市场过于狭小,究其本质是因为体制和政策的问题。例如,由于行业垄断条件下的政策供给缺失等原因,分布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难以推广。
第三是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供应短缺。由于新能源产业出现的暴利行情,催生了业界疯狂投资。导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狂潮下,吸引了不少短期投资者。国内原料多晶硅产业规模从2006年的387吨上升到2009年的20000吨左右。而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国内已经有80多家企业参与风电投资,国产风电设备质量隐患,也使得该行业进入国家限制行业之列。与此同时受制于核心技术缺失,我国还在大量进口新能源产业的关键设备和原材料。□
(作者:马欣,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国际关系专业;胡安彬,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经济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