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内涵建设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能性课程教学中被广泛认可和采用,但仅将它作为一种手段和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前提和根本,并在教学做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合作精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IT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过程
  [作者简介]王(1980- ),男,河北石家庄人,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安徽 蚌埠 233000)任晓鹏(1964- ),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任晓鲲(1962- ),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河北 石家庄 05008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IT类技能性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O803004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086-02
  
  我国的高等教育当前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发展关键期。高等教育职业化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类型的合理存在以及可持续发展,是特色创新的关键,“教、学、做”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研究实践已有一段时间,但大部分都停留在形式上,对于如何全方位深层次地加强其内涵建设等核心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根基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使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
  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排序两个基本问题。课程内容可分为涉及概念及原理的“陈述性知识”和涉及经验及策略的“过程性知识”。传统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科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培养职业型人才强调的是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职业化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应该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课程内容的顺序结构问题,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起点的。它要求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参照工作过程,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因此,首先要对职业岗位及工作过程进行调研分析,明确岗位关键能力,划分典型任务及项目,并以此为依据梳理内容,合理调整顺序。内容编排应遵循串行结构原则,因为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以及典型职业工作顺序都是串行的。这样,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学生接受会更容易。譬如“程序设计”,针对学生认知的顺序为“程序设计方法、算法预算法步骤、程序结构、编码的基本思路、典型方法、测试方法”,我们理解课程的任务程序框架为:明确用户需求—设计计算—详细设计—编码与调试—程序测试—编写文档。那么,安排相应的专门技术单元应该是:设计算法——编码与调试——编程技巧——测试。需要整合的课程应该安排为:“程序设计基础”“VBⅠ”“VBⅡ”“程序设计Ⅰ”“程序设计Ⅱ”“程序设计Ⅲ”。在这个基础上,试图围绕未来职业解决三个能力:
  第一,学习能力。所谓学习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条理清晰的职业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处理技术问题时严谨的思维能力。就目前的形势看,专、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呈现多样化趋势,一线岗位要求他们必须具有现场解决技术与实践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第二,工作能力。所谓工作能力,一是指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良好的编程习惯;二是指对学习技术知识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分别将“程序设计基础”“VBⅠ”“VBⅡ”“程序设计Ⅰ”“程序设计Ⅱ”“程序设计Ⅲ”安排为四个阶段,并且最低一周的实训和不等的实践课时,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做事水平。
  第三,创新思维和能力。所谓创新思维和能力,指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面向为题,创建最优算法的能力。灌输和启发,既体现在教材和教法上,又体现在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上,高等教育丢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的理念就不会成立。
  二、师生内在精神的培养是提升教学做一体化内涵的关键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不仅是“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所谓“质”的提升,主要指师生内在精神和素质的提升。
  (一)自主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
  当前,很多院校因为一味追求就业率而变得学风浮躁,职业课程教育行为成了“职业人”或“技术人”训练,“自主创新”的精神内涵培养被忽略了。
  高等院校教育计划的“职业定向”决定了它必须围绕技术应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来规范整个教学活动。然而高等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更应该是有思想有深度的创造型人才,而非僵死的机器。因此高等院校不能排斥“自主创新”,而是秉持精神和技术的和谐统一,学风和精神、学术和技术相通相融,相互促进。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行动主体,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能超越曾经被证明的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去应对问题,并且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信心和竞争力。
  (二)教师的精神内涵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好的技能人才一定是德才兼备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重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问题。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首先应注重自身的自主创新与合作精神的提升,重视职业素养、工作智慧和知识活性建设。将“传道、授业、解惑”等通识教育行为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精神是无形的,精神是富有渗透性的。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思想、技术熏陶、文化传承、身教言传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将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作用和效果也是潜在的、长久的,甚至是终生的。科学技术与“双赢”,诚信与企业竞争,效益最大化意识与质量和安全,规范化、标准化与灵活运用等这些矛盾在IT业会长久并存,他会长久地影响人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观、IT业的价值观乃至社会的价值观。
  (三)团队合作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近两年,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评估方案提出了发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思想,即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是一支“工学互动组合”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这种师资队伍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合作”精神。高等教育职业课程教育行为同样可以以工学结合的动态教学团队建设为课程改革的前提,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对课程的深度参与帮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使其更加合理务实,与此同时,逐步加强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
  1.工学互动团队建设。工学互动团队建设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高学历、高职称的基础上增加现有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如通过“暑期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二是逐步深化“软引进”制度,引进企业的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可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学,更可以担任校内实训基地或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技能指导。
  2.教学做一体化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包括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它存在于“教、学、做”的各个环节中,是IT业职业情怀的核心内容,重视和强化合作精神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指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传帮带的合作机制,是指学院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补的合作机制。它既存在于“教、学、做”落实之前,又存在于“教、学、做”贯彻之中,也存在于最后的评教总结。第二,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指教师按照专业能力分析制定项目中心课程,学生按照项目课程要求展开实践,师生之间在项目一致性上达成的合作效果。第三,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指项目课程实践中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以项目效果为协调原则的团队形式。英国的等级证书教育中学生团队合作项目在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对项目的评价也有很成熟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完成我们的教育过程。
  三、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它包括三个方面:
  1.教学环境建设。计算机的诞生,为各学科创造了仿生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科教育。计算机专业本身,却脱不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学的现状,无论如何不能再维持下去了。在课题试验过程中我们先后支持建立了网络工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开发、无线网络技术、Cisco网络技术、锐捷网络技术七大实验实训室,完成了教室向实验室的转变,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了“教、学、做”的有机统一。
  2.“双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授,同时也是教练,教师光动笔、不动手的现状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是不存在的。我们采取教师进企业、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园、企业学校“双选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人才软引进等方法扭转了这种局面,现在“双选带头人”的专业达到了9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了100%。
  3.改革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方法,首先要转变观念。考试针对的是学生,但是,它只是教育教学整体评价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考试反映不出教育教学的真实性,考试结果再好也没有任何价值。围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在学生考试环节做出了三大调整:第一,变期末考为阶段考。譬如“程序设计基础”我们分为“应知”和“应会”两个阶段,在“VBⅠ”和“VBⅡ”我们则采取按“项目”随机考试。第二,改变纸质试卷为机考试卷。在学习全过程,凡是能够上机的考试,一律上机,迫使学生拿出平时上机聊天、打游戏的时间练习作业。第三,合理确定理论、实践考试内容比例。目前,我们已经将理论与实践比例调整为3∶7,下一步准备调整为2.5∶7.5。
  (二)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的目标是将研究与学习融通,学习的基础是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科研项目通常以立项的形式完成,但它并不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而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以“项目为核心”的过程管理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项目实施的过程引导作用,包括流程性引导和技术性引导。流程性引导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安排进度,协调组织参研人员的分工和职责,明确预期成果,计划并获取所需资源,使项目得以按目标顺利完成。在技术方面,教师要承担导师的职责,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攻克技术难题。
  石家庄作为重要的IT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促使我们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和谐统一,精神内涵与技能培养齐头并进,课内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这些策略和做法实施了近两年时间,效果显著,毕业生精神内涵和面貌逐步提升,就业稳定程度远高于同类院校,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黄荣怀.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是一种由淋病双球菌感染的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眼病,以高度眼睑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短期内发生角膜溃疡及穿孔为特点。我们于1995年9月以来,共收治35例新
我院于1984至1996年间,抢救颅内静脉窦损伤8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0.56%(8/1428),现报告如下。
本文就用酶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对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酯酶(ACbE)阳性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在同一张标本上同时显示AChE阳性神经元LENK神经元,LE
[摘要]要提高地方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建立完善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实验和工程训练中心,改革现有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对某些单一课程,要进行提高实践能力的系统改造,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 实践能力 教学体系 训练中心 基地 活动  [作者简介]刘清华(1965- ),女,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物理系,副教授,硕士
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杰出作曲家,他的音乐以技术简练,内涵深邃而著称于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
期刊作为当今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载体 ,具有信息量大、时间性强、报道及时、内容广泛等特点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丰富期刊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文
据报道,146万人通过了2010年国家公务员资格审查,比上年增加了40余万,再创历史新高。中央机关系统报考竞争最为激烈,报名人数超过招录人数的230倍。平均报考比例达到了93:1。面对
检测90名7~12yr受训时间不同的游泳运动员.训练前、后尿MDA音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训练后即刻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1),休息5h较训练后即刻极显著升高(P<0.001),休息15h后新回落.休
[摘要]双语教师作为双语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与实施者,其教学能力对双语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分析高校双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对提高高校双语教育质量、推动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双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双语表达能力、用双语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用双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用双语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并从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
我科于1995年~1997年间,用丹奥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45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