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硬件电路的设计都要考虑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在数字电路中,干扰主要来源于微处理器、静电的释放、发送器及瞬态的电源元件、交流电源和闪电等,对电路自身的稳定性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中的常用措施提出了探讨性分析,并根据作者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了部分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经验。
【关键词】数字电路抗干扰常用措施
一、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常用措施分析
(1)抑制干扰源。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减小干扰源的du/dt,di/dt,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主要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减小干扰源的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为;第一,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只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第二,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减小电火花影响;第三,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第四,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uF~0.1u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第五,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第六,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
(2)切断干扰传播路径。干扰的传播路径基本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类。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线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高频干扰噪声和有用信号的频带不同,可以通过在导线上增加滤波器的方法切断高频干扰噪声的传播,有时也可加隔离光耦来解决。电源噪声的危害最大,要特别注意处理。辐射干扰是指通过空间辐射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一般是增加干扰源与敏感器件的距离,用地线把它们隔离和在敏感器件上加蔽罩。切断干扰传播路径的常用措施为:第一,充分考虑电源对单片机的影响。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要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电容组成π形滤波电路。当要求不高时,也可用100欧姆电阻代替磁珠;第二,若单片机的I/O口用来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则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第三,注意晶振的布线。晶振与单片机引脚尽量靠近,用地线把时钟区隔离起来,晶振外壳接地并固定;第四,电路板合理分区,如强、弱信号,数字、模拟信号。尽可能把干扰源(如电机,继电器)与敏感元件(如单片机)远离;第五,用地线把数字区与模拟区隔离,数字地与模拟地要分离。A/D、D/A芯片布线也以此为原则,一般厂家分配A/D、D/A芯片引脚排列时已考虑此要求;第六,单片机和大功率器件的地线要单独接地,以减小相互干扰。大功率器件尽可能放在电路板边缘;第七,在单片机I/O口、电源线及电路板连接线等关键处应使用抗干扰元件,如磁珠、磁环、电源滤波器及屏蔽罩,能显著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3)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其常用措施为:第一,布线时,尽量减少回路环的面积,以降低感应噪声;第二,布线时,电源线和地线要尽量粗。除了减小压降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耦合噪声;第三,对于单片机闲置的I/O口,不要悬空,要接地或接电源。其它IC的闲置端在不改变系统逻辑的情况下接地或接电源;第四,对单片机使用电源监控及看门狗电路,如IMP809,IMP706等,可大幅度提高整个电路的抗干扰性能;第五,在速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片机的晶振和选用低速数字电路;第六,器件尽量直接焊在电路板上,少用IC插座。
二、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经验
(1)软件方面。第一,将不用的代码空间全清成“0”,等效于NOP,或在跳转指令前加几个NOP,目的是可在程序跑飞时归位;第二,在无硬件“看门狗”时,可采用软件模拟“看门狗”,以监测程序的运行;第三,涉及处理外部器件参数调整或设置时,为防止外部器件因受干扰而出错,可定时将参数重新发送一遍,使外部器件尽快恢复正确;第四,通讯中的抗干扰可加数据校验位,采用3取2或5取3策略;第五在有通讯线时,将Data线、CLK线、INH线常态置以高位,其抗干扰效果要比置低位好。
(2)软件方面。第一,地线、电源线的布线要尽可能的宽,且成网格状;第二,线路要去偶;第三,数字地、模拟地要分开;第四,每个数字元件在地与电源之间都要加104电容;第五,为防I/O口的串扰,可将I/O口隔离,可用二极管隔离、门电路隔离、光偶隔离及电磁隔离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谈数字电路、单片机的抗干扰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91-92.
[2]石波涌,邓湘平,陈乐.数字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09):69-70.
【关键词】数字电路抗干扰常用措施
一、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常用措施分析
(1)抑制干扰源。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减小干扰源的du/dt,di/dt,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主要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减小干扰源的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为;第一,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只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第二,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减小电火花影响;第三,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第四,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uF~0.1u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第五,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第六,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
(2)切断干扰传播路径。干扰的传播路径基本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类。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线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高频干扰噪声和有用信号的频带不同,可以通过在导线上增加滤波器的方法切断高频干扰噪声的传播,有时也可加隔离光耦来解决。电源噪声的危害最大,要特别注意处理。辐射干扰是指通过空间辐射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一般是增加干扰源与敏感器件的距离,用地线把它们隔离和在敏感器件上加蔽罩。切断干扰传播路径的常用措施为:第一,充分考虑电源对单片机的影响。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要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电容组成π形滤波电路。当要求不高时,也可用100欧姆电阻代替磁珠;第二,若单片机的I/O口用来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则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第三,注意晶振的布线。晶振与单片机引脚尽量靠近,用地线把时钟区隔离起来,晶振外壳接地并固定;第四,电路板合理分区,如强、弱信号,数字、模拟信号。尽可能把干扰源(如电机,继电器)与敏感元件(如单片机)远离;第五,用地线把数字区与模拟区隔离,数字地与模拟地要分离。A/D、D/A芯片布线也以此为原则,一般厂家分配A/D、D/A芯片引脚排列时已考虑此要求;第六,单片机和大功率器件的地线要单独接地,以减小相互干扰。大功率器件尽可能放在电路板边缘;第七,在单片机I/O口、电源线及电路板连接线等关键处应使用抗干扰元件,如磁珠、磁环、电源滤波器及屏蔽罩,能显著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3)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其常用措施为:第一,布线时,尽量减少回路环的面积,以降低感应噪声;第二,布线时,电源线和地线要尽量粗。除了减小压降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耦合噪声;第三,对于单片机闲置的I/O口,不要悬空,要接地或接电源。其它IC的闲置端在不改变系统逻辑的情况下接地或接电源;第四,对单片机使用电源监控及看门狗电路,如IMP809,IMP706等,可大幅度提高整个电路的抗干扰性能;第五,在速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片机的晶振和选用低速数字电路;第六,器件尽量直接焊在电路板上,少用IC插座。
二、数字电路抗干扰设计经验
(1)软件方面。第一,将不用的代码空间全清成“0”,等效于NOP,或在跳转指令前加几个NOP,目的是可在程序跑飞时归位;第二,在无硬件“看门狗”时,可采用软件模拟“看门狗”,以监测程序的运行;第三,涉及处理外部器件参数调整或设置时,为防止外部器件因受干扰而出错,可定时将参数重新发送一遍,使外部器件尽快恢复正确;第四,通讯中的抗干扰可加数据校验位,采用3取2或5取3策略;第五在有通讯线时,将Data线、CLK线、INH线常态置以高位,其抗干扰效果要比置低位好。
(2)软件方面。第一,地线、电源线的布线要尽可能的宽,且成网格状;第二,线路要去偶;第三,数字地、模拟地要分开;第四,每个数字元件在地与电源之间都要加104电容;第五,为防I/O口的串扰,可将I/O口隔离,可用二极管隔离、门电路隔离、光偶隔离及电磁隔离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谈数字电路、单片机的抗干扰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91-92.
[2]石波涌,邓湘平,陈乐.数字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