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县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分析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治就成为解决农户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五原;土地整治;效益;评价
  1.项目区基本情况
  1.1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
  根据五原县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五原县现辖8个镇和1个乡,117个行政村,765个社。以汉族人口为主,汉族人口占96.46%,蒙古族人口占2.04%,其他民族人口占1.50%。全县总人口2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83万人,非农业人口8.27万人。
  b.经济条件
  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01億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3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01亿元。全县财政收入4700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7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45元。
  本次评价研究以塔尔湖镇的蛇林村和乃日村2个行政村为例。
  1.2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4年五原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资料,五原县土地总面积2492.9 km2,2014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29.1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其中:水浇地204.5万亩,可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待开发荒地100万亩,果园地4.17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30万亩。
  a.土地权属
  项目区塔尔湖镇的土地属集体土地,现由塔尔湖镇蛇林村和乃日村的村民承包使用,项目区土地承包手续齐全、合法,四至明确,面积无误,无争议。
  b.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根据2015年3月实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区整治总面积2034.33hm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1-1。
  c.土地利用程度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以水浇地为主,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具体指标如下:
  (1)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71.34%
  (2)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73.16%
  (3)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100%
  1.4投资预算费用结构
  项目预算总投资为3051.35万元(全部使用国家下拨的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其中:工程施工费2429.23万元,占总投资的79.61%;设备购置费207.32万元,占总投资的6.79%;其他费用325.93万元,占总投资的10.68%;不可预见费88.87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2实施土地整治后效益分析
  2.1社会效益分析
  2.1.1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治就成为解决农户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2.1.2维持社会稳定及耕地总量平衡的作用
  通过对项目区内耕地、林地及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用地的统一规划,确定了土地利用的最佳方案及各种地类的布局;在充分利用原有农田设施的基础上配套了新的农田设施,增强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为发展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转变,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1.3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的作用
  土地整治后将采用新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推动当地的农业高速发展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1.4社会效益指标分析
  a.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后的耕地面积-整理前的耕地面积=319.07hm2
  b.新增耕地比例=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15.68%
  c.新增灌溉面积(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新增灌溉面积=整理后灌溉面积-整理前灌溉面积
  =348.36(hm2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整理后节水灌溉面积一整理前节水灌溉面积=1800.83(hm2
  d.人均新增耕地面积
  人均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总人口=0.14(hm2/人)
  2.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2.2.1评价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
  通过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状况。调查内容包括:林业树种面积、草地面积、水土流失现状、降雨情况和土壤侵蚀模数等。
  2.2.2生态效益定量指标
  生态效益评价宜采用定量分析,主要指标有:林草覆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
  a.土地垦殖率:即已开垦为耕地的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87.02%
  b.林草覆盖率:即林草地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林草覆盖率=林草地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1.50%
  c.绿色植被覆盖率:即绿色植被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
  绿色植被覆盖率=(林草地面积+农作物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88.52%
  d)林草覆盖率增加值   林草覆盖率增加值=((项目完成后项目区林草地面积-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林草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1.44%
  e.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
  植被覆盖率增加值=((项目完成后林草地面积+农作物面积)-(项目实施前林草面积+农作物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17.12%
  2.3经济效益分析
  2.3.1费用计算
  a.项目运行年产量分析
  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的投入产出取价原则,取当地农作物价格前三年平均价格为计算基价,单产也以前三年产量平均值为基准,并假定在计算期内保持不变。
  b.年总成本分析
  项目经济评价参照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手册所规定的方法和参数进行。结合项目区实际,将总成本分为生产资料成本和年运行费用两项内容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有所减少,构成包括:种子、化肥、农药、育秧薄膜、农机磨损、机械油耗、收割、加工、水电费等。根据项目区提供的资料,农业生产中各种作物主要成本的构成见表2-1。
  2.3.2收益计算
  按照土地整治耕地利用收益增加分析表,土地整治后,耕地利用的经济收益增加主要包括原有耕地的成本节约和直接产出提高以及新增耕地所带来的纯收入。
  土地整治后将按照发展“三高”農业的思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思路,项目区规划主要种植作物以大田作物为主。项目完成后,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提高。依据有关资料、相关规划及项目区现状,规划后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及增产情况。项目建成后年毛收入为4887.37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年净产值为4783.95万元,年比现状年净增1523.98万元。
  2.3.3静态评价指标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资金因时间差异而产生的价值变化,以各年投入、产出的当年实际资金额计算有关经济指标来进行效益评价的方法。静态分析法相对计算简便直观,容易理解。
  a.静态投资收益率
  静态投资收益率=项目年新增净产值÷项目总投资×100%=49.94%
  静态投资收益率是反映项目投入产出比大小的一个静态指标。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静态投资收益率越高,表明项目获得的产出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大。
  b.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额÷项目年新增净产值≈2年
  2.3.4其他经济指标分析
  a.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0.10(hm2/万元)
  b.单位面积投资
  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总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50(万元/hm2
  c.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总投资÷新增耕地面积=9.56(万元/hm2
  综上,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利用率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农民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质项目勘察活动为社会经济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地质项目勘察的全过程中,其工作含有较高的技术性,对勘察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方式就是钻探技术,所以,仔细研究地质项目勘察过程勘探技术的方式及运用,有利于促进我国地质项目勘察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察工作;钻探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逐渐增多,矿产资源的挖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地质
发展大学生党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的重要工作,也是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要求。高等院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显
劳动力这种商品与一般的商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的真实价值只有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即劳动中才能体现出来。高校的教育过分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
摘要:花岗岩成因类型的不同代表了不同的构造活动带、不同的源岩及岩石形成作用过程的最终产物。在总结概括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花岗岩分类方法的不足,并尝试利用花岗岩的Nb/U比值判别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旨为以后判别花岗岩大地构造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Nb/U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成因联系,特征的花岗岩产在特定的构造环境中,不同构造环境产出的花岗岩不尽
1913年3月“宋教仁案”发生后,黄兴与孙中山在如何对待袁世凯、二次革命失败原因以及中华革命党党章等方面分歧日益严重。孙中山建立中华革命党,而黄兴则加入欧事研究会。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