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徒弟从师学音乐,晃眼三年,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系统,几乎都精熟了。于是他问:“我什么时候能出去演奏呢?”师父劝他别急,“你真的听见音乐了吗?”徒弟回答:“当然,我怎么可能听不见音乐呢?音乐就在我的乐器里啊!”
师父就说:“这样吧!我带你去见我的师父吧!”
师徒两人走进山里,走了一整天,穿过一片瀑布,师父终于停下来,“你等在这里,千万别乱走动。我去请我的师父,看他愿不愿意见你,教你出师前最后的本事。”
徒弟等着,一会儿天黑了,接着夜慢慢深了。他又急又怕,只好竖起耳朵听四周是否有什么异状。慢慢地,他听到近处远处不同的水声,听到风声,借由风的流动,听出了树的位置与树的形状。他听到虫声,也听到不知名小动物试探的脚步声。无穷的声音涌动着,让他耳朵应接不暇。声音与声音相继出现,似乎也就呼应产生了节奏、韵律。他听了一夜的声音,直到天色开始泛白。慢慢地,他错觉自己听到了云色如何亮开的声音,太阳爬上对面山顶的声音。
太阳高挂,师父才出现,“你遇到我的师父了吗?”徒弟犹豫一下,“应该遇到了吧。”
从山里回来,徒弟无法再演奏乐器。因为相较于山中之夜听到的,乐器的声音如此单薄、贫乏,徒弟黯然道:“我听见天地的音乐,所以我不想再碰触任何人的音乐了。”
师父说:“还没有,你还没听到,再听下去。”
好长一段时间,徒弟躲开市街上的人声喧闹,一心想着山中之夜听到的天地音乐。有一天,他拿起布满了灰尘的笛子随手擦拭,放到嘴边吹出声音来。吹着吹着,心底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趣,而且不知不觉中绕着房子走了好几圈。
师父欣慰地拍拍他说:“现在,你可以去演奏了。”
徒弟大惑不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师父解释:“因为你懂得了不去跟天地之声竞争,而是专注地让自己的音乐与外在声音相呼应,用你的音乐去改造外面的声音,你的音乐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于是,你不再是个乐匠,成为一个乐师了!”
这个故事,是我少年时听老师讲的。那位老师学的是小提琴。几十年来,我反复问自己:这故事和西方音乐,有什么关系吗?
慢慢地,我似有所悟,领悟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重要的还有一种听觉能力与听觉习惯。现代环境下,我们的听觉一直在变钝,钝到一定程度,才能帮助我们不受干扰地活下去。可是钝掉的听觉,听不见噪音,也听不见美妙的声音。
音乐,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一直在追求一种复杂的和谐。听这样的音乐,我们一方面感受到愉悦,一方面感受到一种深入了解的冲动。久而久之,为了追求丰富感受,听音乐的人就会习惯于专注。于是,耳朵打开来,同时懂得了如何分辨值得听和不需要听的声音。我们跟外在世界的联系,就因听觉的改变而改变了。
(六月的雨摘自《南方周末》)
师父就说:“这样吧!我带你去见我的师父吧!”
师徒两人走进山里,走了一整天,穿过一片瀑布,师父终于停下来,“你等在这里,千万别乱走动。我去请我的师父,看他愿不愿意见你,教你出师前最后的本事。”
徒弟等着,一会儿天黑了,接着夜慢慢深了。他又急又怕,只好竖起耳朵听四周是否有什么异状。慢慢地,他听到近处远处不同的水声,听到风声,借由风的流动,听出了树的位置与树的形状。他听到虫声,也听到不知名小动物试探的脚步声。无穷的声音涌动着,让他耳朵应接不暇。声音与声音相继出现,似乎也就呼应产生了节奏、韵律。他听了一夜的声音,直到天色开始泛白。慢慢地,他错觉自己听到了云色如何亮开的声音,太阳爬上对面山顶的声音。
太阳高挂,师父才出现,“你遇到我的师父了吗?”徒弟犹豫一下,“应该遇到了吧。”
从山里回来,徒弟无法再演奏乐器。因为相较于山中之夜听到的,乐器的声音如此单薄、贫乏,徒弟黯然道:“我听见天地的音乐,所以我不想再碰触任何人的音乐了。”
师父说:“还没有,你还没听到,再听下去。”
好长一段时间,徒弟躲开市街上的人声喧闹,一心想着山中之夜听到的天地音乐。有一天,他拿起布满了灰尘的笛子随手擦拭,放到嘴边吹出声音来。吹着吹着,心底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趣,而且不知不觉中绕着房子走了好几圈。
师父欣慰地拍拍他说:“现在,你可以去演奏了。”
徒弟大惑不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师父解释:“因为你懂得了不去跟天地之声竞争,而是专注地让自己的音乐与外在声音相呼应,用你的音乐去改造外面的声音,你的音乐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于是,你不再是个乐匠,成为一个乐师了!”
这个故事,是我少年时听老师讲的。那位老师学的是小提琴。几十年来,我反复问自己:这故事和西方音乐,有什么关系吗?
慢慢地,我似有所悟,领悟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重要的还有一种听觉能力与听觉习惯。现代环境下,我们的听觉一直在变钝,钝到一定程度,才能帮助我们不受干扰地活下去。可是钝掉的听觉,听不见噪音,也听不见美妙的声音。
音乐,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一直在追求一种复杂的和谐。听这样的音乐,我们一方面感受到愉悦,一方面感受到一种深入了解的冲动。久而久之,为了追求丰富感受,听音乐的人就会习惯于专注。于是,耳朵打开来,同时懂得了如何分辨值得听和不需要听的声音。我们跟外在世界的联系,就因听觉的改变而改变了。
(六月的雨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