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时代,就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关系着亿万劳动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人们必须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并寻找解决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本文从教育对就业问题的影响入手,从结构性就业问题、一般性就业问题、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三方面分析了教育在就业问题解决上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就业问题;教育;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活动积极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时教育经济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教育培养的劳动力或专门人才是否能顺利就业。教育与就业有着天然的相互联系。如何解决适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劳动力或专门人才能够人尽其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就业问题存在的根源
(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引起的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平衡情况。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的降低了,但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新增劳动力仍大幅增加,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居高不下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派生出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向集约经营转变、生产过剩与严峻的买方市场导致劳动要素不断为资本、技术所替代,众多企业经济效益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上,致使停工、停产和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企业大幅度增加,从而对劳动力的需要不断减少。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矛盾成为我国严峻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果调整造成的结构性就业问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得企业必须排挤大量的冗员,这直接加剧了当前的就业问题。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求企业调整产品、技术、组织、地区和产业结构。在这些企业中,职工岗位角色转换缓慢和部分职工技术技能相对落后,使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三)以劳动者就业观念滞后为主要表现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拥有比较稳定的就业保障。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不少劳动者希望依赖政府,消极等待就业安排,同时,另一些劳动者,也包括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贪图安逸,对职业挑肥拣瘦,或是留恋国有企业,觉得个体劳动不光彩。铁饭碗、终身制、高福利是原有就业制度中突出的制度特点,它与就业相联系。主要由企业承担社会保障职能,为就业的劳动者提供生、老、病、死的一系列无风险保障。从其实际作用看,一方面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体现丁公有制的制度优越性;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劳动者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了职工对这种无风险保障制度的依赖性。
二、教育对就业的作用
(一)教育对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的作用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根据奥肯定理,要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首先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增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1.教育是经济的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是经济部门发展的主体,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的劳动力是保障经济部门发展的前提。不断发展经济部门也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高新技术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就加大了这些部门对教育的依赖程度。
2.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赖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又需要教育,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通过培养大量的能够掌握运用和创新先进生产工具的技术工人来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并以此使劳动力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3.庞大的教育系统本身有助于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以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巨大生产部门,直接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在我国,教育及其与教育相关的部门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部门,据有人估计,各级各类学校可以直接为全社会提供从业人员总量的4%的就业机会。同时根据估算,教育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一般为4%~7%,高于许多行业,间接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
(二)教育对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的作用
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适应而产生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劳动力结构,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教育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促进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首先,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促进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者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以适应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劳动者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最后,教育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适应能力。当新的行业、职位、技术出现时,只有有良好劳动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尽快的适应变化,尽快就业。
(三)教育在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尽管有一些岗位空缺,工作者也具有从事该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但由于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对该岗位不感兴趣,宁可待业也不从事该岗位工作。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职业出现差别,经济收入的多少,福利待遇的好坏,个人兴趣的喜好,劳动条件的好坏等等都会影响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如果不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就很难对待职业选择的问题。教育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熟练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任务,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帮组学生了解自己,促使学生热爱他们的专业,乐意投身于未来的职业当中。
总之,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虽然教育不能在完全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但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劳动力结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J].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恩平.从制度变迁理论看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J].生产力研究.1998(6)
[3]http://baike.baidu.com/view/496940.htm[4]胡瑞文.想解放 大胆探索[J].中国教育改革发展20年[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6)
【关键词】就业问题;教育;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活动积极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时教育经济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教育培养的劳动力或专门人才是否能顺利就业。教育与就业有着天然的相互联系。如何解决适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劳动力或专门人才能够人尽其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就业问题存在的根源
(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引起的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平衡情况。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的降低了,但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新增劳动力仍大幅增加,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居高不下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派生出劳动力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向集约经营转变、生产过剩与严峻的买方市场导致劳动要素不断为资本、技术所替代,众多企业经济效益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上,致使停工、停产和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企业大幅度增加,从而对劳动力的需要不断减少。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矛盾成为我国严峻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果调整造成的结构性就业问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得企业必须排挤大量的冗员,这直接加剧了当前的就业问题。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求企业调整产品、技术、组织、地区和产业结构。在这些企业中,职工岗位角色转换缓慢和部分职工技术技能相对落后,使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三)以劳动者就业观念滞后为主要表现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拥有比较稳定的就业保障。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不少劳动者希望依赖政府,消极等待就业安排,同时,另一些劳动者,也包括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贪图安逸,对职业挑肥拣瘦,或是留恋国有企业,觉得个体劳动不光彩。铁饭碗、终身制、高福利是原有就业制度中突出的制度特点,它与就业相联系。主要由企业承担社会保障职能,为就业的劳动者提供生、老、病、死的一系列无风险保障。从其实际作用看,一方面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体现丁公有制的制度优越性;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劳动者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了职工对这种无风险保障制度的依赖性。
二、教育对就业的作用
(一)教育对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的作用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根据奥肯定理,要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首先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增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1.教育是经济的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是经济部门发展的主体,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的劳动力是保障经济部门发展的前提。不断发展经济部门也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高新技术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就加大了这些部门对教育的依赖程度。
2.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赖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又需要教育,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通过培养大量的能够掌握运用和创新先进生产工具的技术工人来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并以此使劳动力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3.庞大的教育系统本身有助于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以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巨大生产部门,直接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在我国,教育及其与教育相关的部门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部门,据有人估计,各级各类学校可以直接为全社会提供从业人员总量的4%的就业机会。同时根据估算,教育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一般为4%~7%,高于许多行业,间接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
(二)教育对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的作用
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适应而产生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劳动力结构,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调整教育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促进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首先,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促进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者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以适应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劳动者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最后,教育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适应能力。当新的行业、职位、技术出现时,只有有良好劳动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尽快的适应变化,尽快就业。
(三)教育在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尽管有一些岗位空缺,工作者也具有从事该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但由于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对该岗位不感兴趣,宁可待业也不从事该岗位工作。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职业出现差别,经济收入的多少,福利待遇的好坏,个人兴趣的喜好,劳动条件的好坏等等都会影响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如果不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就很难对待职业选择的问题。教育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熟练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任务,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帮组学生了解自己,促使学生热爱他们的专业,乐意投身于未来的职业当中。
总之,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虽然教育不能在完全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但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劳动力结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J].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恩平.从制度变迁理论看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J].生产力研究.1998(6)
[3]http://baike.baidu.com/view/496940.htm[4]胡瑞文.想解放 大胆探索[J].中国教育改革发展20年[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