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紧密结合国际大势,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结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要以德为先,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落脚点,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根铸魂,用心引导大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特点、新动向,面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新特征、新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牢牢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思政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根铸魂,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引导青年学生在辨析鱼龙混杂思想观点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西方文化思潮诱惑,筑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引导学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紧密结合国际大势、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结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要注重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来阐释理论,从而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固本培元,用力引导大学生做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思政課教师要用力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固本培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其理想信念问题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通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大学生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从深层次上把握共同理想是历史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深刻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用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就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听党话,跟党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用“中国奇迹”“中国故事”等鲜活的事实,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通过国际比较,讲清楚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让青年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引导学生为人类前途命运作出贡献。
崇德修身,用情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导向和文化功能,指明了文化强国的文明水准和社会基础。“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一种文化能不能立起来、强起来,关键取决于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高校作为培育新人的主阵地,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主线,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用情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彰显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才兼备,方堪重任。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大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灵魂、培养价值观的课程,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此滋养青年学生,帮助他们在“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影响感召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引导学生;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大学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见证者,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参与者。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增长本领,在勇挑重担中经受历练、在报国奋斗中获得成长、在无私奉献中砥砺精神、在关心民生中坚定信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要以德为先,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落脚点,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根铸魂,用心引导大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特点、新动向,面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新特征、新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牢牢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思政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根铸魂,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引导青年学生在辨析鱼龙混杂思想观点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西方文化思潮诱惑,筑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引导学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紧密结合国际大势、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结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要注重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来阐释理论,从而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固本培元,用力引导大学生做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思政課教师要用力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固本培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其理想信念问题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通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大学生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从深层次上把握共同理想是历史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深刻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用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就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听党话,跟党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用“中国奇迹”“中国故事”等鲜活的事实,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通过国际比较,讲清楚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让青年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引导学生为人类前途命运作出贡献。
崇德修身,用情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导向和文化功能,指明了文化强国的文明水准和社会基础。“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一种文化能不能立起来、强起来,关键取决于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高校作为培育新人的主阵地,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主线,融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全过程,用情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彰显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才兼备,方堪重任。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大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灵魂、培养价值观的课程,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此滋养青年学生,帮助他们在“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影响感召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引导学生;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大学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见证者,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参与者。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增长本领,在勇挑重担中经受历练、在报国奋斗中获得成长、在无私奉献中砥砺精神、在关心民生中坚定信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