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转换过程中抗-HBe效价变化的临床意义
【机 构】
: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出 处】
:
中华传染病杂志
【发表日期】
:
1992年10期
其他文献
采用L929细胞杀伤法检测了急性肝炎(AH)、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重型肝炎(FH)和肝炎后肝硬化(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能力和血浆中TNF活性。[结果表明,正常人MNCs TNF诱生能力为15.38±4.56 U/ml, CPH和FH患者分别为33.23±7.25 U/ml和86.70±24.18 U/ml(P分别<0.05
用外膜蛋白(OMP)电泳等方法检测3次新生儿感染爆发的结果表明:OMP分型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特异性较差;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127:H6 60Md基因表达产物为4.5及82kd两条OMP,其生物活性与该菌致病性有关,表现为局灶性粘附,粘附处小肠微绒毛消失,引起吸收减少而导致腹泻;新生儿血培养污染的不动杆菌可能由空气沉降于治疗盘内抽血针头所致。OMP电泳可作为EPEC不动杆菌一种有用的分型方
为了阐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核蛋白(NP)、囊膜糖蛋白G1和G2的功能特点及其与受感染机体免疫应答的关系,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测定了31例EHF患者不同病日血清抗NP、G1和G2抗体及中和抗体。所测80份血清中抗NP抗体出现最早,第7病日时已100%阳性;抗G2次之,第5~6病日可达50%;抗G1最迟,至第11~12病日方有50%阳性;而中和抗体的应答水平在中、重型患者
以感染旋毛虫大白鼠肌肉组织切片作抗原,用免疫酶染色试验对实验感染旋毛虫的小白鼠和豚鼠血清与其它对照血清对比,结果旋毛虫病小白鼠和豚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7.1%,其它对照血清皆为阴性反应。豚鼠感染前和感染后每周心脏穿刺取血作抗体动态测定观察,感染后第2周开始出现阳性,第4周阳性率达90%以上,持续至第11周。表明此法检测旋毛虫病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供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