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吸血鬼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中的吸血鬼大多是夸张或虚构,自然界却不乏真正意义上的吸血鬼。吸血七鳃鳗只是其中一员,现在对其他吸血鬼动物进行简介。
  吸血蝙蝠
  蝙蝠是吸血鬼传说中的主角,但其实许多蝙蝠并不吸血。在已知的大约1000种蝙蝠中,只有3种吸血。其中两种——毛腿吸血蝙蝠和白翅吸血蝙蝠——主要侵害鸟类,而第三种则通吃通喝。它会喝多种中美洲和南美洲野生动物的血,但随着农场增多和城市扩张导致它的食物资源萎缩,它也开始以入侵者为攻击目标。如今,它主要吃牛、马和其他牲畜的血,但也喝人血。它的叮咬本身无害,但它会传播狂犬病。曾经,在秘鲁的一个土著部落中,吸血蝙蝠传播的狂犬病造成4名孩子死亡。
  寄生鲇
  在所有吸血鬼动物中,寄生鲇是最可怕的之一。但只要你不在亚马孙河或奥里诺科河(位于南美洲北部)中撒尿,你就很可能是安全的。这两条河是个头小小的寄生鲇仅有的栖息地。寄生鲇主要攻击其他鱼的鳃,但非常偶尔地,它会游进人的尿道。在一个有据可查的案例中,一条寄生鲇游出了亚马孙河,方式是顺着一名男性的尿线进入其尿道,但还没等到吸血吃肉就死了。这种可能性此前就被传言了几百年,但巴西医生1997年最终证实确有此事。当时,他们在这个受害人的尿道中发现了一条身长15厘米、已经死了的寄生鲇。他们把它取了出来,据说该男子后来痊愈。
  臭虫
  从洞穴、草棚到房屋再到宾馆酒店,臭虫一直在跟随人类进化之路。白天,它们藏身隐蔽处——床垫中,墙背后,地板下。夜间,它们跑出来喝血。它们蔓延极快,因为雌虫每天可产卵5个,一生可产卵500个。20世纪40年代,像DDT这样的杀虫剂几乎把臭虫斩草除根,但它们最近卷土重来——就连著名品牌女性内衣、摩天大楼和城市民居内都出现了臭虫爆发。还未发现臭虫传播疾病的案例,但它们的叮咬会引起疼痛、焦虑和苦闷。
  猎蝽
  猎蝽的英文名字是“接吻虫”。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恐怖,但猎蝽比臭虫还糟糕。例如,它们个头更大,攻击性更强,经常咬人的面部吸血。它们在你睡着时袭击你,但与臭虫不同,它们会传播疾病,尤其是美洲锥虫病(也叫查加斯病)。查加斯病常见于拉丁美洲,但在美国西南部一些州(例如亚利桑那州和得克萨斯州)也引起麻烦。猎蝽叮咬还会引起过敏反应,例如眼睛肿胀,皮肤起泡,呼吸困难,甚至痉挛。控制猎蝽的最佳方式是关闭门窗,不留缝隙。
  水蛭
  水蛭与蚯蚓血缘相近,但比蚯蚓“邪恶”一些。一些水蛭是伏击性猎食者,静候像蛞蝓、蜗牛之类的受害者。另一些水蛭是吸血的寄生虫。其中最有名的是欧洲医蛭,数千年来它们被用来治疗人体疾病。19世纪,水蛭疗法和放血疗法渐失青睐,但水蛭疗法如今作为一种控制血流的方法而卷土重来。水蛭在叮咬時注射抗凝剂,因此能在手术后减少血栓、降低血压和刺激循环。血液稀释剂水蛭素是从水蛭唾液腺中提取的,人工合成的水蛭素已经研发成功。印度传统医疗中也使用水蛭。许多印度人相信,水蛭能去除受感染的血液。
  吸血鬼乌贼
  这种乌贼的拉丁文名字是“来自地狱的吸血鬼乌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首次看见这种乌贼的人一定会对它印象很深刻。科学家甚至专门给了这种乌贼一个目——“吸血鬼乌贼目”,这真是名副其实——这种乌贼是地球上最独特和最神秘的动物之一,就算从技术上说它并不是吸血鬼。吸血鬼乌贼生活在海洋的1000米深度,因此很少有人直接观察过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吸血鬼乌贼。它的身长通常只有15厘米,但它的眼睛却与一条大型犬的眼睛一样大。事实上,吸血鬼乌贼的眼睛占身体比例在所有动物中都最大,这有助于它在深海看见猎物。与许多深海居民一样,吸血鬼乌贼也能发光和改变体色。吸血鬼乌贼并不饮血,它的“吸血鬼”之名是源自它用作盾牌的斗篷状蹼。
  跳蚤
  大多数吸血者在偷食后都会逃走,但跳蚤不会。体形纤薄,使得跳蚤能在毛发间游弋。外壳坚硬,使得跳蚤无惧挤压。弹跳力好,使得跳蚤能跳18厘米高,34厘米远,这相当于人跳高76米,跳远140米。不同种类的跳蚤瞄准不同的宿主,例如狗跳蚤、猫跳蚤、鼠跳蚤甚至人跳蚤,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混合型跳蚤——许多宠物主人都证实,他们的宠物身上的跳蚤也会袭击他们。中世纪时期,鼠跳蚤传播的腺鼠疫(腹股沟淋巴结鼠疫,也叫黑死病)杀死了很多很多人。在当今世界一些地区,腺鼠疫依然在杀人。
  吸血雀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4种雀对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非常重要,难怪它们被称为“达尔文雀”。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中一些竟然是吸血雀。尖喙地雀通常吃种子,它们经常在旱季抛弃干旱地区,选择环境条件更好的地带。但这种地雀的一个亚种全年呆在两座干旱的岛上,用血补充种子作饮食。这些被称为“吸血雀”的地雀,有一种从海鸟那里偷血的独特策略:它们只啄较大鸟儿背上的伤口,仅仅足以保持伤口打开和血液流出,而不至于让宿主反击或飞走。
其他文献
鸭嘴兽在水底泥浆中寻找躲藏在里面的猎物时,无法依靠视觉、听觉和嗅觉来捕猎觅食,那么它们又如何能捕猎到猎物呢?鸭嘴兽进化出另一本领:电感应能力。当虾和其他猎物在水里四处活动时,肌肉的收缩会产生电脉冲,水将这些电脉冲向四周扩散开来。因此,当它们稍有动作就会将自己的位置暴露给鸭嘴兽。  鸭嘴兽的喙上布满了能够感知到电脉冲的黏液腺,每一个黏液腺上都有向神经系统传送电脉冲的神经和黏液。它们的电感应器数量惊人
这张由天文学家花费数年时间对射电望远镜所采集信息进行处理而得到图片记录的是银河系中心区域的黑洞分布。图中有2.5万个白点:其中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活躍的超质量黑洞。黑洞虽然不释放可见光;但会发射超低频无线电,天文学家可以借助无线电信号探测到黑洞。通过超低频无线电探测黑洞的最大挑战,是必须摆脱大气电离层对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为此,科学家利用超级计算机,每隔四秒对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一次电离层干扰校正。
無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陆地上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受惠于真菌。如果真菌从未出现在地球上,那么今天的世界很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远古之根 孕育生命  以现有化石记录为根据,人类可以追溯到的最古老真菌是一种小小的远古丝状真菌(以下简称古丝菌),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4.4亿年前(志留纪)。它们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生活在陆地的生物之一。古丝菌生长在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天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
2018年初,南非首都开普敦发布了自来水“零日”预警:预计到4月,当水库储量低于13.5%时,全市所有居民区和绝大多数公共场所的自来水将停止供应,人们只能排队到公共取水点领取少量水。随后,开普敦实行“6B级”用水限制措施,规定每人每天消耗水量不得超过50升。在政府机构和所有市民共同努力下,开普敦最终避免了断水,迎来了多雨的冬季。6月,冬雨降临,河流与水库的水位逐渐回升。然而,开普敦的限水措施仍在继
2013年2月15日,当地时间9时20分,一块直径15米的陨石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爆炸。由此产生的沖击波震碎了方圆300米内建筑的玻璃窗,掀翻当地一家制锌工厂的房顶,上千人因玻璃扎伤或其他伤情被送医院救治。同样是在2013年,百万网友在线观看了有45亿年历史的艾桑彗星在椭圆轨道中一头扑进太阳,最后只剩下一团烟尘的毁灭过程。  2019年,科学家在查看巡天望远镜历史照片时被吓出一身冷汗。这些照片
对于翼龙的邻居——恐龙的卵生问题,由于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而且还发现了恐龙胚胎化石,因此答案已是毫无疑义的了。那么冀龙鄹台生的还是卵生的呢?长久以来,古生物学家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直到2004年,中国科学家的发现才给出了确定无疑的答案。    最早的翼龙蛋化石记录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人们在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一窝蛋化石,至少有8枚,每枚长44毫米,宽28毫
从现在起到20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世界可能会变得大不相同。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杰出科学家是如何预测2020年地球人类生活的。  近百年来,人类科技及改造自然的能力与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与此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干预也给地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包括二氧化碳排放、人口爆炸、克隆技术利弊之争以及日益加速的生物灭绝危机。  我们正在以曾经无法想象的种种方式改变着
发明创造很难,要想象、设计、制作出一个全世界不曾有过的东西则更难;发明创造很简单,只要基本功扎实,肯动脑筋,掌握了发明创造的方法和规律,你就会发现发明创造一点也不难。  一、选择课题    选择好写什么是写好小论文的关键。  注意的原则:价值原则,即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要做到对别人有启发、指导和参考价值;可行原则,也就是你手头掌握的资料、实验条件、周围环境以及你的知识面等,能否允许你进行研究
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持续了数月之久的澳大利亚山火让当地的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据报道,约有30亿只大大小小的野生动物丧生于此次山火之中。尽管对此的各种新闻报道和统计数字让人痛心,但由监控录像机录到的一段夜间小视频的播出却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些许安慰:一只考拉从山火过后的地洞中钻了出来,之后从这个洞穴还爬出了野兔和松鼠等动物,它们全都通过躲在地洞中成功地躲过这一劫,最终在山火中幸
1.2万年前,从人类进入农业时代起,全世界的人类就开始不断尝试驯化野生动植物。我们把它们“骗”到我们的定居点,筛选出我们需要的性状,以更好满足我们对食物和生产、生活资料及生活伴侣的需求。在所有驯化的动物中,牛、猪、羊、鸡、狗、猫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与人类共同生活。但為什么犀牛、虎、斑马等动物没有被驯化?  其实,野生动物要成为家畜,需要满足一些要求。第一,它们不能太挑食,它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