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他的实践观思想,在分析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基础上,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和历史观,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决裂。马克思在《提纲》中把实践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不同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意义的标志,因此,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本文从实践对认识论、历史观、人的本质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分析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这个命题,以期提供一些理解这个问题的角度。
  [关键词]实践观 《提纲》 马克思 辩证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020-02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起被看作是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彻底决裂的标志,同时也是马克思哲学创立标志性著作。《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个“萌芽”指的是马克思在《提纲》中确立的“实践观”,有学者认为“《提纲》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朱光潜:《美学拾穗集》),“《提纲》的一个最为重大的贡献在于对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进行了彻底改造,确立了实践的本体论地位”(何中华:《论马克思实践观的本体论向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些观点都反映出实践在《提纲》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对认识论、历史观等哲学基本范畴的分析,分析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局限,体现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意义。
  一、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的分析
  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缺点是没有找到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的途径,或者不承认真理存在,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也就否认检验真理的标准存在;或者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是没有找到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例如,费尔巴哈指出:“真理的东西不仅仅是我或者你的创造物,而是大家的创造物。那种把我和你联合起来的思想,就是真理的思想。只有这种联合才是真理的核准、标志和确证,因为联合本身就已经是真理了。”费尔巴哈认为,真理的标准就是一个群体的意见统一。这是旧唯物主义对真理标准认识不清楚的表现。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自己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判断,把实践和思维放在同一个范畴中来理解,弥合了旧唯物主义哲学中对二者的割裂,从而提出了认识论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准则,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进展,同时也表明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认识的真理标准问题。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实、合理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如果不跳出认识本身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断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实际,无法判断认识的真理性;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具有这一功能,不能表现其自身的改变是否与认识一致。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找到一个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媒介,既能反映主观能动性又能反映客观实际的变化,实践就是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因为正是通过实践,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主观认识才找到变为实际的可能性,才使认识世界的主观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客观结果统一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在认识指导下改造客观实际,并把改造的结果再同认识对比,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通过这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达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现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的目的。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还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联系到后来的理论继承,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能更加确切地说明这一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二、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观
  用实践的观点认识人與环境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里指的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学说。旧唯物主义者总是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一方面,“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里的环境指的是社会环境,更确切地说,指的是政治、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但另一方面,“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样推论,就产生一个悖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又是人的观点的产物。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认识人与环境关系上的缺陷。由于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产生、发展特别是在改变社会环境上的作用,因此不能正确理解人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旧唯物主义者要想突破这个怪圈,马克思指出,就“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这部分人是“天生的教育者”,具有教育他人和改变环境的能力,是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社会的变革就是要靠这些伟大人物,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由部分人的观点来适配,这就陷入了“意识支配世界”的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观,指出“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正确认识人和社会环境、教育的关系。在这里,马克思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马克思进一步批判性地发展了费尔巴哈的这一观点,体现在《提纲》的第六到第八条内容中,既然全部的社会生活是实践的,那么宗教作为一种意识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而社会关系作为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又是由社会实践决定的。所以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就是说,实践是联系人与环境的纽带,对人起决定作用的环境,正是人类自身实践活动的产物。马克思还对实践改变环境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首先是从实践的结果界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肯定实践的作用;其次是扩大了实践对象的范围,即不仅是社会,还包括人的“自我改造”,这样就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统一于实践中,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通过这个一致性,最后要实现的是人的解放。   三、实践的观点引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对于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理解是:“人的本质是感性……人的存在只归功于感性。”他认为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意识:“只有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当作对象的那种生物,才具有最严格意义上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费尔巴哈不是从孤立的单一个体来认识人的本质,而是从群体的相互关系中寻找答案。马克思对这个观点是认同的,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肯定了费尔巴哈的这个观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尽管如此,马克思并没有止步,在马克思看来,尽管费尔巴哈已经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人的本质,但是并没有继续深入地分析人的社会本质的历史属性,即实践本质。
  马克思把实践观的思想引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从人和自然关系的实践本质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内涵,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阐述了实践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意义。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有三层含义:第一,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第二,“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非某一方面的具体关系决定人的本质属性;第三,人的本质是“属于一定社会形式的”,是“现实的历史的人”,而非孤立的。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界定人的本质的出发点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就是实践:“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再进一步,“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与自然关系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表现;最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奋都是历史的、具体的。通过在这些分析界定人的本质,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奠定了基础。值得主义的是,马克思并不是摒弃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认识人的本质,这恰恰是理解人的本质的起点,因为实践首先是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理解人的本质,对于理解阶级社会的历史、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关系尤其是在生态危机严重的现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在《提纲》中的实践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哲学的任务不是限于理论领域,要通过实践实现“解释”到“改变”的转变。以实践为主线,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基本的观点与概念有机联系起来,突破了旧的哲学体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重要标志,也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逻辑起点。马克思用实践的观点来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哲学相区别,指出实践在认识论、历史观和人的本质上的重要意义,指出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和改造人自身中的伟大作用,这在哲学史上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和进步,奠定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永成.人的本质: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一个重要观点的理解[J].现代哲学,
  2004(02).
  [2]徐长福.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钩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3]陶富源.論实践主导的辩证唯物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4).
  [4]韩庆祥,张艳涛.重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2).
  [5]安启念,张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01).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要: 企业转型升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山东华鼎公司选择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提升,在产业智慧化和融合化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转型升级 差异化 产商融合 信息化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58-02  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提高质量与效益,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实现转方式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各类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影响了校园的稳定与发展。高校辅导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正确处理对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稳定校园安全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贵州某高校学生李某在校外遭遇不法分子伤害事件为例,就辅导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 突发事件 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176
摘要: 近年来,“90后”逐步进入高校担任辅导员开始育人工作,同时特征鲜明的“95 后”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要生源。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了当下“90后”初入职场的辅导员和“95后”艺术专业大学生所具有的特征,针对“90后”辅导员未能很好地胜任学生工作的现状,提出了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对待自身应找准定位、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同时积极学习理论,不断提升自我;对待学生,应持续教育、以预防为主、
[摘要]目前,我国吉林省农业的发展是以要素投入为主,即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既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土地季节性撂荒和粗放经营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等现象。所以,加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農业 可持续发展 土地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
摘要: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不管是社会结构变迁还是个人生活方式。当然,进入21世纪,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单身潮”涌现,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婚恋观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一个价值观冲突彰显和文化多元并存的全球化时代,个人的异质性逐渐加强,为了适应现代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
[摘要]课题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探索量化标准发展学生党员新举措的实施,对发展学生党员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和新举措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量化标准 高校学生 发展党员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005-01  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年来,高校党务工作者都在积极
[摘要]高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对于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素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淮安高校开展书香校园现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对高校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淮安高校 大学生阅读 书香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24-02 
摘要:影视剧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互聯网环境下各个国家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工具。在翻译影视剧字幕的过程中,译者需要从源语、目的语两个角度出发,对字幕翻译进行语用分析,既不能大刀阔斧地剔除源语言蕴含的文化因素,又要考虑到目的语受众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影视剧字幕 言语行为理论 合作原则 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083-
摘要:西班牙语阅读教学,作为整合并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不容忽视。当前低效、被动的西语阅读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如何引导学生塑造高效的西班牙语阅读能力,值得思考。本文通过显性阅读策略教学法的引入,探讨独立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西班牙语 阅读策略 独立学习  中图分类号:H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正经历着不断城镇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城镇化战略不断演进,征地行为就势在必行。当前麻城市的城镇化进程过于粗放,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从集体所有变成了国家所有,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25-0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