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概念。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有了新的规范,也对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对教学体系整体以及综合教育取向与学科取向进行改革,使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引言
基于新中考形势,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够多角度分析素材内容,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后,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要想让其从理念转变为切实的行动,还需要一线教育者拥有学习意识,通过研读理念的内涵、实际的学情、学科优势,促使教育活动展现出现实意义[2]。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因此,其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生活等方面。在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爱国、传承中华文明,要遵守公共秩序、助人为乐、与人向善,要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在健康生活方面,学生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正确对待自我和群体。在法治观念方面,学生要尊法、守法,善于用法。作为一线的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内涵,而且要对学科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在多元化的对话过程中,给予学生最科学的引领。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新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来完成,所以,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满足哪些新的条件或要求,明确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改给师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同时还需要明确新的教育教学方向。此外,同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相比,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讲解员和拥有者,而是启发学生发现知识本质和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成长的引导员和支持者。从新的教学角度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将以教授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课堂转变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的互动性课堂;从新的教育教学角度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将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的“记住”转变为“忘不掉”。教师需将以往的教学身段放下,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认真思考问题,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学科知识,并利用这一方法来思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帮助学生提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倘若教师想要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有效,那么,就需要尽快适应教学变化,积极主动地了解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进程,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改的大方向中,并开展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探究活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设置思辨情境,增强学生正确价值认同
思辨情境教学法,授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选用社会新闻和热点事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观点辨析、观点讨论、观点碰撞等活动后,逐步澄清认知,最终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教学方式。个人价值观是个体对外部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评价和做出相应行为的基础。个体受环境、教育等影响,需要经历认知、情感体验、价值认同,最终内化生成行为表现,学生接受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流价值观不是习得的,也不能靠课堂教授的,而是要靠个体发自内心的彻底接受,成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才能自己主动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发掘出情景事例背后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拥有必备品格的同时也掌握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表演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情景模式学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教学内容深入学生的脑海,同时深化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化的情景式教学可以让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政治认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政治认同的来源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热爱。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展示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将其与改革开放前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对国家的政治决策产生认同感。
(四)引领学生积极讨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教材中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程度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行适当的启发,这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一定的法律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向学生下达讨论的任务和要求,并通过设定问题、转换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形成,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可以在讨论中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启发学生思考,强化道德、文化、心理等素质的养成,从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立足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促使初中生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积蓄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开展教学实践的主线。
参考文献
[1] 刘振南.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12):64-65.
[2] 韩俊琦.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9(33):14-15.
[3] 王邵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0-71.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引言
基于新中考形势,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够多角度分析素材内容,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后,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要想让其从理念转变为切实的行动,还需要一线教育者拥有学习意识,通过研读理念的内涵、实际的学情、学科优势,促使教育活动展现出现实意义[2]。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因此,其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生活等方面。在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爱国、传承中华文明,要遵守公共秩序、助人为乐、与人向善,要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在健康生活方面,学生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正确对待自我和群体。在法治观念方面,学生要尊法、守法,善于用法。作为一线的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内涵,而且要对学科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在多元化的对话过程中,给予学生最科学的引领。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新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来完成,所以,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满足哪些新的条件或要求,明确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改给师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同时还需要明确新的教育教学方向。此外,同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相比,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讲解员和拥有者,而是启发学生发现知识本质和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成长的引导员和支持者。从新的教学角度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将以教授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课堂转变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的互动性课堂;从新的教育教学角度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将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的“记住”转变为“忘不掉”。教师需将以往的教学身段放下,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认真思考问题,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学科知识,并利用这一方法来思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帮助学生提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倘若教师想要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有效,那么,就需要尽快适应教学变化,积极主动地了解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进程,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改的大方向中,并开展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探究活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设置思辨情境,增强学生正确价值认同
思辨情境教学法,授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选用社会新闻和热点事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观点辨析、观点讨论、观点碰撞等活动后,逐步澄清认知,最终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教学方式。个人价值观是个体对外部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评价和做出相应行为的基础。个体受环境、教育等影响,需要经历认知、情感体验、价值认同,最终内化生成行为表现,学生接受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流价值观不是习得的,也不能靠课堂教授的,而是要靠个体发自内心的彻底接受,成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才能自己主动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发掘出情景事例背后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拥有必备品格的同时也掌握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表演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情景模式学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教学内容深入学生的脑海,同时深化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化的情景式教学可以让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政治认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政治认同的来源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热爱。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展示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将其与改革开放前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对国家的政治决策产生认同感。
(四)引领学生积极讨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教材中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程度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行适当的启发,这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一定的法律意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向学生下达讨论的任务和要求,并通过设定问题、转换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形成,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可以在讨论中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启发学生思考,强化道德、文化、心理等素质的养成,从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立足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促使初中生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积蓄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开展教学实践的主线。
参考文献
[1] 刘振南.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12):64-65.
[2] 韩俊琦.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9(33):14-15.
[3] 王邵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