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太阳能鱼”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虫还是草?
  说到“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省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区。经常会有人问,冬虫夏草究竟是虫还是草?还有人望文生义,说它冬天是虫夏天变草,事实究竟如何呢?
  盛夏时节,蝙蝠蛾在雪域高原的草甸上产卵,经自然孵化后变成幼虫并钻入泥土,靠吸取植物根茎的营养生长。此时,也在盛夏时节开始活跃的冬虫夏草菌,会侵入发育良好的幼虫体内,吸取幼虫体内的物质作为生存的营养条件,并在幼虫体内不断繁殖;从夏至冬,慢慢将肥大的幼虫蚕食至只剩下一个空躯壳,变成了体内充满菌丝的“冬虫”。来年5~7月天气转暖,“冬虫”头部便会长出黄色或浅褐色的菌座,生长后冒出地面呈草梗状。这种长4~10厘米、顶端有菠萝状囊壳的紫红色小草,便是“夏草”。夏草囊壳内的子囊孢子成熟后,被从囊孔射出,随风飘游,伺机又钻入新的幼虫体内繁殖,循环下一轮“冬虫”“夏草”。因此,虽然兼有虫和草的外形,冬虫夏草却非虫非草,是一种菌藻类生物。
  是植物还是动物?
  珊瑚的形状像树枝,所以很多人都以为珊瑚是海中的植物,称它为“珊瑚树”。也有人认为珊瑚虫的软体是动物,而骨骼源自植物,是一种“虫植体”,意思是“动物兼植物”。直到19世纪下半叶,人们才明白,珊瑚其实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低等肉食动物,属于只有内外两个胚层的腔肠动物。
  珊瑚只有一个口,食物从这个口进去,消化不了的残渣也由这个口排出。口的周围生了很多触手,触手可以捕捉食物,也可以通过振动使水流入口及腔肠中,以便消化水中的小生物。珊瑚喜欢生活在水流较快、温度稍高又比较清净的浅海地区。大多数珊瑚都可以出芽生殖,由于这些芽体与母体并不分开,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结共同生活的群体,这就是珊瑚呈丛枝状的主要原因。珊瑚虫由芽生殖,虫体的外胚层里有钙质细胞分泌骨骼;有的骨骼质地粗糙,可以用来烧石灰;有的骨骼质地良好,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我们通常所见的珊瑚就是这些珊瑚虫肉体烂掉后留下的群体骨骼。
  一个女学生的实验
  不久前,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的一位女学生,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她将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注入了斑马鱼的受精卵中,并细心观察注入的蓝细菌能否繁衍生息。她进行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想改造鱼的皮肤,使其能进行类似植物那样的光合作用。
  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两种途径:一是采取细胞外共生的办法,即把蓝细菌移入鱼的皮肤,并与表皮细胞共生;因为蓝细菌本身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有可能利用太阳光为鱼提供能量。另一种方法是把植物的叶绿体移植到鱼的皮肤细胞内。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要让叶绿体在动物细胞体内生存,难度极大。因为叶绿体需要细胞核基因的支持和协调,而鱼的细胞中没有这些基因,所以叶绿体即使能在动物体内存活一段时间,但由于没有细胞核基因的支持,很难长期存活,更谈不上遗传和增殖了。
  不少生物学家对这位女大学生的实验不屑一顾:让蓝细菌和鱼类共生?纯属天方夜谭!但事实上,注入的蓝细菌在鱼卵孵化后又存活了两周。两周是一个时间节点,此后斑马鱼的色素开始生成。于是,一个颇为诱人的设想油然而生:有朝一日,或许真的能培育出一种能从太阳光中摄取能量的“太阳能鱼”,为人类的食物提供一种新的来源。尽管在科学上这还是一个尚未破解的难题,但这位女大学生却认为,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她说:“这是一个颇具风险的赌注,我们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充满期待。”
  海蜗牛的能耐
  培育“太阳能鱼”的想法听起来似乎可笑,但自然界确实存在着能利用光合作用补充能量的动物。例如,体长15毫米的光合扁形虫,漂浮于海面的倒立水母,具有向光运动能力的属于原生动物的眼虫,它们不仅能摄取食物,而且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巨人蚌,它身披又硬又厚的壳,还有相对较小的表面积。尽管如此,一个初生的巨人蚌能在仅供阳光的条件下存活十个月之久。而人类将它作为食物的历史起码有10万年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种类繁多的太阳能海蛤蝓。海蛤蝓通过食用藻类来获取叶绿体,并存储在体细胞中。在海蛤蝓的体内,布满了“羊肠小道”般的内脏器官,构成了一个捕捉阳光的大网。由于海蛤蝓的细胞核中也没有支持叶绿体所必需的基因,所以每隔数天、数周就要重新更换失效的叶绿体。而唯一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的是绿叶海蛤蝓,俗称“绿叶海蜗牛”,它在生长到成年期时,仅一次性“吃饱”便可维系10个月的生命周期。它不仅能借海藻色素进行伪装,而且还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取能量。
  最近,对斑点蝾螈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加拿大科学家在成年雌性斑点蝾螈的输卵管中发现了藻类细胞,而且能以特定的方式遗传给下一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藻类细胞不仅在受精卵外部寄居,就连正在发育的蝾螈胚胎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其实,科学家尚未确定蝾螈胚胎是否能通过藻类来获取能量;而且成年斑点蝾螈最喜欢隐匿在阴凉苔藓或岩石下,再加上它那身严严实实的黑皮肤,更是“拒阳光于千里之外”;但这项研究至少说明,一些脊椎动物在生命周期中,有意无意地进行着短时间光合作用。
  没有免费午餐
  科学家所进行的研究并不局限于验证动物的光合作用,而且还进一步分析它们为何对自己的这种能力视而不见弃之不用?有人认为,动物根本就不具备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更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对大多数动物来讲,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能利用光合作用的动物慢慢适应了长期接触阳光的生存方式。光线能穿过水螅、水母的透明身体,海葵、珊瑚虫形似植物枝杈,扁形虫和海蛤蝓呈扁平叶片状,这些现象并非纯属巧合,为的就是充分利用太阳光尽可能获取最多的能量。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叶绿体需要阳光,但阳光对动物细胞有杀伤力,所以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生出了黑色素、毛发、鳞角、羽毛和鳞片等附件,以防范阳光照射对它的伤害。
  就像我们去海滩晒日光浴,本来是件对身体有益的好事,但晒得太多就会有物极必反的危险。所以,对能利用光合作用的动物来说,在食物短缺时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是一种应急方式;与此同时,还必须抵御长时间光照所带来的紫外线伤害。因此,大多数能利用光合作用的动物都生活在水下。因为与阴凉环境相比,置身炎炎烈日下的动物所面临的问题只会有增无减。由此可见,尽管在使动物具备光合作用能力方面并没有根本性的障碍,但大多数动物很难获得这种两全其美的机体。更何况,具备这种机体以后,会极大地改变它们的生存方式,从而降低存活率,甚至导致物种灭绝。
  值得鼓励的探索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把叶绿体分离出来培养,然后置入动物体内,以便使动物也能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想法就有人提出过,但是至今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究其原因,首先是叶绿体自己的基因组的基因尚不足以维持叶绿体自身的生命活动和繁殖,需要细胞核基因的支持,而动物的细胞核中没有所需的基因。其次是叶绿体需要阳光,而阳光会伤害动物细胞,这对矛盾无法解决。这位女大学生想在如今的生命科学的条件下,看看有没有突破的可能。这种探索和努力本身,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也是咱们中国学生所缺乏的。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只要打开灯就可以喂饱自己的太阳能宠物鱼了。
其他文献
“人死不能复生”,但奇迹一再出现。人们关心的是,能从奇迹的背后学到些什么,让“死亡”时间更久的人死而复生。  她死了3个多小时  1999年,瑞典有一位名叫博根霍尔姆的医学院学生,在滑雪的时候突然失去控制,导致落地时一头撞到山间溪流表面覆盖的薄冰上。薄冰被她撞了个大洞,然后她就掉进了刺骨寒冷的水里。在水中挣扎了40分钟后,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又过了40分钟,救援小组赶到,将她救出并用直升飞机送往医
期刊
田星开场白:  我在“青春热线”的邮箱里收到的来信,有很多都是诉说这样的烦恼——因为沉溺于电视或者网络,甚至玩电子游戏上瘾,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抵挡住好玩的、好吃的等各种诱惑,让自己潜心学习,拥有健康向上的青春年华?  热线问题一  来自邮箱 雯雯兔:  我喜欢看恐怖片,看了以后,晚上就不敢出门,不敢上厕所,不敢到客厅倒水喝,甚至睡在床上都不敢翻身,还
期刊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筋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
期刊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充满语文知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教材。人类的许多感情和感受都是通过歌曲来抒发的,好的歌词如清泉般明澈,如白玉般纯净,如牧笛般悠远,让人心旷神怡,并由此产生深深的共鸣。这些优美的歌词,有的讲究修辞,有的意境优美,有的引经据典,有的催人奋进,它们都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  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学习修辞的知识。《青花瓷》传唱不衰,固然跟整首歌曲的优
期刊
热线抢答    大竹县高穴中学 王月: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一个朋友,到了初中,却有很多人和我交朋友。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在小学,无论上什么课,我都很感兴趣,但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只对英语和语文感兴趣。虽然我对音乐有一点兴趣,但是我不喜欢跳舞,体育也是一样。生命真的在于运动,生命就不能不运动吗?女生要怎样运动才能使自己长高?  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果思维不活动,就成
期刊
她很奇妙。她可以复苏万物,她可以预报天气,她可以吹散乌云。她有个好听的名字:“风”。  我喜欢风,因为那是自由的象征。当看见蒲公英飞舞时,当听见风铃清唱时,我就能体会风的存在。我的心灵深处有个梦,我将自己的梦也化作了风,托付给自然世界的风,让她带着我的梦飞得更高,吹得更远。然后,我要追风,追逐自己的梦。  我有风,只属于我自己的风。我轻轻抚摸风儿,她调皮地围着我转。有时她也会给我讲故事,讲她去过的
期刊
像是在上演恐怖片一样,屋子里先是响起“吱吱吱”的声音,接着就是一声尖锐的叫喊:“啊——”我家又在闹耗子了:前面是耗子在垃圾桶里找到了一粒花生,两只前爪津津有味地捧着啃起来,然后就是老妈恐怖的尖叫。老爸说,那声音,像是在唱《青藏高原》一样。  当然,天天听到这样的声音,谁也无法忍受。我和老爸决定清剿讨厌的耗子,彻底消除这个隐患。  夜深了,老爸用竹棍敲敲我的房门,这是我们事先约好的信号,表示耗子开始
期刊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躲藏着一个自己,生命旅程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自己。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最闪光的地方。我也在不断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  擅长舞蹈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对舞蹈就表现出极强的兴趣。  读幼儿园时,由于不是舞蹈队的,其他小朋友在跳舞时,我只得眼巴巴地望着。但出于对舞蹈的热爱,我常会在后面跟着跳,而且故意把动作做得很夸张,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每当这时,我总会听见一阵夸奖我
期刊
密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取款、上网、使用手机等都需要用到密码. 有了密码,可确保我们的信息安全. 在解决有关的密码问题时,常常需要建立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来破译神奇的密码,举例说明如下:  例1 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要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 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 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b,c对应的密文a+1,2b+4,3c+9. 例如明文1,2,3对应
期刊
喜欢在无意中感受真诚,喜欢在一瞬间抓住永恒,喜欢在痛苦的经历中体验幸福的预言,喜欢在生命窄窄的过道口欣赏它的宽宏与博大。  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却可以作出选择,用心灵,一如痛楚,一如人生。  痛楚作为生命的一种感觉,本不必去赞美它,但它作为生命的对立面又激励着生命,诠释着生命。无知的人在痛楚中抱怨、消沉和堕落,而我选择享受痛楚,在享受中学会坚强、奋发和珍惜!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岁月在指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