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

来源 :变压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换流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定角度和定电压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针对两种策略的不足,提出兼顾两者优点的改进方法,通过迭代计算和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优化策略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改进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分接头动作次数,同时改善定电压控制模式下触发角的分布.
其他文献
地方工科院校开展学业预警,既是地方高校学生学习管理的通常性做法,也因工科院校的特殊性而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地方工科院校的学业预警还存在理念定位偏差、内涵方式窄化、参与主体单一、保障措施不力等问题。地方工科院校未来的学业预警改革,应确立“治未病”的预警理念,应通过分层分类推动学业预警管理的完善,应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全方位深入参与,应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建立预警保障联动机制。
通过给出GB/IEC以及IEEE标准中温升限值,对温升限值的环境条件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绝缘纸的绝缘寿命,明确热点温升限值的意义,分析了热点温升限值差异的原因,并对使用IEEE标准的产品的绝缘纸的选择给出建议.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已成为飞行器结构材料的首选.碳纤维复合材料厚度的均匀性会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正常工作.本文采用激光超声脉冲反射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厚度进行测量,实现复合材料的非接触式测量,并分别研究了不同透镜、不同直径的光斑和不同功率的光源对测厚信号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在控制相同能量的激光脉冲激励下,使用直径小的光斑能激发振幅较高的超声回波信号;使用凸透镜聚焦产生的超声信号幅值高于柱面透镜聚焦产生的超声信号幅值,且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厚度的相对误差小于5.3%;在无外加光的暗室下进
本论文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VARI),通过己内酰胺原位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连续碳纤维增强浇铸(MC)尼龙的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丙酮去浆处理、气相氧化处理、偶联剂处理和火焰处理四种不同碳纤维织物表面处理方式的碳纤维表面的O/C比和微观形貌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碳纤维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偶联剂涂层处理,此碳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其他处理方式的碳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而言力学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达到595.5 MPa,弯曲强度达到330.7 MPa,层间剪切强度达到
编织复合材料因其预成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织物整体性好、可近净成型、结构设计灵活等优势,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真空辅助树脂浸渍(VARI)等液体成型工艺可实现异型管类复合材料结构的快速低成本制备,是未来低成本复合材料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对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阐述了典型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及典型复合材料变截面筒体的研制过程,验证了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针对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测试的制样过程,通过采用不同基体树脂、施加不同丝束固化张力进行T300B、T700SC及T800H三种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测试值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的测试值与基体树脂的黏度相关不明显,而与基体树脂的断裂伸长率密切相关,在基体树脂断裂伸长率不超过测试纤维4倍的条件下,基体树脂的断裂伸长率越高,越有利于保证碳纤维复丝力学性能的测试值准确;适当增加碳纤维复丝制样过程中的纤维固化张力,能提高碳纤维复丝力学性能的测试值,碳纤维丝束越大,需要的固化张力越高.
本文使用乙烯基树脂预浸料以双真空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阶梯固化制度对制品力学性能及孔隙率的影响,当固化工艺为100℃/3 h+140℃/4 h,且在固化前期维持内层袋膜真空度为-0.075 MPa 2 h时,成型4 mm厚层合板力学性能最好,孔隙率最低为0.45%,成型10 mm厚层合板时,孔隙率为1.75%,也小于2%,证明了该工艺成型厚板的可行性.
针对复合材料中由于低速冲击产生的不可见损伤,建立了混频检测有限元模型,以预测不同冲击能量下复合材料的超声非线性混频响应.采用落锤冲击实验和RAM-5000 SNAP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系统研究非线性混频Lamb波与不同冲击能量冲击损伤的复合材料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探讨了混频Lamb波检测冲击损伤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冲击能量对混频Lamb波和频非线性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频Lamb波可用于检测冲击损伤,其和频幅值及和频非线性系数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和频非线性系数可以有效评估复
本文中作者计算了两种箔式绕组导电排的直阻损耗和涡流损耗,对比损耗变化和铜材用量,说明新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随着风电叶片大型化的发展,叶片在风叶厂厂区内的转运难度越来越大.当前叶片转运仍采用传统的无动力小车,即叶根小车以叉车为牵引动力源进行驱动及转向,叶尖小车以人工手动掌舵为转向动力,以叶片摩擦拖动为牵引力.整个转运过程用工人数多、安全风险大、转运操作难度大、转运效率低.在此情况下,风电叶片自动转运车的开发成为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的一致目标.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种新的风电叶片自动转运车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叶根与叶尖转运小车车体、小车驱动系统、两车控制系统、两车联动纠偏系统、液压自动升降系统、安全避障系统等部分.自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