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目前存在风险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特点的防范对策, 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0 引言
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一次性的、创新性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与变数。建筑项目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包括建筑项目立项、设计选型、招投标与签约、施工准备与施工期中自然、社会及经济环境、交付使用及后期维护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在项目风险发生之前, 对那些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成本增加、降低项目质量甚至导致项目失败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 。
1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1.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这说明了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1.2 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何一种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它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理论的迅猛发展。
1.3 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的可变性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1.4 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建设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間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设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2当前我国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方法上简单操作,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抵御风险能力弱。
2.1缺乏规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投标项目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有项目就去投标,中标率很低。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因而风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并做出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2.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2.3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我国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
2.4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一旦遭遇风险,全企业上下一团糟,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组织机构的运行风险。
3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 其风险存在着自身的特点,现代风险管理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在识别、估计和评价了风险之后,就应考虑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处理风险,即选择应采取的各种避免损失和控制损失的对策,分析各对策的成本及后果,各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及风险管理的总方针和特定目标,确定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达到以最小费用开支获得最大安全效果的目的。
3.1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主要是指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避免风险的一种策略。它包括两种方式:1 )先期回避;
3.2中途放弃。这两种方式都是基于承担或继续承担风险的成本将大大超过回避的可能费用这样一种认识。前者如拒绝承担某高风险项目,即避免了这个高风险项目可能导致的损失;后者如原先承担某项目,中途中止合同。通过回避来消除风险的做法并不常见。一般来说,最适宜采用回避技术的有两种情况:第一,某种特定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 第二,应用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所需成本也超过其产生的效益。
3.3 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在愿意承担风险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损失频率,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控制技术。虽然损失控制和回避风险都是以风险单位为处理对象,而非以财务手段( 如设立基金)来消纳损失,但损失控制是要积极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之能被接受,而不是如回避风险那样消极地放弃或中止。损失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l)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即损失预防:(2)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即遏制损失加剧,设法使损失最小化。
3.4 控制型风险转移。控制型风险转移是针对财务性风险转移来说的。在经营实践活动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经营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风险转移并非转嫁损失。这种手段也不能被认为是损人利己和有损商业道德,因为有许多风险对一些人的确可能造成损失,但转移后并不一定同样给对方造成损失。其原因是各人的优势不一样,因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风险转移是指合理、合法的正当途径的转移。无限制的、任意的、带有欺诈性等不择手段的转移均是不道德和非法的。实施风险转移应遵守政府法规和法令。这是任何经济单位都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责。风险转移的手段常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转让技术或合同、出租设备或房屋等手段将应由其自身全部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至他人,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
结 语
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对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理解单一和实际操作模糊的误区, 而且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也缺乏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所以目前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了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最易出现失误和造成成本加大的管理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目前存在风险的主要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佐全.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企业导报,2009(7).
[1]张鹏,辛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建筑科学,2012(1).
[3]李洲.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建材世界,2010(6).
关键词: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措施
0 引言
建筑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一次性的、创新性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与变数。建筑项目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包括建筑项目立项、设计选型、招投标与签约、施工准备与施工期中自然、社会及经济环境、交付使用及后期维护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在项目风险发生之前, 对那些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成本增加、降低项目质量甚至导致项目失败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 。
1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1.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这说明了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1.2 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何一种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它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理论的迅猛发展。
1.3 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的可变性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1.4 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建设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間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设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2当前我国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方法上简单操作,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抵御风险能力弱。
2.1缺乏规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投标项目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有项目就去投标,中标率很低。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因而风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并做出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2.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2.3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我国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
2.4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一旦遭遇风险,全企业上下一团糟,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组织机构的运行风险。
3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 其风险存在着自身的特点,现代风险管理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在识别、估计和评价了风险之后,就应考虑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处理风险,即选择应采取的各种避免损失和控制损失的对策,分析各对策的成本及后果,各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及风险管理的总方针和特定目标,确定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达到以最小费用开支获得最大安全效果的目的。
3.1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主要是指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避免风险的一种策略。它包括两种方式:1 )先期回避;
3.2中途放弃。这两种方式都是基于承担或继续承担风险的成本将大大超过回避的可能费用这样一种认识。前者如拒绝承担某高风险项目,即避免了这个高风险项目可能导致的损失;后者如原先承担某项目,中途中止合同。通过回避来消除风险的做法并不常见。一般来说,最适宜采用回避技术的有两种情况:第一,某种特定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 第二,应用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所需成本也超过其产生的效益。
3.3 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在愿意承担风险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损失频率,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控制技术。虽然损失控制和回避风险都是以风险单位为处理对象,而非以财务手段( 如设立基金)来消纳损失,但损失控制是要积极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之能被接受,而不是如回避风险那样消极地放弃或中止。损失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l)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即损失预防:(2)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即遏制损失加剧,设法使损失最小化。
3.4 控制型风险转移。控制型风险转移是针对财务性风险转移来说的。在经营实践活动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经营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风险转移并非转嫁损失。这种手段也不能被认为是损人利己和有损商业道德,因为有许多风险对一些人的确可能造成损失,但转移后并不一定同样给对方造成损失。其原因是各人的优势不一样,因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风险转移是指合理、合法的正当途径的转移。无限制的、任意的、带有欺诈性等不择手段的转移均是不道德和非法的。实施风险转移应遵守政府法规和法令。这是任何经济单位都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责。风险转移的手段常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转让技术或合同、出租设备或房屋等手段将应由其自身全部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至他人,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
结 语
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对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理解单一和实际操作模糊的误区, 而且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也缺乏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所以目前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了我国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最易出现失误和造成成本加大的管理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目前存在风险的主要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佐全.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企业导报,2009(7).
[1]张鹏,辛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建筑科学,2012(1).
[3]李洲.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建材世界,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