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语虽然简短,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导入语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尽快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等。既然导入语在教学中能起如此大的作用,那么导入语的设计自然也非常重要,尤其是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更是不容忽视。但由于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也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招”,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场地、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所使用的导入语类型是千差万别、纷呈异彩的,不须一一列出,这里只就几种常见类型略做浅议,以见语文课导入语设计之灵活。
一、描绘导入语的设计
描绘导入语是用描写性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它一般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给学生以或优美、或壮美、或悲剧美、或情感美、或意境美的陶冶,还可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审美享受。
描绘导入语的对象是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人物、事物,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某部分。语言要生动形象,或使用丰富的口语修辞,创设引人联想的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感受中快乐地步入教学内容。这是语文教师在设计这种导入语时要注意的。在使用描绘导入语时,教师一定要避免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一定要从真情实感出发,这样即便语言上粗糙一些,导入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若能做到语情兼美,那么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二、趣味导入语的设计
趣味导入语是用诙谐、风趣、幽默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使用这种导入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去学习新内容,并能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教师在设计趣味导入语时,可用谐音或某些词的联想意义来设计,可用歇后语、对联来设计,可用小笑话、小幽默来设计,等等。所设计的导入语内容应与新内容有联系,包含着新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不能喧宾夺主。使用趣味导入语要注意分寸,笑话或小幽默不能太俗,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生厌,甚至误导学生。同时,趣味导入语的设计和运用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幽默感。教师只有以诙谐、有趣、生动的语言来讲述趣味导入语,并配以适当的表情,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发挥趣味导入语的作用。
三、激疑性导入语的设计
激疑性导入语是用教师不立即给出答案的设问构成的导入语。如果教师要引发学生思维,而且是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引发,那在开讲时,最好就使用激疑性导入语。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才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疑性导入语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入某疑难问题或一节课的难点而设置的。采用这种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激疑性导入语运用的好坏,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巧与拙。所提问题应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既要有趣味、有想头,又要思考后能答得出来,而且,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要能激起学生的疑问和思考,否则,便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情感性导入语的设计
情感性导入语是教师以充满激情和感情色彩并与文章的思想情感相一致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的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而情感性导入语起的正是“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的作用。
设计情感性导入语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脉搏,然后再依此设计出与作者感情一致的导入语。在实际导入课文时,教师还需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及面部表情等感染因素,要把文章中的感情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打开学生的心门。
五、引述性导入语的设计
引述性导入语是教师引用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文赋等学生熟知的资料构成的导入语。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引述性导入语就是用学生已知的知识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设计引述性导入语,一定要选好资料。一方面资料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只有这样的资料才能很自然地引入课文,才不致于喧宾夺主;另一方面,资料也必须是学生所知道、熟悉的,只有这样的资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在诵读资料时,还需根据课文内容和资料性质来确定自己的语调、表情等,要声情并茂,要使学生有所感,把学生自然地导入课文中。
中学语文课导入语的类型还有很多,如故事性导入语,联系实际导入语等,在此不再赘议。设计中学语文课导入语的方法、角度多种多样,确实具有灵活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从哪一个角度导入,都必须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都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希望中学)
一、描绘导入语的设计
描绘导入语是用描写性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它一般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给学生以或优美、或壮美、或悲剧美、或情感美、或意境美的陶冶,还可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审美享受。
描绘导入语的对象是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人物、事物,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某部分。语言要生动形象,或使用丰富的口语修辞,创设引人联想的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感受中快乐地步入教学内容。这是语文教师在设计这种导入语时要注意的。在使用描绘导入语时,教师一定要避免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一定要从真情实感出发,这样即便语言上粗糙一些,导入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若能做到语情兼美,那么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二、趣味导入语的设计
趣味导入语是用诙谐、风趣、幽默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使用这种导入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去学习新内容,并能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教师在设计趣味导入语时,可用谐音或某些词的联想意义来设计,可用歇后语、对联来设计,可用小笑话、小幽默来设计,等等。所设计的导入语内容应与新内容有联系,包含着新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不能喧宾夺主。使用趣味导入语要注意分寸,笑话或小幽默不能太俗,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生厌,甚至误导学生。同时,趣味导入语的设计和运用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幽默感。教师只有以诙谐、有趣、生动的语言来讲述趣味导入语,并配以适当的表情,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发挥趣味导入语的作用。
三、激疑性导入语的设计
激疑性导入语是用教师不立即给出答案的设问构成的导入语。如果教师要引发学生思维,而且是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引发,那在开讲时,最好就使用激疑性导入语。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才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疑性导入语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入某疑难问题或一节课的难点而设置的。采用这种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激疑性导入语运用的好坏,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巧与拙。所提问题应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既要有趣味、有想头,又要思考后能答得出来,而且,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要能激起学生的疑问和思考,否则,便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情感性导入语的设计
情感性导入语是教师以充满激情和感情色彩并与文章的思想情感相一致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的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而情感性导入语起的正是“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的作用。
设计情感性导入语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脉搏,然后再依此设计出与作者感情一致的导入语。在实际导入课文时,教师还需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及面部表情等感染因素,要把文章中的感情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打开学生的心门。
五、引述性导入语的设计
引述性导入语是教师引用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文赋等学生熟知的资料构成的导入语。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引述性导入语就是用学生已知的知识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设计引述性导入语,一定要选好资料。一方面资料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只有这样的资料才能很自然地引入课文,才不致于喧宾夺主;另一方面,资料也必须是学生所知道、熟悉的,只有这样的资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在诵读资料时,还需根据课文内容和资料性质来确定自己的语调、表情等,要声情并茂,要使学生有所感,把学生自然地导入课文中。
中学语文课导入语的类型还有很多,如故事性导入语,联系实际导入语等,在此不再赘议。设计中学语文课导入语的方法、角度多种多样,确实具有灵活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从哪一个角度导入,都必须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都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希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