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白蜡绵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掌握西宁市白蜡绵粉蚧的发生规律,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白蜡绵粉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白蜡绵粉蚧在西宁市1年发生1代,2个龄期,以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翘皮下、芽鳞间、树杈、侧枝背阴面结茧越冬.用40%氧化乐果500~1000倍液和2.5%天王星500~2000倍液防治白蜡绵粉蚧,防效可达93%以上.
其他文献
通过对强涌潮作用下单排及双排桩式丁坝局部冲刷的试验研究及钱塘江河口直立式丁坝局部冲刷的调查分析,认为在以粉沙土为基础的强潮河口利用抛石护桩可大大地缩短板桩的长度
为评价青枯灵的环境安全性及指导科学合理使用青枯灵,建立了青枯灵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分析方法.水稻土壤、稻壳、稻草、糙米、植株中青枯灵残留量采用甲醇:水混合液提取,采用三
基于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旋耕开沟刀盘工作中所存在的强度不足问题,在强度许可的前提条件下,以开沟刀盘质量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进行优化求解.结果
为了论证利用分子育种的手段改良水稻的钾素营养特性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利用测定K+吸收和H+释放,将富钾植物空心莲子草、商陆DNA导入到不同水稻品种受体的32个变异后代材料,在
草原牧区居住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游牧"转向"定居",固定住居因设计、技术原因导致居住环境较差,与牧民文化、生产冲突较大。本文从各年代典型草原牧居出发,通过调研与实测,
文章以水稻种植机械化为着眼点,通过应用SWOT分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广东省水稻生产的特点,对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广东
揭雨成,男,1966年生,汉族,湖南桃源人,中共党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生导师和作物种质资源学博士生导师,2007年作为引进人才调入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