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演变里各时代民众的智慧和民族精神,现今手工艺文化受到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无论是在审美趣味上、价值取向上还是思维模式上都面临着顺应时代的转型。本文从当代境况出发,探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新时代价值和多方位多领域的融合。
关键词:手工艺 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人类自石器时代学会使用工具以来,便开始制造出斧头、榔捶、刀等工具,千百年来,这些最基础的用于捕猎、储物等用途的手工制品慢慢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价值和装饰价值,自其繁盛以来,代代相传,即使在动荡的战乱时期,手工艺的发展也并未停止,而一个地区的手工艺发展程度,也是此地区文化发达程度的体现。直至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生态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承载著民族精神的手工艺文化受到当代社会下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冲击,传统手工艺被冷落,甚至面临存亡危机。自2003年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十大类里与手工艺文化相关的部分占五分之一,可见手工艺在我国的文化地位之重。本文着重探讨在现今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传统手工生产的当代背景下,手工艺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取向、工艺制品的定位方向和与现代科技的矛盾,从而探寻其复兴的新思路。
一、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
现代机械化的高效率冲击下,简单的工艺制品已完全可以由机器取代,不仅制作速度快,质量足够日常使用,费用也较为低廉,原本古时手工艺制品只有上流社会的富人们在争相把玩,而如今相当多的茶盘瓷器,因为机器的便捷可以千家万户人手一套。机器使特权不再是特权,特权沦为普通。对大众来说,这是生活质量的正向加成。所以复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市场化可以两条路线并进,一方面是应立足于民族文化,面向民众生活,让原本属于贵族工艺的传统制品走进家家户户;同时发展高级手工艺制品,以高端礼品化和收藏价值为卖点,制作复杂,量少但精美来突出其自身优势。
1.面向普通民众的实用产品
手工艺的价值不在于与机器争功,其价值在于立足于民族精神,挖掘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并结合实际生活。以同为东亚汉字文化圈内的日本为例,日本工匠的技术、经营模式甚至思维模式都进行了多次的转型,直至形成如今为世人熟知的“工匠文化”。这对于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十分有参照价值。如我国许多手艺世家都有长子传承的世袭制文化,而日本的家族有“婿养子”的传统,即在家族中无子或儿子不愿传承,便可不计较血缘关系,让女婿继承家业。这种相对灵活的继承制度给技术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而现今则体现在企业经营化这一变化上。
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发展也未必不是一种将鲜为人知的传统工艺推向市场、推向大众的一个便捷渠道。以往信息流通缓慢,手艺人的口碑、工艺品只有口口相传,而现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从小作坊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向电商转型,打造自身品牌效应,强调手工制品的人文情怀,并真正了解民众所需要的,实用的器具,而非如清朝中后期为满足皇室贵族的病态审美所制出的繁琐复杂、浮华艳丽的各式器皿。以扎染(图1图2)、木作、制瓷、年画等为例,这类原本精细的手工工艺可以结合旅游业或是文化创意体验店,让民众真实接触、体验到手工制品的制作过程,与参与者的生活发生联系,这样才得以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和独特(如图3)。
2.走高级工艺制品的礼装路线
小批量的复制工艺制品即使能在质量标准和美学层面上更胜一筹,但工业产品的物美价廉还是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传统精湛的手工艺承载着民族文化,并运用高超的工艺水平,使自身在众多单一枯燥的工业品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档品甚至奢侈品,占据高档工艺品的市场。(图4)如曾在1970年左右在英美所出现的“手工艺复兴运动”,该运动的奠基者与引路人约翰·麦克皮斯运用堪比18世纪技术最炉火纯青的细木工匠以及20年代法国大师们媲美的高级手工艺,运用最高档的材料、最精湛的工艺、最复杂的工序、最优雅的造型、最别致的装饰,创造当代手工艺的经典{1}。约翰·麦克皮斯认为手工艺制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工匠自身对于材料的理解是不可被机器取代的,工匠能充分利用并发挥材质的优点。如《考工记》中所言:“天有时,地有其,材有美,工有巧”{2}。正因工匠对材料的属性的深刻了解和所身处生活环境的感悟,才能创作出独特于千篇一律的机械制品的高档器物,这也是文化精神的物化过程。
也有人疑问:传统手工艺制品从不缺少高档品,为何依然日渐式微?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工艺一直脱离于大众生活,许多产品的审美标准无法及时响应时代变迁,如今依然有大量手工艺的创作还是延续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从思维上没有完成根本转变,其外貌除了模仿博物馆展品外,实用性也百无一用,手工艺的服务于人民的精神价值全然不见。如今机械制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几乎每天都在推陈出新,与时间赛跑、与同行赛跑,而传统工艺还守着自己老祖宗留下的“老本儿”死不放手,不从设计上革新、不从形式上创新,始终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正是包括高端手工艺制品在内的所有传统手工艺文化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手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传统手工艺既可以发展为一种具备艺术性的实用技艺,也可以从艺术创造的角度出发,同时兼顾其实用性。
在工艺美术运动期间(1880-1890年),爱尔兰的知识分子主张将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结合,这一举措引领了之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科克女王学院的校长威廉姆·苏利文(William Sullivan),他将艺术学校与工厂、艺术家与手工艺人建立联系。他指出:“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与工人整体上是统一的。”{3}
而在之后的“手工艺复兴运动”(20世纪70年代)中,温德尔·卡斯托代表着美术学院体系所培养出的手工艺家的典范,他使传统手工艺在艺术表现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突破。比起工艺角度,他的作品在审美趣味上更胜一筹,早期代表作《带雨衣的衣架》、《带运动外套的椅子》(图5)等作品十分创新。在当时,五六十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主义已退出时代潮流,而“波普艺术”大行其道,他将古典复兴与装饰主义加以融合,作为一种前卫的探索,丰富了手工艺的表现力。 其他国家以往的手工艺文化复兴运动具备一定的参考性和借鉴价值,譬如中国与爱尔兰两国有过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发展历程,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且珍视自身文化的延续。在当代社会的新审美下,手工艺的传承人可以与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合作,一方面将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市场营销融入到传统技艺中去,一方面也可以提取传统工艺的文化寓意进行设计,完成经济效益和思维模式的转型,这样不仅是对手工艺技艺的保留与传承,更是保护了传统文化,并能将工匠精神、文化认同感的发扬光大。
三、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现代科技对于手工艺的冲击在前文已有提及,可以理解的是,哪怕在19世纪末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中,对与工业和机械的排斥也十分明显。即使是这一运动的领军人,也将运用机器视为对手工艺生存与发展的一大威胁。同样在今天,有相当部分的人对于电脑技术与手工艺的结合仍然持悲观的态度,担心这种传统与现代化的碰撞会导致手工艺本质的扭曲乃至丧失初衷。
笔者认为机器文化也应被纳入我们正身处的文化,现今的时代正处在技术爆炸的起点,工业化遍及全球,机械制品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工艺制品与机器的关系,与其说是制造与被制造的关系,不如說是共生关系,工匠所使用的雕刀、榔捶可以称之为较为简单的工具,那么复杂一点的车床、大型机械设备也同样可以作为辅助的工具,不仅能在制作效率上有所提高,对匠人的身体损耗也大幅下降。因此现代科技大可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反而可以成为手工艺制造业的得力助手。
日本总务省自2019年启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保存传统手工艺试点研究。这一新科技是利用安装在匠人手腕上的传感器,收集其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数据,同时利用摄像机拍摄制作过程,将其数据化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整理成影像资料和教材{4}。自古以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大多靠口耳相传的记忆和经验,这一方式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整理,尽管部分传统工艺被一代代传承至今,但由于整体的知识体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在延续过程中极易陷入失传的境地。而类似的人工智能技术能保存下技术传承的希望,让这类珍贵却又脆弱易失的文化传统得以有传承的希望。“所谓传统,就是用不断的创新成果链接起来的历史文脉。任何优秀的事物,一旦丧失了推陈出新的能力,就犹如人的肌体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只能走向死亡。”{5}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在于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结合,现代化是后工业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这一发展模式,才能让传统手工艺充满活力,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结语
在当代语境下,互联网信息的快速流通、企业品牌营销竞争激烈,电商销售成为主流,传统手工艺文化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正是这忙乱社会中温存的文化遗产。现今世界文化交流紧密,各国都打响自己的文化招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是一种活化的民族精神,手工艺文化的复兴是中国文化活力的再现。而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恰恰在于与时俱进,手工艺与艺术的融合、手工艺与设计业的交叠不仅不会使手工艺的文化内涵被磨灭,反而使其走进民间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正因为手工艺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传统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匠人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对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对我国“软实力”的建设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1}袁熙旸.“手工艺复兴运动”的三种类型[J].设计艺术,2003,(4):10-13.
{2}杜宏毅.活化传统手工艺[J].青年时代,2017,(21):34-35.
{3}张亚军,余雪莲,石代娇,等.工艺美术运动背景下爱尔兰手工艺复兴萌芽之述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7):158-163.
{4}人工智能与传统技艺[J].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2019,(7):102.
{5}苏茂财.变迁与重构:当代传统手工艺设计革新的理想与现实价值[J].创意与设计,2016,(6):93-97.
关键词:手工艺 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人类自石器时代学会使用工具以来,便开始制造出斧头、榔捶、刀等工具,千百年来,这些最基础的用于捕猎、储物等用途的手工制品慢慢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价值和装饰价值,自其繁盛以来,代代相传,即使在动荡的战乱时期,手工艺的发展也并未停止,而一个地区的手工艺发展程度,也是此地区文化发达程度的体现。直至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生态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承载著民族精神的手工艺文化受到当代社会下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冲击,传统手工艺被冷落,甚至面临存亡危机。自2003年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十大类里与手工艺文化相关的部分占五分之一,可见手工艺在我国的文化地位之重。本文着重探讨在现今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传统手工生产的当代背景下,手工艺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取向、工艺制品的定位方向和与现代科技的矛盾,从而探寻其复兴的新思路。
一、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
现代机械化的高效率冲击下,简单的工艺制品已完全可以由机器取代,不仅制作速度快,质量足够日常使用,费用也较为低廉,原本古时手工艺制品只有上流社会的富人们在争相把玩,而如今相当多的茶盘瓷器,因为机器的便捷可以千家万户人手一套。机器使特权不再是特权,特权沦为普通。对大众来说,这是生活质量的正向加成。所以复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市场化可以两条路线并进,一方面是应立足于民族文化,面向民众生活,让原本属于贵族工艺的传统制品走进家家户户;同时发展高级手工艺制品,以高端礼品化和收藏价值为卖点,制作复杂,量少但精美来突出其自身优势。
1.面向普通民众的实用产品
手工艺的价值不在于与机器争功,其价值在于立足于民族精神,挖掘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并结合实际生活。以同为东亚汉字文化圈内的日本为例,日本工匠的技术、经营模式甚至思维模式都进行了多次的转型,直至形成如今为世人熟知的“工匠文化”。这对于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十分有参照价值。如我国许多手艺世家都有长子传承的世袭制文化,而日本的家族有“婿养子”的传统,即在家族中无子或儿子不愿传承,便可不计较血缘关系,让女婿继承家业。这种相对灵活的继承制度给技术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而现今则体现在企业经营化这一变化上。
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发展也未必不是一种将鲜为人知的传统工艺推向市场、推向大众的一个便捷渠道。以往信息流通缓慢,手艺人的口碑、工艺品只有口口相传,而现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从小作坊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向电商转型,打造自身品牌效应,强调手工制品的人文情怀,并真正了解民众所需要的,实用的器具,而非如清朝中后期为满足皇室贵族的病态审美所制出的繁琐复杂、浮华艳丽的各式器皿。以扎染(图1图2)、木作、制瓷、年画等为例,这类原本精细的手工工艺可以结合旅游业或是文化创意体验店,让民众真实接触、体验到手工制品的制作过程,与参与者的生活发生联系,这样才得以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温度和独特(如图3)。
2.走高级工艺制品的礼装路线
小批量的复制工艺制品即使能在质量标准和美学层面上更胜一筹,但工业产品的物美价廉还是会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传统精湛的手工艺承载着民族文化,并运用高超的工艺水平,使自身在众多单一枯燥的工业品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档品甚至奢侈品,占据高档工艺品的市场。(图4)如曾在1970年左右在英美所出现的“手工艺复兴运动”,该运动的奠基者与引路人约翰·麦克皮斯运用堪比18世纪技术最炉火纯青的细木工匠以及20年代法国大师们媲美的高级手工艺,运用最高档的材料、最精湛的工艺、最复杂的工序、最优雅的造型、最别致的装饰,创造当代手工艺的经典{1}。约翰·麦克皮斯认为手工艺制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工匠自身对于材料的理解是不可被机器取代的,工匠能充分利用并发挥材质的优点。如《考工记》中所言:“天有时,地有其,材有美,工有巧”{2}。正因工匠对材料的属性的深刻了解和所身处生活环境的感悟,才能创作出独特于千篇一律的机械制品的高档器物,这也是文化精神的物化过程。
也有人疑问:传统手工艺制品从不缺少高档品,为何依然日渐式微?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工艺一直脱离于大众生活,许多产品的审美标准无法及时响应时代变迁,如今依然有大量手工艺的创作还是延续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从思维上没有完成根本转变,其外貌除了模仿博物馆展品外,实用性也百无一用,手工艺的服务于人民的精神价值全然不见。如今机械制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几乎每天都在推陈出新,与时间赛跑、与同行赛跑,而传统工艺还守着自己老祖宗留下的“老本儿”死不放手,不从设计上革新、不从形式上创新,始终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正是包括高端手工艺制品在内的所有传统手工艺文化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手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传统手工艺既可以发展为一种具备艺术性的实用技艺,也可以从艺术创造的角度出发,同时兼顾其实用性。
在工艺美术运动期间(1880-1890年),爱尔兰的知识分子主张将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结合,这一举措引领了之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科克女王学院的校长威廉姆·苏利文(William Sullivan),他将艺术学校与工厂、艺术家与手工艺人建立联系。他指出:“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与工人整体上是统一的。”{3}
而在之后的“手工艺复兴运动”(20世纪70年代)中,温德尔·卡斯托代表着美术学院体系所培养出的手工艺家的典范,他使传统手工艺在艺术表现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突破。比起工艺角度,他的作品在审美趣味上更胜一筹,早期代表作《带雨衣的衣架》、《带运动外套的椅子》(图5)等作品十分创新。在当时,五六十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主义已退出时代潮流,而“波普艺术”大行其道,他将古典复兴与装饰主义加以融合,作为一种前卫的探索,丰富了手工艺的表现力。 其他国家以往的手工艺文化复兴运动具备一定的参考性和借鉴价值,譬如中国与爱尔兰两国有过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发展历程,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且珍视自身文化的延续。在当代社会的新审美下,手工艺的传承人可以与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合作,一方面将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市场营销融入到传统技艺中去,一方面也可以提取传统工艺的文化寓意进行设计,完成经济效益和思维模式的转型,这样不仅是对手工艺技艺的保留与传承,更是保护了传统文化,并能将工匠精神、文化认同感的发扬光大。
三、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现代科技对于手工艺的冲击在前文已有提及,可以理解的是,哪怕在19世纪末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中,对与工业和机械的排斥也十分明显。即使是这一运动的领军人,也将运用机器视为对手工艺生存与发展的一大威胁。同样在今天,有相当部分的人对于电脑技术与手工艺的结合仍然持悲观的态度,担心这种传统与现代化的碰撞会导致手工艺本质的扭曲乃至丧失初衷。
笔者认为机器文化也应被纳入我们正身处的文化,现今的时代正处在技术爆炸的起点,工业化遍及全球,机械制品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工艺制品与机器的关系,与其说是制造与被制造的关系,不如說是共生关系,工匠所使用的雕刀、榔捶可以称之为较为简单的工具,那么复杂一点的车床、大型机械设备也同样可以作为辅助的工具,不仅能在制作效率上有所提高,对匠人的身体损耗也大幅下降。因此现代科技大可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反而可以成为手工艺制造业的得力助手。
日本总务省自2019年启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保存传统手工艺试点研究。这一新科技是利用安装在匠人手腕上的传感器,收集其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数据,同时利用摄像机拍摄制作过程,将其数据化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整理成影像资料和教材{4}。自古以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大多靠口耳相传的记忆和经验,这一方式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整理,尽管部分传统工艺被一代代传承至今,但由于整体的知识体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在延续过程中极易陷入失传的境地。而类似的人工智能技术能保存下技术传承的希望,让这类珍贵却又脆弱易失的文化传统得以有传承的希望。“所谓传统,就是用不断的创新成果链接起来的历史文脉。任何优秀的事物,一旦丧失了推陈出新的能力,就犹如人的肌体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只能走向死亡。”{5}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在于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结合,现代化是后工业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这一发展模式,才能让传统手工艺充满活力,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结语
在当代语境下,互联网信息的快速流通、企业品牌营销竞争激烈,电商销售成为主流,传统手工艺文化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正是这忙乱社会中温存的文化遗产。现今世界文化交流紧密,各国都打响自己的文化招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是一种活化的民族精神,手工艺文化的复兴是中国文化活力的再现。而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恰恰在于与时俱进,手工艺与艺术的融合、手工艺与设计业的交叠不仅不会使手工艺的文化内涵被磨灭,反而使其走进民间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正因为手工艺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传统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匠人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对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对我国“软实力”的建设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1}袁熙旸.“手工艺复兴运动”的三种类型[J].设计艺术,2003,(4):10-13.
{2}杜宏毅.活化传统手工艺[J].青年时代,2017,(21):34-35.
{3}张亚军,余雪莲,石代娇,等.工艺美术运动背景下爱尔兰手工艺复兴萌芽之述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7):158-163.
{4}人工智能与传统技艺[J].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2019,(7):102.
{5}苏茂财.变迁与重构:当代传统手工艺设计革新的理想与现实价值[J].创意与设计,2016,(6):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