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北朝时期,华夏大地上战事频仍,南朝萧梁宫廷纷争四起,乱世英豪纷纷现身江湖“待价而沽”。在琅琊山顶的琅琊阁,每年都会将天下英才按照身份地位、文才武功进行排名,并发布权威榜单——琅琊公子榜,成功入榜者无不是龙姿凤采的社稷之才。于是,榜单上的这些奇人异士被各路政治势力网罗拉拢,或匡扶社稷,或平乱守边,或争权夺位,在权力、阴谋、复仇的漩涡激流里,书写了一曲忠贞之士的慷慨悲歌。
没错,这就是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琅琊榜》的梗概。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大家对剧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琅琊阁也格外好奇。
恰好,现实中还真有一个名为琅琊的地方,于是大家也就乐于相信,那些旷世英才、江湖高手、绝世美人真的曾经在这里上演过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榜单风云
现实中的这个琅琊,是临沂的古称。
临沂地理位置卓绝,被视为“齐鲁之咽喉、徐淮之锁钥”,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还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东、西、北三面皆被群山环抱,它们常年云霭缭绕、奇石耸立,为这里烘托出一片灵气,也为此地提供了丰富的矿藏;沂河、沭河纵穿南北,东面的黄海提供了渔盐之利,从地理条件上看,这块宝地实实在在配得上珠玉琳琅的“琅琊”两字。
其实,只需稍微翻看一下历史书,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份远比电视剧里更加厚重、辉煌的“琅琊榜”,榜单上都是曾经在琅琊古地出生、成长、建功、扬名的真实人物。
琅琊最早是指其境内的琅琊山,传说周初姜子牙受封齐地之后,便在琅琊山上设祭祀台,主祠四时之神,让这座名山从此有了神异的色彩。春秋时期齐国在此地设琅琊邑,春秋末期的勾践把国都迁至琅琊,在此“立观台以望东海”,会盟诸侯成就霸业,琅琊就此又与帝王霸业产生了关系。秦统一中国之后,秦始皇在琅琊山上修筑了琅琊台,后来他又多次巡狩到此并刻石以彰其功绩。
好一个集中了灵气和霸气的琅琊,培养出的英豪也就格外不同寻常。
在这份真实的“琅琊榜”上,名气居首的应该是诸葛亮——诸葛家族是琅琊的世家大族。
到了东晋,琅琊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顶级豪门王氏,我们熟悉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指的就是琅琊王氏。根据考证,这个显赫的家族前后绵延1000多年直至唐代,产生过90多位宰相、600多位名仕。古人讲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琅琊王氏完美地全做到了。
王家还有别样的俊逸潇洒——盛产书法家,譬如“书圣”王羲之便是王家才俊,一篇《兰亭序》无论是书法还是文采,都足以映照古今。王家的杰出人才太多,以至于像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玄学清谈领袖王衍、与王羲之并称“二王”的王献之,都几乎“不配拥有姓名”了。这个家族对中国历史还有一项“接地气”的贡献——诸如弹冠相庆、清谈误国、信口雌黄、东床快婿、入木三分等成语,都是出自王家的典故。
当然,琅琊榜单远远没有结束,比如这里还有与诸葛氏与王氏同列的世家颜氏,在中国的文学、哲学、艺术方面代有人才,著名的家庭教育“教材”《颜氏家训》流传至今。
琅琊还有春秋时期的郯子,既是孔子的老师,也是二十四孝之一;秦始皇时期号称“中华第一勇将”的蒙恬;南齐、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萧道成……琅琊历代都不乏大贤大德、文经武略之人。
如果把这个琅琊榜单再列下去,一定会卷帙浩繁,所以暂且打住。回顾这个榜单时,大家或许会产生某种别有意趣的感受——这些人虽然时代、性格、秉赋各不相同,却似乎有某种共通之处:他们既豪迈又洒脱,还带着一点超凡脱俗的气质。
是什么造就了他们如此非凡的气质?
兰陵美酒
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琅琊古地的一项“绝技”——酿酒给出了提示。对,可能就是因为美酒的浸润,才让琅琊才子们逸兴遄飞、俊逸落拓。
根据考证,这个显赫的家族前后绵延1000多年直至唐代,产生过90多位宰相、600多位名仕。古人讲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琅琊王氏完美地做到了。
早在商代的卜辞中,已经记载了这里酿造的美酒,战国时期此地设兰陵县,于是出产的美酒也就被称为兰陵美酒了。
到了西汉,兰陵美酒成为贡品,在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狮子山楚王陵陪葬品里,人们发现了迄今封存完好的酒浆,它们被置于陶制酒坛内,封泥上还保留着完整的“兰陵贡酒”“兰陵丞印”等印戳,兰陵美酒也因此震惊世界,成为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酒品。
让兰陵美酒的声名脍炙人口、至今不衰的则是李白,他用一首《客中作》为兰陵美酒做了最响亮的广告:“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明代的李时珍对兰陵美酒的评价更高,他将其清香、色泽、口感记述在了《本草纲目》中,并称“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常饮入药俱良”。看来,这样醇厚绵长的酒连贪杯都没问题了。
兰陵美酒不仅仅存在于文字中,它的酒香流传至今——现在,兰陵美酒成了这里的特产。真期待有一天,现代人也能就着酒香写出媲美古人的诗句。
奢侈酒杯
临沂的酒文化可以上溯至史前时期。虽然酒液已经不存,但此地留下了当时最精美的酒杯,可以为证。
在临沂博物馆里收藏着几十件黑亮如漆的黑陶杯,这是4000多年前的遗存。
这种陶杯堪称当时的顶级奢侈品,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薄,杯体最薄处只有0.2毫米,最厚处也不过1~2毫米,所以它们也被称为“蛋壳陶”。这种杯子的制作很不容易,在备料阶段,就要让黏土经过无数次的淘洗、筛选、捣炼、沉淀等工序,尽可能纯净细腻,否则在烧制过程中就会出现较大的收缩,难以成器。在拉坯阶段,琅琊先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快轮拉坯,使其更易于成型。拉坯修坯结束后,工匠们再在杯体上精心雕刻花纹,包括弦纹、方格纹、菱格纹、水波纹、三角纹等,务求尽善尽美。雕刻完成之后再进行磨光、阴干的程序,最后等待入窑烧制。
杯子由泥土原本的黄褐色变身华贵深沉的黑色,全靠这一次浴火重生。这一道重要的“蜕变”工序,称为“渗碳”。当窑温升至850摄氏度~900摄氏度,烧制一段时间后窑工会封闭窑口,完全隔绝空气,此时,窑内会产生浓重的黑烟,其中的碳分子便钻进陶坯里。大约经历10个小时左右的熏烧,这些陶杯才能在出窑亮相时闪现出那一抹黑亮如漆的光泽。
黑陶杯的成品率很低,加上“头重脚轻”的高足造型和薄轻易碎的杯体,完整的黑陶杯传世极少,而临沂出土的数量则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这样奢侈的杯子自然身价不凡,它们在出土时大多位于墓主人的头部、脚部或者身侧,并不与其他日常所用的陶器混放,可见地位之特殊。在当时,这种黑陶杯被作为高级的礼器。
现在,黑陶制作和兰陵美酒的酿造工艺都已成为临沂的非物質文化遗产,琥珀色的光泽在黑陶酒杯里晃漾,想想都让人陶醉。
几千年的馥郁酒香,滋养出临沂风流俊逸的英豪,他们构成了我们历史上一份沉甸甸的“琅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