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在机场书店的大屏幕里激情演讲的马云不同,马化腾低调潜隐。有媒体同行曾经在首都机场偶遇他,首都机场里人来人往,除了他,没有人认出这个拥有中国市值最高互联网企业,却没带任何随从的普通IT男。而经过他身边的人中,10个人至少有7个在使用他的产品。
“小马哥,人家那是高富帅,我们老周(360董事长周鸿 )就是一屌丝,时刻想的就是逆袭。”360的内部员工这样评价竞争对手。
腾讯1998年成立,以开发和销售“BP机寻呼系统”为主。但出于兴趣爱好,1999年2月马化腾顶着其他股东反对的压力,执意开发OICQ,当时小马哥的原话是“大不了回去做程序员”。OICQ开始并不好做,于是马化腾真的回去做了程序员——开发炒股软件。
当时小马哥一度以50万元的“友情价”把腾讯卖给神舟的一位高管,所幸后者拿下腾讯后,也没想好怎么办。不久之后,马化腾融资到位,又从这位高管手中以原价回购OICQ,这才有了现在大家知道的故事。
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艰辛曲折,曾经为了公司而求爷爷告奶奶的小马哥,怎么能是高帅富?但划分人群的标准是心态。高帅富,高在心态,这与他的出身、教育、成长环境有关。
马化腾十来岁随父母从汕头到深圳。父亲马陈术是南下干部,曾历任盐田港务局各级职位,退休前是盐田港上市公司董事,甚至还曾经代管过一段时间腾讯公司的财务。据当年腾讯公司的人回忆,马陈术每次来公司的时候,都开一辆黑色奔驰500。而马化腾的姐姐在深圳电信工作,主管数据业务。马陈术的国企经历,对官场现实的了解想必多少影响过小马哥。小马哥日后的低调也多少与此有关,这几年他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或接受媒体专访。
创业不是为了改变命运,更不必出人头地,小马哥玩的是兴趣。
淡然但也会暴怒
公司内部的男生通常叫其英文名Pony(小马驹),但女生都喜欢叫他小马哥,二者都透着亲昵感。每年春节之后的开工日,小马哥必然要拉着箱子,给近5000名腾讯员工派发红包,直到最后手僵了,笑容僵了,他也要坚持到底。腾讯内部人反映,在公司,他从来没有跟人红过脸,除了有时因意见不和,说的话比较刻薄外,他从不与人吵架,仿佛那有失他的身份。
外界盛传,他最失控的一次就是与周鸿祎的3Q大战期间,他因太愤怒而摔了个杯子,仅此而已。
3Q大战之前,当周鸿祎祭出隐私保护器时,小马哥就有点明白了,他发短信给周鸿祎:“你出手了?”周鸿祎早有准备,回复道:“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挑战心态非常清晰,小马哥没再回复——战场上见吧。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场战争以360上市、腾讯走向开放而作结。
3Q大战半年多后的一次聚会上,小马哥与周鸿祎再次见面。小马哥无视,周鸿祎主动端着红酒上前。小马哥没有拂周鸿祎的面子,心照不宣地碰了杯,仅是表面和气而已。
3Q大战也让小马哥反思,之前腾讯平台相对封闭,几乎所有第三方应用都是自己在做,3Q大战后,腾讯平台不仅部分开放,在产品、公司战略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但他的新的斗争策略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防御壁垒,不给对手下嘴的机会。
抛离对手的抄袭
众所周知,马化腾2005年差点收购YouTube的故事,马化腾对外也曾经承认过,“看走眼的事很多”。但私下里,马化腾对在线视频业务有过这样的表态:“花太多钱的业务,基本上不会介入。”从2005年看走眼,到2007年再思考,之后几年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乐视等网络视频行业一片混战,直到2014年,腾讯视频才开始真正发力。
洪波说:“被中国互联网证明过的商业模式,马化腾都不会放过。”但何时做、怎么做,就是小马哥不同常人之处。8年观察之后,互联网视频已经被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甚至当前期的勇于试水者,如酷6网已经牺牲在沙滩上了,小马哥才出手,推出英剧独播、自制剧上线等,有一股子一出手就“直奔第一而去”的势头。
微信,被称为拿到第一张移动互联网船票的产品。但很少有人会想到:为什么微信会诞生在腾讯?
小马哥有对未来的忧患意识,希望腾讯能通过竞争、激励有序地自我成长。这一事实前不久也在小马哥的回忆中得到了证实:“当时我们有三个团队在做类似微信的产品,最后是两个团队都做出来了,都叫微信,我们广州的团队先跑出来,而且一看他的产品设计思路水平高很多。”他的判断为微信面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3年前,一篇《狗日的腾讯》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现在回过头看,那篇文章的焦点虽然是指斥腾讯的抄袭做法,背后原因则是腾讯太大了,若其裹挟数亿用户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能以数量优势压垮竞争对手。当时,业内人士质疑QQ用户量趋近饱和,很难看到小马哥在其他方面的大幅创新。
但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有机会在用户体验细节上进行创新和拓展。三年后,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微信令所有人心服口服。即便有人质疑它抄袭自kik,也是一次将所有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的“抄袭”。
极客产品经理
马化腾很长时间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腾讯的产品总设计师,“他会试用腾讯所有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提出问题,他这方面的感觉很好,是个天才。”腾讯员工如此说道。
他待人接物一直态度和蔼,但严谨的工程师气质令员工与马化腾开会并不轻松。通常情况下,小马哥很多时候都在听,一旦发话,就很一针见血,问得很细,想随便对付过去非常难。在微博上看到对腾讯产品有价值的意见,他会立刻转发给相应的负责人,而且常在后半夜凌晨时分。
正如业界评论人士程苓峰对小马哥的评价:“马化腾会用其悟性和经验快速对新事物作出穿透性的判断,旋即行动,督促关键点,确保效果。”
乖小孩通常是无趣的。接近小马哥的人称:这十年间他外表基本上没有太多变化,保持着IT男的标准装束,沉静少语,乘电扶梯上楼时,提醒人靠右站,方便赶路的人从左边上。在电梯里,每次都帮人按电梯门,等大家都出去了自己再出去。他最大的“不良习惯”仍是抽烟,据说每天能抽两包,他也可以三天都不离开办公室,甚至常常在凌晨2~3点处理工作邮件,处理完邮件,再看微博。
在IT界的大佬风气中,马化腾虽然坐拥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但与柳传志、马云等“精神领袖”范儿相比,他还是更像对新事物好奇有如中学生的“小马哥”。他也用微博推广腾讯,但多是腾讯的街景地图到智能式穿戴设备——智能手环类产品。他的坐标体系,一直保持在天真的极客范儿内。
“小马哥,人家那是高富帅,我们老周(360董事长周鸿 )就是一屌丝,时刻想的就是逆袭。”360的内部员工这样评价竞争对手。
腾讯1998年成立,以开发和销售“BP机寻呼系统”为主。但出于兴趣爱好,1999年2月马化腾顶着其他股东反对的压力,执意开发OICQ,当时小马哥的原话是“大不了回去做程序员”。OICQ开始并不好做,于是马化腾真的回去做了程序员——开发炒股软件。
当时小马哥一度以50万元的“友情价”把腾讯卖给神舟的一位高管,所幸后者拿下腾讯后,也没想好怎么办。不久之后,马化腾融资到位,又从这位高管手中以原价回购OICQ,这才有了现在大家知道的故事。
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艰辛曲折,曾经为了公司而求爷爷告奶奶的小马哥,怎么能是高帅富?但划分人群的标准是心态。高帅富,高在心态,这与他的出身、教育、成长环境有关。
马化腾十来岁随父母从汕头到深圳。父亲马陈术是南下干部,曾历任盐田港务局各级职位,退休前是盐田港上市公司董事,甚至还曾经代管过一段时间腾讯公司的财务。据当年腾讯公司的人回忆,马陈术每次来公司的时候,都开一辆黑色奔驰500。而马化腾的姐姐在深圳电信工作,主管数据业务。马陈术的国企经历,对官场现实的了解想必多少影响过小马哥。小马哥日后的低调也多少与此有关,这几年他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或接受媒体专访。
创业不是为了改变命运,更不必出人头地,小马哥玩的是兴趣。
淡然但也会暴怒
公司内部的男生通常叫其英文名Pony(小马驹),但女生都喜欢叫他小马哥,二者都透着亲昵感。每年春节之后的开工日,小马哥必然要拉着箱子,给近5000名腾讯员工派发红包,直到最后手僵了,笑容僵了,他也要坚持到底。腾讯内部人反映,在公司,他从来没有跟人红过脸,除了有时因意见不和,说的话比较刻薄外,他从不与人吵架,仿佛那有失他的身份。
外界盛传,他最失控的一次就是与周鸿祎的3Q大战期间,他因太愤怒而摔了个杯子,仅此而已。
3Q大战之前,当周鸿祎祭出隐私保护器时,小马哥就有点明白了,他发短信给周鸿祎:“你出手了?”周鸿祎早有准备,回复道:“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挑战心态非常清晰,小马哥没再回复——战场上见吧。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场战争以360上市、腾讯走向开放而作结。
3Q大战半年多后的一次聚会上,小马哥与周鸿祎再次见面。小马哥无视,周鸿祎主动端着红酒上前。小马哥没有拂周鸿祎的面子,心照不宣地碰了杯,仅是表面和气而已。
3Q大战也让小马哥反思,之前腾讯平台相对封闭,几乎所有第三方应用都是自己在做,3Q大战后,腾讯平台不仅部分开放,在产品、公司战略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但他的新的斗争策略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防御壁垒,不给对手下嘴的机会。
抛离对手的抄袭
众所周知,马化腾2005年差点收购YouTube的故事,马化腾对外也曾经承认过,“看走眼的事很多”。但私下里,马化腾对在线视频业务有过这样的表态:“花太多钱的业务,基本上不会介入。”从2005年看走眼,到2007年再思考,之后几年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乐视等网络视频行业一片混战,直到2014年,腾讯视频才开始真正发力。
洪波说:“被中国互联网证明过的商业模式,马化腾都不会放过。”但何时做、怎么做,就是小马哥不同常人之处。8年观察之后,互联网视频已经被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甚至当前期的勇于试水者,如酷6网已经牺牲在沙滩上了,小马哥才出手,推出英剧独播、自制剧上线等,有一股子一出手就“直奔第一而去”的势头。
微信,被称为拿到第一张移动互联网船票的产品。但很少有人会想到:为什么微信会诞生在腾讯?
小马哥有对未来的忧患意识,希望腾讯能通过竞争、激励有序地自我成长。这一事实前不久也在小马哥的回忆中得到了证实:“当时我们有三个团队在做类似微信的产品,最后是两个团队都做出来了,都叫微信,我们广州的团队先跑出来,而且一看他的产品设计思路水平高很多。”他的判断为微信面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3年前,一篇《狗日的腾讯》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现在回过头看,那篇文章的焦点虽然是指斥腾讯的抄袭做法,背后原因则是腾讯太大了,若其裹挟数亿用户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能以数量优势压垮竞争对手。当时,业内人士质疑QQ用户量趋近饱和,很难看到小马哥在其他方面的大幅创新。
但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有机会在用户体验细节上进行创新和拓展。三年后,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微信令所有人心服口服。即便有人质疑它抄袭自kik,也是一次将所有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的“抄袭”。
极客产品经理
马化腾很长时间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腾讯的产品总设计师,“他会试用腾讯所有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提出问题,他这方面的感觉很好,是个天才。”腾讯员工如此说道。
他待人接物一直态度和蔼,但严谨的工程师气质令员工与马化腾开会并不轻松。通常情况下,小马哥很多时候都在听,一旦发话,就很一针见血,问得很细,想随便对付过去非常难。在微博上看到对腾讯产品有价值的意见,他会立刻转发给相应的负责人,而且常在后半夜凌晨时分。
正如业界评论人士程苓峰对小马哥的评价:“马化腾会用其悟性和经验快速对新事物作出穿透性的判断,旋即行动,督促关键点,确保效果。”
乖小孩通常是无趣的。接近小马哥的人称:这十年间他外表基本上没有太多变化,保持着IT男的标准装束,沉静少语,乘电扶梯上楼时,提醒人靠右站,方便赶路的人从左边上。在电梯里,每次都帮人按电梯门,等大家都出去了自己再出去。他最大的“不良习惯”仍是抽烟,据说每天能抽两包,他也可以三天都不离开办公室,甚至常常在凌晨2~3点处理工作邮件,处理完邮件,再看微博。
在IT界的大佬风气中,马化腾虽然坐拥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但与柳传志、马云等“精神领袖”范儿相比,他还是更像对新事物好奇有如中学生的“小马哥”。他也用微博推广腾讯,但多是腾讯的街景地图到智能式穿戴设备——智能手环类产品。他的坐标体系,一直保持在天真的极客范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