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幽香》与现代派的死亡意识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劳伦斯的死亡哲学分析他的名作《菊花的幽香》中“死亡”的功能和内涵,挖掘出现代派作家对死亡关注背后的自我意识觉醒,即只有面对死亡,面对自然的直接性,才能获得重生,实现真正的存在。
其他文献
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读者的存在及其主体地位的获得是受特定社会实践制约的。文学要履行其社会责任而不想成为纯粹的消遣,就要对读者有所期待、承诺甚至号召,渴望具有主体性
作为新时期文坛举足轻重的男性作家的刘恒以女性的视角来写《白涡》,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其自身对当前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基于小说《白涡》固有的叙述立场,本文尝试从女性
文类研究由来已久,是对文学作品的经验性、反思性总结。对文学类型的划分、文类发展史以及文类特点的研究为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兴起
作为欧洲结构主义精神源头的《故事形态学》,其应用范围早已超出了民间故事领域,而成为众多人文分支学科的经典。随着文化研究的不断扩展,电影分析亦呈现如火如荼之态。普罗普总
柏拉图的理性戏剧观虽不完整,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影响了其后2000多年的西方戏剧理论;而尼采的非理性戏剧观却在2000多年之后颠覆了柏拉图开创的理性戏剧观,为西方剧坛带来了强大
《曾经沧海:一出漂浮的歌剧》是约翰·巴思的自传体小说,延续了以往巴思讲故事的一贯风格。巴思在讲故事的同时探索着对写作的创新和对作品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在讲故事的过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的小说《智血》中遍布着凝视现象。凝视对主人公黑兹尔·莫茨主体性的确立及其心理成长历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来自于家
公众演讲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公众演讲策略对口译教学至关重要,但却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本文以Daniel Giel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培养公众演讲策略对提
刻意曲解是日常言语交际中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刻意曲解的运用具有特殊的语用目的及语用效果,因此在文本创作中也常为作家所采用。本文以话剧《雷雨》当中的刻意曲解为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学生“真理”,而是在意义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