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队前场断球,这是个机会!郝海东传中!球进了!球进了!李霄鹏!是李霄鹏!李霄鹏为中国队打入了本次十强赛的第一个进球!”
2001年8月25日,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中国男足3:0战胜阿联酋队,取得了韩日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的开门红,也开启了中国足球至今以来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十强赛中,中国队六胜一平一负,提前两轮出线,杀入世界杯决赛圈。那是中国队第一次进入世界杯,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
在那届世界杯上,李霄鹏作为国足主力三次首发,三次打满全场,是主教练米卢最信任的球员之一。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李霄鹏已经从球员变身为俱乐部主帅。对他而言,16年前的那段世界杯记忆已经有些遥远和模糊;但是那一代中国男足留给全体中国人的回忆,却烙上了时代的色彩,并永远不会褪色。
黄金一代
进球后的李霄鹏高高跃起,挥拳击向空中,他赛前的紧张感被击碎了。那一年,他26岁,正值当打之年。
走足球这条路,是李霄鹏六岁时就做出的选择。他的父亲李天恩是北京足球队的职业队员,受父亲影响,李霄鹏从小喜欢踢球。6岁进入青岛体校,14岁入选山东少年队。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19岁的李霄鹏赶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000年,时任国足主帅的米卢将李霄鹏召入国家队。这支国家队里,集结了范志毅、郝海东、孙继海、李铁、肇俊哲等名将。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有留洋踢球的经历,而且各有技术特点,比如范志毅的凶悍防守,郝海东的下底传中,李玮峰的头球攻门,李霄鹏的定位球等等,这些都给当年的中国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洋教头”米卢的指导下,这支中国男足在国内掀起了一场足球“飓风”,他们也被无数球迷奉为中国足球的“黄金一代”。
最初,李霄鹏并不是这支球队的主力。在与阿联酋队比赛的前一天,主力边前卫李明因伤不能上场,李霄鹏才临危受命,代表中国队出场。他自己也没有想到,那场比赛他贡献了一个进球、一个助攻,成为中国队获胜的最大功臣。那时,李霄鹏被外界称作中国足球的“奇兵”、“福将”。
取得“开门红”之后,中国队越踢越顺,李霄鹏也坐稳了主力的位置。他回忆:“踢过三四场比赛之后,队伍的自信心已经非常足了。不管和哪个队踢,要是不赢它,心里都不大好意思。”
国足屡战屡胜,这让中国球迷看到了世界杯出线的希望,足球也成为那个时代最热的话题。茶余饭后,人们聊的、吵的总是足球:谁错失了进球的好机会,谁踢哪个位置最合适,谁应该在下场比赛首发登场。连平常最不关心体育的人也被这股足球热潮感染,变身成守在屏幕前、为国足摇旗呐喊的铁杆球迷。
李霄鹏感受到了变化。他发现,无论到全国什么地方,总有人认出他来,越来越多的球迷请求合影、签名。球迷多的时候,他还得尽快抽身,免得引起混乱。
他还记得一次坐飞机的经历。那次他因私事独自搭乘一趟航班,没想到被空姐认出来,还享受到了升舱的待遇。“那段时间,国内对足球运动员的评价特别高,大家都很照顾我们。”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19岁的李霄鹏赶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那一年的10月7日,这股足球热潮达到了顶峰。那天,中国队主场1:0战胜阿曼,正式拿到了世界杯决赛圈的入场券。十几年过去了,许多球迷对那一晚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米卢张开双臂,滑翔庆祝;范志毅身披国旗,泪洒赛场。而一向沉稳的李霄鹏也难掩兴奋,对着镜头,他把上衣扯平,向观众展示当时国足的一句口号:“中国足球,从未感觉这么好”。
的确如此,从1980年开始,中国男足数次冲击世界杯决赛圈,却均以失败告终。在这一天,李霄鹏和队友们成了“改写中国足球历史的英雄”,他们被鲜花、掌声和欢呼声包围了。
当晚,全國多个城市都举行了万人欢庆游行。在北京,十几万人聚集到天安门广场。他们挥舞国旗,高喊口号,礼花、鞭炮、国歌与呐喊声沿东西长安街蔓延开去,道路被兴奋的球迷堵塞,汽车急促的鸣笛更像是一种欢呼。
就在两个月以前,相似的欢庆场面也曾在天安门广场出现过。那一次,北京获得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世界杯之殇
国足在“十强赛”与此后几场热身赛里的出色发挥,大大提升了球迷的预期。世界杯开赛前,有些媒体和球迷作出乐观的预测:中国队小负巴西、逼平土耳其、战胜哥斯达黎加就能小组出线。有的媒体甚至开始分析,国足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出线后,该怎样对付比利时。
耿直的李霄鹏浇了一盆凉水:“如果大家都正常发挥的话,中国队打完三场比赛就要回家了。”这么说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中国队的实力还不足以冲出这个小组。但他没想到的是,中国队距离小组出线竟然如此遥远。
李霄鹏的第一场世界杯,也是中国的第一场世界杯。他和队友们都没有世界大赛的经验,想象不出世界杯是个什么样子。上场之前,他们只觉得动力很足,脑子里想着到了场上怎么拼尽全力。
然而中国队还是吃了经验不足的亏。这场比赛,中国对阵实力相对较弱的哥斯达黎加,外界都期望中国能取得世界杯赛场上的第一粒进球,甚至第一场胜利。但两次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了两粒失球,最终,中国队以0:2败北,小组出线的希望也从那一刻就破灭了。这是青涩的中国队为首次参赛交的学费。
这场比赛也成为李霄鹏在世界杯上最大的遗憾。他到今天都觉得,当年中国与哥斯达黎加的实力差距并不算大,中国队输球是因为队员太过紧张。如果这场比赛放到第三场来踢,中国队有前面两场比赛来适应世界杯的感觉,他们很有希望逼平对手,或是取得进球。 之后的两场比赛,场面更加悬殊。小组的另外两个对手是巴西和土耳其,它们分别获得了那届世界杯的冠军和季军。面对这两只世界强队,中国男足疲于防守,毫无招架之力。最终,中国队一球未进,连输三场,小组出局。
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这是世界杯带给李霄鹏的最大的冲击。“实事求是,真的踢不过。一踢就知道,攻守两端都有差距。”李霄鵬直言,中国队大多数时间都在玩命地防守、抢球,比赛还没结束体力就透支了;而对手踢中国队,大多数时间都不用使出全力,用很轻松的方式就能带走胜利。
在对阵巴西的那场比赛里,李霄鹏与巴西球星卡洛斯活动在球场的同一侧。一场比赛下来,两个人的数据对比很能代表两支球队的实力:李霄鹏跑了一万多米,几乎全是冲刺跑和快跑;而同侧的卡洛斯只跑了九千米,多数时间还都是慢跑和走路。即便这样,巴西队还是赢了中国队四个球。李霄鹏说:“比赛踢完了,有点服人家。”
李霄鹏服了,球迷和足协却未必买账。过高的预期带来加倍的失望,中国队折戟世界杯后,国足主帅米卢遭受了大量质疑与批评。在一片要求他“下课”的呼声中,“老米”黯然离开了中国。
李霄鹏是米卢最喜欢的球员之一,至今他仍对米卢的离开感到惋惜。米卢为中国队留下的阵容非常合理,老中青三代年龄结构刚好,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继续走下去,中国队很有希望连续冲击世界杯。但随着米卢的离开,他留下的框架被推翻、打破,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也随着几位核心球员的相继退役而终结了。
中国足球进入了“后世界杯时代”。
后世界杯时代
2002年之后,中国足球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成绩起起落落,至今没能重返世界杯。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更多体育赛事,英超、西甲、欧冠、NBA纷纷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国足渐渐失去了万人空巷的影响力,反倒成为了人们批评、调侃的对象。
南风窗:很多人都是看着你的比赛长大的,你是他们儿时的偶像,但你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李霄鹏:球场上我是球员、教练,比赛结束了我就是个普通人。足球是我的职业,我只是把我的工作做好,这都是很普通的事,我没觉着踢球赢了就能怎么样。
平常在家,我就是个球迷,甚至想不起来自己是个球员。年轻的时候我也看球,以前喜欢三剑客时期的AC米兰,那时候心态就和所有球迷一样,天天盼着他们赢。
南风窗: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考虑过远离足球,从事别的领域么?
李霄鹏:在我刚退役的时候,也想过离开足球这个行业。但对我来说,足球养家糊口更容易一些。我也干过足球之外的事,但是养不了家、糊不了口。我觉着人都一样,先把家庭弄好了再干别的。如果家人都养不活,还说要出来干多大事业,那是扯淡。
南风窗:与你踢球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中国足球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霄鹏:中国足球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方面都在进步。从俱乐部来看,人员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细致。球迷更加专业,更加有组织。球员的整体性更强了,战术理解能力比我们那代人要好,这和他们从小接受的青训有关,不过个人特点欠缺一点,个人发挥的空间少了。
南风窗:足球陪伴了你近40年,它带给你哪些思考?
李霄鹏:生活中所有的事都和比赛一样,总有输有赢。运动员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尽快地忘掉上一场比赛的输赢,准备后面的比赛。输赢很快就过去了,生活中好的、不好的事也会很快就过去了。
再有就是,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你得有远的目标,但还是要先把最近的做好,一步一步地实现。所以你的采访一结束,我就要考虑怎么样把下午的训练准备好。
中国队要进世界杯也是这样,这是个长远的目标,但最近的工作应该是把孩子训练出来。选出最适合踢球的孩子,配备专业的教练,六岁练什么,八岁练什么,按部就班。最后这批孩子输送到国家队,那才行。只盯着国家队,那不行。
南风窗:那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重返世界杯?
李霄鹏:要我说随时都可以。目前中国队员的水平都不错,只要组织得好一点,再有一点运气,下届世界杯就有机会。
这些年中国足球有起有落,有低谷也有高峰,这是正常的。只要是努力,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都会好起来。
南风窗:一代又一代的球员、球迷为足球痴狂,你认为足球的魅力何在?
李霄鹏:在足球场上,你总能找到一个人,他要么是和你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一样,要么是你想要成为的样子。有高智商的,有干脏活累活的,有快的有慢的,有灵活的有扎实的,你总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有的人喜欢梅西、C罗,因为射门得分需要技巧,是最难的,他可能崇尚强者。有的人就爱干脏活累活,默默付出,所以他喜欢拼抢型的中场。还有的人就喜欢守门员,因为他是球队的最后一重保障。
人们能从足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人们喜欢足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