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要从思想、行动方面进行教学改进。在审美教育中,将音乐知识与审美能力培养相结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审美能力
引言
客观地说,音乐欣赏教学具备美育教育属性,其不是以传授乐理知识或音乐技能的多少为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教育。这不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而且是学生健康及全面成长的内在化需求。然而,在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使得其学科特點以及育人优势无法得到良好发挥。对此,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所在,正视教学中的既有问题,不断探究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改进措施,切实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使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修养均得到充分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概述
音乐教学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其中,发现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感受,将音乐基础和技能的学习导入其中,渗透到音乐审美和艺术体验中。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过于僵化的教学方法,不再将学生对于专业乐理知识以及识谱等作为核心,而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感。通过音乐活动和教师的引导,设置相应的情景主体,将音乐教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导入其中,并且以各种形式的音乐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现正在向着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主动创作音乐等出发。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逐渐转变了教学中围绕着书本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体验更多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美感。
2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方法
2.1创建审美情境,感悟音乐内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首先需要学生在轻松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美妙的音乐审美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选择恰当的音乐教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做到感同身受。而且音乐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不必按部就班的开展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会乐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民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作品的视频并对作品背景进行介绍,如《茉莉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指导学生做一些民族舞蹈动作,使得学生边听音乐边舞蹈,从而创建出良好的音乐氛围,接着引出教学内容《娃哈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给自身的快乐,逐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2革新教学模式,激起音乐兴趣
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秉承交互性、趣味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的审美教育原则,不断探索和延伸教学方法,并且细致思考教学,构建多样化和实效化的音乐课堂,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审美素养的发展做好奠基工作。例如,在讲授民族乐欣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之便,展示电影《闪光少女》中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斗琴的影像片段,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得到极强的刺激,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领悟到传统乐器的魅力所在,从而扩展其音乐视野,推动其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将“女子十二乐坊”或高邵青的曲目引入教学中,指引学生进行聆听,与他们一同讨论曲目的精彩之处,并共同分享聆听的感受等。
2.3明确审美教育的培养目标
审美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审美也被称为美育。西方学者在19世纪将审美教育从传统的教育中独立出来,指出审美教育就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教育,也是一种促进青年认知水平提升和推动道德建设的教育。所以审美教育从核心目的上,体现了培育我们精神力量和感性力量的统一。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整体的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和地位,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方向。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成长的影响,孔子提出了人的成长以及人格的塑造,需要礼乐的教化,指明了审美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审美作为一种主观层面的感性体验,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要,人们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利用形象的方式塑造自身情感,并深化对于外界的审视与观察,审美同时也是一种高尚的体验情趣,所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培养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
2.4丰富展现形式,拓展审美途径
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学生更容易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音乐魅力。如果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了强烈冲击,那么音乐的审美、创作、鉴赏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都会有所下降,使得音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展现音乐时不能利用单一的形式,也不能将教学局限于室内课堂,要丰富音乐展现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拓展学生的审美途径,将教学拓展到户外。增强体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另外,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心理与体验的共鸣,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健康的身心发展。
2.5革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其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明确学习方向,并激发其自学以及自我提升意识,促使其审美能力得到良好提升。另一方面,其能够让教师更加精准地把握到学生的学习实情,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解决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增添课堂的实效性。然而,以往的应试性教学评价已经难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学生的发展相匹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形成、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对此,创建审美情境,感悟音乐内涵,强化音乐欣赏,丰富音乐展现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树立学生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2.
[2]周芹.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亚太教育,2019(12):104.
[3]王晓潇.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9(22):48-49.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审美能力
引言
客观地说,音乐欣赏教学具备美育教育属性,其不是以传授乐理知识或音乐技能的多少为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教育。这不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而且是学生健康及全面成长的内在化需求。然而,在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使得其学科特點以及育人优势无法得到良好发挥。对此,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所在,正视教学中的既有问题,不断探究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改进措施,切实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使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修养均得到充分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概述
音乐教学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需要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其中,发现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感受,将音乐基础和技能的学习导入其中,渗透到音乐审美和艺术体验中。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过于僵化的教学方法,不再将学生对于专业乐理知识以及识谱等作为核心,而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感。通过音乐活动和教师的引导,设置相应的情景主体,将音乐教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导入其中,并且以各种形式的音乐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现正在向着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主动创作音乐等出发。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也逐渐转变了教学中围绕着书本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体验更多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美感。
2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方法
2.1创建审美情境,感悟音乐内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首先需要学生在轻松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美妙的音乐审美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选择恰当的音乐教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做到感同身受。而且音乐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不必按部就班的开展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会乐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民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作品的视频并对作品背景进行介绍,如《茉莉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指导学生做一些民族舞蹈动作,使得学生边听音乐边舞蹈,从而创建出良好的音乐氛围,接着引出教学内容《娃哈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给自身的快乐,逐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2革新教学模式,激起音乐兴趣
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秉承交互性、趣味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的审美教育原则,不断探索和延伸教学方法,并且细致思考教学,构建多样化和实效化的音乐课堂,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审美素养的发展做好奠基工作。例如,在讲授民族乐欣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之便,展示电影《闪光少女》中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斗琴的影像片段,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得到极强的刺激,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领悟到传统乐器的魅力所在,从而扩展其音乐视野,推动其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将“女子十二乐坊”或高邵青的曲目引入教学中,指引学生进行聆听,与他们一同讨论曲目的精彩之处,并共同分享聆听的感受等。
2.3明确审美教育的培养目标
审美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审美也被称为美育。西方学者在19世纪将审美教育从传统的教育中独立出来,指出审美教育就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教育,也是一种促进青年认知水平提升和推动道德建设的教育。所以审美教育从核心目的上,体现了培育我们精神力量和感性力量的统一。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整体的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和地位,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方向。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成长的影响,孔子提出了人的成长以及人格的塑造,需要礼乐的教化,指明了审美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审美作为一种主观层面的感性体验,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要,人们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利用形象的方式塑造自身情感,并深化对于外界的审视与观察,审美同时也是一种高尚的体验情趣,所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培养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
2.4丰富展现形式,拓展审美途径
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学生更容易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音乐魅力。如果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了强烈冲击,那么音乐的审美、创作、鉴赏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都会有所下降,使得音乐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展现音乐时不能利用单一的形式,也不能将教学局限于室内课堂,要丰富音乐展现形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拓展学生的审美途径,将教学拓展到户外。增强体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另外,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心理与体验的共鸣,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健康的身心发展。
2.5革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其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明确学习方向,并激发其自学以及自我提升意识,促使其审美能力得到良好提升。另一方面,其能够让教师更加精准地把握到学生的学习实情,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解决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增添课堂的实效性。然而,以往的应试性教学评价已经难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学生的发展相匹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形成、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对此,创建审美情境,感悟音乐内涵,强化音乐欣赏,丰富音乐展现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树立学生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2.
[2]周芹.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亚太教育,2019(12):104.
[3]王晓潇.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9(2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