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安全意识与行为规则的培养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表明了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幼儿的安全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是顺利进行各项活动的有效保障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有一天中午,孩子们吃完午餐准备睡觉,睡觉前我跟以往一样,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都很安静地听着,突然寝室里传来一阵紧张急促的孩子哭声,一看是啊玮小朋友躺在床上哭着,我赶忙问:“出了什么事?”他说鼻子里有东西……后来经过园医的处理,把异物取出,再跟孩子一起讨论事情的严重性,通过这件事情,让幼儿懂得不带珠子、小刀等危险物品来幼儿园玩,特别是在午睡,不把玩具和物品带到床上去玩,教师和家长都要经常督促检查孩子的书包;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身边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而且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如:孩子在户外活动玩一些运动器材,老师怕孩子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就会一直限制孩子的一些活动,从而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消极的保护变成积极的防护,提高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避免伤害,顺利进行各项活动,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增强幼儿安全意识,是幼儿园实施各项活动的有效保障。
  二、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日常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的现象,如:上下楼梯时互相推挤,喝水时不排队,上厕所争先恐后,同伴间争抢玩具,在教室内奔跑等。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把安全知识融入在一日活动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一)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孩子在玩中学,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则意识的培养
  安全和行为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幼儿能够遵守规则,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隐患也就少了很多,针对孩子天生就喜欢玩游戏这一个特点,把一些安全知识通过游戏形式传授于孩子,孩子玩得开心,接受得也快。如:在《找家》游戏中,让孩子知道走失了怎么办?从而记住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在《我一个人在家》的游戏中,让孩子知道不给陌生人开门也不跟陌生人走,一个人在家不玩危险物品,如:电、火,不爬高,更不爬到窗台上观看等。如:小班孩子刚来幼儿园,不会排队,我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跟着儿歌的节奏模仿小火车声音,一个跟着一个走,遵守交通规则,不会出现你推我挤,到处乱跑的现象,在游戏中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又学会了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如:让孩子学会排队洗手,我设计了《小汽车加油》的游戏,创设了一个情境,汽车没有油了,要去加油,然后让孩子一个跟着一个模仿开车的动作,嘴里还不停发出叭叭叭汽车的声音,然后开车到洗手间去洗手,孩子们会遵守规则排好队去洗手,避免孩子争抢水龙头,而滑倒摔跤的现象,降低不安全的隐患,孩子们开心又学会了遵守规则。
  (二)根据班级情况自定规则,让幼儿自觉地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在引导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习惯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强调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的重要性。
  孩子的一日活动中,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特别是大班的孩子,他们的自主性很强,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制定班级规则,谁违反了,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如:我班的孩子,其中有一位特别的调皮,总是会做出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危险动作,记得有一次,孩子们要进行午睡,大家都在整理,邓晗小朋友突然爬上了窗台,跳下来,当我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跳到了心口上,当老师制止了这个危险动作,她又在床上玩具柜上跳来跳去,还大声地尖叫,在这一个情形下,我让所有的孩子都停下来,抓住时机,组织幼儿一起讨论这种现象:“这个时间,小朋友应该要做什么?如果不遵守,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秩序,而且这样做很容易出现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取消违约者自由活动的项目。因此,那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滑滑梯,是她最喜欢玩的,但因为她犯了规,只能无奈地看着同伴们愉快的游戏。这一件事情后,她都能自觉地遵守班级制定的规则,因为规则是孩子自己制定的,所以孩子们都会自觉地遵守,班级的秩序井然有序,减少了安全隐患的现象。
  (三)结合园内的安全月主题活动和图标暗示,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
  《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活动中,老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是相结合的,我园每月都有一次的突发事件安全逃生的演习,针对地震、火灾的现象,很真实地演习,孩子们在这逃生的演习中,学到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和逃生的能力,认识安全通道,知道发生火灾时,要捂着嘴和鼻子,弯着腰逃跑,知道火警的电话号码等,结合班上一些安全隐患贴上安全标志,通过让幼儿观察、模仿、暗示等途径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其不良行为,促使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如:在上下楼梯时,如果让幼儿自由上下,往往会出现“一窝蜂”现象——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如果在阶梯上用小脚印明确地标出靠右上下楼梯,小朋友在上下楼时用自己的小脚去对应着阶梯上的图案,就能明了自己有没有走错,从而形成有序的规则。
  因此,我认为幼儿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握住这一个时期,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只有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规则习惯,才能保障各项活动顺利地开展,才能让孩子在一个自主、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二)能力目标  1. 理顺情节,理解倒叙的作用,把握人物命运。  2. 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方法。  3.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充分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2、挖掘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
摘 要:上好试卷讲评课至关重要。上好讲评课要把握好四项原则,即及时准确性原则,合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自主性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地位;突破补偿性原则,提高学生获得经验的能力;激励性原则,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学 讲评课  考试结束后,大多教师要校对一下试卷,并对试卷进行讲评,而往往都是“从头到尾,逐一讲解,就题论题,一讲到底”,试卷讲评课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数学试卷讲评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