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被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都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尽管如此,安全事故还是不能杜绝,笔者认为,安全生产过程中个体的心理是影响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调适好生产过程中个体行为的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中在分析安全生产领域几种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就在航标作业中如何利用好安全心理学,实现安全生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航标;安全生产;个体;心理
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我国各领域生产活动中强调最多、管理最严的环节之一,上至国家安全管理部门下至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时时抓、处处抓,安全生产形势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改善。但安全事故还是无法杜绝,从2010年“1.7”兰州石化罐区爆炸火灾事故到“5.23”辽宁特大车祸,从“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到“8.24”黑龙江伊春空难。一次次给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敲响了警钟,虽然以上事故表象上看来与航标生产没有必然联系,但航标作业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海上作业可以说据有高危险性。那么为什么在各方面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大环境下安全事故还会不断发生呢?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产现场管理中的“三违”现象有关。
一、“三违”及其成因
所谓安全生产中的“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表现在航标作业当中就是不遵守助航标志维护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三违”现象呢?我认为除了管理上的缺陷外,还包括法规、标准的制定,监督审查的把关,思想意识上的不重视,观念上的单一等外部因素。具体分析航标作业中“三违”现象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问题出在责任主体单位。在安全观念和风险意识方面有所欠缺,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缺少应有的责任感,乃至生产场所、环境、作业船舶许多安全生产法规不落实,安全设备设施不到位,规章制度不执行;对生产人员的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判断不清、处理不力或熟视无睹。
二是一些航标作业人员长期养成的习惯性观念,思想上存在某种侥幸心理,盲目的认为问题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于是在作业过程中不安规章制度办事,随性而为。
三是扭曲的思想观念和错误舆论导向的影响。“珍惜生命”“关注健康”被某些人理解为“活命哲学”、“贪生怕死”,所崇尚的是“忘我献身”,所以出现“抓时间抢进度,大干苦干拼命干”的“玩命”现象。
二、“三违”与个体心理因素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受心理因素和意识能力所支配的,“三违”行为也与人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生产作业者有怎样的心理行为,就会出现相应的安全工作状态。影响作业者的行为因素心理方面有积极的、消极的、宏观的、微观的,在安全生产领域,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侥幸心理:它的存在会使人做不出正确的判断,错误的估计安全生产形势,迷失正确方向。存在侥幸心理的航标作业人员总是认为小的或偶尔的失误不至于导致严重后果,因而在不知不觉中,小失误成了习惯,问题发生了质变,引发事故。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思维定式。思想上的从众会使人有某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孤单和恐惧心理,把眼睛盯在别人身上,看到他人因违章未出现问题没受惩罚,心理上就会失去准则,就会产生“他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的思想,一步步向事故靠近。
依赖心理:其特征是在自信、自立、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遇事往往犹豫不决。在一线航标作业当中,如果存在这种心理,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厌烦心理:长期在固定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和情绪,出现无精打采、思维懒惰、注意力不集中、消极作业、不遵守作业规程,凭经验操作等现象,思维处于消极状态,会给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另外,自足、盲目、急躁等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不良心理因素。
三、如何利用安全心理学保障航标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与作业人员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行动反应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有效应用安全心理学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抑制同类事故的发生,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防范措施,增强职工遵守安全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因此在航标作业中利用好安全心理学,对实现航标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安全健康心理。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航标作业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识和责任感,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对航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培训,培养其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其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投身于工作之中,建立安全健康心理。
首先要做好职工个体心理改善工作,在生产活动中,健康心理产生积极的安全需要,形成积极的自觉主动的安全动机,指向确立的安全目标,并对周围客观现实和环境能正确反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异常变化。同时能积极的表现出规范行为、按章办事、遵章作业、求质量、保安全。而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失去正确的心理调控、偏离法规,偏离安全目标,不按规程作业,致使产生安全隐患。
从航标生产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三违不除,事故难免,而三违行为形成都是不健康心理所致,都是不良心理活动的映象,这是因为违章人员的心理活动都是在客观现实中,通过可过刺激作用于其器官后,就会引起神经冲动,并通过心理活动过程产生违章心理,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违章动机,从而导致违章行为的发生。
因此,建立稳定的安全健康心理,形成正确的稳定心理活动,养成一个稳定的规范行为的好习惯,是提高个体工效,确保航标作业安全的有效措施。所以,应不断加强职工安全健康心理的自我完善,以高素养的安全健康心理,确保航标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二)提高工作兴趣,稳定安全生产积极性。
建立起一个安全健康心理就能有效地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并保持好安全生产积极性,是确保现场安全生产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安全工作就不稳定,三违行为就会屡禁不止。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关键是要通过不断提高职工安全工作“兴趣”来做。
所谓“兴趣”,是指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倾向,由于这种倾向,就使一个人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真正有效的兴趣能鼓励人去积极追求,去满足而成为人的最有力动机。这种动机所推动的人就能克服一切障碍区担当重任。如航标业务比武中涌现出的“技术能手”,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持久的兴趣,促使其积极努力,刻苦钻研,最终成为“技术能手”。同样职工对安全生产无兴趣,工作中精神恍惚、心猿意马,对安全生产又有何保障?因此,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职工做好安全生产的兴趣,就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让每一位职工都有一个好的心情;二是要不断引导职工去创新,搞安全技术革新,并及时进行表彰,提高安全生产积极性;三是引导职工算好“个人安全帐”,通过算个人不出事故的收入、出事故的收入差距,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四是组织职工进行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航标”,建立共同愿景、弘扬团队精神。
(三)强化层次激励,确保安全期望值实现
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必然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期望值。安全期望值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持久、长期的安全生产管理中,不断强化层次激励工作,是确保安全期望值实现的有效措施。
层次激励就是按处、站、班组、个人等不同层次,采用不同层次的激励方式来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目标层次观念,以个人保班组、班组保站点、站点保全处,层层负责,确保全处整体安全目标的实现。层次激励主要有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三方面。
双因素理论是指影响人的行为因素的有维持因素和满意因素。通过分层次的理论学习、兴趣活动、合理化建议等,激发职工爱岗敬业与成就感的积极性,使职工自觉与团队、与单位融为一体,并使这种满意很好的维持下去。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涵告知我们,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平是围绕同等制度下的安全奖惩实现公平。对安全奖惩的公平程度的判断,主要通过同等条件下,对自己的所得奖罚与他人所得奖罚的社会比较而作出的。公平奖罚使人信服,并提高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使人逆反,挫伤工作积极性。我们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断以公平的工作激励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期望理论也叫预期理论,是研究需要和目标之间的规律的一种理论。当目标未实现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一种期望,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我们就是要通过分层次定出安全目标,并定出高层次安全目标实现后的实惠和效益。从而以一种期望来不断激励职工,努力实现自己的安全目标,去力保全单位整体安全期望值的实现。
总之,实现安全是人类永恒的命题,要实现安全生产,人是决定性因素。了解和掌握从业人员的心理并加以有效的引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心思善,人的行为就不能失范;人心从良,人的行为就不会越轨,教育和监督并举是规范人的行为的良剂。因此,要充分运用好管理学、安全心理学的知识,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职工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措施,系统的做好职工的心理教育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杜绝违章行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促进航标事业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泓 廖怀高 徐建奇,交通安全心理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2]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8.
[3]邵辉,安全行为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4.
关键词:航标;安全生产;个体;心理
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我国各领域生产活动中强调最多、管理最严的环节之一,上至国家安全管理部门下至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时时抓、处处抓,安全生产形势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改善。但安全事故还是无法杜绝,从2010年“1.7”兰州石化罐区爆炸火灾事故到“5.23”辽宁特大车祸,从“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到“8.24”黑龙江伊春空难。一次次给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敲响了警钟,虽然以上事故表象上看来与航标生产没有必然联系,但航标作业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海上作业可以说据有高危险性。那么为什么在各方面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大环境下安全事故还会不断发生呢?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产现场管理中的“三违”现象有关。
一、“三违”及其成因
所谓安全生产中的“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表现在航标作业当中就是不遵守助航标志维护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三违”现象呢?我认为除了管理上的缺陷外,还包括法规、标准的制定,监督审查的把关,思想意识上的不重视,观念上的单一等外部因素。具体分析航标作业中“三违”现象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问题出在责任主体单位。在安全观念和风险意识方面有所欠缺,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缺少应有的责任感,乃至生产场所、环境、作业船舶许多安全生产法规不落实,安全设备设施不到位,规章制度不执行;对生产人员的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判断不清、处理不力或熟视无睹。
二是一些航标作业人员长期养成的习惯性观念,思想上存在某种侥幸心理,盲目的认为问题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于是在作业过程中不安规章制度办事,随性而为。
三是扭曲的思想观念和错误舆论导向的影响。“珍惜生命”“关注健康”被某些人理解为“活命哲学”、“贪生怕死”,所崇尚的是“忘我献身”,所以出现“抓时间抢进度,大干苦干拼命干”的“玩命”现象。
二、“三违”与个体心理因素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是受心理因素和意识能力所支配的,“三违”行为也与人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生产作业者有怎样的心理行为,就会出现相应的安全工作状态。影响作业者的行为因素心理方面有积极的、消极的、宏观的、微观的,在安全生产领域,一般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侥幸心理:它的存在会使人做不出正确的判断,错误的估计安全生产形势,迷失正确方向。存在侥幸心理的航标作业人员总是认为小的或偶尔的失误不至于导致严重后果,因而在不知不觉中,小失误成了习惯,问题发生了质变,引发事故。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思维定式。思想上的从众会使人有某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孤单和恐惧心理,把眼睛盯在别人身上,看到他人因违章未出现问题没受惩罚,心理上就会失去准则,就会产生“他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的思想,一步步向事故靠近。
依赖心理:其特征是在自信、自立、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遇事往往犹豫不决。在一线航标作业当中,如果存在这种心理,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厌烦心理:长期在固定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和情绪,出现无精打采、思维懒惰、注意力不集中、消极作业、不遵守作业规程,凭经验操作等现象,思维处于消极状态,会给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另外,自足、盲目、急躁等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不良心理因素。
三、如何利用安全心理学保障航标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与作业人员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行动反应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有效应用安全心理学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抑制同类事故的发生,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防范措施,增强职工遵守安全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因此在航标作业中利用好安全心理学,对实现航标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安全健康心理。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航标作业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识和责任感,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对航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培训,培养其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其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投身于工作之中,建立安全健康心理。
首先要做好职工个体心理改善工作,在生产活动中,健康心理产生积极的安全需要,形成积极的自觉主动的安全动机,指向确立的安全目标,并对周围客观现实和环境能正确反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异常变化。同时能积极的表现出规范行为、按章办事、遵章作业、求质量、保安全。而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失去正确的心理调控、偏离法规,偏离安全目标,不按规程作业,致使产生安全隐患。
从航标生产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出,三违不除,事故难免,而三违行为形成都是不健康心理所致,都是不良心理活动的映象,这是因为违章人员的心理活动都是在客观现实中,通过可过刺激作用于其器官后,就会引起神经冲动,并通过心理活动过程产生违章心理,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违章动机,从而导致违章行为的发生。
因此,建立稳定的安全健康心理,形成正确的稳定心理活动,养成一个稳定的规范行为的好习惯,是提高个体工效,确保航标作业安全的有效措施。所以,应不断加强职工安全健康心理的自我完善,以高素养的安全健康心理,确保航标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二)提高工作兴趣,稳定安全生产积极性。
建立起一个安全健康心理就能有效地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并保持好安全生产积极性,是确保现场安全生产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安全工作就不稳定,三违行为就会屡禁不止。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关键是要通过不断提高职工安全工作“兴趣”来做。
所谓“兴趣”,是指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倾向,由于这种倾向,就使一个人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真正有效的兴趣能鼓励人去积极追求,去满足而成为人的最有力动机。这种动机所推动的人就能克服一切障碍区担当重任。如航标业务比武中涌现出的“技术能手”,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持久的兴趣,促使其积极努力,刻苦钻研,最终成为“技术能手”。同样职工对安全生产无兴趣,工作中精神恍惚、心猿意马,对安全生产又有何保障?因此,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职工做好安全生产的兴趣,就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让每一位职工都有一个好的心情;二是要不断引导职工去创新,搞安全技术革新,并及时进行表彰,提高安全生产积极性;三是引导职工算好“个人安全帐”,通过算个人不出事故的收入、出事故的收入差距,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四是组织职工进行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航标”,建立共同愿景、弘扬团队精神。
(三)强化层次激励,确保安全期望值实现
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必然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期望值。安全期望值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持久、长期的安全生产管理中,不断强化层次激励工作,是确保安全期望值实现的有效措施。
层次激励就是按处、站、班组、个人等不同层次,采用不同层次的激励方式来提高每个人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目标层次观念,以个人保班组、班组保站点、站点保全处,层层负责,确保全处整体安全目标的实现。层次激励主要有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三方面。
双因素理论是指影响人的行为因素的有维持因素和满意因素。通过分层次的理论学习、兴趣活动、合理化建议等,激发职工爱岗敬业与成就感的积极性,使职工自觉与团队、与单位融为一体,并使这种满意很好的维持下去。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涵告知我们,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平是围绕同等制度下的安全奖惩实现公平。对安全奖惩的公平程度的判断,主要通过同等条件下,对自己的所得奖罚与他人所得奖罚的社会比较而作出的。公平奖罚使人信服,并提高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使人逆反,挫伤工作积极性。我们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断以公平的工作激励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期望理论也叫预期理论,是研究需要和目标之间的规律的一种理论。当目标未实现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一种期望,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我们就是要通过分层次定出安全目标,并定出高层次安全目标实现后的实惠和效益。从而以一种期望来不断激励职工,努力实现自己的安全目标,去力保全单位整体安全期望值的实现。
总之,实现安全是人类永恒的命题,要实现安全生产,人是决定性因素。了解和掌握从业人员的心理并加以有效的引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心思善,人的行为就不能失范;人心从良,人的行为就不会越轨,教育和监督并举是规范人的行为的良剂。因此,要充分运用好管理学、安全心理学的知识,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职工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措施,系统的做好职工的心理教育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杜绝违章行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促进航标事业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泓 廖怀高 徐建奇,交通安全心理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2]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8.
[3]邵辉,安全行为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