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即要树立战略性观念,不宜操之过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关键词 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97-01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市场的严峻考验,我国农业生产中诸如产业结构不平衡、粮食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农民卖粮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束缚着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1 我国农业生产现状
1.1 粮食生产成本高,市场化水平低,质量有待提高
我国粮食生产呈现以下特点:总产量高、劳动生产率低,部分农产品缺乏比较优势。尽管每年的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劳动生产率较低,粮食生产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且呈不断上涨趋势,短期内难以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粮食产品品质较低,更新换代的速度缓慢,市场化水平不高。
1.2 畜牧产品有竞争优势
中国畜牧业产量高,市场潜力大,但猪肉和禽蛋白质含量低,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
1.3 整体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农产品的转化增值程度不高
相当多的农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如能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拉动种植业,促进轻工业发展,可促进农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拉长产业链条,并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4 农村劳动力过剩,劳动力成本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机械化水平低,仍以劳动力作业为主,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闲时劳动力闲置在家,造成相当多的劳动力浪费。
1.5 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农村地广面大,经济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诸如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供应、人畜吃水、广播电视、通讯光缆等建设还比较滞后,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农村和农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调整的方向不明确;二是中国的农产品难以找到稳定的市场;三是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四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小,联产承包难以与WTO接轨[1-2]。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现状、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这个战略性调整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必须认真把握,稳步推进。
3.1 树立战略性观念,不宜操之过急
一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需要一个过程,即生产力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二是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需要一个过程[3]。就伊川县而言,农业生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体上农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现有耕地中仍有2/3是中低产田,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等还比较低,只有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益和投入产出率,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新体制需要有一个过程,虽然农村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要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需要实现各种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的支撑保护体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2 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
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优化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只有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才能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推进[4]。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是否增收,是衡量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与否和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配置好各种资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和落实好各项政策,调节和引导好农村社会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而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单求政绩,搞形象工程。
3.3 要突出科技创新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品质与社会需求错位;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民增收幅度慢等诸多问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迫切需要调整和优化结构,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而要创造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农业科技的突破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良种和先进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引进适用、节能、高效的农业作业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发展市场农业的科技载体,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商品生产基地、农村科技市场等科技载体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5]。主要是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向农民传递权威实用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同时,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行规模生产、规模经营。三是健全科技体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完善推广机构,建立推广队伍,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实施推广计划和开展科教兴农等办法,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实施农业骨干技术增效工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加强科技教育和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大军,把农民从劳动致富为主,引导到以科技致富的轨道上来。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要有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来保障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不仅要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而且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而且要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短程服务设施,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要搞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而且要搞好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6]。
3.5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对那些存在明显资源优势、群众基础较好、急盼脱贫致富而苦于资金缺乏的乡村重点扶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强监管,提高扶贫工作的成效,扎实有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4 参考文献
[1] 黄华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桂海论丛,2000(5):83-84.
[2] 何忠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2.
[3] 姚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5-68.
[4] 王清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河南政报,1995(12):43-45.
[5] 关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政报,2002(12):40-41.
[6] 张福胜,姜文岱,段崇深.山东省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6):39-44.
关键词 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97-01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市场的严峻考验,我国农业生产中诸如产业结构不平衡、粮食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农民卖粮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束缚着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1 我国农业生产现状
1.1 粮食生产成本高,市场化水平低,质量有待提高
我国粮食生产呈现以下特点:总产量高、劳动生产率低,部分农产品缺乏比较优势。尽管每年的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劳动生产率较低,粮食生产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且呈不断上涨趋势,短期内难以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粮食产品品质较低,更新换代的速度缓慢,市场化水平不高。
1.2 畜牧产品有竞争优势
中国畜牧业产量高,市场潜力大,但猪肉和禽蛋白质含量低,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
1.3 整体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农产品的转化增值程度不高
相当多的农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如能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拉动种植业,促进轻工业发展,可促进农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拉长产业链条,并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4 农村劳动力过剩,劳动力成本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机械化水平低,仍以劳动力作业为主,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闲时劳动力闲置在家,造成相当多的劳动力浪费。
1.5 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农村地广面大,经济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诸如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供应、人畜吃水、广播电视、通讯光缆等建设还比较滞后,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农村和农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调整的方向不明确;二是中国的农产品难以找到稳定的市场;三是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四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小,联产承包难以与WTO接轨[1-2]。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现状、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这个战略性调整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必须认真把握,稳步推进。
3.1 树立战略性观念,不宜操之过急
一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需要一个过程,即生产力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二是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需要一个过程[3]。就伊川县而言,农业生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体上农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现有耕地中仍有2/3是中低产田,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等还比较低,只有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益和投入产出率,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新体制需要有一个过程,虽然农村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要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需要实现各种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的支撑保护体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2 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
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优化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只有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才能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推进[4]。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是否增收,是衡量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与否和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配置好各种资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和落实好各项政策,调节和引导好农村社会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而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单求政绩,搞形象工程。
3.3 要突出科技创新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品质与社会需求错位;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民增收幅度慢等诸多问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迫切需要调整和优化结构,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而要创造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农业科技的突破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良种和先进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引进适用、节能、高效的农业作业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发展市场农业的科技载体,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商品生产基地、农村科技市场等科技载体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5]。主要是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向农民传递权威实用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同时,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行规模生产、规模经营。三是健全科技体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完善推广机构,建立推广队伍,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实施推广计划和开展科教兴农等办法,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实施农业骨干技术增效工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加强科技教育和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大军,把农民从劳动致富为主,引导到以科技致富的轨道上来。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要有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来保障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不仅要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而且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而且要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短程服务设施,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要搞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而且要搞好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6]。
3.5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对那些存在明显资源优势、群众基础较好、急盼脱贫致富而苦于资金缺乏的乡村重点扶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强监管,提高扶贫工作的成效,扎实有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4 参考文献
[1] 黄华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桂海论丛,2000(5):83-84.
[2] 何忠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2.
[3] 姚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5-68.
[4] 王清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河南政报,1995(12):43-45.
[5] 关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政报,2002(12):40-41.
[6] 张福胜,姜文岱,段崇深.山东省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6):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