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碳市场以缓解气候变化问题和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碳市场的有效性不仅对于能否实现减排目标、有效降低减排成本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处于政策设计、基础建设和模拟运行阶段,由于碳交易是人为创设的市场,配额分配、惩罚、可抵消等政策制度对其有效性的影响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基于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碳交易历史数据,首先构造指标体系,对试点碳市场有效性进行测度;然后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估计了政策制度
【机 构】
: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与碳中和研究院,杭州311300;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311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碳市场以缓解气候变化问题和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碳市场的有效性不仅对于能否实现减排目标、有效降低减排成本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处于政策设计、基础建设和模拟运行阶段,由于碳交易是人为创设的市场,配额分配、惩罚、可抵消等政策制度对其有效性的影响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基于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碳交易历史数据,首先构造指标体系,对试点碳市场有效性进行测度;然后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估计了政策制度因素差异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优化我国统一碳市场政策制度、从而提高碳市场有效性提供依据.研究表明:①2014-2018年,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有效性峰值在一年之中二、三季度出现.各试点碳市场有效性相差较大,其中,湖北碳市场有效性最高,而天津、重庆碳市场有效性较低.②相较于需求状况而言,目前碳市场的供给状况对碳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更大.从需求角度来看,控排企业数量、惩罚力度对有效性的影响较大;从供给角度来看,配额总量的影响作用较大.③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对碳市场有效性影响明显,尤其是三产比重.④地区可再生能源占比对碳市场有效性具有正面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目前应重点完善配额发放模式、惩罚机制和逐步增加控排企业数量,以提高碳市场有效性.
其他文献
肝纤维化是多种急慢性肝病进一步发展至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必经阶段,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肝星状细胞(HSCs)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显著驱动因素,调控HSCs激活前的干预阶段(预防或抑制HSCs激活)、HSCs激活后的中间阶段(促进HSCs表型转化与免疫清除)及HSCs衰退的后期阶段(促进HSCs凋亡与诱导HSCs衰老)等分子生物学过程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潜在策略之一.重视HSCs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可为肝纤维化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干预策略的确立提供新思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5是BM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机体细胞增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MP5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的脑、肾、眼等器官组织,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骨骼和软骨的形成、人类干细胞的分化诱导、肿瘤的发生和预后.BMP5参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以及成熟生物个体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复杂.肿瘤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了解BMP5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孰能更有效地提升造林面积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这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生态转移支付政策这一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6年1372个县级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两类环境规制对造林面积影响的因果效应及政策相对有效性.研究结论如下:①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相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造林面积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具有长期效果.表现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使造林面积提升了6.7%,但该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下降
太湖流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而良好的水环境是太湖流域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太湖流域水环境形势严峻,流域内两省一市水环境保护政策协同性不足是重要原因.为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对政策体系进行系统性调整,建立了流域水环境政策三维比较框架,将理论框架与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对沪苏浙水环境政策文本进行差异性和关联性量化比较分析并刻画政策网络,进而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近年来,沪苏浙水环境政策供给质量逐渐提高,政策类型丰富,政策重点较为突出,各地区政策侧重点有所差异.②
研究海洋牧场的生态安全问题对贯彻生态优先理念、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落实国家与地方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海洋牧场尚处于建设阶段,因数据不完备而带来的决策不确定问题在当前阶段异常显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基于DPSIR理论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层面构建了海洋牧场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引入平均效用熵权法计算了具有公正客观性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应用解析证据推理规则构建了海洋牧场生态安全指数及分项指数的评价方法,最后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对荣成市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了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区域一体化中的要素流动方向和产业发展态势,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是驱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和土地利用的良性关系,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同机理分析,构建区域一体化与土地利用效率效率评价体系,解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面板VAR模型探究交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三角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核心-外围”极化特征显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上升明显,与一体化的演化趋势吻合.受区位条件、经济水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了 2003-2017年各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进而借助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均值在0.65~0.95之间波动,未达到生产前沿,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②总体时序变化呈
如何高效配置利用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已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增长和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问题,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的经济贡献量是进行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的基础依据,但两者尚未得到很好的区分和量化.本文结合土地要素性质和地方政府行为特征,构建和对比了基于不同要素替代率假定的两种土地生产函数,识别了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的要素特征,并比较了两者的数量差异及时空变化.研究表明:①投资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地方政府的土地引资行为导致了中国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利用偏好的差异.②中国各地区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之间具有固定的要素替代率,增量
在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完成碳排放目标需要重点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归纳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作用的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鉴于此,本文选取全球有代表性的55个经济体,从生育率和预期寿命两个维度出发,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并对比分析年龄结构对各经济体碳排放的差异化影响和作用路径.研究表明:①生育率和预期寿命对碳排放增长存在着非线性作用,生育率下降促进了碳排放的增长,而预期寿命延长对碳排放具有先减后增的作用;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预期寿命在人口
识别水产品贸易影响渔业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与效果,是促进渔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3个维度探讨水产品贸易影响渔业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与效果以及渔业人均收入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①水产品贸易对渔业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直接促进效应,总体上提升了渔业碳排放强度.②在收入门槛约束下,水产品贸易与渔业碳排放强度间呈倒“U”型关系,收入处于高门槛区间时,贸易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③渔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提高及要素禀赋都能有效降低渔业碳排放强度;环境规制对渔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