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是这样重圆的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兔年的春天到了,今年是我和丈夫结婚59年,我们复婚也有21年了……
  
  我叫王文翔,丈夫叫张有才。我的一生离过两次婚,不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好,而是因为夫妻感情太深了。
  
  一
  
  我第一次离婚是在“文革”期间,那时我已经是4个孩子的妈妈了。
  我在1952年结婚,1955年冬天,我被分配到川西北高原的黑水县,参加了民族地区土地改革工作队,担任秘书工作。其间,我与8个同志不慎被叛匪抓走,被关押了13天后,解放军把我们从叛匪手中解救了出来。
  1958年,我的这段历史就成了大问题,被抓出来批斗了一天一夜,我就是有一百张嘴也交代不清,当时的办案人认定我:“被俘之后贪生怕死,变节求荣……判处机关管制2年,交群众监督改造。”从此,我被戴上了坏分子帽子,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此后10年的岁月里,丈夫张有才都因我受到牵连。但他了解我,从来没有一句埋怨。“文革”开始不久,张有才被揪斗,每天几次被挂黑牌,站高板凳,搞“喷气式”。我是“五类分子”,被赶进了深山老林,给医药公司种中药材。我在岩边上挖个洞,放一堆麦草、一床破棉被,三个石头支一口锅。最小的孩子革娃刚两岁,只好把他背上山,其余的3个孩子就管不了啦。一天下暴雨,收工回来的我刚把火堆点燃,到洞口取柴火,轰的一声响,岩洞垮塌了,险些丧命。我又在旁边再挖一个洞,这样的山洞生涯,我一过就是两年。
  领导多次找张有才谈话:“老张啊,你是共产党员,你老婆是坏分子,水火不相容啊,你们不能成为一家人,只能是两个斗争对手。不为你的前途着想,也要为娃娃着想哦,你们必须离婚。”当看到丈夫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我明白这段苦苦挣扎了10年的夫妻关系就要保不住了。我含着眼泪说:“我们离婚吧,如果把孩子判给我,娃娃就是五类分子的孩子。宁愿伤害我一个人,也不要伤害4个孩子。”
  第二天,我们带上孩子去照了一张全家合影,当照相机“咔嚓”声响之后,我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夜,我俩没有睡意,抱头痛哭之后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要破镜重圆!”
  当天边有了鱼肚白,我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上车,给自己仅留下一床棉被。离别之时,我先抱起最小的孩子革娃亲了又亲,紧接和着其他3个孩子相拥告别。当抱着大儿子时,这孩子懂事地说:“妈妈保重。”接着二女儿也轻声说:“妈妈保重!”我站在门内,看着丈夫牵着孩子走出大门后,轻轻地关上房门。汽车发动的声音把我的心全震碎了,骨肉从此分离。那一年,老大14岁,最小的才4岁。
  
  二
  
  离婚的我走在街头,有人投以轻蔑的目光,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我被安排到了综合厂喂猪。夜晚我帮别人织毛衣,挣点钱维持生活。多少个夜晚,我拿出那张全家照,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吻着,这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
  前夫张有才被调到离马尔康县城300公里的地方去工作。一年又一年,他既当爹又当娘,长期的忧郁和生活的劳累,让他患上了心脏病,生活非常潦倒。有个好心人来提亲了,介绍了一位38岁的羌族女干部,只是不宜生育。他心想,自己的孩子已够多了,于是答应了。不久,这个女干部走进他的生活,还带来一个收养的小女孩。1975年3月,张有才的新妻子又生下了一个小女孩。
  我得知前夫已经再婚又添了孩子,期待破镜重圆的美梦破灭了。我默默地挑着饲料穿梭在猪棚里,独自一人守着孤独和绝望。一天中午,我晕倒在煮饲料的大锅旁,右脚被严重烫伤,生活不能自理。
  就在这时,县百货公司售货员邓林元来到我身边。他像亲人一般照顾和关怀着我,让我恢复了健康。邓林元悄悄地对我说:“你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但又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女人,我想和你结婚。我妻子生病去世,丢下6个孩子,你愿意嫁给我吗?”早已心灰意冷的我说:“我一个坏分子,组织上不会允许的。”“不用怕,我成分好。”在邓林元的多次要求之下,我终于答应了,1976年3月,我俩结婚了。
  邓家6个孩子用陌生的目光看着我这位继母。但我很快就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特别是一看到最小的一儿一女,我就想起自己的孩子,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展开。1979年1 2月,我得到平反,22年了,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激动与幸福、痛苦与悲伤,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齐涌上心头,泪如雨下。这一年,我已经48岁了,和其他人一样,能挺直了腰杆做人。1987年7月,我退休了,平静地与第二任丈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看着自己亲手带大的邓家孩子,满足之余常常想起自己亲生骨肉,心里像缺了一块,在汩汩地流血。
  
  三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一个消息打乱了我平静的生活。前夫的羌族妻子因患癌症去世了。亲生儿女找到我,求我回来。我为难了,我也很想回到亲骨肉的身边,回到前夫身边。可和后夫生活了14年,彼此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几天几夜,我夜不能寐,最终还是鼓足勇气提出与现在的丈夫分手。我的第二任丈夫痛苦地说:“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抚养孩子。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我已年届花甲,求你留下来陪伴我。”
  面对第二任丈夫的哀求,我也流着泪说:“你对我实在太好。我不想欺瞒你,也不想辜负你。可我的亲生孩子在小时候就失去了母爱,我和第一任丈夫正值青春时就分离了,这些年我没有一天忘记他们。我也求求你,让我和他们团聚吧。”我们谈了一天一宿,大度的他终于理解了我的苦衷。我离开的那天,第二任丈夫特地取出一张过去的全家合影叫我带着。在孩子们的陪伴下,我和第二任丈夫走进了民政局,平静地结束了我的第二次婚姻。
  1989年7月10日,满头银丝的我和张有才走进了郫县郫筒镇民政局。工作人员把大红的结婚证送到了我俩手中,破镜重圆的誓言终于在我们年过花甲时实现了。我俩携手回到家中,孩子们早已备好了酒菜迎接,父亲向儿女们郑重宣布:“你们的妈妈回来了。”就连丈夫那羌族妻子收养和生育的女儿也敬重我。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女,一声声“妈妈”的呼唤,我心中的那个缺口终于补上了。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朋友,不要为白发忧愁,  日出月落,  斗转星移,  该来的总要来,  該走的总会走。    朋友,不要为白发忧愁,  风风雨雨,  年年岁岁,  去掉的是稚嫩,  沉淀的是重厚。    朋友,不要为白发忧愁,  松柏苍劲,  晚霞嫣红,  挺立的是坚韧,  闪耀的是从容。    朋友,不要为白发忧愁,  天地恒古。  人生一瞬,  该去的让他去,  该留的让他留。
期刊
荒唐的“文革”岁月真的远去了。春节的日子里,子侄辈向我询问:“八个‘样板戏’是怎么一回事?”我突然发现,当年非但个个耳熟能详、而且可以大段唱出的“样板戏”,居然变得生疏了,许多情节已经模糊不清。  但是,对曾经经历过那段岁月、从“文革”阴影中走出来的不少中国人来说,“样板戏情结”却是挥之不去的。君不见,在各种各样的聚会联欢中,甚至在颇为正式的演出舞台上,“样板戏”的唱段还时有所闻。既然如此,就有了
期刊
几个月前,作家史铁生的逝世成为网上热点。这不只是因为他知名,还因为他为“离去”选择的方式:家人按照他的意愿,没有举行告别仪式,进行了遗体器官捐赠,他的遗体还将作为肥料滋养自然。就像他所说:“我愿意这样走,就像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写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面对“离去”,保持一份从容优雅,这
期刊
江苏扬州的女教师于月琳从教20年,是学生和老师们公认的好老师。但是,这样一位众口称赞的好老师,却将剧毒品投入了一个4个月大婴儿的奶粉中,致其惨死。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她不仅自己以身试法,还将年幼的女儿拖进了罪恶的深渊……    一    人已中年的于月琳,是江苏省扬州市某中学的数学教师。从教20年来,上进、好强的于月琳是学校师生眼里公认的好教师,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于
期刊
19世纪60年代末,我随着百万知青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片黑土地。當年我20岁。在艰苦的边疆生活中,有苦闷,也有欢乐。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事,让我永生难忘。  事情就发生在我所在的五十团五连。当时,我们连东边隔河与五十七团相邻。五十七团是以朝鲜族老职工为主的连队,被我们称为朝鲜屯。当时三江平原上的很多农场都因战备需要而归生产建设兵团管理。朝鲜屯也因此分去了很多来自大
期刊
今年恰逢抗美援朝61周年,在纪念之余又不禁感慨万千!  从小我就喜欢文艺,经常给大人们唱歌、跳舞。13岁考上了女子中学,由于有这方面的天赋,被学校选为全校学生会康乐部部长(文艺负责人)。那时经常组织同学们搞文艺宣传演出。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0月25日打响了第一仗,从此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我当时上初中二年级,得知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赴朝鲜
期刊
一    董艳珍出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山咀子乡南梁子村,董家有着家传独门绝技——步法追踪,爷爷董世玉更是远近闻名的“足迹神探”。  小时候,董艳珍就对爷爷的“步法追踪”产生了兴趣,但董世玉却不肯教孙女,爷爷不教,董艳珍就偷偷地揣摩。一天,她趁父母不在家,就把家里不多的白面拿出来,用水搅拌后制作起足迹模型来,然而,面干后她却什么也没看清楚。  母亲回家后,看见女儿摆弄着一块块的面疙瘩,苦笑着对她说:“
期刊
偶然发现老人死亡后留下的遗嘱,继承人拿着遗嘱欲提取老人在银行的存款,却遭银行拒绝。存款人死后,继承人遇到“不打官司拿不到钱”的法律怪圈。      遗嘱突然现世    2002年1月6日,刘奇文老人在银行储蓄存款2.3万元人民币,方式为自动转存,存期为一年,年利率为2.25%。不幸的是,当年11月26日,刘奇文撒手人寰,老人没有法定继承人。他的姨侄张苏庆为老人操办了后事,谁知在送走老人8年后,他偶
期刊
还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院里住着一个小男孩儿名字叫援朝。于是“抗美援朝”将我们连在一起了,尽管我连他是什么样子都没有印象。后來我上学了,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广州,总能遇上和我同名的同学。究竟有多少人的名字叫抗美,我不知道,想来必定不会少。  我有一个好朋友也叫抗美,她是抗美援朝结束后才出生的。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了,可她老家当时消息太闭塞,以为志愿军还在朝鲜打仗呢,就给她起了这个名字,可
期刊
美国社会经常被描绘为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那似乎是个人情冷漠的国家,法律规定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分居,他们在生活难以自理时,可选择入住养老院。子女与父母似乎无亲情可言,更无孝顺可讲,我从前也这样看。但我在美国生活9年之后,却完全颠覆了以前的印象。  从我接触的美国家庭看,不同家庭的老人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儿女是孝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