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攻坚阶段,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情绪大。学生的数学成绩上不去,素质也未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走出几个认识误区。
  “灌”得越多越有效。不少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即使这样做后学生仍然没有学好,教师也自感问心无愧。实际上,由于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学生不领情,教学效果自然适得其反。
  “秀”得越多越有效。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而不重神似,常常搞些“伪创新”,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用掌声来鼓励,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磨”得越多越有效。加班加点,多讲多练,是当前很多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分并不全等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分数等硬性指标,还包括能使学生受用终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习惯、能力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应考专家”,而应是可持续发展人才。那种“磨”出来的学生,即便一时能获得较好成绩,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明白了上述误区,我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而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知识,与同学共同探讨,相互交流、融合。总之教师要用心去和学生沟通,用爱与学生交流。
  注重知、情、意的和谐统一。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本途径,要把学习知识和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会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意义,不仅学会学习,而且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建立合作、友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体验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新才能。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教与学取得最佳的互动、互助、互进效果。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的前提。课堂应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一节课教学设计再完美,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那就不算高效课堂。教师要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尊重个体差异,给他们信心和动力。回顾我们的课堂,回答问题的更多的是中上等生,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受到关注,而后进生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得花费更多时间去辅导。教师逼得越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承认其基础差异,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多鼓励、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既要讲究教的艺术,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在语文考试中,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命题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写人必须通过具体的事情去写,写事也必须要写人的活动。人因事而鲜活,事因人而彰显。人事相因,互为依托。因此,要想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就必须记述人物的二三事;而要写出事情的曲折波澜,也必须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性格。    一、写人    要想在写作中突出人物个性,首先要学会细致观察。观察就是看、听、想、感四个方面。看:看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情;听:听人
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巩固新课改的成果,我区开展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在不断听课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实现真正的语文“高效课堂”,必须进行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根。    一、細化课标,解读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是语文学科的纲领性文件,体现
罗山一中创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现有46个教学班,学生2986人,教职工196人。学校拥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其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拓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    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动脑、开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在讲《〈宽容〉序言》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进行赏析性阅读,让他们先找到该文的切入点,而后进行深入探讨。在我的引导下
期刊
作为校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办好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教师,而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走教育科研的路子。事实证明,教育科研不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教师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教师从事研究,不仅可以改进教育实践,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快乐。我认为,进行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从营造氛围和搞好培训上下工夫。    一、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 
[新闻背景]  21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农村受益最大。2001~2006年对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调整,由过去的乡镇办、农民办,转变为由政府办,以县为主管理。这个大转变过程的标志,就是2006年春季开始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2007年春季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面免除学杂费,惠及1.5亿农村学生,进而在2008年9月全国城乡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国家的这个重大战略决策,经历千呼万唤,终于迈出了关键
作者简介:王振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毕业,硕士学位。开封市初中历史教学教研中心组成员,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人才库成员。曾获河南省历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开封市优秀班主任、河南省十佳班主任、开封市优秀教师。撰写有关初中历史和班级管理的文章多篇,参编教辅图书十多部。    我自1996年开始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十几年里,我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年年被评为“
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克服阻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不利因素,建立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夯实合理实用的基础保障;形成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其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格调清新,言简意赅,韵律多变.在近1800首诸多主题的诗歌中,她用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