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 用家 玩家-细说徕卡M7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许多摄影者和相机爱好者来说,对徕卡的M系列照相机似乎都有着与其他品牌照相机大不相同的特殊兴趣,人们对这种相机的由来、改进,和发展大都极为关注,它是一个类型,一种品质,一个品牌的标志。以至于大家对这种相机的一举一动的关切甚至会影响到它的设计者及制造厂家对这种产品的若干决策。这可以从徕卡M型照相机几十年来的历程看到这一点,打从有了徕卡M3(1954年),徕卡的爱好者们对这种经典照相机产品的挑剔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先进的M3由于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因而又不得不重新制造一种新型的老式相机—徕卡Ⅲg。待人们习惯了M3的操作方式,全新设计的徕卡M5又成了大逆不道的典型而被打入冷宫,使得近乎没有产量的M5现而今却成了徕卡爱好者争相收集的珍贵藏品。到了九十年代,增加了TTL自动闪光功能的徕卡M6TTL又没有受到广泛的欢迎,但这种愤怒由于M6的停产而变得无奈。徕卡M7的出现虽然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人们对它的期盼也已经有了几年的时间,但是当M7真的摆在了徕卡M相机爱好者们面前的时候,大家又都会是怎样的一种评价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商家、用家和玩家对这种新型的“老相机”的议论。
  2002年的3月13日,《大众摄影》编辑部在徕卡相机的代理商香港兴华拓展公司北京办事处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听取了香港兴华拓展公司北京办事处王稷经理对徕卡M7的介绍,并邀请徕卡M6的使用者,著名摄影师程受琦先生和对徕卡相机颇有研究的电视节目制作人范梅强先生就这一新型徕卡相机畅谈了各自的看法。
  
  王稷,徕卡相机中国地区总代理香港兴华拓展公司北京办事处经理,多年来一直从事徕卡相机的推广工作。
  
  众多徕卡相机的爱好者期盼已久的徕卡M7终于让大家看到了它的真实面目,我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徕卡M型照相机,它换用了更加方便的电子控制的曝光系统,而保留了传统徕卡M系列相机的外观,以及小巧耐用的特点。
  M7设计保留了两个机械控制的快门挡位,所用的电池也改为两个3V小型锂电池。我也征求过一些人的意见,M7是否应该保留全部的机械快门速度挡,因为许多人在听说这种相机没有设置全程的机械快门速度挡后,觉得很失望,但是现在徕卡的M6TTL已经宣布不停产,如果希望使用机械控制快门时,还可以考虑M6TTL。现在许多徕卡相机的使用者其实并不想去摆弄相机操作的过程,而是多以工作为第一重点,考虑更多的是徕卡相机优秀的成像品质和使用的便捷程度,其中并没有更多的感情色彩。他可能只希望减少操作中的若干环节,而M7至少可以为他减少一个测光调整的过程,这对一些记者来说就比较重要了。一位晚报的摄影记者对我说:我用徕卡不是为了玩儿感觉,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所以如果相机能有自动功能我就一定要去使用它。
  有些用户对我讲,据他们了解,一些影友常常表示自己是用机械式手控相机,或者是用自动相机的手控曝光功能,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专业深度。但在实际的拍摄中多遇到的是很随意的场景以及用很随意的方式拍摄。这时候很多人选用的还是全自动相机或保留有手动挡的自动相机,但通常使用的是自动曝光的模式。我想不会有很多人在使用照相机工作的时候会不停地在自动曝光和手控曝光之间切换。就象既然有电脑一般也就不再去用算盘了一样,当然珠算比赛是另外的一回事。当有自动曝光功能的时候,你还会有多少兴趣去用手控挡呢?即使是用手动挡,那么一定得要机械控制的快门吗?我这说的是专业相机领域。有人说M7既然做成了电子快门,那么再保留1/60秒和1/125秒的机械快门挡似乎就有些多余。因为M6TTL已明确继续生产,那么M7的用户有自动挡了,而又大量地采用光圈优先的曝光模式,你去替他操心设置那么多的机械挡自然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设计更多的机械挡,这样M7的体积就会增大,体积增大了我为什么还要买这种相机?其实这两个可以无电操作的机械挡完全是为了应急。以上是我听到关于M7最多的提问。
  M7增加了胶卷感光度的自动识别系统,也就是DX编码,增加了后帘同步自动曝光,增加了曝光补偿功能,快门速度盘也可以随意作超过360度的操作,还增加了快门锁,AUTO挡可到32秒,手动挡从1/1000秒到4秒,B门和低速挡时取景器内有发光二极管读秒计数,当超过相机快门速度范围后,取景器内的发光二极管会全部闪动,以示警告。但实际上这种相机的快门最长的时间可以达到38秒,这能从取景器内的显示看出来。
  有人问M7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发的?这一点我确实还不知详情,日本的杂志很早就有M7预测的报道而且非常详尽,包括设计的图纸,介绍得非常仔细,后面还增加了一套取景器,听说其中也有光圈优先的功能,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事情,光圈优先自动曝光也是最容易迎合专业摄影师要求的,相对于M6来说,实现光圈优先远比快门速度优先容易得多。
  在2000年的德国科隆的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我就问过徕卡公司主管生产的一个经理,我说听说M7一直在开发之中,有无这方面的进展消息。他说你为什么很关心M7这个字眼?我能告诉你的是,新的相机正在研制,正在工作中,我们在做一款自动的相机,至于它是否叫M7,最后还没有决定。2001年《大众摄影》采访徕卡公司负责人之一的库尼先生时,他也讲到了新的自动曝光徕卡M型相机的事情,以及设想中的徕卡AF单反机的开发问题。
  关于M7的价格,目前所知的北京市场价格大约是17000元人民币。


  
  程受琦,职业摄影师,出身于京剧世家,以拍摄家居作品著称,亦是制作拼贴摄影艺术作品的高手。使用徕卡M6以及哈苏503cw作主要摄影工具。
  
  M7的曝光补偿设计得特别好,这一点是所有的自动相机都应该有。
  M6TTL不停产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个M7无疑就是M6的自动款。M7的快门帘幕做得比M6好,后帘很平滑,橡胶涂得比原来的M6厚了一些,慢速时它的快门没有了机械齿轮的声音,所以噪音更低。
  徕卡M7是一种很好的相机,如果问我工作时是用M6还是M7,那我肯定会用M7,但我必须同时要有一台M6,因为使用M7要有一个电源的问题,拍照的过程中若没有了电能或因为温度过低而电池失效的话那可就麻烦了,而M7的两个可以不用电池的机械快门的设定显得高了一些,如果你在野外拍摄,相机没电而又必须用慢门,若只有一台M7那可就瞎了。可能是因为现在使用ISO200或ISO400的胶卷多了的缘故吧!当然你如果只在城市里拍照,用一台M7也就够了,但是得多带两节电池,以防不备。
  M7加了DX编码识别功能非常好,可以更好地减少失误。
  我觉得这种徕卡M7在使用时与M6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而曝光的准确度则肯定会比M6TTL要高。因为电子快门的曝光时间可能会更加精确,M6只能作整级的快门速度调整,最多设定在两级之间,但1/15秒和1/30秒之间又不能作这样的设定,而1/15秒至1/30秒对我来说又是最为常用的。我用M6时还必须带一个点测光表,因为M6的测光有时会只作不超过1/2级的显示,可M7则能在光圈优先挡时作无级的调整,这一点,就比M6好多了。
  没有了机械减速机构,快门的运动会更平稳,象M6的低速挡拍摄时会有很长的齿转运转声音,半天你都不敢再上弦。电子快门可能会更耐用,这从日本的相机可以得出结论。
  至于徕卡M7是否一定要有那两挡机械快门。我认为只要M6不停止生产,其实大家可以不讨论这个问题。
  什么时候徕卡M7相机的取景器能防手印就好了,否则你一换胶卷就得擦它一遍。
  M7有了自动曝光还是好用多了。用M6的时候只要光线一变你就得赶紧调整光圈或者速度,但你用光圈优先快速拍摄就省事多了,除非超出了使用的范围,这等于把尼康FM2换成了F3,但前提还是手里得有一台M6。
  M7超过1秒的慢速快门对我来说非常有用,因为我经常要在室内拍摄,用M6时超过1秒就得开B门自己数数了。
  我觉得唯一的遗憾就是M7的最高快门速度还没有达到1/2000秒,如果用高速感光度的胶卷在室外拍摄,1/1000秒就感觉不够用了,但把横走的帘幕快门改进为1/2000秒,在技术上可能会有很大的难度。
  如果M7的价格只比M6TTL贵得不太多,我肯定立即就去买一台,总之M7不能太贵,否则我的梦想就不能实现了。


  
  范梅强,独立电视节目制作人,出身于京剧世家,自1988年开始以徕卡相机作为主要拍摄工具,并潜心研究徕卡旁轴取景照相机。
  
  柯尼卡RF和康太时G2的快门在使用时是一种电子按钮的感觉,而这款徕卡M7的快门按钮仍然保持了与机械快门的徕卡M6相同的手感,这一点我特别喜欢。
  1997年的《日本照相机》杂志曾有日本照相机评论家田中长德关于推测徕卡M7的文章,并附有绘制精细的设想图,从那张图可以看出,徕卡照相机的爱好者不希望这种相机有太大的变化。
  这次真正看到了现实中的徕卡M7,我觉得它设计得非常好,比如M7的测光显示就做得不错,它很清晰。我用M6用得已经非常熟了,但很多时候在测光后又不得不再看一眼快门速度盘确认一下,因为取景器内没有提供具体的快门速度值。而M7的显示就清楚多了,拍摄调整时眼睛可以不用离开这个取景器。
  M7的电池问题我倒不是特别担心,只要它比较省电就行。而那两挡机械快门用于室外也就足够了。再就是速度盘可以超过360度自由旋转的设计也很好,否则调速或关机时会不太方便(如M6)。后帘同步的设计也很实用。快门按钮锁设计得不错,实用、简单、保险。快门的动作极宁静。
  遗憾的是徕卡M7的正面少了M6上面的那个LEICA印记,而相机的顶部也没有象M3机身相同部位那样的文字,日本的徕卡爱好者都买一张专为弥补这一缺憾的透明胶片粘在相机的顶面,这个东西非常贵,大约得合70元人民币,卖家知道你能买得起徕卡,这张塑料片要多少钱你都不会考虑。日本的徕卡迷认为M6的顶面没有任何文字是一个很寂寞的事情,现在M7连正面的LEICA都没有了,他们可能会觉得更加寂寞了。(王稷:这也可能是徕卡公司为了满足一些用户追求简洁的需要吧。)
  徕卡M7没出来以前大家可能对它的期望值太高,但真的看到M7以后又会觉得它和M6相比变化不大,可如果变化太大,那徕卡迷们也就烦了。从实际出发,M7的功能也就够用了,我觉得它设计得挺成功的。一个经典系列相机的改进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的外祖父梅兰芳先生在说到戏曲艺术体系的革新时曾说过要“移步不换行”,这是指戏曲改革不可变了根本,但你还得让她进步。现在将这一理念用在徕卡M7上应该也是挺合适的。又往前推进了,形体上又能够让那些徕卡相机的爱好者们所能接受。如果这个M7变得太利害,那又变成M5的结果了。徕卡的M5我也是很接受了一段时间,现在大家又都说M5的好处很多,而且它的收藏价值也不断地攀升,可当时人们都说它太超前了,一时接受不了。徕卡的M系列照相机曾经有过两次回潮,一次是M3之后的Ⅲg,还有一次是M5不受欢迎又回头再做M4-2。但这次的M7不一样了,它是徕卡M系列相机非常成功的一次改进,现在看来徕卡M7可说是一台既实用又能供人观赏的经典照相机了。
  徕卡就是这么一种物品,比如为你茶余饭后得闲的时候,把它拿出来擦试一番,什么时候看你都会觉得它是一件特别好的东西。能够让我老去“相面”的其他品牌照相机当然还有,但象徕卡M系列这样的相机也确实不多。其实多数拥有徕卡M6的人还都是用它“干活儿”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实用型照相机。


  
  徕卡M6与M7的主要技术参数
  徕卡M6TTL 徕卡M7
  机型:机械控制帘幕快门基线测距器照相机
  镜头:徕卡M系列交换镜头
  曝光模式:手控、闪光自动
  曝光补偿:无
  快门范围:1—1/1000秒
  最高闪光:1/50秒
  胶卷感光度设定:ISO6-6400
  测光范围:EV-2—EV20
  其他:高速同步闪光,电源开关
  
  电源:SR44×2
  体积:79.5×138×38mm
  重量:560克


  
  电子控制帘幕快门基线测距器照相机
  徕卡M系列交换镜头
  手控、光圈优先自动、闪光自动
  ±2EV
  4—1/1000秒(M)32—1/1000秒(A)
  1/50秒—1/1000秒(Metz 54MZ3闪光灯)
  ISO6-25000(手动)ISO25-5000(DX)
  EV-2—EV20
  高速同步闪光,后帘同步闪光,快门按钮锁,取景器显示
  快门速度、B门及慢速曝光时间
  DL1/3N×2
  79.5×138×38mm
  610克
  
  上世纪“徕卡M7”的猜想
  
  在上个世纪末,徕卡相机的崇拜者们曾对未来的徕卡M7进行过大量的猜想,日本的著名相机评论家田中长德在1997年9月7日日本相机博物馆举办的“徕卡M7空想会”上曾展示了他所作的徕卡M7的设想图。


  田中长德当时预测M7因是M6的改进型,同属M系列,会保留其传统的外型,曝光系统没有变化。他认为徕卡M7不应再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机身,可能会被轻盈坚固的碳纤维所代替,采用了黑色涂漆的机身能够赢得更多的使用者。M7如果选用高贵的碳素纤维作为其耀眼的外装,势必能成为时代的潮流。横走式帘幕快门的幕布选择降低声音的材料制成。预想的取景器内会加入快门速度显示,因此会加大测距器的采光窗。
  他最具独到的猜想是M7要在取景器上下些工夫,尽量对M6的28-90mm和35-135mm焦距各镜头的取景范围标准进行改进。再安装上一个21mm、 24mm镜头专用的广角取景器,这样田中长德的徕卡M7的机身背后上就出现了两个取景目镜,当然也要设计出一个切换拨杆,来对广角和标准两个取景器进行转换。但这样既会降低放大倍率,又不容易让使用者观察。
  最后他依然给未来的M7留下了一点疑问:“在徕卡改变其基本的机身设计时,M型能否以采用其它外型作为他新的开端?”但如此一来,恐怕M7又会重蹈当初M5因缺乏新意而不被普遍认可的覆辙。
  据田中长德介绍,此次的设想图是他突发奇想,抄起手边的复印纸,用最廉价的圆珠笔勾勒出来的,不难看出徕卡M型照相机在他心目中已根深蒂固。
  (王春编译)
其他文献
我在尼泊尔某个山里走了三十多天。在山川里享受大自然,日落前找茶屋(为旅客提供食宿的茶民居)。  每天的热土豆甜得非常温暖,幸运时还有咖喱饭。山里没有饭桌,与户主家人围着火炉边,一起烧茶,有时也烧一些粟粒,在漆黑的山野,燃烧树枝爆出来的火花,有如小小的烟花;红红的火焰照在正在哺乳的母亲的脸上,照在吸烟父亲的身上,让我深深体会到自然的温馨,自然光带来的光线远比那些昂贵的闪灯可贵。  我的摄影都以自然光
期刊
期刊
“photokina”中国招商  “photokina”是世界著名的影像展,每两年在德国科隆举行一次,主办者为科隆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和德国摄影工业协会,所以我们也称之为“科隆摄影博览会”。2000年科隆博览会上中国的海鸥、乐凯等知名厂商纷纷亮相,但是中国大陆的厂家在展会上所占据的总面积只有630平方米,不足展馆总面积的1/450。根据科隆博览会招商资料显示,2002年9月25日在科隆举办的世界影像
期刊
烟    关于烟囱的图像时而静穆时而朦胧,图片的美感不仅是在叙述烟囱的故事。我们已经麻木,烟囱和树木房屋一样成为生活中惯例的风景,人们享受着烟囱所带来了的浑浊,并不在意它是个破坏者,而且忘记了与烟囱相关的一些词汇——工业、污染、环境、蓝天、生命……  烟囱象是工业生产的代言人,高耸在上,肆无忌惮地排泄,尽管人们开始抱怨工业的弊端,但还是象吸毒一样无休止地追求着工业带来的富足。  之后,一片狼籍。
期刊
简敏健(Ken Kan):现为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自1988年起应邀参与多项香港及国际摄影视觉艺术展览.近期获得的奖项有:第三届全国广告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年奖2001”;日本1999EPSON COLOR Imaging CONTEST写真组奖项等.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网址:WWW.hkipp.com电话:(0852)25791983
期刊
德国著名人像摄影家博格哈特·舒曼特(Burghard Schmachtenberg),欧洲摄影协会理事(曾任德国摄影协会理事长),经营着自己的摄影公司(就是中国的影楼)和摄影学校。  同许多中国的摄影师一样,他也是子承父业,从小在开照相馆的父亲的影响下学习摄影,然后继承下父亲的基业,并把它发扬光大。  舒曼特的公司在经营上与中国的影楼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的营业照也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同样,根据顾
期刊
王劲松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1990年前后创作了一批油画作品:《大气功》、《大合唱》、《天安门前留个影》等,成为“新生代”和“后八九”的代表艺术家之一。1996年后他差不多放弃了油画创作,开始拍起照片。《标准家庭》组照在栗宪庭先生策划的“大众样板”艺术展上推出,是国内较早的“观念摄影”作品。  慕 辰:你是怎样从绘画转向摄影的?  王劲松:我1993年就拍了很多“三口之家”的“标准
期刊
在国外,有名目的“摄影节”的历史已经很长,有影响的“摄影节”也很多;可在咱中国,以往除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各地举办了几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之外,还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有影响的“摄影节”。进入新世纪后,这种状况开始出现了变化。2001年8月18日、9月20日、10月18日,3个各具特色的摄影节分别在山东东营、山西平遥、福建莆田举办,因此,2001年也就成了中国摄影史上大规模举办摄影节次数最多的一年。
期刊
禄莱Prego和giro系列的袖珍相机已经历了数年中国市场的洗礼。不久前面市的AFM35袖珍相机也吸引了众多专业摄影人士关注的目光,而最新推出的Prego100WA袖珍相机更是时尚感十足。看来“禄莱”这个有着八十年历史的德国老牌子是注定要走两极分化(专业中画幅相机和民用袖珍相机)的道路了。  目前在禄莱Prego系列的袖珍相机中,面市不久的Prego100WA应该是最具特色的机型了。其最大的特点是
期刊
为了拍摄珠宝首饰,特借来许多珍珠、项链、耳环、手镯等饰品,以供选择。我选取了其中的四件作为拍摄对象。  经过构思,找来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然后把它们漆成黑色,再将选中的四件饰品放在上面,使之形成明暗对比,从而突出主体(E)。  照片拍摄时用黑纸作背景(G),用一只32指数的闪光灯作主光(A),并在闪光灯前加硫酸纸(B),目的是将硬光变成软光;为了充分体现饰品的质感,再在相机前面靠近台面处放一块白色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