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大师微电影”的发布会后,优酷土豆集团的高级副总裁魏明和优酷出品的总经理卢梵溪也与来到香港的各路媒体进行了座谈。优酷微电影何以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同行的领头羊——请听两位当家人的现身说法。
数据为王的新平台
记者:何为“优酷指数”?
魏明:优酷的播放页,每一个播放按纽下都有核心的数据,包括播放量、顶和踩的数量、视频被评论的次数以及评论的内容,还有这个视频被转发的次数,现在叫站外播放数。这些数据从优酷建站第一天就在积累了。我们从一开始做优酷出品时,就是靠这些详尽的数据分析来运作的。数据可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选择,帮助我们做出投资的判断。很多青年导演在跟我们真正合作之前,他们很多小的电影都已经上传给用户观看了的,我们也正是从中发现了他们的潜能和才华。
卢梵溪:优酷指数的页面是全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而且我们今年还做了一些进化,把很多细分的数据都开放了,比如观看的人群、年龄和职业等等。这些数据真的是电影人的福音。《11度青春》为什么这么多导演来做,就是因为有这么多观众的反馈,使导演知道跟观众产生关系的纽带在哪里。在优酷的后台还有拖页统计的功能:一秒钟有多少人拖过,有多少人看过,都能收集到。这些细致的数据对导演的工作都特别有价值。
记者:现在有网络水军,那如何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防范各种作弊现象呢?
魏明:这其实是个技术问题。一个平台如果想取得更大的信任度,一定要在自己的技术保护手段。比如说刷数据这样的行为,可能在互联网上存在,但对优酷平台来说,我刚才说的这几个指标不是简简单单就点一下的问题。我们有很多技巧和经验来判断这些点击播放行为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也有专门的防刷机制来保证数据的真实度。
卢梵溪:青年导演的数据可能看起来不像其他网站看起来是几千万甚至上亿,但我们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我们也在教育青年导演,因为假数字不光使你自己丧失判断,也会使其他的导演丧失判断。
记者:从项目前期导演的选择上,优酷是否也会依靠这些数据?像《嘻哈四重奏》这样的片子是怎样利用数据推出来的?
卢梵溪:我们优酷整个就是一个数据的平台和系统,数据是循环滚动,不断积累起来的。我们对导演的选择就是根据他们在网上作品的人气、传播量以及校园或者是职场表现等等的题材角度。选择大师类导演也是一样,我们会看他们以往的电影在各种平台上的数据和口碑。比如在制作《嘻哈四重奏》时,我们会找到网友最关注、停留最长的那些话题和热点进行切合的,可能是年轻人疯传的游戏或者是相对冷门的领域,这样完成下一轮创作时,我们就会看到节目好评率的明显提升。
微电影已在创收
记者:优酷在微电影领域已经进行了相当的投入,那么公司在这块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尤其是在商业化的方面?
卢梵溪:这两年大家都在讨论微电影究竟能否做成产业,或者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资金会无缘无故地仅仅为梦想和理想买单。如果是产业的话,一定会完成自我收入和支出的良性循环。就此而言,应该说筷子兄弟这些第一代微电影的代表作就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奠定这样的基础。优酷在这一块会不遗余力,我们会不断投入对他们的支持。今后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品牌和其他的内容制作商去做微电影。至于像电影和电视剧那样商业目标,我觉得暂时还不会那么清晰,但我们会知道微电影产生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对整个行业产生的改革,这也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魏明:微电影对网站带来的价值可分为几块,一是为内容来源提供新的管道。就优酷来说,内容来源一是最早的纯粹UGC的内容产生,然后是通过版权采购方式获得传统的影视内容,第三部分是PGC或者是支持原创,即在传统网友原创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创作力量,比如青年导演和大师导演的微电影。第二部分则是为媒体平台提供的品牌定位,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自制的内容才是品牌。第三则是商业回报的模式,我们通过微电影的植入营销、内容营销会产生一定的广告收入。此外,微电影以及其他自制原创作品本身也可以产生很多播放量,这为我们既有的营收模式,比如贴片广告等又能带来新的价值。
记者:现在有很多网络平台也在做微电影,那么未来这块如何能做到差异化?优酷将来会不会引入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再出台一个新的系列?
魏明:差异化的问题是第二名如何跟第一名产生差异,因此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其他的微电影制作方。我们今年特别在销售模式上提出了内容营销战略的崭新策略,我们预计未来两三年之内我们所有的同行都会复制这一策略。当互联网制作到达一定的阶段,就会产生有质感、有品牌、系列化制作的内容作品,广告主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受众,将自己的品牌理念、产品信息甚至是一些短期的促销信息,在合适的时间都可以放进来,通过作品达到广泛传播,这是相辅相成的。像“大师微电影”从创作本身是屏蔽了所有广告植入的,这是为了让大师能够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去创作。但在后续运作时,其实我们也可以有一些合适的品牌介入其中,比如捆绑发行、捆绑宣传,这是后制的市场。前制市场和后制市场加起来就是完整的微电影运作方式。其实我们这样的运作已在实现销售了。比如《11度青春》中的科鲁兹品牌,那一年最好卖的车就是科鲁兹,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看过微电影的很多观众也都还记得这个品牌。
商业模式的多元
记者:微电影产生的收入目前处于怎样一个量级,相比影视剧贴片广告等传统业务而言?
魏明:我们内部不是这么区分收入的,因为我们往往在一个客户和一个订单里包含了多种销售模式,并没有把每项服务分开计算。但毫无疑问,这些服务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才能实现针对内容的整合营销。
记者:那么从不同品牌广告主的角度来说,他们对各种业务模式的接受程度又各是怎样的呢?
魏明:首先不同品牌的营销策略是不一样的。其次,同一个品牌下不同产品的推广周期也可能不一样。如果是崭新的品牌在建立品牌认知时,更倾向于在我们的微电影和原创作品中做深度植入,因为要建立第一印象的话,光靠打广告太硬了。如果是在一个很成熟的品牌,在某个特定时期需要大型促销,这时更适合直接用硬广的方式。
记者:就贴片和植入而言,微电影本来时长就很短,贴片广告稍长的话对用户体验就会产生影响,包括现在在国内网络的情况,可能每看一秒都是要收费的,这些该如何平衡?
魏明:优酷的广告贴片一直都是很保护用户体验的。我们从来没有超过一分钟的广告,最长好像也就是45秒。广告时长也会根据视频长度进行优化,一分钟以下是没有广告的,一分钟到五分钟之间可能有一些量的广告,五分钟到十分钟以及十分钟以上的量也是不同的。我们也会根据地域广告库存的实时情况进行调整,随时都会有针对性的策略。未来的各种环境也会更佳完善,今年我们的行业观点认为2013年是中国移动视频的商业化元年,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都通过移动终端观看视频。当然,这不代表一夜之间就会让大家用昂贵的收费流量去贴广告,我们会逐步地开发移动端的商业市场。
数据为王的新平台
记者:何为“优酷指数”?
魏明:优酷的播放页,每一个播放按纽下都有核心的数据,包括播放量、顶和踩的数量、视频被评论的次数以及评论的内容,还有这个视频被转发的次数,现在叫站外播放数。这些数据从优酷建站第一天就在积累了。我们从一开始做优酷出品时,就是靠这些详尽的数据分析来运作的。数据可以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选择,帮助我们做出投资的判断。很多青年导演在跟我们真正合作之前,他们很多小的电影都已经上传给用户观看了的,我们也正是从中发现了他们的潜能和才华。
卢梵溪:优酷指数的页面是全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而且我们今年还做了一些进化,把很多细分的数据都开放了,比如观看的人群、年龄和职业等等。这些数据真的是电影人的福音。《11度青春》为什么这么多导演来做,就是因为有这么多观众的反馈,使导演知道跟观众产生关系的纽带在哪里。在优酷的后台还有拖页统计的功能:一秒钟有多少人拖过,有多少人看过,都能收集到。这些细致的数据对导演的工作都特别有价值。
记者:现在有网络水军,那如何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防范各种作弊现象呢?
魏明:这其实是个技术问题。一个平台如果想取得更大的信任度,一定要在自己的技术保护手段。比如说刷数据这样的行为,可能在互联网上存在,但对优酷平台来说,我刚才说的这几个指标不是简简单单就点一下的问题。我们有很多技巧和经验来判断这些点击播放行为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也有专门的防刷机制来保证数据的真实度。
卢梵溪:青年导演的数据可能看起来不像其他网站看起来是几千万甚至上亿,但我们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我们也在教育青年导演,因为假数字不光使你自己丧失判断,也会使其他的导演丧失判断。
记者:从项目前期导演的选择上,优酷是否也会依靠这些数据?像《嘻哈四重奏》这样的片子是怎样利用数据推出来的?
卢梵溪:我们优酷整个就是一个数据的平台和系统,数据是循环滚动,不断积累起来的。我们对导演的选择就是根据他们在网上作品的人气、传播量以及校园或者是职场表现等等的题材角度。选择大师类导演也是一样,我们会看他们以往的电影在各种平台上的数据和口碑。比如在制作《嘻哈四重奏》时,我们会找到网友最关注、停留最长的那些话题和热点进行切合的,可能是年轻人疯传的游戏或者是相对冷门的领域,这样完成下一轮创作时,我们就会看到节目好评率的明显提升。
微电影已在创收
记者:优酷在微电影领域已经进行了相当的投入,那么公司在这块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尤其是在商业化的方面?
卢梵溪:这两年大家都在讨论微电影究竟能否做成产业,或者只是昙花一现。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资金会无缘无故地仅仅为梦想和理想买单。如果是产业的话,一定会完成自我收入和支出的良性循环。就此而言,应该说筷子兄弟这些第一代微电影的代表作就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奠定这样的基础。优酷在这一块会不遗余力,我们会不断投入对他们的支持。今后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品牌和其他的内容制作商去做微电影。至于像电影和电视剧那样商业目标,我觉得暂时还不会那么清晰,但我们会知道微电影产生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对整个行业产生的改革,这也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魏明:微电影对网站带来的价值可分为几块,一是为内容来源提供新的管道。就优酷来说,内容来源一是最早的纯粹UGC的内容产生,然后是通过版权采购方式获得传统的影视内容,第三部分是PGC或者是支持原创,即在传统网友原创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创作力量,比如青年导演和大师导演的微电影。第二部分则是为媒体平台提供的品牌定位,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自制的内容才是品牌。第三则是商业回报的模式,我们通过微电影的植入营销、内容营销会产生一定的广告收入。此外,微电影以及其他自制原创作品本身也可以产生很多播放量,这为我们既有的营收模式,比如贴片广告等又能带来新的价值。
记者:现在有很多网络平台也在做微电影,那么未来这块如何能做到差异化?优酷将来会不会引入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再出台一个新的系列?
魏明:差异化的问题是第二名如何跟第一名产生差异,因此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其他的微电影制作方。我们今年特别在销售模式上提出了内容营销战略的崭新策略,我们预计未来两三年之内我们所有的同行都会复制这一策略。当互联网制作到达一定的阶段,就会产生有质感、有品牌、系列化制作的内容作品,广告主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受众,将自己的品牌理念、产品信息甚至是一些短期的促销信息,在合适的时间都可以放进来,通过作品达到广泛传播,这是相辅相成的。像“大师微电影”从创作本身是屏蔽了所有广告植入的,这是为了让大师能够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去创作。但在后续运作时,其实我们也可以有一些合适的品牌介入其中,比如捆绑发行、捆绑宣传,这是后制的市场。前制市场和后制市场加起来就是完整的微电影运作方式。其实我们这样的运作已在实现销售了。比如《11度青春》中的科鲁兹品牌,那一年最好卖的车就是科鲁兹,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看过微电影的很多观众也都还记得这个品牌。
商业模式的多元
记者:微电影产生的收入目前处于怎样一个量级,相比影视剧贴片广告等传统业务而言?
魏明:我们内部不是这么区分收入的,因为我们往往在一个客户和一个订单里包含了多种销售模式,并没有把每项服务分开计算。但毫无疑问,这些服务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才能实现针对内容的整合营销。
记者:那么从不同品牌广告主的角度来说,他们对各种业务模式的接受程度又各是怎样的呢?
魏明:首先不同品牌的营销策略是不一样的。其次,同一个品牌下不同产品的推广周期也可能不一样。如果是崭新的品牌在建立品牌认知时,更倾向于在我们的微电影和原创作品中做深度植入,因为要建立第一印象的话,光靠打广告太硬了。如果是在一个很成熟的品牌,在某个特定时期需要大型促销,这时更适合直接用硬广的方式。
记者:就贴片和植入而言,微电影本来时长就很短,贴片广告稍长的话对用户体验就会产生影响,包括现在在国内网络的情况,可能每看一秒都是要收费的,这些该如何平衡?
魏明:优酷的广告贴片一直都是很保护用户体验的。我们从来没有超过一分钟的广告,最长好像也就是45秒。广告时长也会根据视频长度进行优化,一分钟以下是没有广告的,一分钟到五分钟之间可能有一些量的广告,五分钟到十分钟以及十分钟以上的量也是不同的。我们也会根据地域广告库存的实时情况进行调整,随时都会有针对性的策略。未来的各种环境也会更佳完善,今年我们的行业观点认为2013年是中国移动视频的商业化元年,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都通过移动终端观看视频。当然,这不代表一夜之间就会让大家用昂贵的收费流量去贴广告,我们会逐步地开发移动端的商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