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海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部门经理。最近公司改制,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而姜海却一反常态,丝毫没有热情,整个人像是霜打了的茄子,常常盯着窗子发呆。有时候他还不断地唉声叹气。再看他那双手,好多地方脱了皮,露出了粉红色,姜海心里清楚,这是他一遍遍洗手的结果。
事情是这样的,两个月前,公司组织体检,另外一个部门的一位员工被查出有“梅毒”,虽然公司极力封锁信息,但是小道消息还是被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大家讨论的话题都围绕“性病”展开了。
听着大家的议论,姜海心里紧张得了不得。染“梅毒”的这位同事姜海认识,有一次一起坐地铁,那位同事拿得东西太多,姜海还帮他拿了包。回想起那一幕,姜海后悔极了。他回忆起来那个同事的包不是很干净,现在一想,莫不是这位同事带着这个包到过不洁净的场合吧!如果这样,那可惨了!
越想越害怕,这件事情成了姜海心头驱不散的阴云,而且越来越沉重。他想,或许有梅毒的人很多,他们摸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梅毒细菌,每每想到这些,姜海总觉得手上沾了“梅毒”病菌,便一遍遍去洗手,打很多的香皂,甚至来苏水,可是刚洗完一会儿心里就又不安了起来,只好再次洗手。
不仅如此,姜海在单位不敢上厕所,因为部门里有十几个同事,大家共用一个卫生间;姜海也不敢把衣服挂在衣架上,因为别的同事的衣服也挂在衣架上。前几天,单位组织大家出去游玩,姜海可以说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去的,他不但自带了床单,还带了“84液”,到了旅馆,就把自己用的东西彻底消了一遍毒。谁曾想,正在自己出去的空档,同屋的一位同事坐到了自己床上。姜海看了很着急,气愤地抽出了床单。同事被弄得一头雾水,就为这事,本来关系很好的同事一下子结下了怨。姜海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同事们都发现姜海有点怪,可谓是“爱干净过了头”。比如说,关水龙头的时候,他得垫上卫生纸,开门把手的时候,也得垫上卫生纸。
看着大家看自己的怪异的眼神,姜海心里更加说不出的难过,但他就是改不了这爱干净的做法。
心理透视:
姜海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叫做“洁癖”的心理病症,它属于强迫症的范畴。
洁癖者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洁净要求,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挑剔程度。他们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清洁工作,否则内心就感到烦躁空虚,以至最后这种清洁工作成了其生活的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癖”,是由于某种原因,从过去到现在,在某人行为模式中固定化了的,成为他身上所特有的频繁出现的东西。“癖”表现出做某种行为时的心理倾向性,它往往与人在过去长时间的生活经历中的精神成长,也同该人现时的心理背景有着很深的关系,更与当事人当前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关,所以透过洁癖,我们可以找出好洁成癖者的有关的心理动因。
首先,洁癖可能是由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而产生的癖,有些洁癖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是一个洁癖者,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
其次,与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患疑洁癖的人有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关注的性格特征。比如有些人凡事都特爱担心,爱往坏处想,胆小怯懦,这样长期下去而不能解脱出来,也许是某天忽然得知周围有人得了肝炎,或在书刊上看到肝炎很可怕,则爱忧虑的他马上会联系自己:“我老和外人接触,会不会被传染?”“我会不会也得了肝炎?”于是便产生了焦虑,而反复洗手或者是洗物品变成了他们缓解焦虑的一种方法。
而个性开朗、乐观的人一般不容易得洁癖,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遇上些容易引起心理疾病的“触发事件”,而在于他们总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或者虽然有时状态不好,但也绝不把一些小问题严重化、扩大化。打一个比方,个性良好的人如同是一个身体素质好的健康人,既使天气不好或某种疾病流传,良好的抵抗力也会使他们安然无恙。即使是有时身体状况不佳,偶感风寒闹个小病小灾的,那么他们也仅仅是得个小病而已,会很快康复,而不会至于转化成更严重的疾病。
果然,经过进一步地了解,咨询师发现,姜海的确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平日里,老板稍微有点脸色,姜海就在心里想,这是不是针对我的啊,我会不会被辞了啊?他曾经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但是女孩因为有男朋友了,便拒绝了他,结果,姜海痛苦了很长时间,他在想,我这辈子还能找到喜欢自己的女孩子吗?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啊?
从这些生活事件来看,姜海习惯于用一种消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梅毒的恐慌只不过是姜海不良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的转化形式,而过分清洁则是他对恐慌所采取的一种错误行为。因为这种错误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内心的焦虑,所以便只好反复进行,最后形成了“癖”。
对于姜海来讲,强迫自己不对自己的身体或心理病症过分关注是无济于事的,甚至会适得其反的,要想彻底消除心理病症,最终要改变的是不良性格。
咨询师对姜海提出的建议:
首先,让姜海认识到产生洁癖的原因,认识清楚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的心理压力。
其次,建议姜海适度地减压,在节假日的时候,能到郊外旅旅游,或者看看电影,也可以听一些旋律优美、轻松悦耳的音乐。最好能够培养起一两项业余爱好,体育运动、艺术爱好都可以,当对梅毒的担心出现时,不必刻意地在心里和这些症状对抗,而是能去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注意力的转移,将淡化对身体的关注,痛苦会越来越轻。
最后,建议姜海必须完成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所谓“小我”,就是自我的小圈子,封闭的自我。所谓“大我”,就是将自我融入到自己所处的群体、环境乃至社会中。
满怀热情与兴趣地去学习、工作、生活、交往,这种“忘我”的精神会使人忘了自己的痛苦、挫折、不适、得失,体验到的是愉悦、成功、自豪、充实,这样一来,许多看似难解的心理症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
事情是这样的,两个月前,公司组织体检,另外一个部门的一位员工被查出有“梅毒”,虽然公司极力封锁信息,但是小道消息还是被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大家讨论的话题都围绕“性病”展开了。
听着大家的议论,姜海心里紧张得了不得。染“梅毒”的这位同事姜海认识,有一次一起坐地铁,那位同事拿得东西太多,姜海还帮他拿了包。回想起那一幕,姜海后悔极了。他回忆起来那个同事的包不是很干净,现在一想,莫不是这位同事带着这个包到过不洁净的场合吧!如果这样,那可惨了!
越想越害怕,这件事情成了姜海心头驱不散的阴云,而且越来越沉重。他想,或许有梅毒的人很多,他们摸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梅毒细菌,每每想到这些,姜海总觉得手上沾了“梅毒”病菌,便一遍遍去洗手,打很多的香皂,甚至来苏水,可是刚洗完一会儿心里就又不安了起来,只好再次洗手。
不仅如此,姜海在单位不敢上厕所,因为部门里有十几个同事,大家共用一个卫生间;姜海也不敢把衣服挂在衣架上,因为别的同事的衣服也挂在衣架上。前几天,单位组织大家出去游玩,姜海可以说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去的,他不但自带了床单,还带了“84液”,到了旅馆,就把自己用的东西彻底消了一遍毒。谁曾想,正在自己出去的空档,同屋的一位同事坐到了自己床上。姜海看了很着急,气愤地抽出了床单。同事被弄得一头雾水,就为这事,本来关系很好的同事一下子结下了怨。姜海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同事们都发现姜海有点怪,可谓是“爱干净过了头”。比如说,关水龙头的时候,他得垫上卫生纸,开门把手的时候,也得垫上卫生纸。
看着大家看自己的怪异的眼神,姜海心里更加说不出的难过,但他就是改不了这爱干净的做法。
心理透视:
姜海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叫做“洁癖”的心理病症,它属于强迫症的范畴。
洁癖者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洁净要求,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挑剔程度。他们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清洁工作,否则内心就感到烦躁空虚,以至最后这种清洁工作成了其生活的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癖”,是由于某种原因,从过去到现在,在某人行为模式中固定化了的,成为他身上所特有的频繁出现的东西。“癖”表现出做某种行为时的心理倾向性,它往往与人在过去长时间的生活经历中的精神成长,也同该人现时的心理背景有着很深的关系,更与当事人当前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关,所以透过洁癖,我们可以找出好洁成癖者的有关的心理动因。
首先,洁癖可能是由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而产生的癖,有些洁癖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是一个洁癖者,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
其次,与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患疑洁癖的人有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关注的性格特征。比如有些人凡事都特爱担心,爱往坏处想,胆小怯懦,这样长期下去而不能解脱出来,也许是某天忽然得知周围有人得了肝炎,或在书刊上看到肝炎很可怕,则爱忧虑的他马上会联系自己:“我老和外人接触,会不会被传染?”“我会不会也得了肝炎?”于是便产生了焦虑,而反复洗手或者是洗物品变成了他们缓解焦虑的一种方法。
而个性开朗、乐观的人一般不容易得洁癖,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遇上些容易引起心理疾病的“触发事件”,而在于他们总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或者虽然有时状态不好,但也绝不把一些小问题严重化、扩大化。打一个比方,个性良好的人如同是一个身体素质好的健康人,既使天气不好或某种疾病流传,良好的抵抗力也会使他们安然无恙。即使是有时身体状况不佳,偶感风寒闹个小病小灾的,那么他们也仅仅是得个小病而已,会很快康复,而不会至于转化成更严重的疾病。
果然,经过进一步地了解,咨询师发现,姜海的确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平日里,老板稍微有点脸色,姜海就在心里想,这是不是针对我的啊,我会不会被辞了啊?他曾经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但是女孩因为有男朋友了,便拒绝了他,结果,姜海痛苦了很长时间,他在想,我这辈子还能找到喜欢自己的女孩子吗?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劲啊?
从这些生活事件来看,姜海习惯于用一种消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梅毒的恐慌只不过是姜海不良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的转化形式,而过分清洁则是他对恐慌所采取的一种错误行为。因为这种错误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内心的焦虑,所以便只好反复进行,最后形成了“癖”。
对于姜海来讲,强迫自己不对自己的身体或心理病症过分关注是无济于事的,甚至会适得其反的,要想彻底消除心理病症,最终要改变的是不良性格。
咨询师对姜海提出的建议:
首先,让姜海认识到产生洁癖的原因,认识清楚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的心理压力。
其次,建议姜海适度地减压,在节假日的时候,能到郊外旅旅游,或者看看电影,也可以听一些旋律优美、轻松悦耳的音乐。最好能够培养起一两项业余爱好,体育运动、艺术爱好都可以,当对梅毒的担心出现时,不必刻意地在心里和这些症状对抗,而是能去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注意力的转移,将淡化对身体的关注,痛苦会越来越轻。
最后,建议姜海必须完成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所谓“小我”,就是自我的小圈子,封闭的自我。所谓“大我”,就是将自我融入到自己所处的群体、环境乃至社会中。
满怀热情与兴趣地去学习、工作、生活、交往,这种“忘我”的精神会使人忘了自己的痛苦、挫折、不适、得失,体验到的是愉悦、成功、自豪、充实,这样一来,许多看似难解的心理症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