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站在今年的奥斯卡领奖台上自嘲:“当他们叫我的名字时,我感觉半个美国都露出这样的表情——哦,不,为什么又是她!”
嗯,梅丽尔女士,在大洋彼岸,半个中国也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觉得奥斯卡小金人至少有小半个身子永远都是你的了。虽然,其实,你“才”获得过两座最佳女主角奖杯,一次最佳女配角和十七次提名“而已”。
比起自己赢得奖杯来,台下的其他几位入围女主角既失落又庆幸——太好了,今年不会再有人受那个可怕的奥斯卡魔咒威胁了。(注:魔咒指获得最佳女主角后婚姻就会破裂。)这位已经享受幸福婚姻34年的女人,绝对有把握庆祝金婚,或者……在那之前,再多拿几座小金人?
她打破了我们对于天才和成功女性的固有认识。她作为一名女性、妻子和母亲,在真实生活里所体现的是平和、仁爱与恬淡,而作为一名时代仅见的伟大女演员,她在事业上所表现出的是善变、灵性、大智慧与无敌演技,难以想象,怎么会有人在家庭与事业两方面都如此成功?好吧,天赋这东西是不能强求的,但至少我们可以代表广大焦虑于家庭与事业平衡的女性问一句,梅丽尔·斯特里普,你是怎么做到在事业成功的同时,生活还那么幸福的?
关于老公:“亲爱的,跟我来。”
Don Gummer,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美术硕士,美国著名的雕塑家,27岁已经开了个展,作品被诸如马萨诸塞当代美术馆这样国际知名的机构收藏。不过,很遗憾,他的另一个头衔——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先生——太著名了,以至于大家总是自动忽视以上所提到的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成就。
但他坦然而乐观,这位豁达的美国绅士从在达斯汀·霍夫曼的生日派对上认识梅丽尔的那天起,就没有想过“太太过于成功,先生怎么办”的问题。他用自己真诚的热情和爱,破除了梅丽尔因为前未婚夫病逝而造成的婚姻恐惧。1978年9月15号,他们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梅丽尔父母家举行了婚礼,并在第二年的5月为朋友们又特地举办了一个庆祝酒会。
很多年以后,梅丽尔回忆说:“我的丈夫懂得创作时的那种冲动,那些做着刻板重复工作的人,我想我很难向他们解释创作如何刺激并令我满足,我想,找一个能和你分享生命价值的人是必须要做的。”
当然,她也从不吝啬公开撒娇,“如果没有遇见他,我会死的,最起码感情必然是一片荒漠,他是最伟大的!”那是2003年,在她早已确定了自己在影史上的不朽地位之后,仍然毫不掩饰地以如此小女孩的口吻来表达爱意,Don Gummer先生的书房里,应该把刊有这段采访的杂志收藏在最保险的地方吧。
是的,时空和地位造成的差异并不会使爱情褪色,只在某一方把这种差异当成资本来迫使另一方退让(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时,它才是毒药。你不在意,它便只是生活里有趣的调剂品。所以夫妻偕手走红地毯时,梅丽尔耳语的那一句“亲爱的,跟我来”听来是如此温馨而令人动容。
所有演员的感情爆发,都是来自于生活里的某个片段,请牢牢记住这句话。超过30年的漫长婚姻,在我们看不到的月亮背面,一定有阴暗的角落,但幸福的夫妻和怨偶的区别并不在于遭遇,而在于他们面对同样遭遇时的态度。显然,梅丽尔夫妇都深谙此道。“美好的愿望随时可能落空,关于如何经营家庭,没有路线可循,这永远都像一场巨型谈判,鼓励我坚持的是生命里同样丰富的爱的牵挂,生活与工作并存,我甚至不能想像缺乏其中一端的日子。”
关于子女:“拍完电影我就回家做饭了。”
1979年,梅丽尔凭着《克莱默夫妇》赢得奥斯卡最佳女配,在年底又迎来了长子Henry的诞生。她的三个女儿分别比儿子小4岁、7岁和12岁。三女一子,全部赶在梅丽尔事业的高峰期孕育——要知道,那是个女演员只要结婚就会被自动发牌出局的时代啊!
四个孩子,即使是美国式的养育,也会让妈妈累到绝望,何况在此期间,梅丽尔还接拍了《法国中尉的女人》《苏菲的选择》《紫苑草》《走出非洲》等多部电影,超级妈妈的体会是:“每次新片就要开拍时,我就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了。”话说得虽如此严重,不过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幸福的牢骚。
她教育孩子甚为严格,当孩子犯了错,他们会向爸爸发出一个“DTM”的信号,类似于SOS,DTM的意思是“Don’t tell mother”(嘘,别告诉妈妈)。于是,艺术家爸爸和孩子们便拥有了一个伟大女演员也看不穿的小秘密,那时候,她正在为怎么把采购的纸尿布搬回家而烦恼呢。
生活里的一切她都亲力亲为——从为孩子们端什么上餐桌,到如何为自己的家供暖,到万圣节为孩子们设计造型,甚至在那个有机蔬菜还没有兴起的年头,为了让孩子们避开残留在水果蔬菜上的农药,她亲自开车去附近的农庄采购,还和Wendy Gordon联合创办了公益组织Mothers and Others,当然,后来这个组织的职能扩大很多,但对于儿童的关心始终是梅丽尔公益之旅的重点主题。夫妻俩多年来还持续捐款给学校、健康组织与流浪者关爱组织,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所以,梅丽尔的女演员光芒并没有被慈善家名头盖倒——当然,这里只是开个小玩笑。
“在工作和工作之间,是你的孩子,你的丈夫,你的朋友,你的父母,所有的东西,这是你学习一切的地方。”
关于自我:“60岁,
我发现我懂的越来越少。”
有关梅丽尔的新闻,没有绯闻,没有情绪失控,没有豪宅和私人飞机,出现最多的只有“她又学会了什么”。拍《苏菲的选择》,她学出一口地道波兰语;拍《法国中尉的女人》,她硬生生把美国口音变成了法国腔;也许你说在演员急于证明的时候,这些也有人能做到。但,拍《弦动我心》是她50岁的时候,她有两个月时间每天花6小时学习小提琴;拍《妈妈咪呀》是59岁的时候,她进行了超乎人想象的身体训练,在电影里亲自来了个凌空劈叉;之前上映的《铁娘子》,她甚至完全把自己变成了撒切尔夫人,在这部戏之前,你看出她们俩除了都是杰出女性外有什么共通点了吗?
拥有百年历史的纽约女子学院Barnard College曾邀请梅丽尔前去为毕业生演讲,嗯,在她之前的受邀者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排在她后面的是奥巴马,但梅丽尔的演讲最为人传诵。她说:“我今年60岁,但我觉得自己懂得的,只有年轻女孩的1/16,我面临和你们一样的挑战,但面对我好奇却没搞懂的事情,却非常乐观。来这里演讲,是因为我所谓的成功和名气,但无论拿多少奖,对于人生的幸福并没多少影响,对于我来说,人生真义在于用真挚的情感研究这个世界。”
嗯,梅丽尔女士,在大洋彼岸,半个中国也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觉得奥斯卡小金人至少有小半个身子永远都是你的了。虽然,其实,你“才”获得过两座最佳女主角奖杯,一次最佳女配角和十七次提名“而已”。
比起自己赢得奖杯来,台下的其他几位入围女主角既失落又庆幸——太好了,今年不会再有人受那个可怕的奥斯卡魔咒威胁了。(注:魔咒指获得最佳女主角后婚姻就会破裂。)这位已经享受幸福婚姻34年的女人,绝对有把握庆祝金婚,或者……在那之前,再多拿几座小金人?
她打破了我们对于天才和成功女性的固有认识。她作为一名女性、妻子和母亲,在真实生活里所体现的是平和、仁爱与恬淡,而作为一名时代仅见的伟大女演员,她在事业上所表现出的是善变、灵性、大智慧与无敌演技,难以想象,怎么会有人在家庭与事业两方面都如此成功?好吧,天赋这东西是不能强求的,但至少我们可以代表广大焦虑于家庭与事业平衡的女性问一句,梅丽尔·斯特里普,你是怎么做到在事业成功的同时,生活还那么幸福的?
关于老公:“亲爱的,跟我来。”
Don Gummer,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美术硕士,美国著名的雕塑家,27岁已经开了个展,作品被诸如马萨诸塞当代美术馆这样国际知名的机构收藏。不过,很遗憾,他的另一个头衔——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先生——太著名了,以至于大家总是自动忽视以上所提到的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成就。
但他坦然而乐观,这位豁达的美国绅士从在达斯汀·霍夫曼的生日派对上认识梅丽尔的那天起,就没有想过“太太过于成功,先生怎么办”的问题。他用自己真诚的热情和爱,破除了梅丽尔因为前未婚夫病逝而造成的婚姻恐惧。1978年9月15号,他们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梅丽尔父母家举行了婚礼,并在第二年的5月为朋友们又特地举办了一个庆祝酒会。
很多年以后,梅丽尔回忆说:“我的丈夫懂得创作时的那种冲动,那些做着刻板重复工作的人,我想我很难向他们解释创作如何刺激并令我满足,我想,找一个能和你分享生命价值的人是必须要做的。”
当然,她也从不吝啬公开撒娇,“如果没有遇见他,我会死的,最起码感情必然是一片荒漠,他是最伟大的!”那是2003年,在她早已确定了自己在影史上的不朽地位之后,仍然毫不掩饰地以如此小女孩的口吻来表达爱意,Don Gummer先生的书房里,应该把刊有这段采访的杂志收藏在最保险的地方吧。
是的,时空和地位造成的差异并不会使爱情褪色,只在某一方把这种差异当成资本来迫使另一方退让(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时,它才是毒药。你不在意,它便只是生活里有趣的调剂品。所以夫妻偕手走红地毯时,梅丽尔耳语的那一句“亲爱的,跟我来”听来是如此温馨而令人动容。
所有演员的感情爆发,都是来自于生活里的某个片段,请牢牢记住这句话。超过30年的漫长婚姻,在我们看不到的月亮背面,一定有阴暗的角落,但幸福的夫妻和怨偶的区别并不在于遭遇,而在于他们面对同样遭遇时的态度。显然,梅丽尔夫妇都深谙此道。“美好的愿望随时可能落空,关于如何经营家庭,没有路线可循,这永远都像一场巨型谈判,鼓励我坚持的是生命里同样丰富的爱的牵挂,生活与工作并存,我甚至不能想像缺乏其中一端的日子。”
关于子女:“拍完电影我就回家做饭了。”
1979年,梅丽尔凭着《克莱默夫妇》赢得奥斯卡最佳女配,在年底又迎来了长子Henry的诞生。她的三个女儿分别比儿子小4岁、7岁和12岁。三女一子,全部赶在梅丽尔事业的高峰期孕育——要知道,那是个女演员只要结婚就会被自动发牌出局的时代啊!
四个孩子,即使是美国式的养育,也会让妈妈累到绝望,何况在此期间,梅丽尔还接拍了《法国中尉的女人》《苏菲的选择》《紫苑草》《走出非洲》等多部电影,超级妈妈的体会是:“每次新片就要开拍时,我就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了。”话说得虽如此严重,不过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幸福的牢骚。
她教育孩子甚为严格,当孩子犯了错,他们会向爸爸发出一个“DTM”的信号,类似于SOS,DTM的意思是“Don’t tell mother”(嘘,别告诉妈妈)。于是,艺术家爸爸和孩子们便拥有了一个伟大女演员也看不穿的小秘密,那时候,她正在为怎么把采购的纸尿布搬回家而烦恼呢。
生活里的一切她都亲力亲为——从为孩子们端什么上餐桌,到如何为自己的家供暖,到万圣节为孩子们设计造型,甚至在那个有机蔬菜还没有兴起的年头,为了让孩子们避开残留在水果蔬菜上的农药,她亲自开车去附近的农庄采购,还和Wendy Gordon联合创办了公益组织Mothers and Others,当然,后来这个组织的职能扩大很多,但对于儿童的关心始终是梅丽尔公益之旅的重点主题。夫妻俩多年来还持续捐款给学校、健康组织与流浪者关爱组织,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所以,梅丽尔的女演员光芒并没有被慈善家名头盖倒——当然,这里只是开个小玩笑。
“在工作和工作之间,是你的孩子,你的丈夫,你的朋友,你的父母,所有的东西,这是你学习一切的地方。”
关于自我:“60岁,
我发现我懂的越来越少。”
有关梅丽尔的新闻,没有绯闻,没有情绪失控,没有豪宅和私人飞机,出现最多的只有“她又学会了什么”。拍《苏菲的选择》,她学出一口地道波兰语;拍《法国中尉的女人》,她硬生生把美国口音变成了法国腔;也许你说在演员急于证明的时候,这些也有人能做到。但,拍《弦动我心》是她50岁的时候,她有两个月时间每天花6小时学习小提琴;拍《妈妈咪呀》是59岁的时候,她进行了超乎人想象的身体训练,在电影里亲自来了个凌空劈叉;之前上映的《铁娘子》,她甚至完全把自己变成了撒切尔夫人,在这部戏之前,你看出她们俩除了都是杰出女性外有什么共通点了吗?
拥有百年历史的纽约女子学院Barnard College曾邀请梅丽尔前去为毕业生演讲,嗯,在她之前的受邀者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排在她后面的是奥巴马,但梅丽尔的演讲最为人传诵。她说:“我今年60岁,但我觉得自己懂得的,只有年轻女孩的1/16,我面临和你们一样的挑战,但面对我好奇却没搞懂的事情,却非常乐观。来这里演讲,是因为我所谓的成功和名气,但无论拿多少奖,对于人生的幸福并没多少影响,对于我来说,人生真义在于用真挚的情感研究这个世界。”